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

2020-12-14 心空禪月

「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即菩薩行「六度」、「四攝」等法,救護一切眾生遠離眾生相,怨親平等,渡眾生「我執」導致的煩惱痛苦。其又名救護眾生相回向、救護眾生回向,乃「十回向」之一。

「十回向」,又作十回向心,略稱十向,出自《大佛頂首楞嚴經》,乃菩薩修行五十二階位之中從第三十一位至第四十位;在菩薩修唯識行的四十一階位中,為第二十一至第三十位。

「回」,即迴轉;「向」,即趣向;「十回向」之前的「十行」位、「十住」位,多出於俗心,出於大悲心少。「十回向」位之菩薩,上求菩提,濟以悲願,下為渡眾生,以所修善根回向法界萬類,故立「回向」之名。

所謂「回向」,即起救護一切眾生之大悲心,迴轉自己修十行之善,向於三處:①真如實際是所證;②無上菩提是所求(梵語菩提,華言道);③一切眾生是所度。以能回之心及所回十行之善根,向彼萬類,圓滿梵行,入平等法界。

「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於修「十回向」位中之第一位。《大佛頂首楞嚴經》云:「阿難!是善男子,滿足神通,成佛事已,純潔精真,遠諸留患。當度眾生,滅諸度相,回無為心,向涅槃路,名救護眾生離眾生相回向。」這段經文是什麼意思呢?將這段經文譯成白話文如下:

阿難!此已修十行位之善滿心的男子,自初行至八行,顯同顯異,現世界現微塵,互不留礙,其神通已滿足,種種行已究竟;至第九行,成就諸佛軌則,已成佛事;至第十行,清淨無漏,一真無為,藏性之體、用已經純潔精真,一切圓成一真,雙超世間與出世間,遠離界內諸有和界外滯空等種種餘留過患。如今當登入回向位渡眾生(不落於空),滅除能度所度之相(不著於有——三輪體空),雙超空有,即相離相,無住生心,回有為行入一真無為心(回入真因),背生死途向大涅槃路(趣向真果),不因離相而落空,不因即相而滯有,即名第一回向位菩薩之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

原創文章,歡迎隨喜公益轉發!

