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薩羅馬(CASA LOMA)古堡位於加拿大多倫多市Davenport Rd 以北的安尼克斯社區奧斯丁臺一號,是20世紀初多倫多市金融界巨子、工業家兼軍人亨利·柏拉特男爵(Sir Henry Mill Pellat)的私人豪宅。生性浪漫的亨利在年輕時就立下了要在俯瞰多倫多全景的山頂修建一座「中世紀城堡」的夢想。當他功成名就腰纏萬貫之時,特別聘請了當時聲名遠播的E.J.Lennox設計了這座外觀奇特的古堡。卡薩羅馬是西班牙語「山頂上的房子」的意思。
1911年的多倫多,是愛德華時代的巔峰期。這座城市從七年前大火中浴火重生。一家家劇院和博物館在一度荒涼廢墟的市中心平地而起。電力讓這座城市燈火輝煌並為電車提供能源。城市人口因蜂擁而來就業謀職的大量移民而迅速膨脹。
亨利·柏拉特是一位深謀遠慮的企業家。20世紀初,亨利男爵從土地、鐵路到人壽保險和水力發電的各種產業獲利。他曾帶領皇后親衛火槍隊,加拿大第二歷史悠久的軍團,將它塑造成國家的榮耀。他慷慨捐贈各種慈善機構,包括聖約翰救護會、聖喬治公會及葛麗斯醫院等。他曾獲愛德華七世授予爵士頭銜。據說,他曾一度掌控加拿大四分之一的經濟。亨利與夫人在這座城堡裡生活了九年,當他想進軍地產業時慘遭失敗,破產了的亨利和夫人因無力支付這座古堡的日常開支,不得不將自己苦心營造的城堡交給政府,合家搬出了這座古堡。風光不再,窮困潦倒的亨利,離世時幾近一文不名。然而,他對美好人生的憧憬,仍然長久留存在這座耗盡他大量財富的卡薩羅馬上。
毫無疑問,卡薩羅馬古堡是令人讚嘆而傳奇的,特別是古堡中那傳奇的浴室,但令人印象深刻的還不僅這些,而是關於古堡主人戲劇般的傳奇人生。
走在古堡內嘎吱作響的木地板上,兩側是幽暗的走廊,讓人覺得仿佛時光倒流,鏡頭也正透過這些褪去繁華的百年建築,慢慢搖回早已離我們遠去的時光……
美麗的石膏天花板是從伊莉莎白時代的宮殿獲得靈感而建。除了都鐸風格的半身畫像,還有鑲嵌著亨利男爵和妻子瑪莉徽章的石膏浮雕。帶有一個圓圈和三隻小鳥並排行進的浮雕代表著柏拉特家族和道格森家族的聯合。帶有單個圓圈的徽章是柏拉特的,下面是一個刻有法語詞「盡其所能」的小旗子,這也是柏拉特一生奉行的座右銘。
溫室是柏拉特在卡薩羅馬最喜歡的地方之一。兩側的古銅門是一座義大利別墅大門的仿製品。上面裝飾著希臘古甕,豐收之角滿載著呼之欲出的豐碩花果。但最妙的是製作技術,如果打開門就會看到銅門可以與玻璃分開,便於徹底清潔玻璃。據說,柏拉特當時買它們的價格大概是每扇門1萬元,今天如果要更新或複製這些門,價格大概是每扇13萬左右。
當年的溫室是亨利用於養育奇花異草的地方,可控溫控溼的建造十分考究,高大的玻璃窗和穹頂都極其精美,造價不菲。據說,亨利男爵夫婦當年經常邀請親朋好友在這裡欣賞他從世界各地收集來的花卉珍品,更有一些社會名流慕名而來求觀。為此癖好她們常常耗費大量金錢,這也是造成古堡難以為繼的原因之一。
亨利·柏拉特是個很認真的園丁,他特別對自己從巴西進口的蘭花情有獨鍾,豪宅的溫室和花園裡長年生長著各類獲獎花卉。花是從溫室通過隧道運過來放在房間兩側的蕨類花池裡。這些花池表面鑲有安大略省班克羅夫特的大理石,泥土下面是蒸汽管,所以在冬季這些植物也被細心地呵護保溫。
1915年,柏拉特把它的溫室叫做棕櫚屋。房間四處開滿菊花。地板是義大利大理石鋪成的。向上會看到最壯觀的彩繪玻璃穹頂、葡萄藤、葡萄架和綠葉。 所有彩繪玻璃都是從後方照明,柏拉特找到了一種日夜照亮圓屋頂的絕妙方法。
作為一位有遠見的企業家,亨利·柏拉特早在1883年就率先使用電能和電力照明。在建造卡薩羅馬時,他處處都注意使用新技術。傳統上,欣賞彩繪玻璃的美麗燦爛需要陽光,但是柏拉特想要隨時欣賞圓屋頂豐富的色彩。因此他在上面建了一層保護性的屋頂,並且在後面裝上了電燈,而不是讓圓屋頂暴露在太陽光下。陰天時可以把燈打開,將彩繪玻璃的美妙效果發揮得淋漓盡致,在夜間也同樣如此。
