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語文課本刪除魯迅文章 贊成派:新教材貼近生活
原標題:初中語文課本刪除魯迅文章 贊成派:新教材貼近生活 初中語文課本刪除魯迅文章胡強俊 畫 新學期開學,新生和老師在拿到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一語文教材時發現,課本出現了不少變化。最明顯、也是爭議最多的變化莫過於魯迅先生的《風箏》一文被刪除。一同消失的還有郭沫若、瑪麗·居裡等的文章,取而代之的是賈平凹、史鐵生、邱吉爾和海倫·凱勒等。晚報記者了解到,從2002年初中教學改革之後,雲南省選用了多個版本的語文教材。昆明市語文學科就一直選用蘇教版(江蘇教育出版社)教材,持續至今。
-
語文教材中魯迅作品大撤退?新教材主編回應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8月28日電(記者 闞楓)針對輿論中「魯迅文章在語文教材中大撤退」的言論,新編語文教材主編、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溫儒敏28日回應稱「沒那回事」。他表示,新教材中,魯迅作品依然保留了一定比重,不存在「大撤退」的情況。
-
人教版語文教材刪掉魯迅文章(圖)
八年級學生王浩然翻看過新教材後說。在他看來,魯迅的《風箏》是七年級語文教材裡最難懂的一篇文章。 「這篇文章需要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裡去理解,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說,確實不太好掌握。」鄭州七中初中部語文組組長、鄭州市教研室中心組成員張玉明說,新教材用史鐵生《秋天的懷念》代替了這一親情主題的文章。
-
高中語文統編新教材9月投用 魯迅5篇文章入選
作為社會關注度較高的語文科目,新教材長什麼樣?將重點學習些什麼?三科統編教材樣本 冷昊陽 攝 語文教材共5冊 其中2冊為必修 在發布會上,普通高中語文教材總主編、北京大學教授溫儒敏介紹,普通高中《語文》全套教材共5冊,其中必修教材分上、下2冊,選擇性必修教材分上、中、下3冊。
-
廣東2020高一新生啟用語文新教材,寫作和閱讀比例提升
這意味著今秋開學,廣東將在2020級高中新生中全面實施廣東新教材方案。高中新課程方案提出,基本保留原有學習科目。普通高中開設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學、技術(含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藝術(或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科目和綜合實踐活動等13門國家課程,以及校本課程。 新教材對學生的要求有何變化?
-
她自謙是魯迅的學生,因魯迅做了這舉動,她和魯迅結下梁子
說到魯迅,大家知道他是我們小時候上課出現次數最多的知名作者了,語文老師每次講到他的文章總恨不得把文章重點詳細講幾遍,讓我們好好理解裡面的深刻含義。魯迅在世時,得罪了不少人,他們都是魯迅批判的對象,包括當政的、還有資本主義家等等,這些人總恨不得把魯迅抓住,但魯迅總能安全逃脫,再加上他住在上海日租界,讓他們對魯迅無可奈何。今天小編要講的這位女人,曾經自謙為魯迅的學生,魯迅去世後,她後半生一直在黑魯迅,這是啥回事呢?
-
語文新教材這麼改!魯迅沒走!袁隆平、屠呦呦來了!
作者:冷昊陽 郎朗新版高中思想政治、語文、歷史教材9月將在部分省市投入使用
-
語文教材中魯迅作品大撤退?真相是…
中新社發 王小軍 攝 據介紹,新編語文教材採取「語文素養」和「人文精神」兩條線索相結合的方式編排教材內容,「語文素養」重在聽、說、讀、寫基本知識和能力,「人文精神」重在選文的思想性,發揮語文學科獨特的育人價值,以文化人。 新的語文教材有啥新變化?
