月亮,雖然我們還能看到它,可它正在離我們遠去

2020-12-12 騰訊網

問:讓月球不要飄走會有多難?

物理學家答:這種情況幾乎無法避免

約45億年前月球形成後,便不斷遠離地球。起初在天空中看到的月球要比現在的月球要大15倍,軌道也比現在的近15倍。其不斷遠離的趨勢隨著距離的增加快速衰減。今天,每年它仍以約4釐米的速度遠離地球。

圖解:地球上的漲潮(月球潮汐力引起的海水膨脹)是由地球自轉引起的。這些額外的海水力量將月球向外推進一點點,使其加速並使軌道上升。

由月球引力引起的潮汐推動大量的海水,而這些海水,就像所有的物質一樣,會產生引力。地球的自轉方向與月球的運行方向相同,由於海水不會立刻流回原有的位置,漲潮的引力就會將月球向外推動一點點距離。這些多餘的海水產生的引力近乎微不足道,然而這種引力卻將月球不斷加速向外推開。這種效應極其微小,因為在地球另一側會出現一次幾乎相同的漲潮,將其拉向靠近地球的軌道上。區別在於,靠近月球一側的潮汐力更近一些,作用更強一點。

在軌道上運動的物體一旦開始加速,其軌道就會變得更高(有趣的是,最終它會整體減速,只是更高更慢)。與此同時,潮汐力牽引著月球,月球的潮汐力也牽引著地球,使地球的自轉減速。

圖解:使月球運行加速的效應相對地月之間的距離而言是很微小的力量(地球海面上高了幾米的水牽引著月球)。這種整體效應是如此之小,以至於我們可以用不可思議但確實可行的操作來抵消它。

所以隨著月球漸漸飄走,地球上的一天也會慢慢變長。根據珊瑚化石顯示,就在5億年前,一天還只有22個小時。珊瑚並不是天生的記錄員,但它們卻有每天和每年的生長周期和相應的生長環。45億年前,在月球抵消掉那麼多地球自轉的慣性之前,地球上的一天只有6個小時。信不信由你(當時還沒有珊瑚來默默地記錄這一切)。所以月球正在慢慢飄走,結果就是我們地球上的人得以有時間去享用午餐和早午餐。

反光鏡是由三面相互垂直的鏡子組成的奇妙工具,可以將任何光線反射回光源,無論光線來自何方。如果有人用雷射照射你,穿一套覆蓋著反光鏡的衣服可以讓他很快付出代價。測量從美國和前蘇聯在1969年和1973年之間留在月球上的反光鏡上反射回來的雷射, 我們可以得到毫米級的地月距離數據,我們發現目前月亮是以每年大約4釐米的速度穩定地遠離地球。

圖解:左圖:月球測距項目的地球上的部分。右圖:月球上的部分。最初的雷射只有少量的光子能夠從那個小正方形鏡片組上反射回來,從而被重新探測到。所以左圖並不是一個雷射發射出去然後反射回來;而是有兩束雷射被同時發射出去。

如果有足夠的時間,月球最終會完全逃逸。幸運的是,在大約50億年之後,太陽將膨脹成紅巨星,不過在這一切發生之前地球和月球就已毀滅。所以,沒什麼好擔心的。

然而如果我們想繼續成為唯一一顆同時擁有日環食和日全食的行星(這是衡量行星例外主義的唯一客觀標準),我們需要在未來幾百萬年內迅速採取行動,防止月球離我們更遠。

圖解:地球和我們的月亮,是目前已知唯一可見環食(上)與全食(下)的組合。發生月全食時,太陽被完全遮蔽,只有環繞四周的日冕可見。

從能量的角度講,月亮的逃逸就像是一塊石頭滾落山坡。為了防止石頭越滾越快,每一年都需要採取有效措施抵消月亮獲得的能量,直到永遠。與幾乎所有其他星球規模的工程不同的是,「西西弗斯項目」(譯者註:西西弗斯,古希臘神話人物,觸犯眾神,受到的懲罰為將一塊巨石推上陡峭的山坡,巨石因為其重量會一次次滑落,因此他只能重複無盡的勞作,直至生命耗盡)並不是不可能的,只不過同樣昂貴且沒有意義罷了。

所有做圓周運動的物體都有角動量。假設月亮或衛星質量為m,以R為半徑繞質量為M的行星運動,G為引力常量,那麼其角動量為:

