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素解》卷八:十回向位,什麼是回向?

2020-12-14 走心書院

什麼是回向呢?菩薩往上修行,自己解脫了,不忘記回向一切眾生,還要救渡眾生。

【原文】阿難。是善男子,滿足神通,成佛事已。純潔精真,遠諸留患。當度眾生,滅除度相。回無為心,向涅槃路。名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

壞其可壞。遠離諸離。名不壞回向。本覺湛然。覺齊佛覺。名等一切佛回向。

精真發明,地如佛地。名至一切處回向。

世界如來。互相涉入,得無掛礙。名無盡功德藏回向。

於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淨因。依因發揮,取涅槃道。名隨順平等善根回向。

真根既成。十方眾生皆我本性。性圓成就,不失眾生。名隨順等觀一切眾生回向。

即一切法,離一切相。唯即與離,二無所著。名真如相回向。

真得所如,十方無礙。名無縛解脫回向。

性德圓成,法界量滅。名法界無量回向。

【解釋】阿難。是善男子,滿足神通,成佛事已。佛又說道:「阿難。修行完前面十行位的菩薩,善男子,神通已經圓滿了,可以遊歷十方世界,廣做佛事,救渡無量無邊眾生。」

此講十回向,所謂回向不外乎三處:第一處是回向真如自性本心,回向如來藏,不是一味向外求;第二處是回向佛道,回向次第成佛之道;第二處是回向眾生,自己修行已經圓滿,不忘記回向看到眾生的苦,想要回向救渡眾生。

純潔精真,遠諸留患。當度眾生,滅除度相。回無為心,向涅槃路。名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佛又說道:「此菩薩已經修得純潔純真的心,已經歸於精一的自性本心,歸於自性真心(正如王陽明先生所說的致良知的功夫,已經恢復本心的良知良能)。

菩薩已經遠離諸種種禍患,不留五毒侵害身心。

菩薩當救渡眾生,而不僅僅是自己覺悟,自己解脫了。雖然救渡眾生,可是也要把度相要滅除(渡無量無數眾生,實在無一眾生可渡;說法一聲,實則不說一法,不住眾生相,不住法相)。

回向於無為的心,不刻意去說法,不刻意去救渡眾生。如同一朵花一樣,自然地綻放,自然地凋零,如此而已。

回向從凡夫一步步次第修往涅槃的菩提道。跟眾生宣說如何一步步修過來。

起名為: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

《金剛經》中講,離我相、人相、眾生相和壽者相。雖然回向救渡一切眾生,可是不住眾生相。

壞其可壞。遠離諸離。名不壞回向。佛又說道:「破壞除掉可以破壞的,比如心如明鏡,明鏡上覆蓋的塵垢是可以破壞的,而明鏡是不能破壞的。

自性本心真心不可壞,善根不可壞,而五毒貪嗔痴慢疑可壞,可以除掉。

遠離可以遠離的,而親近不可以遠離的。道不遠人人自遠,道不離須臾,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是不可遠離的。

