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向功德加倍

2021-12-24 見佛花開

在我們修行學佛之後會聽到,有人說你要回向給眾生,回向給佛菩薩,回向給一切法世界,回向給自己的冤親債主,你會不會疑惑呢?那到底什麼是回向呢,應該怎麼回向呢?

                   

                                             一回向的意思

回向是一個佛教用語,指佛教修學過程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修行功夫。

回向是將自己所修的功德,智慧,善行,善知識,就是將自己所做的所有的好事兒所有做的功德,不管大事小事而幫助別人的還是自己念經誦佛呀之類的都回向給眾生

不願自己獨享,而將之『回』轉歸『向』與法界眾生同享,以拓開自己的心胸,修的慈悲心,並且使功德有明確的方向而不致散失。

當然,自己所做的功德修行的好事兒,有這個因就會有很好的果,自己就會享受到很好的果報

但是我們不能獨享呀,我們應該把這個應回向給更多的人回向給眾生回向各國不咋回向給一切,讓他們也能夠享受到這個很好的果報才對,那我們回向給他們他們是不是真的能夠收到了?

                                                     二回向可以收到

 功德跟福德不一樣,我有福報,我有財富,我的財富可以給你共享,可以贈送給你,我有房子可以供給你住,這是福德

功德不行,「功德」是什麼?功德是戒定慧。我持戒的功德沒有辦法送給你;你不持戒,我持戒,我沒有辦法把我持戒的功德送給你,這是做不到的。我得定了,我沒有辦法把定送給你;我開智慧了,我也沒有辦法把智慧給你。所以功德沒有辦法給人,福德可以給人。

願以此功德,回向給某人」,你是特別為他修功德,這個功德他得到了。

譬如,我的朋友過世,我特別為他念一百部《地藏經》,不為他我就不念,是為他念的,這個功德他能得到多少?

《地藏經》講得很清楚,七分之一;七分之六自己得,七分之一他能得到。佛經講得很清楚,特別為他做的,他所得到的還是福德,還不是功德。

舉例說明,一個乞丐要餓死,你如果說,我做功德回向他不餓死,回向他不餓死,不管你怎麼回向,他還是要死!你要他不死,你趕緊買一碗飯布施他吃,能救活他;

所以,財物布施對方,和福德通過回向給對方,根本不是一回事,福德是無法通過回向給對方的,尤其是不具緣的眾生之間;至於具緣的眾生之間,最多得到對方七分之一的回向利益;

舉列:就比如我學佛之後,慢慢地接觸到了更多,之前有很多的不順也有一些冤親債主孽緣來阻礙自己學佛,念佛之類的,那段時間有兩三個月,快半年,天天做噩夢媽媽也是天天做噩夢神志不清,感覺家裡面有人有人傷害自己得了抑鬱症。

慢慢地過了半年一年就好了,自己也在回向給自己的冤親債主,他們也接收到了呀,慢慢地就沒有阻礙我了。

父母媽媽也是跟著我時間長了,也會接觸到佛法會慢慢地懂一些爸爸也是也會慢慢地改變一些,所以說回向還是有一點點的作用的,但更多的是要讓他們自己從心裏面開始改變,有一些智慧從心裡向善。

至於眷屬之間享受七分之一,尤其是親屬之間,是回向不回向都享受七分之一,這是眷屬共業因緣決定的,而不是回向不回向決定的。

《普賢行願品》說,十方諸佛菩薩無始劫來盡未來際一直不停息的回向眾生得利益,那個力量不比你的回向力大?

那麼大的回向力,不具緣的眾生,該墮地獄還墮地獄,該受惡報還受惡報,只有和佛菩薩結緣的,供養的,造像的,接上緣的,佛菩薩的回向,你可以等值受用一些;所以,佛菩薩那麼強大的回向,都沒有辦到的事,你還把你那點可憐的回向,當作一回事了

對你自己有用,因為那是你的一個利他的善根,且拓展了心量;無量過去菩薩,通過回向眾生,結果他們自己成佛了,可是接受回向的眾生呢?凡夫還是凡夫,餓鬼還是餓鬼,地獄還是地獄;這個回向他的力量雖然很小,但我們也要回向,但更多的是應該讓眾生可以學習的佛法,從根本上從心裡讓他得到智慧讓他改變向善。