隨著半徑R不斷增大(月亮逐漸遠離地球),角動量L隨之增大。為了阻止月球遠離地球,必須採取措施抵消這種正相關來維持月球角動量不變。想要知道半徑極小的變化(4釐米)會使L值改變多少,只需進行微分即可。這便是微積分的領域-在已知一個變量值發生微小改變時(dr),求另一變量相應變化(dL)。

離子推進器能提供比月球逃逸速度更快的速度,不然它們也不會被選來推動月球,頂多只是裝飾用的噴泉罷了。它們也是最高效的空間推進方式,效率能夠達到80%(譯者註:內燃機,如汽車引擎,在30%-40%之間)。最強勁的推進器需要100kw的能量,產生大概5牛的力(差不多1磅)。

一臺推進器工作一年可以為月球提供的角動量為

為了抵消月球每年所獲得的能量,我們大概需要兩千四百五十萬臺最為強勁的離子推進器,每臺需要至少50m*50m的太陽能電池板來提供其所需的100kw能量(已考慮到能量利用率以及夜晚缺乏光照)。為了使月亮保持其軌道,這些推進器只需要人類目前每年生產的能量的六分之一。如果我們真的要付諸行動,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全人類的努力,這將以微弱之勢成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合作行動。

如果你居住在月球上,你可以豎立一尊直指向地球的雕像,永遠不需要調整方向,因為月球的朝向相對地球而言是不變的。如果直指地球的雕像垂直於地面,那麼它位於近面(顯而易見的命名)的正中。同理,你也可以豎立一座直指月球逃逸方向的雕像。若雕像與地面垂直,那麼它位於西面的中央,臨近東海盆地。

圖解:月亮的半球相。近面(左上)應該看上去很熟悉。月亮正逐漸由近面轉向西半球(右下)。中央深色的坑就是東海盆地,同時也將是推進器的落腳處。

如果我們將所有的離子推進器以及其所需的電池與太陽能板安置在東海盆地,它們大概會佔據盆地75%的面積。考慮到相應的道路與後勤設施,鮮有土地可以保持原貌。

每臺推進器差不多需要一噸氣體作為推進劑(氬氣與氙氣是常見的選擇)-噴射方向即月球逃逸的方向,以此來抵消。西西弗斯項目中上百萬臺推進器產生的氣體就像是彗星經過內太陽系時的彗尾,也就是說,在晴朗的夜空中,你將能看到月亮的左側(對於南半球的讀者來說是右側)拖著一條又長又直的尾巴。

地球的大氣可以提供足夠的氬氣(佔大氣的1%)來維持推進器運行二十億年,因此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在其耗盡之前尋找替代品。重型獵鷹運載火箭每次可以為約20臺推進器攜帶推進劑,所以在找到更好的方案之前,我們可能需要幾千臺這種火箭將兩千四百五十萬臺推進器所需要的氬氣送至月球。

相比之下,在月球上建造並維護所有的設施會艱難許多。就地取材(框架需要的鋼,太陽能電池板需要的矽)更加簡單可行,這也會波及東海盆地之外所有的地方:月球會遍布深深的溝壑,那是我們開採礦物留下的痕跡。

數億年內月球會漸漸遠去,地球上不再能看到月全食,潮汐作用也會逐漸減弱。通過可行但難以想像的付出,我們能夠確保月球不會飄走,我們的後代在幾億年內也能夠欣賞到更加豐富的天象(假設他們的視力還能勝任)。千萬年後,我們勉強稱得上是人類的後代也許會咒罵我們留下了這等無聊的任務;十億年後,我們肯定稱不上是人類的後代可能會憤怒地朝我們揮動他們的觸手。

