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向」是佛教用語,即回首面向,將自己布施、行善、念佛的功德、智慧、善行,不自己獨享,不存一己之私,而是踐行佛菩薩利益眾生的慈悲精神,趨向法界眾生和佛菩薩共享,以拓寬自己的心量,使功德有明確的方向,不至於流散,這是修行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一般佛教裡誦經、早晚課念誦,或者寺院裡有超度和消災吉祥法會,最後都要進行回向,回向才會有功德。
我們無論做什麼功德都應記得前行發心殊勝、正行無緣殊勝、後行回向殊勝。如果沒有回向,無論你種什麼善根福德,所獲功德皆不會圓滿。做完功德後及時回向,可回向給他人,回向給家人,或者是已故冤親債主、六親眷屬,這在佛教裡,我們稱之為「回『自』向『他』」。但最好是回向給法界一切有情眾生,可增長無上善根,獲得無量無邊功德,這也算是做功德的一種善巧方便。
你回向給眾生修成菩提果的因,可令自己的善根時時刻刻得到增長,永不退轉,直到證得菩提果,所享功德福報不會窮盡,所做功德都能變成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因緣。我們稱之為「回『因』向『果』」。無論大小功德、善根都能夠得到圓滿,不會散失。回向時,跪拜在佛菩薩像面前,誠心默念:弟子某某某,願將此功德回向給諸佛菩薩,回向給一切眾生。或者是願此功德成為一切眾生獲得無上正等正覺的因緣。
除此之外,還有最殊勝、最圓滿的回向,那便是在回向時證悟到三輪體空。三輪體空,是回向者自己、回向的善根、回向的對境都觀為空,站在真空妙有的角度進行回向。我們稱為「回『事』向『理』。」然而,大多數人並沒有證得空性,所以這樣的回向是很難做到的。
在佛教裡,我們最常見到的回向偈便是: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以及法會臨近結束唱誦的回向偈:誦經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普願沉溺諸有情,速往無量光佛剎。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佛教裡的回向有很多,無不都是在利益眾生,祈願眾生離苦得樂,獲無量福田,共成佛道,同證菩提。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