                                             三怎麼回向

回向文(弟子某某某,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升極樂國,願以此功德回向給眾生,回向給冤親債主,希望眾生都能離苦得樂,學佛聽佛,早日成佛。)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回向?如何回向功德?
    常聞法師勸眾,修諸功德之後應當回向。然而何謂「回向」?又該如何「回向」呢?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回向」,讓修行的功德更圓滿!什麼是回向?佛教常鼓勵我們「自利利他」,而「回向」便是讓自己和他人都能獲益的極好方法。那為什麼把自己修行的功德分享給大眾,叫做「回」向,而不是「去」向呢?
  • 功德回向的意義
    咱們修學佛法的人,都知道所修功德要回向,但可能有些同修雖然能念一下回向文,但並不了解功德回向的意義,這一期我對印祖文鈔的幾篇相關修學佛法功德回向的開示,選了其中一篇文鈔,咱們一起來學習一下,期望每一位同修蓮友所修持的功德更加殊勝。這篇印光大師文鈔開示是給一位叫愚僧居士回的一封書信,我仍然先讀一遍這篇書信的原文。原文,回向者,以己所修念誦種種各功德,若任所作,則隨得各種之人天福報。
  • 關於功德回向
    『回向』是佛教修學過程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修行功夫。所謂『回向』是將自己所修的功德,不願自己獨享,而將之『回』轉歸『向』與法界眾生同享,以拓開自己的心胸,並且使功德有明確的方向而不致散失。  無毒的回向是指無執著的回向、無緣的回向,也即在證悟空性的境界中回向。無毒的回向又分為兩種:一是真實的無毒回向,二是相似的無毒回向。所謂「真實的無毒回向」,是指登地以上的菩薩在無緣禪定中的回向,這是薄地凡夫所無法做到的。
  • 功德回向的原理和意義
    各種不同的功德偈頌之間其效用是否有差別?什麼叫「回向」。我們通常接觸到的 「回向」就是誦完經以後,或做完什麼好事以後,念一個「回向偈」。其中有一段,我覺得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很有幫助,就是釋迦牟尼佛對地藏菩薩說,如果人們種善根的話,或者布施,或者供養,或者修補塔廟,或者是印經典也好,「一毛一渧、一沙一塵」嘛,就是拿一個灰塵那麼大的功德,一點點好事,如果你能回向法界,記住這四個字:「回向法界」。「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生中受上妙樂」。
  • 佛教:什麼是「回向」?回向與不回向,在功德上竟有如此大的差別
    其實,不僅是在放生和寺院法會中會出現回向,在我們做功德後的任何時候,都可以做回向。什麼是「回向」?回向與不回向,在功德上到底有多大的差別。什麼是回向?「回向」是佛教一個特有名詞。它是佛教修行過程中,一種非常重要的修行功夫和不可或缺的環節。
  • 宣化上人:怎樣回向功德?
    怎樣回向功德?菩薩就是利益人的,不是專門利益自己;所以他所有的功德自己都不要,而回向給法界一切眾生。◎ 宣化上人【複次,善男子!言普皆回向者。】我再給你說一遍什麼叫「普皆回向」?我現在給你講一講。【從初禮拜,乃至隨順所有功德,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從第一個願禮敬諸佛,乃至到第九個願恆順眾生,在這期間所修的這些種種的行門,有很多很多的功德,可是這些功德是不是我自己留著用呢?不是的。所有的這些功德,我都回向、布施出去。給誰呢?
  • 如何回向,功德更大?
    所以,為了達到某特定目的去行善,可以陳述或心中憶念所求之事而回向,同時以廣大無私的發心把這些功德回向給其他目的甚或法界眾生,還可以令自己的善根增長廣大,乃至無量無邊。  最好按印光大師的開示,先將善根回向法界一切如母眾生(暫時離苦得樂,究竟往生西方,同成正覺),然後再進行別的回向。  一、什麼是回向?  回向的含義是什麼呢?
  • 誦《地藏經》的功德如何回向才更好?
    問:  弟子每天回向時都將所誦經的功德及一切功德先小回向父母親,然後大回向盡虛空遍法界,但今天有人說地藏經不能亂回向別人,有的冤親債主不原諒只能更壞,就回向自己的冤親債主就好,自己的業自己了,弟子不知道該如何回向才更好,又希望弟子所修功德都能利益家人及眾生
  • 修行的功德如何正確回向才能無限增長?
