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天下父母亙古不變的期盼。
可有時,這種期盼,如果變成了控制,就可能「害死」孩子。
電影《天才少女》裡就有一個典型案例,一位母親為了把女兒培養成數學家,控制她一切社交娛樂,面對女兒的痛苦,她視而不見,認為這是成功必須經歷的磨難。
結果女兒報復性自殺,她不僅沒有反思,還打算用控制女兒方法,去控制外孫女……
藝術源於生活,電影中的母親,其實就是現實中千千萬萬個父母的縮影。
01
偏執地追求子女出人頭地
是造就痛苦的根源
很多人小時候,都有被父母逼著補課的經歷。
從與考試掛鈎的語數英到提升品位的琴棋書畫,總之父母覺得需要補的都得補。
因為在許多父母眼中:補課=學習=成功。
但很少有父母關心,孩子到底需不需要這些?
我認識一位母親,事業成功,為人處世爭強好勝。
對她的女兒,她寄予厚望,女兒數學不好,她就找了四個地方補習數學。
除此之外,女兒還要學習英語、演講等各種特長。
這樣超負荷的學習模式,讓女兒苦不堪言。
老師也曾提醒過這位母親,說她的女兒補得太多了,精力差、上課打瞌睡,學習沒效果,還是適當少補點。
可這位母親充耳不聞。
她也不管女兒上課學沒學進去,知識消沒消化,反正她覺得只要補了就是學了。
那麼請問,這繁重的課業,究竟是為了女兒好,還是為了讓父母安心?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過往,每當別人詢問自己時,父母總搶先回答:
「他/她不/需要。」
「他/她不/喜歡。」
在人生的種種選擇面前,孩子常被冠以「小孩子還不懂事」之名而被忽略。
如果你看到一個孩子在幹什麼,那很可能不是他喜歡的,而是他父母喜歡的。
正如《天才少女》中的母親,她否決了女兒的愛好然後用自己的夢想取而代之。
有些父母將成功視為人生頭等大事,子女間的攀比更是他們的談資:
自己不如人沒關係,但子女必須比別人的優秀;
自己完不成夢想沒關係,但子女必須替我完成;
自己乏善可陳沒關係,但子女必須出類拔萃。
當教育子女演變為一場虛榮心的較量,就算為父母掙得了面子,可孩子的裡子又有誰來管?
02
不要以愛之名綁架
不要讓成功踐踏快樂
《戰國策》名篇《觸龍說趙太后》裡有一句話: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長遠。
這份「長遠」絕不是將「我認為」強行等於「孩子認為」,而是真正關心孩子的內心。
這並不是說,不要追求成功,而是不要讓成功被功利所裹挾。
很多人眼中的成功就是取得世俗成就,可這哪是人人都能得到的?
優質資源是有限的,有人得到就必然存在有人得不到。
那得不到成功的這些人怎麼辦?
功名利祿可求而不可強求,否則豈不是讓人往死胡同裡鑽?
孩子與父母就這一世的緣分,讓孩子活得痛快才是不負這段緣,切莫因過度追求成功而毀了孩子的人生幸福。
在伍詩琦的小說《無聲告白》中,主人公莉迪亞就是父母追求成功的犧牲品。
為實現母親的醫學夢,她逼自己投身於枯燥的書本中;
為滿足父親的合群夢,她假裝與朋友打電話、看電影……
諷刺的是,父母不斷用言行舉止向莉迪亞表達著自己的喜惡,影響女兒來滿足自己的期待,卻天真地以為女兒的行為都是出自她本心。
莉迪亞用表演討來了父母的歡心,而自己的內心愈發壓抑,最終導致了死亡的悲劇。
這本書的封條上寫著: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這話不僅是對孩子說的,也是對父母說的。
別讓孩子成為滿足自己願望的工具,別讓孩子為自己的期待犧牲快樂。
03
孩子,你的快樂最重要
當下,青少年中飽受情緒折磨,甚至患上抑鬱症的人不在少數。
電視劇《以家人之名》中的凌霄,照顧了曾拋棄自己而如今癱瘓在床又找他照料的母親整整九年。
他每天都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需要靠吃安眠藥才能入睡。
若不是被意外發現,誰都不知道事業有成的凌霄過得如此痛苦。
不快樂,就是那堆壓死駱駝的稻草,它一根一根地疊加,在還能承受之前看起來似乎並不致命。
但在最後一根稻草壓上去之後,駱駝就再也支撐不住了。
切勿讓不快樂的稻草在孩子心中積壓,平時看不出端倪,但當孩子內心達到無法承受時,就只能面臨無法挽回的後果。
紀伯倫的詩歌《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中有幾句話: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像你一樣,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的確,孩子不是父母的私產,沒有義務完成父母的願望,請尊重他們而不是要求他們。
我們總對孩子強調成功,卻很少關注他們是否快樂。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書中指出了父母管教孩子的幾個常見誤區:
用命令和威脅的語氣,控制孩子的所有行為;
輕視、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要求孩子要「堅強」;
對孩子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忽略孩子的性格特徵......
這些方法都會對孩子帶來很大的傷害。
寫在最後:
如果你還是個孩子,那麼請相信,人生可以沒有成功但不能沒有快樂,沒有人的意願能凌駕於你自己之上,你的幸福快樂永遠最重要;
如果你已為人父母,那麼請銘記,你的孩子有獨立的人格和思考,不要讓他被你的期待所困擾,他才是自己人生的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