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娜娜雙 幸福雙翼學員
坐標 | 湖南長沙
本期主播 | 龔紅江
幸福君有話說
我是幸福君,又到了每周五的幸福伴讀時光。
今天的文章,跟舉國上下都關注的高考有關。隨著高考成績的揭榜,幾家歡喜幾家憂。
今天文章裡的男孩,二戰高考再次失利,引發了家庭的一場「大戰」。
父母苦心籌劃,男孩不屑一顧,情急之下,父子大戰上演,孩子離家出走。熱鍋上的家庭,如何走出危機?焦慮茫然的父母,如何突破困境?這個過程中,作者做了什麼,讓一切全然不同?
無論你的孩子多大,都建議認真閱讀這篇文章,這其中所包含的,不只是關於高考,更多的是關注到教育的本質、父母的智慧、科學的方法......
1 來自閨蜜的緊急呼叫
前段時間的某個下午,我接到閨蜜的緊急呼叫:「親,在嗎?求助!」
我趕緊把手頭活兒放下,打電話過去,沒講幾分鐘,她掛斷了。
她微信發來信息:「兒子出來了,不方便,我發文字給你。」
什麼事情,這麼神秘?
原來,閨蜜家兒子去年高三復讀了一年,今年再次落榜,家裡沒有責怪他,提議去某職業院校和士官學校,兒子不願意。
本來高考前可以去一所傳媒學院單招考試,兒子拒絕了,按現在的高考成績,再進入這所傳媒學院已無可能。
事已至此,悔已無用。
她讓孩子好好研究一下志願填報書,選擇自己想要進的學校和專業,可兒子每天晚上熬夜白天睡覺,根本沒有認真看志願。
閨蜜非常焦慮的發來一段又一段文字:
「填報志願好像就是我跟他爸的事,找他商量他也不積極,每天不是萎靡不振,就是喜怒無常。
前天,他爸忍無可忍,還對兒子動了手,兒子跑出去,半夜回來,恨他爸爸打罵他、傷他自尊。
沒有辦法,我們又忍住,繼續幫他研究志願填報方案,可他今天突然提出還要再復讀一年!我簡直驚呆了!
他爸堅決不同意,結果兒子說,如果我們一定要他去讀個大專,他一進去就申請退學……
他爸對他徹底死心了,說讓他自己出去打工自生自滅好了!
每天在家,生活習慣也極差。
他的情緒,特別難以捉摸,有時特別懂事,有禮貌,有孝心,情商很高;有時你叫他做什麼他都拖延,說煩躁,我都感到他有點人格分裂,不知道哪個他是真實的他。
19歲的孩子,自己不成熟,我們想幫他卻使不上勁,真是痛心極了!
說真的,這個兒子軟硬不吃,我已經是無計可施了!我要不要帶他去看看心理醫生?」
從閨蜜大段的文字中,我感受到她的痛苦和無奈。
閨蜜和她老公夫妻倆都是我的高中同學,在縣城上班,日子過得還不錯,通過自己的努力,都做到單位裡的中層管理。
前兩年,他們生了二寶,夫妻感情甜蜜穩定,微信頭像上是大兒子抱著小兒子,是大家眼中幸福和睦的家庭。
這個孩子我去年見過,高考前我幫助他聯繫了一家輔導機構,花了重金進行全日制輔導了一個月,結果高考落榜。
兒子提出復讀,他爸媽二話不說,把他送到長沙復讀。
孩子顏值在線,情商較高,很會說話,喜歡拍小視頻,有自己的粉絲,除了在學習和生活習慣上有些懶惰之外,是個很fashion、有想法的小夥子。
兩口子很疼愛自己的兒子,平時也很尊重他,復讀了一年結果還是這樣,父母壓住內心的失望,希望他選個學校去讀書。
但,兒子提出再次復讀,他們完全不能接受:如果一年後還沒考上怎麼辦?
2 19歲的人生,誰說了算?
