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壞回向」,佛教名數,出自《大佛頂首楞嚴經》,乃菩薩修「十回向」之行中之第二位。「十回向」指菩薩修行必經的五十二階位中從第三十一位至第四十位;若於五十二階位前加上三漸位,菩薩修行所必經的階位則為五十五階位;若再於三漸位之後加上幹慧地、於「十回向位」之後再加上「四加行」位,則菩薩修行所必經的階位為六十階位。十回向位在菩薩修唯識行的四十一階位中,為第二十一至第三十位。
「不壞回向」,又名不壞一切回向。《大佛頂首楞嚴經》云:「壞其可壞,遠離諸離,名不壞回向。」 將這段經文譯成白話文即:
有相則可壞,無相則無可壞。前面所說之離眾生相,是可壞(可滅除)的。今再壞前面可滅除之眾生相而離於眾生相,消滅一切可滅除之渡眾生相,我、法二空,亦不取著於我、法二空之相,故能不黏著於生死有為法,遠離一切之能離所離、能渡所渡諸相、能壞所壞,不滯守於涅槃無為法。離於一切相,不滯於一切法即是不壞;壞即空,不壞即假;一念無相謂之空,無法不具謂之假(一切法皆眾生妄念所成),不一不異謂之中。空假不二,能渡所渡俱空,歸趣於湛然本覺,回入法身,而無能壞者。如此雖言渡眾生而不著眾生相,言雖不著相而不妨度眾生,不壞渡眾生之事業,依舊廣行布施,悲智雙運,自他二利,即入於不生不滅之中道妙義,名為第二回向位菩薩之不壞回向.
本覺者,謂一切眾生所本具的真如之性,本來是覺。
什麼是「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
此原創文章,歡迎隨喜公益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