遠離顛倒夢想,這是可以遠離的;而真如實相這是不可以遠離的。

起名為不壞回向。」

我相、人相、眾生相和壽者相是會壞的,只是外相而已,所以可以遠離。

本覺湛然。覺齊佛覺。名等一切佛回向。佛又說道:「此菩薩自己的本覺湛然寂靜,覺悟已經與佛齊同,心與佛同,相與佛同。

起名為等一切佛回向。」

菩薩覺知一切,覺行圓滿,已經等同於三世諸佛。菩薩與十方三世諸佛法身,已經沒有什麼高下差別了。

精真發明,地如佛地。名至一切處回向。佛又說道:「不管因地是何地,只要能夠在因地上把精一純真的心發明,顯現此心光明,果地已經如佛地。

起名為至一切處回向。」

回向一切成佛的因地,回向一切成佛的因緣。因地有高有低,不同的根器,但是佛性本無什麼不同。

每個眾生的心地如同佛地,與佛地是等同的,只是被塵垢遮蔽罷了。只要把能壞的壞掉,比如把塵垢壞掉;把能離的離掉,比如離相,遠離顛倒夢想,就可以等同於佛地了。

所謂的地實則為心地,心田罷了。王陽明先生做致良知的功夫,只不過是除掉心田心地中的雜草。雜草就是五毒等。

世界如來。互相涉入,得無掛礙。名無盡功德藏回向。佛又說道:「雖然覺已經齊同於佛覺,心地如同佛地,但是還有世界和如來的區分,此位世界如來圓融為一,歸於一。

世界本來為如來心所創造的世界,而如來本來也是世界的一份子,互相涉入,遠離顛倒夢想,得無掛礙。

如來藏中有無盡功德,可以生無盡世界。

起名為無盡功德藏回向。」

於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淨因。依因發揮,取涅槃道。名隨順平等善根回向。佛又說道:「於同佛的因地(人人具有佛性,不差一分一毫),因地中,各各生清淨因,因為清淨因緣,依照因而發揮,不斷地精進修行,定慧等持,取涅槃道,求無上菩提。

正是因為能夠從因地求涅槃道,所以稱之為善根。

起名為隨順平等善根回向。」

眾生都有平等的佛性,平等的善根。當然了,善根被塵垢遮蔽程度不同,而有不同的根器。有些人根器利,有些人根器愚鈍。

六祖大師對五祖說,人有南北,佛性無南北。不管是南北的人,都有等同的佛性。

真根既成。十方眾生皆我本性。性圓成就,不失眾生。名隨順等觀一切眾生回向。佛又說道:「真善根既然已經成就,菩薩生起大悲心,等觀眾生。

十方眾生都是我的本性,都具有等同的佛性。自性本心本來都是相同的,只是塵垢遮蔽程度不同,而顯現出不同而已。

菩薩自性圓滿成就,可是有大悲心,不忍心遺失一個眾生。

起名隨順等觀一切眾生回向。」

即一切法,離一切相。唯即與離,二無所著。名真如相回向。佛又說道:「即一切法,而也要離一切相。正所謂於相而離相,如此契入中道。

於佛法之中,而離佛法相。如果完全否認佛法,這也是不對的;如果執著於佛法,住佛法相,這也是不對的。

度眾生而離眾生相。度無量眾生,而無一眾生可度。如此是離眾生相(正如《金剛經》所說,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和壽者相)。

即一切法中不能執著,離一切相,也不能執著。如果執著於一邊都不對了,要契入中道。

如果不偏於兩邊,就契入真如相。

所以起名為真如相回向。」

真得所如,十方無礙。名無縛解脫回向。佛又說道:「前面講回向真如,如果能夠真證得所真如,如如不動,則十方無礙。

起名為無縛解脫回向。」

眾生被業絲所束縛,所謂業絲就是身體所做,嘴巴所說,心裡所想,累劫以來所造的業,把我們束縛得死死的。

眾生笑春蠶作繭自縛,實際上我們何嘗不是呢?只不過束縛我們的業絲看不見罷了。我們為什麼有那麼多習氣,那麼多的痛苦?那是因為我們每個人的身體承擔了所有的祖輩造的業,不堪重負。