相關焦點

  • 《楞嚴經素解》卷八:十回向位,什麼是回向?
    什麼是回向呢?菩薩往上修行,自己解脫了,不忘記回向一切眾生,還要救渡眾生。【原文】阿難。是善男子,滿足神通,成佛事已。純潔精真,遠諸留患。當度眾生,滅除度相。回無為心,向涅槃路。名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
  • 什麼是「至一切處回向」?
    「十回向」位之菩薩,上求菩提,濟以悲願,下為渡眾生,以所修善根回向法界萬類,故立「回向」之名。所謂「回向」,即起救護一切眾生之大悲心,迴轉自己修十行之善,向於三處:①真如實際是所證;②無上菩提是所求(梵語菩提,華言道);③一切眾生是所度。以能回之心及所回十行之善根,向彼萬類,圓滿梵行,入平等法界。《大佛頂首楞嚴經》云:「精真發明,地如佛地,名至一切處回向」。
  • 什麼是「不壞回向」?
    「十回向」指菩薩修行必經的五十二階位中從第三十一位至第四十位;若於五十二階位前加上三漸位,菩薩修行所必經的階位則為五十五階位;若再於三漸位之後加上幹慧地、於「十回向位」之後再加上「四加行」位,則菩薩修行所必經的階位為六十階位。十回向位在菩薩修唯識行的四十一階位中,為第二十一至第三十位。「不壞回向」,又名不壞一切回向。
  • 佛教:十回向菩薩,謂起大悲之心,救度眾生,迴轉十行之善
    表示以大悲之心,救度眾生,迴轉十行之善,而向於三處:一、真如實際是所證,二、無上菩提是所求,三、一切眾生是所度。以能回之心,及所回善行,向彼萬類,圓滿梵行,等入法界也。先來為大家簡單介紹下十回向:當度眾生,滅除度相;回無為心,向涅盤路,名救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
  • 什麼是回向文,回向應該注意事項,還有十個回向偈趕緊收藏吧!
    什麼是回向文,回向應該注意事項,還有十個回向偈趕緊收藏吧在佛教的文化中,許多學佛修行誦經時,常常會念誦回向文,那在佛教的文化中,什麼是回向文呢?念誦回向文有什麼好處,一般回向文都在什麼時候念誦。本文大茶經就來探討佛教文中,如何應用「回向文」。什麼是回向文?佛教的「回向文」,是佛家於法會結束時,一般都要齊聲朗誦的一種偈文。
  • 佛教:什麼是「回向」?回向與不回向,在功德上竟有如此大的差別
    其實,不僅是在放生和寺院法會中會出現回向,在我們做功德後的任何時候,都可以做回向。什麼是「回向」?回向與不回向,在功德上到底有多大的差別。什麼是回向?「回向」是佛教一個特有名詞。它是佛教修行過程中,一種非常重要的修行功夫和不可或缺的環節。
  • 知識|什麼是回向?念經回向的正確順序?常用的回向文
    我們供養完法會聖眾後,就要緊接著觀想自己與一切眾生,恭敬地在三寶前頂禮皈依,心中念誦皈依偈頌。  四、發菩提心  我們都知道,中國的佛法都是大乘教法,我們修學者一般學的經典,都是大乘經典。學大乘法,就要有大乘的心態,什麼是大乘的心態呢?那就是菩提心。所以,我們念誦大乘經典時,就要有相應的發心;當我們修完皈依後,就要觀想自己在諸佛面前發起大願來。
  • 佛教:什麼是回向?該如何回向?
    一般佛教裡誦經、早晚課念誦,或者寺院裡有超度和消災吉祥法會,最後都要進行回向,回向才會有功德。我們無論做什麼功德都應記得前行發心殊勝、正行無緣殊勝、後行回向殊勝。如果沒有回向,無論你種什麼善根福德,所獲功德皆不會圓滿。做完功德後及時回向,可回向給他人,回向給家人,或者是已故冤親債主、六親眷屬,這在佛教裡,我們稱之為「回『自』向『他』」。
  • 回向的內涵及種類
    回者迴轉,向者趣向,回自所修之功德而趣向於所期,謂之回向。期施己功德於他,謂回向於眾生。以己之功德而期自他皆成佛果,謂回向於佛道。或以自己所修之善根,為亡者追悼,以期亡者安穩。《大乘義章》九曰:「言回向者,回己善法有所趣向,故名回向。」
  • 佛說,什麼是「回向」,拜佛的人要知道,不然損失太多
    念佛念經持咒拜懺等修習直到皈依施捨濟困扶危等善舉,傾吐造成一種華康的無形中無相之手,在佛家上這類力就稱為人力資本。遵照牛頓量子論的角度,貢獻力的速度比光的速度快出大好幾倍,從此它得以超越歲時的限制,從此得以跨越幻影的限定及能翻過各度空間,抵達大自然最深處。回向是急門修行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階段。"
  • 【佛教常識】【回向文】是什麼?與回向偈的區別是什麼?
    回向文是什麼?
  • 佛、菩薩、神仙與人等到底什麼關係?
    而更為令人驚訝的是,宏理論認為,,宇宙至少存在於十維,並且由被稱為「宏」的一維元素組成。這一觀點又與佛學中講的十法界、萬事萬物歸一到「如來藏」驚人相似!那麼,佛學中講的十法界是什麼意思呢? 法界,是世界的別稱;所不同的是,世界是有限的稱呼,法界是無限的稱呼。
  • 回向的含義是什麼?為什麼回向淨土為唯一不二之最妙法?
    回向有三種義:一、回向真如實際,心心契合。二、回向佛果菩提,念念圓滿。三、回向法界眾生,同生淨土。回向之法雖不一,然必以回向淨土,為唯一不二之最妙法。 回向者,以己所修念誦種種各功德,若任所作,則隨得各種之人天福報。今將所作功德得人天福報之因,迴轉歸向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作超凡入聖,了生脫死,以至將來究竟成佛之果,不使直得人天之福而已。用一回字,便見其有決定不隨世情之意。用一向字,便見其有決定冀望出世之方。所謂回因向果,回事向理,回自向他也。所作功德,人天因也,回而向涅槃之果。
  • 印光法師:回向的甚深義
    回向者,以己所修念誦種種各功德,若任所作,則隨得各種之人天福報。今將所作功德得人天福報之因,迴轉歸向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作超凡入聖,了生脫死,以至將來究竟成佛之果。
  • 一句話搞懂:什麼是回向!
    佛門弟子,無論是出家的比丘或比丘尼,還是在家的菩薩,只要在聽法、誦經、供燈、坐禪、齋戒或者做了放生之類的功德善事之後,都會立刻口稱「願將此功德回向給諸佛菩薩,回向給一切眾生」等等回向偈,進行回向。那麼什麼是回向呢?
  • 什麼叫回向發願心?
    宗門是什麼呢?像將軍密令一樣。將軍密令是什麼呢?就像打仗時,只有營房內的人,帳篷裡面的人自己知道,對一個暗號,出兵多少、幾點發動,司令將軍說了,其他的幾個主要部下知道,不敢讓其他的人知道。因為一旦傳出去讓敵人知道的話,這就全軍覆沒了,這就是所謂的禪宗。
  • 南懷瑾:回向的真正含義
    回向是佛學專有名詞,這個很難解釋。比如說我年輕的時候,向法師頂禮,法師馬上給你回禮而且會說:「回向十方一切眾生」。也就是說他不接受,把你的功德迴轉給一切眾生。 什麼是回向? 我們這個世界都有回向,回向就是果報。你在這裡丟出去一個東西,它轉一個圈還是回到你這裡。你想害人最後是害自己。你能處處恭敬人,最後是恭敬自己。
  • 回向和不回向,有什麼差別?
    所謂「回向」,「回」是迴轉,「向」是趨向。 在我們所翻閱到的經典當中都有 「回向偈」,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回向的必要性。 其實,回向是一種慈悲心的表現,通過這種將自己的功德布施給十方眾生,願他們也能夠瞻恩得利。同樣,布施這種回向的善舉,恰恰可以對治我們人性的慳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