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即菩薩行「六度」、「四攝」等法,救護一切眾生遠離眾生相,怨親平等,渡眾生「我執」導致的煩惱痛苦。其又名救護眾生相回向、救護眾生回向,乃「十回向」之一。
「十回向」,又作十回向心,略稱十向,出自《大佛頂首楞嚴經》,乃菩薩修行五十二階位之中從第三十一位至第四十位;在菩薩修唯識行的四十一階位中,為第二十一至第三十位。
「回」,即迴轉;「向」,即趣向;「十回向」之前的「十行」位、「十住」位,多出於俗心,出於大悲心少。「十回向」位之菩薩,上求菩提,濟以悲願,下為渡眾生,以所修善根回向法界萬類,故立「回向」之名。
所謂「回向」,即起救護一切眾生之大悲心,迴轉自己修十行之善,向於三處:①真如實際是所證;②無上菩提是所求(梵語菩提,華言道);③一切眾生是所度。以能回之心及所回十行之善根,向彼萬類,圓滿梵行,入平等法界。
「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於修「十回向」位中之第一位。《大佛頂首楞嚴經》云:「阿難!是善男子,滿足神通,成佛事已,純潔精真,遠諸留患。當度眾生,滅諸度相,回無為心,向涅槃路,名救護眾生離眾生相回向。」這段經文是什麼意思呢?將這段經文譯成白話文如下:
阿難!此已修十行位之善滿心的男子,自初行至八行,顯同顯異,現世界現微塵,互不留礙,其神通已滿足,種種行已究竟;至第九行,成就諸佛軌則,已成佛事;至第十行,清淨無漏,一真無為,藏性之體、用已經純潔精真,一切圓成一真,雙超世間與出世間,遠離界內諸有和界外滯空等種種餘留過患。如今當登入回向位渡眾生(不落於空),滅除能度所度之相(不著於有——三輪體空),雙超空有,即相離相,無住生心,回有為行入一真無為心(回入真因),背生死途向大涅槃路(趣向真果),不因離相而落空,不因即相而滯有,即名第一回向位菩薩之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
原創文章,歡迎隨喜公益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