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回向呢?菩薩往上修行,自己解脫了,不忘記回向一切眾生,還要救渡眾生。
【原文】阿難。是善男子,滿足神通,成佛事已。純潔精真,遠諸留患。當度眾生,滅除度相。回無為心,向涅槃路。名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
壞其可壞。遠離諸離。名不壞回向。本覺湛然。覺齊佛覺。名等一切佛回向。
精真發明,地如佛地。名至一切處回向。
世界如來。互相涉入,得無掛礙。名無盡功德藏回向。
於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淨因。依因發揮,取涅槃道。名隨順平等善根回向。
真根既成。十方眾生皆我本性。性圓成就,不失眾生。名隨順等觀一切眾生回向。
即一切法,離一切相。唯即與離,二無所著。名真如相回向。
真得所如,十方無礙。名無縛解脫回向。
性德圓成,法界量滅。名法界無量回向。
【解釋】阿難。是善男子,滿足神通,成佛事已。佛又說道:「阿難。修行完前面十行位的菩薩,善男子,神通已經圓滿了,可以遊歷十方世界,廣做佛事,救渡無量無邊眾生。」
此講十回向,所謂回向不外乎三處:第一處是回向真如自性本心,回向如來藏,不是一味向外求;第二處是回向佛道,回向次第成佛之道;第二處是回向眾生,自己修行已經圓滿,不忘記回向看到眾生的苦,想要回向救渡眾生。
純潔精真,遠諸留患。當度眾生,滅除度相。回無為心,向涅槃路。名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佛又說道:「此菩薩已經修得純潔純真的心,已經歸於精一的自性本心,歸於自性真心(正如王陽明先生所說的致良知的功夫,已經恢復本心的良知良能)。
菩薩已經遠離諸種種禍患,不留五毒侵害身心。
菩薩當救渡眾生,而不僅僅是自己覺悟,自己解脫了。雖然救渡眾生,可是也要把度相要滅除(渡無量無數眾生,實在無一眾生可渡;說法一聲,實則不說一法,不住眾生相,不住法相)。
回向於無為的心,不刻意去說法,不刻意去救渡眾生。如同一朵花一樣,自然地綻放,自然地凋零,如此而已。
回向從凡夫一步步次第修往涅槃的菩提道。跟眾生宣說如何一步步修過來。
起名為: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
《金剛經》中講,離我相、人相、眾生相和壽者相。雖然回向救渡一切眾生,可是不住眾生相。
壞其可壞。遠離諸離。名不壞回向。佛又說道:「破壞除掉可以破壞的,比如心如明鏡,明鏡上覆蓋的塵垢是可以破壞的,而明鏡是不能破壞的。
自性本心真心不可壞,善根不可壞,而五毒貪嗔痴慢疑可壞,可以除掉。
遠離可以遠離的,而親近不可以遠離的。道不遠人人自遠,道不離須臾,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是不可遠離的。
遠離顛倒夢想,這是可以遠離的;而真如實相這是不可以遠離的。
起名為不壞回向。」
我相、人相、眾生相和壽者相是會壞的,只是外相而已,所以可以遠離。
本覺湛然。覺齊佛覺。名等一切佛回向。佛又說道:「此菩薩自己的本覺湛然寂靜,覺悟已經與佛齊同,心與佛同,相與佛同。
起名為等一切佛回向。」
菩薩覺知一切,覺行圓滿,已經等同於三世諸佛。菩薩與十方三世諸佛法身,已經沒有什麼高下差別了。
精真發明,地如佛地。名至一切處回向。佛又說道:「不管因地是何地,只要能夠在因地上把精一純真的心發明,顯現此心光明,果地已經如佛地。
起名為至一切處回向。」
回向一切成佛的因地,回向一切成佛的因緣。因地有高有低,不同的根器,但是佛性本無什麼不同。