和閨蜜聊了一會兒,我了解了一下前因後果和他們的具體做法,疏導了一下她的情緒,心裡大概有了數。
孩子今天這個樣子,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只能雙管齊下,做工作。
我給了她5個建議。
建議1
你和爸爸心態要放平穩,不要再為他的選擇發生衝突,或者氣到自己。
看到兒子的優點和長處,世界很大,孩子也有自己的優勢,世界肯定有一個屬於他的角落。
建議2
要有意識地幫助兒子樹立人生觀和價值觀,理想和信念。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使命,問問孩子,他以後希望做什麼,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不一定要他現在回答,而是讓他帶著這個問題,重新梳理一下自己的過去、現在和將來。
這很重要,這是他做事情的動力。
建議3
你在親子聯結上做得不錯,所以兒子的自信心比較足。
孩子對自己還是有要求和標準的,但在具體行動上,因為學習上能力不足、動機不足、沒有吃苦耐勞精神等原因,他選擇拖延、逃避或者自棄。
面對不好的結果時,他會對自己不滿意,擔心自己以後會一事無成,從而陷入恐懼、失望、不滿自己的情緒中,外在表現為憤怒。
理解了他情緒的來源,就不要去責備孩子考不好還發脾氣,當事人是他,他是最不好過的那個人。
有時候,他表現出來的麻木、隨便或者無所謂,是自我保護的一種表現。
建議4
每個人擅長的地方是不一樣的,試著全面客觀地去了解孩子的個性特徵,揚長避短,選擇適合孩子的路。
兒子現在表現出來的不能吃苦耐勞,也許只是在他不感興趣的學習方面才這樣。
人只有在自己感興趣又喜歡的事情上,才會願意付出時間和精力。
這就是為什麼,我提出第2個建議的關鍵原因。
建議5
對於他這一次究竟怎麼辦,建議你們退一步,放下期待,給出你們最真誠的分析和建議,說出不同選擇的各種可能後果,讓他自己做決定。
畢竟他已經19歲了,要學會為自己的選擇承擔結果。
你們也要真的做到放下、信任,而不是忍耐、放棄,這一點越早鍛鍊成本越低。
只有一個人真正覺得他是可以做主的時候,他的責任心才會培養起來。
人的一生很長,培養孩子的品質、性格要遠遠大於一時的效果。
無論兒子做什麼樣的選擇,都表示尊重、理解、支持。這就是我們當父母的責任了:無條件和有界限的愛。
閨蜜看完後,表示非常贊同。
但她還是擔心:如果孩子提出復讀,怎麼辦?
我深深理解她的苦衷:如果真的放手,後果誰來承擔?
3 建議尊重or控制催眠?
我閨蜜,其實走進了天下父母都容易進的誤區:孩子,我給你建議,你不聽;按自己的來,又做不好,那我就不高興了。
事實上,孩子在自己做決定的時候,對自己的能力是估計不足的,所以在完成時更需要父母的幫助和扶持。
而我們家長,會因為孩子不聽建議就走到了孩子的對立面:「你說你自己做決定,我看你怎麼完得成?」
事後還教育孩子:「你看你不聽話吧,說了你搞不好。」然後,從此更加篤定讓孩子自己拿主意是錯誤的,只有聽大人的話才是對的。
閨蜜還沒開始學習家庭教育,對於教育中的尊重和界線的意識還不夠清晰。
不過,我想只要認知上到位了,行為上就會有改變。
我問閨蜜:「兒子自己做決定不考慮後果,父母的決定又不想聽,這一點,跟你們從小到大對孩子要麼無奈的接納和忍耐,要麼強壓執行的教育模式,是否有關係?」
閨蜜承認說:
「這一點你說得太對了!
我們一邊想讓他做主,給他民主權利,一邊又發現他能力不足,總是做出錯誤的決定。
我們需要不斷給他收拾殘局,所以我們總是抱怨。
他害怕我們抱怨,又不願意從自身找原因,就變成這樣了。」
現在兒子已經進入青春期,一方面不甘心屈服父母的安排,另一方面自己做決定的能力又沒有培養起來,就會陷入一個暫時用復讀來延緩面對選擇的衝突的局面。
我及時肯定了閨蜜夫婦能給孩子民主選擇的權利,這一點真是很多控制型、權威性父母做不到的。
但是,孩子沒有做好、沒有做到,父母如果只有抱怨,沒有引導,那就會進入到另一個誤區:不斷給孩子「你不行」的暗示。
嘗試是培養孩子能力的起點,如果只有指責和抱怨,沒有正向感覺,孩子的自信心和能力怎麼培養得起來呢?
閨蜜說:
「我們總是在批評他。他爸爸生怕表揚使孩子驕傲,所以總是打壓他。
我雖然常常鼓勵他,但總是會反反覆覆提起,他從中考到高考的失敗,總是嘆息他不爭氣。
老師也怪孩子太懶了,去年復讀就說對孩子已經不抱希望了,我忍不住抱怨他考得不好,讓我在老師面前都沒臉了。」
問題就出在這裡了。
我告訴閨蜜:
「抱怨是一種負向的暗示,用催眠的方式告訴孩子——你無論怎麼嘗試都是做不好的!
這樣的語言必須馬上停止,並且要儘快修復這些負向語言帶來的不良後果。
所幸,你們和孩子的關係還不錯,一切都還來得及。」
一番溝通後,閨蜜的情緒平穩多了。
她說好好消化一下和我的對話,晚上找兒子好好聊聊。
「如果溝通完,兒子還堅持要去復讀,怎麼辦?」閨蜜問。
「和他一起分析因果利弊,以及根據他對自己的了解,他能做到什麼。如果這一切他都考慮到了,還選擇復讀,那就支持他!」我回應。
人總要學會自己為自己的選擇承擔後果。
高考的代價有點大,不過,如果要培養這一項能力,越到後面試錯成本越高。
4 內心那個標準的孩子
第二天早上,我看到幸福雙翼精品文章裡有一段話,非常應景,我立馬轉發給閨蜜。
這段話是:
放手,讓孩子自己成長,以前讀這句話,不知道從何下手——
放手難道是讓家長撒手不管?