古堡的二樓是柏拉特家人和客人的套房,這間臥室是亨利的私人套房的一部分。注意,這是亨利的套房而不是亨利和夫人瑪莉共住的套房。因為他們各有兩個不同的生活和起居空間。這在今天看來很不尋常,但在愛德華時代就不足為奇了。如果您很富裕,就能有自己的臥室和客廳。擁有自己的空間絕對是件很奢侈的事情。最美妙的是當向上看天花板時,會看到美麗的石膏細節,幼嫩的藍莓枝上布滿藍莓,很有加拿大特色,真是神來之筆。
夜幕低垂時,沒有幾位知己相伴,在這座98間客房,18萬平方英尺(約合16723平方米)的大房子裡又會有什麼樂趣呢?柏拉特家族在古堡的二樓有五個完整的客人套房。有間含有臥室、衣櫥、浴室和起居室的套房以中式風格建造,從這間房足可看出亨利對中國漆木家具情有獨鍾,他收集了許多中國漆木家具並用這些家具布置了這間客人套房。房間牆壁裝飾著東方風格的花紋,中央擺放著一個中國漆木大床,矮櫃和中國瓷罐等。
在1913年至1923年柏拉特夫婦居住的九年間,大廳和二樓之間一直沒有固定的樓梯連接。柏拉特原本打算用大理石樓梯,原來的樓梯從蘇格蘭起運,但在途中因第一次世界大戰丟失,因此從未安裝到卡薩羅瑪大廳裡。現在看到的樓梯是古堡在1925年改建為旅館時匆忙建造的。那時,牆面用石灰勉強粉刷,與柏拉特最初設想的哥德式復古風格深紅色石膏和鑲板相去甚遠。
亨利·柏拉特對於底層空間的利用有著非常宏偉的設想。他設想在地下室建造一個室內遊泳池、一個火槍射擊場、一個供他健身專用的健身房,甚至連保齡球道他都想到了。但真正在地下室完整建造起來的只有一個大型洗衣房以及貯存著上千瓶佳釀的酒窖。這兩者都無法對外開放參觀。現在展出的酒窖是地下酒窖原貌的複製品。酒窖反映了亨利對酒的嗜好,還體現出他對新技術的熱情,酒窖內設有冷卻系統,藏酒用氨水來冷卻。在對遊泳池進行規劃設計之時,亨利男爵將他的想像力發揮到了極致。他想像要建設一座大理石圍邊的遊泳池,想像利用天井(現已被封藏)為遊泳池引入自然日照。他想像金色的天鵝棲息在遊泳池邊,讓他的每次暢遊都成為精緻的體驗。不過,悲哀的是,這些設想未能實現。
1937年,亨利·柏拉特已經快80歲了,而且已經身無分文,只能寄宿在他之前的一位司機位於多倫多郊區Mimico的平房裡。至於卡薩羅瑪,在整個1930年早期完全是閒置的。天花板和牆壁都在不斷老化,鳥兒和松鼠們在未供熱的房間中安家。多倫多市政府因其未繳納不動產稅而將其收歸公有,此時市政府不得不決定要如何處理古堡。1937年基旺尼斯俱樂部將卡薩羅瑪以旅遊景點對外開放,使古堡中不少房間恢復了往昔的光彩和美麗。當亨利應邀參加重獲生機的卡薩羅瑪晚宴時,憔悴且兩鬢斑白並拄著拐杖的亨利·柏拉特高興地誇讚俱樂部對他的夢想之家的計劃:「當初我修建卡薩羅瑪的目的就是提供一個人們可以在這裡玩樂的地方。你們的俱樂部達成這個目的,並且將為無數人帶來開心與快樂。再也沒有比這更合適的處理辦法了。」有照片記錄,早已英雄遲暮的柏拉特站在一幅自己年輕時的肖像面前,幾乎能看到應邀故地重遊的亨利眼中的淚花……
亨利·柏拉特卒於1939年3月8日。儘管命運逆轉,遭逢不幸,皇后親衛火槍隊還是為亨利舉行了完全軍人式的葬禮。同時,數以千計的普通多倫多市民列隊道路兩旁,向這位多倫多最知名的市民送上最後的敬意。他們來到街上,脫下帽子。當送葬儀隊經過時,人們似乎還略略低下了頭。大家突然意識到柏拉特真是個大人物啊!同時也對他為這座城市所作出的諸多貢獻心存感激。這場特殊的葬禮是多倫多歷史上規模最為宏大的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