-
人教版教材魯迅文章被刪 網友:魯迅文章印象深刻
光明網教育訊日前,人教版初一語文教材中魯迅的《風箏》被刪,換成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網傳「魯迅文章退出是因為『魯迅的文章與時代脫節』、『魯迅文章所體現的思想是社會的陰暗面,與社會主旋律格調不一致』」等批評之聲,人民教育出版社相關負責人解釋稱,教材的文章替換隻是根據教學難度進行的技術層面的調整。
-
各地語文課本刪除大量經典文章 魯迅作品大撤退
9月6日,編劇劉毅發帖稱,「開學了,各地教材大換血」——他列舉了20多篇「被踢出去」的課文,比如《孔雀東南飛》、《藥》、《阿Q正傳》、《記念劉和珍君》、《雷雨》、《背影》、《狼牙山五壯士》、《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朱德的扁擔》等。其中涉及魯迅的作品多篇,因此劉毅稱之為「魯迅大撤退」。
-
語文新教材這麼改!魯迅沒走,這些大咖來了
新版高中思想政治、語文、歷史教材9月將在部分省市投入使用。8月27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會議介紹了普通高中三科統編教材有關工作情況。據介紹,2017年教育部啟動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語文、歷史教材統編工作。
-
北大教授談教材增減名家文章:魯迅部分作品太深
中學語文課本為何調整魯迅作品?「人教版」高中語文新教材對包括魯迅多篇文章在內的名篇進行了調整,這引起一些讀者的質疑。對此,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人教版」高中語文新教材執行主編溫儒敏近日解釋說,這是課程結構調整的需要,也是適應現在中學生的需要。
-
6省市高中三科啟用新教材 語文「跳出課本多讀書」引關注
、歷史、思想政治三科開學啟用新教材 語文「跳出課本多讀書」引關注 秋季開學,上海高一年級的語文、歷史和思想政治三科,將全部採用全國統編教材。從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傳出信息,首批參與使用新教材的,包括上海、北京、天津、山東、海南、遼寧等6個省市。 其中,語文教材的每一次改動,最為引發學生和家長關注。本市已有部分一線教師「先睹」了這套教材,並表示,這套教材給出的一個明顯信號是——語文不再只是「掰開了揉碎了」的字詞句學習,學好語文,跳出課本多讀書,多行走,格外重要。
-
語文新教材學習 讀寫將是突破口
語文學習的要求遠遠高出了語文教學平時教的水平,而新教材的編排思路已反映出這種變化。對於語文的學習,閱讀和寫作將成為突破口。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麗琴 「大語文」已成未來教育趨勢 今年9月1日起,部編版教材正式在全國啟用。新版教材注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其中,小學語文的古詩文增加到129篇,增幅達87%。
-
北京版語文歷史新教材明年啟用 初三學生也學歷史
但明年入學的新初一學生將使用新的「北京版」初中歷史教材,新教材總冊數從4冊變為6冊,課程將覆蓋初一至初三所有年級。今後的初中生初三也得學歷史了。 明年新的「北京版」語文教材也將在一年級和初一投入使用,古詩詞和現代文篇目都將有所變化。
-
成都中小學將使用新教材,小學語文古詩文選篇增加80%
古詩文出處和體裁也更加多樣,出處涵蓋從《詩經》到清代詩文等各個時代的優秀作品,體裁也非常廣,從古風、民歌、律詩、絕句到詞曲,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文,均有收錄。革命傳統教育的篇目也佔有較大比重。小學選了40篇,初中29篇。比如魯迅先生的作品選有《故鄉》《阿長與山海經》等9篇。
-
長沙中小學生新教材來了 一年級先學漢字再學拼音
新教材來了,一年級先學漢字再學拼音 長沙市教育局基教處周小青介紹,今年中小學生秋季用到的新教材分別是一年級的《語文》和《道德與法治》,七年級的《語文》、《道德與法治》與《中國歷史》。此外,老版本一年級《語文》上冊教材的生字量為400個字,新版本教材的生字量為300個。這一變化,降低了學習難度,也減輕了學生的負擔。 幾十年來,語文課本的第一課都是拼音「aoe」,今年啟用的新教材第一單元是「識字」,第一課是「天、地、人」三個字。專家介紹,目前這種調整,從教材試點區的反饋來看,頗有成效。
-
成都中小學將使用新教材 小學語文古詩文增至124篇
近日,「今秋開學後,中小學將統一使用新教材」的消息備受家長關注,成都商報記者向成都市教科院有關專家證實了此事:9月開學,四川所有學校義務教育道德與法制、語文、歷史學科將使用新版「部編版」教材。那麼,「部編版」教材有啥變化?相關學校對此又做了哪些準備?娃娃們在學習「部編版」教材時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
人教版語文"送走"魯迅 專家:他文章"過於深刻"
據《法制晚報》報導,新學期伊始,鄭州市中學生拿到人教版初一語文教材後發現,課本出現了不小的變化:30篇課文,9篇被更換,其中包括魯迅的《風箏》,這是人教版初中語文中最後一篇魯迅的文章。《風箏》的退出,意味著人教版語文徹底「送走」魯迅。
-
中小學新教材變化不小 幾何提前學英語單詞量下降
儘管大多數學校不會在當天就進入知識點授課環節,但對於學生來說,新教材還是有很多吸引力。尤其是對初一學生來說,新換的人教版語文課本著實吸引眼球。而數學、英語等科目雖在去年已更換教材,但新學期教學內容也有大調整。 【初中語文】 魏巍的《我的老師》又「回來」了 《三國》、《水滸》初一就能讀 「教材變化還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