不過,我覺得我們應該試試。

參考資料

1.Wikipedia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askamathematician- randolph carter&HPYULEMAR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月亮真的會離開我們地球嗎?科學家為此尋找出一個新的證據
    許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尋它的源。但始終是個的謎,無法找到答案。有人說,這些玻璃體是隕石從地球外面進過入大氣層時重新熔化後成的,所以又叫它玻璃隕石。也有人說,大隕石撞擊月球時產生的高溫和高壓引起爆炸,使巖石粉末和石塊拋向四面八方,形成了輻射紋,其中一部分飛離月球,落到了地球上。20世紀60年代末「阿波羅號」登上月球以後,人類的足跡開始在月球上出現,在月球上,·人們發現這種玻璃體比比皆是。
  • 為什麼我們能看到月亮的不同位相?
    有時候我們能看到被太陽照射的那部分,有的時候則不能。月亮看起來很明亮是因為我們看到的是它反射的太陽光。我們只能看到一部分被太陽照射到的部分,而這取決於月球的位置。比如,當月球位於地球和太陽之間的時候,月球面向地球的那部分就不能被太陽照到。因此,從我們在地球上的視角來看,月亮是黑的,而我們把這樣的月亮叫作新月。
  • 說說那些已經消失或正在離我們遠去的詞語
    社會在每個階段的發展都會產生很多新的詞語,但隨著時代的變換,曾經人們脫口而出的詞語如今已經說的越來越少,甚至很多詞語只能在字典裡看到了。通過在網上查找、和父母討論的方式匯總了一些詞彙,下面列舉一下,也是對我們曾經經歷過的年代的回憶。
  • 離我們遠去的郵政編碼
    書信往來的年代離我們越來越遠,郵政編碼對於不少人而言成了逐漸遠去的記憶。那麼,郵政編碼到底是可有可無的數字,還是幫助我們準確投遞的有效編碼?隨後李女士將自己查到的郵編告訴了雜誌社,雖然雜誌收到了,不過細心的李女士卻發現了另一個問題:「有兩期雜誌,信封上的郵編一個是100101,一個是100107。」後來,有鄰居在手機微信群裡詢問小區郵政編碼,李女士這才發現,樓下的郵箱上卻寫著郵編是100105。「既然說郵編不對信件就無法寄到,可是這兩封掛號信上的郵編都不對,但郵件還是寄到了。」
  • 所有的名字我們稱之為月亮
    12月3日星期天,月亮將在天空中變得大而明亮,當它離地球最近時,它將處於它的軌道上。現在在美國,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稱月亮為超級月亮,這是一位營銷頭腦科學家在1979年創造的一個術語; 其他科學家稱之為近地點系統,指的是月球與地球的距離,以及與我們和太陽的距離。
  • 為什麼月亮總是跟著我們呀?
    我們打開一本繪本來看,從左邊看到右邊的時候,一定會把頭扭動過去這是因為書離我們的眼睛很近,在很近的地方看東西很近的東西看起來越清晰,只不過它稍微一動,我們就要扭頭。很遠的東西看起來顯得小一些,可是它卻一直在我們的視線裡,不需要扭頭。月亮其實很大很大,比汽車還大,比房子還大,甚至比高高的廣州塔也要大很多。
  • 雖然我們是「月亮的孩子」,但我們也渴望得到了解與關懷!
    因為Ta們無法見光,只能棲息在陰涼之處,成為月亮的使者。甚至有人因Ta們雪白的肌膚,從而稱Ta們為白雪公主。究竟是什麼讓這群孩子變成了月亮的使者?Ta們可以恢復到與正常人一樣嗎?白化病是一種遺傳性疾病,表現為皮膚、頭髮和眼睛的部分或完全的色素脫失的一種先天性皮膚病,好發於有家族史的人群。脫失的色素叫做黑色素細胞,這類細胞內有黑素小體,它含有酪氨酸酶,能夠將酪氨酸轉化成黑色素,影響著我們的頭髮、眼睛和皮膚的顏色。
  • 我們看到的月亮都是一樣
    常有人說:無論您是哪個民族、哪國人,無論您身在何處,我們看見的都是同一個月亮,這句話是真的嗎?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是具有科學依據的!可以說得更詳細一點:所有的地球人看到的不僅僅是同一個月亮,並且都是月亮的同一半!
  • 韓少功:優質的漢語正離我們遠去
    我們都要警惕:我們不要成為文明時代的野蠻人,不要成為胡言亂語或有口難言的人。這種說法離我們的很多教科書的定義距離太遠,可能讓我們絕望,讓很多恪守陳規的語法專家們絕望:這浩如煙海的語言經驗組合從何說起?但我更願意相信:要創造更適合漢語的語法理論,一定要打倒語法霸權,尤其要打倒既有的洋語法霸權,解放我們語言實踐中各種活的經驗。
  • 今年最後一次「超級月亮」再現夜空,它為什麼這麼大?