    學誠大和尚:回向有總別二種,回向給一切有情皆成佛道為總回向,回向給自己現世的善願為個別回向。做了一切善事都應當回向,先總回向,再個別回向。 網友:一定要刻意去回向嗎?學誠大和尚:一切善行都可以回向。回向能夠把功德收攏、聚焦、穩固、放大,若不回向,所造的業是散亂零落的,沒有清晰的歸向,利益不大。自己心中所願即最真實的回向,不在於嘴裡念什麼。
  • 四個訣竅,讓你的功德回向更有力、更殊勝
    學佛修行的一條核心就是——「自利利他」,回向就是如此,使自己與眾生都能獲益。回向,是指誦經、念佛、放生、法會等等結束時,將自己所修的功德,分享到一個明確方向去。就好比,將所修的點滴善業,都存到指定處,使其不致散失。
  • 放生功德回向疏文
    放生功德回向疏文   放生為什麼功德第一   大智度論云:『諸餘罪中,殺業最重
  • 【習經聖閣】抄經功德大回向!
    這即說明抄經功德之殊勝!抄經應注意哪些事項?6.要回向抄經要回向,也就是分享,我們要將寫經的功德回向給一切眾生,願一切眾生都能離苦得樂,具正知見,乃至究竟成佛。不論修什麼功德,甚至念佛、禪修、出坡作務、抄經我們記得每次做完之後一定要回向。抄經如此,不要自己獨享,而要與法界眾生同享,以拓開自己的心胸,並使功德有明。
  • 佛法佛教:回向善根,牢記這幾點,讓你的功德不再空耗!
    又《極樂願文大疏》中言:「積累善根後,顛倒不回向,宣揚生悔心,滅善根四因。」其中就講到不回向是滅善根的一個因。我們所做的善根一定要回向,否則一剎那的嗔念就會毀壞所有的善根。如果立即回向於菩提,乃至獲得佛果之前,這些善根永遠也不會耗盡,並且蒸蒸日上、不斷增長。關於此點,《慧海請問經》中云:「水滴落入大海中,海未乾涸其不盡,回向菩提善亦然,未獲菩提其不盡。」
  • 佛教:什麼是回向?該如何回向?
    「回向」是佛教用語,即回首面向,將自己布施、行善、念佛的功德、智慧、善行,不自己獨享,不存一己之私,而是踐行佛菩薩利益眾生的慈悲精神,趨向法界眾生和佛菩薩共享,以拓寬自己的心量,使功德有明確的方向,不至於流散,這是修行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 佛經典故:誦《地藏經》,冥陽兩利,至誠回向功德不可思議
    大願地藏王菩薩依照佛教的觀點,亡者的親人眷屬為其真誠誦經才能產生功德利益,並回向給亡者。即使請來僧人誦經,也只是起輔助作用,關鍵還是在親人眷屬的至心持誦與回向。僧為佛教三寶之一,是住持佛法之人。僧人的職責在於講經說法,教導眾生破迷開悟,如此才堪為人天表率,而不是靠超薦亡魂而獲得供養。
  • 回向和不回向,有什麼差別?
    如果不做回向,認為拜佛誦經是自我的功德,這種行為與慳貪相應,這也不應該是大乘學人所該為之的。 而「回向」這一善舉,則是把自己的功德傳遞給其他的有情眾生,通過這種回向,我們的功德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會更加的增長。
  • 收藏 常用回向偈、回向文
    普願盡法界。沉溺諸有情。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願消三丈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回向偈七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回向偈八 世界和平,人民安樂。
  • 四個訣竅,讓你的功德回向更有力、更殊勝!
    回向,是指誦經、念佛、放生、法會等等結束時,將自己所修的功德,分享到一個明確方向去。就好比,將所修的點滴善業,都存到指定處,使其不致散失。「回」是把我們誦經持咒、禮佛念佛、參加法會等善舉的功德「收回來」以防散失;「向」則是把上述功德「向外放」,是功德的再分配。回向時沒有固定的文本,但有一些可以參考的「回向偈」,例如最常用的「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 《隨喜功德》的福報無窮無盡!
    例如,在做完禮拜諸佛之後,如果在供養文中做隨喜的話,每一拜所累積的難以思量的功德都會加倍;每當我們隨喜他人的功德,如果那人的境界高過我們,我們累積的功德便是那人的一半;如果他們的境界低於我們,我們累積的功德則是他們的兩倍。可見,隨喜是一個清淨的修行法門,多多隨喜,真的是功德無量!
  • 回向的內涵及種類
    回者迴轉,向者趣向,回自所修之功德而趣向於所期,謂之回向。期施己功德於他,謂回向於眾生。以己之功德而期自他皆成佛果,謂回向於佛道。或以自己所修之善根,為亡者追悼,以期亡者安穩。《大乘義章》九曰:「言回向者,回己善法有所趣向,故名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