放手到什麼程度才合適?
什麼時候放手?放多久?
現在,我明白了,放手的真正含義是——
有些東西,必須孩子自己去經歷、去崩潰、去修復,我們無法替代。
但我們要在一旁觀察,隨時做好給予支持和愛的準備。
閨蜜一開始行動的時候,並不順利。
閨蜜一上午都在給我發語音,她首先說了一下前一天晚上跟兒子的聊天情況。
閨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跟兒子進行了溝通,兒子沒有牴觸,聽到閨蜜的一些話,他說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激動的時候還掉了眼淚,閨蜜也跟著掉眼淚。
整個談話氛圍很好,最後,兒子雖然表現得有些被動,但答應了第2天看看志願再說。
閨蜜看到兒子有鬆動,談話效果非常不錯,第二天上午特地請了假在家裡陪兒子填志願。
結果,兒子一如既往一直在睡懶覺,閨蜜10點多叫醒他說:「你不是答應了上午要填志願嗎?」
兒子不耐煩的說:「又不著急這一下,先睡覺。」轉個身又睡了。
閨蜜氣急敗壞的發來語音說:「你看,你看!昨天說的那麼好,今天又是這樣了!上午志願肯定是填不成了。我真的失望極了,這個兒子,要怎麼辦呢?」
「他終於起床了。」閨蜜發來的最後一條文字信息,此時時間已經是中午11:55分了。
聽完閨蜜的語音之後,我笑了:閨蜜的心中還是有個理想中的孩子。
0-100接納法得用起來,我首先肯定了她和孩子的親子聯結做得很到位,也肯定了她和孩子的交流能力很強。
同時,我提醒她:
是不是一邊抱怨著,一邊期待著,而沒有做到從0接納孩子呢?
如果給孩子打個分,昨天的兒子如果為0,那麼今天他有沒有做到20分?
要看到兒子做到的20分,而不是老盯著沒有做到的80分哦!
閨蜜被這一段話徵服了,她說如果把起點放到0分,兒子確實做到了20分。
兒子起床後給她發了一條信息:「媽媽,我的眼睛是腫的,我晚上等你下班回來再填志願,可以嗎?」
閨蜜若有所思地說:「是啊,我總是盯著他沒有做到的地方。你這麼一說,我揪著的心釋然了很多。」
閨蜜把我們的聊天記錄都發給了老公,那天她加班到很晚,填志願這事,她實在顧不上了。
5 一念之轉,世界大不同
第三天一大早,閨蜜發來語音,聲音裡透著開心和愉悅。
她告訴我:兒子終於下定決心放棄復讀的想法,決定聽從他們的安排去航空技術學院讀書了。
事情的轉機,來自一位關鍵人物的出現——孩子的爸爸。
他在閨蜜昨晚加班時,主動打破前兩天動手打了兒子之後互不理睬的僵局,跟兒子好好的聊了一次。
閨蜜說:
「他把你的留言聽了一遍,來了一個180度的大轉彎,徹底放下了自己的固執和偏激,和兒子進行了一場深度交流,把兒子的思想工作完全做通了!
首先充分肯定了兒子,也確立了自己的立場,表示對孩子最後無論怎樣的決定都會支持的態度。
他認真地聽取了兒子的想法,並且站在兒子的立場上分析利弊,表示無論兒子想做什麼,首先要拿到進入世界的入場券,然後再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他在聊天的時候真的做到了界線分明,也表達無條件的愛和支持,兒子聽了後,打心底裡認同了爸爸的觀點,主動提出不去復讀了。」
昨天晚上,閨蜜老公開車帶著大小兩個兒子去接閨蜜下班,閨蜜的甜蜜和驚喜,可想而知了。
原來,不是孩子固執,也不是孩子不可理喻。
而是我們一直都站在自己的高度上去評價、去審視、去判斷,而沒有蹲下來,去看見孩子,去認可孩子,陪孩子一起去探索。
打開微信朋友圈,我發現閨蜜發出了我轉自幸福雙翼的那段話。
我嘴角輕輕上揚:原來,成長就是這麼簡單——當觀念改變了,一切都改變了。
關於我們
幸福雙翼專注專業系統家庭教育知識傳播,致力於陪伴和支持千萬中國家庭邁向幸福。
圖片 / Pexels
看完今天的文章
你最大的啟發和收穫是什麼?
趕緊在留言處
跟幸福君說說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