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修行學佛之後會聽到,有人說你要回向給眾生,回向給佛菩薩,回向給一切法世界,回向給自己的冤親債主,你會不會疑惑呢?那到底什麼是回向呢,應該怎麼回向呢?
一回向的意思
回向是一個佛教用語,指佛教修學過程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修行功夫。
回向是將自己所修的功德,智慧,善行,善知識,就是將自己所做的所有的好事兒所有做的功德,不管大事小事而幫助別人的還是自己念經誦佛呀之類的都回向給眾生
不願自己獨享,而將之『回』轉歸『向』與法界眾生同享,以拓開自己的心胸,修的慈悲心,並且使功德有明確的方向而不致散失。
當然,自己所做的功德修行的好事兒,有這個因就會有很好的果,自己就會享受到很好的果報
但是我們不能獨享呀,我們應該把這個應回向給更多的人回向給眾生回向各國不咋回向給一切,讓他們也能夠享受到這個很好的果報才對,那我們回向給他們他們是不是真的能夠收到了?
二回向可以收到
功德跟福德不一樣,我有福報,我有財富,我的財富可以給你共享,可以贈送給你,我有房子可以供給你住,這是福德
功德不行,「功德」是什麼?功德是戒定慧。我持戒的功德沒有辦法送給你;你不持戒,我持戒,我沒有辦法把我持戒的功德送給你,這是做不到的。我得定了,我沒有辦法把定送給你;我開智慧了,我也沒有辦法把智慧給你。所以功德沒有辦法給人,福德可以給人。
願以此功德,回向給某人」,你是特別為他修功德,這個功德他得到了。
譬如,我的朋友過世,我特別為他念一百部《地藏經》,不為他我就不念,是為他念的,這個功德他能得到多少?
《地藏經》講得很清楚,七分之一;七分之六自己得,七分之一他能得到。佛經講得很清楚,特別為他做的,他所得到的還是福德,還不是功德。
舉例說明,一個乞丐要餓死,你如果說,我做功德回向他不餓死,回向他不餓死,不管你怎麼回向,他還是要死!你要他不死,你趕緊買一碗飯布施他吃,能救活他;
所以,財物布施對方,和福德通過回向給對方,根本不是一回事,福德是無法通過回向給對方的,尤其是不具緣的眾生之間;至於具緣的眾生之間,最多得到對方七分之一的回向利益;
舉列:就比如我學佛之後,慢慢地接觸到了更多,之前有很多的不順也有一些冤親債主孽緣來阻礙自己學佛,念佛之類的,那段時間有兩三個月,快半年,天天做噩夢媽媽也是天天做噩夢神志不清,感覺家裡面有人有人傷害自己得了抑鬱症。
慢慢地過了半年一年就好了,自己也在回向給自己的冤親債主,他們也接收到了呀,慢慢地就沒有阻礙我了。
父母媽媽也是跟著我時間長了,也會接觸到佛法會慢慢地懂一些爸爸也是也會慢慢地改變一些,所以說回向還是有一點點的作用的,但更多的是要讓他們自己從心裏面開始改變,有一些智慧從心裡向善。
至於眷屬之間享受七分之一,尤其是親屬之間,是回向不回向都享受七分之一,這是眷屬共業因緣決定的,而不是回向不回向決定的。
《普賢行願品》說,十方諸佛菩薩無始劫來盡未來際一直不停息的回向眾生得利益,那個力量不比你的回向力大?
那麼大的回向力,不具緣的眾生,該墮地獄還墮地獄,該受惡報還受惡報,只有和佛菩薩結緣的,供養的,造像的,接上緣的,佛菩薩的回向,你可以等值受用一些;所以,佛菩薩那麼強大的回向,都沒有辦到的事,你還把你那點可憐的回向,當作一回事了
對你自己有用,因為那是你的一個利他的善根,且拓展了心量;無量過去菩薩,通過回向眾生,結果他們自己成佛了,可是接受回向的眾生呢?凡夫還是凡夫,餓鬼還是餓鬼,地獄還是地獄;這個回向他的力量雖然很小,但我們也要回向,但更多的是應該讓眾生可以學習的佛法,從根本上從心裡讓他得到智慧讓他改變向善。
三怎麼回向
回向文(弟子某某某,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升極樂國,願以此功德回向給眾生,回向給冤親債主,希望眾生都能離苦得樂,學佛聽佛,早日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