    而月亮位於近地點時正好出現新月,稱為「超級新月」;月亮位於近地點時正好滿月,則稱為「超級滿月」。但是,很多天文學家並不贊同「超級月亮」這一叫法,從科學定義而言,應該稱作「近地點滿月」更為準確。所以,目前我們看到的媒體報導中那些「超級月亮」,一般指的是近地點滿月,不包括近地點新月。這是由於新月時,月亮幾乎看不見,即使離地球比平時近,存在感也很差,不適合賞月。
  • 它,離我們並不遙遠……
    古老歌謠唱出了其中的憂傷這就是土地荒漠化的生動寫照它離我們並不遙遠
  • 快樂,難道離我們遠去了嗎?
    年少時,我們無憂無慮,那麼為何長大成人後,似乎再沒過過一天輕鬆的日子?是這個世界變了,還是我們不溶於這個世界?它與危急情況和難以預測、難以應付的事件有關,事過境遷【焦慮的表現】正如上文所述,焦慮,它是一種負面情緒的表現,也可以說是一種心理疾病,主要分為如下兩種。
  • 2019年黑色超級月亮!今晚將迎來第二個新月,它看得見嗎?
    今晚將會出現一個黑色的超級月亮,黑色超級月亮是同時出現的一個黑色月亮和一個超級新月的產物。據預測,今晚(7月31日星期三)將出現黑色超級月亮,在此期間,天空將出現詭異的無月現象。由此產生的黑暗將提供一個完美的機會,所以請確保你的相機準備好了。那麼到底什麼是黑月亮和超級月亮,我們能看到這個天文事件嗎?什麼是黑月亮?
  • 《月亮與六便士》:我們仍可以枕著月亮
    時至今日,斯特裡克蘭依然以我們崇敬的形象屹立於世界,因為他的精神永不滅,對藝術的追求、對現實的反抗精神依然激勵著欲望都市裡的每一個人。「對於世界,我永遠是個陌生人,我不懂它的語言,它不懂我的沉默,我們交換的只是一點輕蔑,如同相逢在鏡子中。」
  • 這個敏感而美麗的臺灣 我們離它,很近也很遠....
    ▲翡翠水庫 臺北最重要的飲用水水源 Photo©齊柏林這個敏感的臺灣我們離它,很近一條淺淺的臺灣海峽製圖 © 時差島我們離臺灣,依然很遠政治和軍事話題太吸引眼球,娛樂明星、綜藝八卦仍時常躥上熱搜,但我們對臺灣真的熟悉嗎?
  • 如果沒有月亮,我們的生活會有很大的變化
    大家好,這裡是【把話說】,今天我們來說:如果沒有月亮。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沒有月亮會發生什麼呢?月亮離我們大約38萬公裡,我們在地球上看過去月亮也是小小的樣子,它本身也是一個不發光不發熱的星球,我們看見它主要還是來自於太陽光的反射。
  • 農村常見的一種野草,好玩還能吃,我們叫它麻梭,你那裡叫什麼?
    前幾日和家人一起去附近的濱河公園散步,遠遠地就看到河堤上有一株很熟悉的植物,走近一看,不出所料,正是小時候我們在田間地頭常常會見到的——苘麻。說起苘麻的名字,可能很多人並沒有聽過,因為在很多地區它在叫法上是有所差異的。
  • 卡薩羅馬古堡 搖回離我們遠去的時光(圖)
    走在古堡內嘎吱作響的木地板上,兩側是幽暗的走廊,讓人覺得仿佛時光倒流,鏡頭也正透過這些褪去繁華的百年建築,慢慢搖回早已離我們遠去的時光……但最妙的是製作技術,如果打開門就會看到銅門可以與玻璃分開,便於徹底清潔玻璃。據說,柏拉特當時買它們的價格大概是每扇門1萬元,今天如果要更新或複製這些門,價格大概是每扇13萬左右。當年的溫室是亨利用於養育奇花異草的地方,可控溫控溼的建造十分考究,高大的玻璃窗和穹頂都極其精美,造價不菲。
  • 科學家說,地球的「迷你月亮」又走了,下次重逢在千年以後
    不過,遺憾的是,這個「迷你月亮」與地球的短暫相會已經結束了,科學家已經發現,小行星2020 CD3的軌道已經開始偏離,預計,它將很快離開地球軌道。 ·維茲喬斯和西奧多·普魯因最終證明,小行星2020 CD3就在一個圍繞地球運行的軌道上,因此,它實際上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地球月亮,只不過這個月亮比起我們地球的天然衛星月球,它的體積實在太小了,甚至連馬斯克的一個網際網路衛星的體積還不到,因此,只能算是一個「迷你月亮」。
  • 有錢買不到 細數那些離我們遠去的耳機(全文)_舒爾 SE535_音頻導購...
    其實嚴格意義來講,儘管它們大多為我們的日常生活娛樂服務,但耳機和如今的數碼產品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當如今的數碼產品經過自己短暫的生命周期而被迫換代時,我們仍能夠看到上市二十年仍沒有停產的耳機。而它的價格卻並不一定因為它的上市年限而大幅下降,反而一些耳機在停產後價格持續上漲,成為耳機玩家心目中的完美產品,那麼這款耳機就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經典耳機。    不過,經典耳機也並不一定意味著天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