每個眾生的心地如同佛地,與佛地是等同的,只是被塵垢遮蔽罷了。只要把能壞的壞掉,比如把塵垢壞掉;把能離的離掉,比如離相,遠離顛倒夢想,就可以等同於佛地了。
所謂的地實則為心地,心田罷了。王陽明先生做致良知的功夫,只不過是除掉心田心地中的雜草。雜草就是五毒等。
世界如來。互相涉入,得無掛礙。名無盡功德藏回向。佛又說道:「雖然覺已經齊同於佛覺,心地如同佛地,但是還有世界和如來的區分,此位世界如來圓融為一,歸於一。
世界本來為如來心所創造的世界,而如來本來也是世界的一份子,互相涉入,遠離顛倒夢想,得無掛礙。
如來藏中有無盡功德,可以生無盡世界。
起名為無盡功德藏回向。」
於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淨因。依因發揮,取涅槃道。名隨順平等善根回向。佛又說道:「於同佛的因地(人人具有佛性,不差一分一毫),因地中,各各生清淨因,因為清淨因緣,依照因而發揮,不斷地精進修行,定慧等持,取涅槃道,求無上菩提。
正是因為能夠從因地求涅槃道,所以稱之為善根。
起名為隨順平等善根回向。」
眾生都有平等的佛性,平等的善根。當然了,善根被塵垢遮蔽程度不同,而有不同的根器。有些人根器利,有些人根器愚鈍。
六祖大師對五祖說,人有南北,佛性無南北。不管是南北的人,都有等同的佛性。
真根既成。十方眾生皆我本性。性圓成就,不失眾生。名隨順等觀一切眾生回向。佛又說道:「真善根既然已經成就,菩薩生起大悲心,等觀眾生。
十方眾生都是我的本性,都具有等同的佛性。自性本心本來都是相同的,只是塵垢遮蔽程度不同,而顯現出不同而已。
菩薩自性圓滿成就,可是有大悲心,不忍心遺失一個眾生。
起名隨順等觀一切眾生回向。」
即一切法,離一切相。唯即與離,二無所著。名真如相回向。佛又說道:「即一切法,而也要離一切相。正所謂於相而離相,如此契入中道。
於佛法之中,而離佛法相。如果完全否認佛法,這也是不對的;如果執著於佛法,住佛法相,這也是不對的。
度眾生而離眾生相。度無量眾生,而無一眾生可度。如此是離眾生相(正如《金剛經》所說,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和壽者相)。
即一切法中不能執著,離一切相,也不能執著。如果執著於一邊都不對了,要契入中道。
如果不偏於兩邊,就契入真如相。
所以起名為真如相回向。」
真得所如,十方無礙。名無縛解脫回向。佛又說道:「前面講回向真如,如果能夠真證得所真如,如如不動,則十方無礙。
起名為無縛解脫回向。」
眾生被業絲所束縛,所謂業絲就是身體所做,嘴巴所說,心裡所想,累劫以來所造的業,把我們束縛得死死的。
眾生笑春蠶作繭自縛,實際上我們何嘗不是呢?只不過束縛我們的業絲看不見罷了。我們為什麼有那麼多習氣,那麼多的痛苦?那是因為我們每個人的身體承擔了所有的祖輩造的業,不堪重負。
如果已經證得真如,此心如如不動,就約法三章,已經連約法三章都省了。
正如孔子所說,隨心所欲而不逾矩。地球圍繞太陽轉動,看不見有什麼束縛的了,無形無相,也不會飛走。
無束縛相,無解脫相,不住束縛相,也不住解脫相。以為有個相是解脫相,如同剝洋蔥那樣,到最後,也找不到什麼。
性德圓成,法界量滅。名法界無量回向。佛又說道:「自性明德已經圓滿成就,法界量滅盡。
什麼是法界呢?宇宙萬有萬事萬物,一切世間和出世間法,都是法界。法界量已經泯滅了,歸於如來藏,歸於一心。
起名為法界無量回向。」
一心可以生出萬法,萬法又回歸於一心。
《金剛經》中講:「東方虛空,可思量否。」山河大地都粉碎歸於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