如果已經證得真如,此心如如不動,就約法三章,已經連約法三章都省了。

正如孔子所說,隨心所欲而不逾矩。地球圍繞太陽轉動,看不見有什麼束縛的了,無形無相,也不會飛走。

無束縛相,無解脫相,不住束縛相,也不住解脫相。以為有個相是解脫相,如同剝洋蔥那樣,到最後,也找不到什麼。

性德圓成,法界量滅。名法界無量回向。佛又說道:「自性明德已經圓滿成就,法界量滅盡。

什麼是法界呢?宇宙萬有萬事萬物,一切世間和出世間法,都是法界。法界量已經泯滅了,歸於如來藏,歸於一心。

起名為法界無量回向。」

一心可以生出萬法,萬法又回歸於一心。

《金剛經》中講:「東方虛空,可思量否。」山河大地都粉碎歸於一心。

相關焦點

  • 什麼是「不壞回向」?
    「不壞回向」,佛教名數,出自《大佛頂首楞嚴經》,乃菩薩修「十回向」之行中之第二位。「十回向」指菩薩修行必經的五十二階位中從第三十一位至第四十位;若於五十二階位前加上三漸位,菩薩修行所必經的階位則為五十五階位;若再於三漸位之後加上幹慧地、於「十回向位」之後再加上「四加行」位,則菩薩修行所必經的階位為六十階位。十回向位在菩薩修唯識行的四十一階位中,為第二十一至第三十位。「不壞回向」,又名不壞一切回向。
  • 什麼是「至一切處回向」?
    「至一切處回向」,又名遍至一切處回向,乃菩薩修「十回向」位中之第四位。「十回向」,又作「十回向心」,略稱十向,出自《大佛頂首楞嚴經》,乃菩薩修行五十二階位之中從第三十一位至第四十位。若於五十二階位前加上三漸位,菩薩修行所必經的階位則為五十五階位;若再於三漸位之後加上幹慧地、於「十回向位」之後再加上「四加行」位,則菩薩修行所必經的階位為六十階位。在菩薩修唯識行的四十一階位中,為第二十一至第三十位。「回」,即迴轉;「向」,即趣向;「十回向」之前的「十行」位、「十住」位,多出於俗心,出於大悲心少。
  • 什麼是回向文,回向應該注意事項,還有十個回向偈趕緊收藏吧!
    什麼是回向文,回向應該注意事項,還有十個回向偈趕緊收藏吧在佛教的文化中,許多學佛修行誦經時,常常會念誦回向文,那在佛教的文化中,什麼是回向文呢?念誦回向文有什麼好處,一般回向文都在什麼時候念誦。本文大茶經就來探討佛教文中,如何應用「回向文」。什麼是回向文?佛教的「回向文」,是佛家於法會結束時,一般都要齊聲朗誦的一種偈文。
  • 什麼是「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
    「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即菩薩行「六度」、「四攝」等法,救護一切眾生遠離眾生相,怨親平等,渡眾生「我執」導致的煩惱痛苦。其又名救護眾生相回向、救護眾生回向,乃「十回向」之一。「十回向」,又作十回向心,略稱十向,出自《大佛頂首楞嚴經》,乃菩薩修行五十二階位之中從第三十一位至第四十位;在菩薩修唯識行的四十一階位中,為第二十一至第三十位。「回」,即迴轉;「向」,即趣向;「十回向」之前的「十行」位、「十住」位,多出於俗心,出於大悲心少。
  • 《地藏經》中回向法界,法界指哪裡?
    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樂。如但回向自家眷屬,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樂,舍一得萬報。」在《地藏經》這一品中,有四處談到回向法界,其福不可為喻。回向法界,許多人都以為是回向外面,回向給別人。法界其實是講我們自己的真心,我們誦經是不是要回到自己的法界。
  • 知識|什麼是回向?念經回向的正確順序?常用的回向文
    綜貫經論,回向可分十種:  一、回因向果。  二、回事向理。  三、回小向大。  四、回向佛道與回向眾生。  五、回劣向勝。  六、回自向他。  七、回少向多。  八、回自因行向他因行。  九、回世向出世。
  • 【佛教常識】【回向文】是什麼?與回向偈的區別是什麼?
    回向文是什麼?
  • 《楞嚴經》常識:楞嚴經神咒的作用
    楞嚴經神咒是一部重要的咒,也是咒中之王,它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而且楞嚴經神咒的作用也非常大,大家在學習楞嚴經神咒時一定要用心去學,這樣才能領悟咒中的道理。楞嚴咒破魔顯正的作用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了,但很多人仍有疑惑而沒有去實修楞嚴咒,比如:放不下「冤親債主」,因為聽某些人說不超度冤親債主,好像修行就有障礙。要超度親眷,但似乎從來沒有聽說過楞嚴咒有超度的作用。至心持楞嚴咒不用再去執著所謂的冤親債主了,它們不會再來障礙你了。
  • 佛教最常用的回向偈、回向文大全
    回向偈七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回向偈八  世界和平,人民安樂。  正法久住,法-輪常轉。  災障消滅,禍患不生。  法界有情,同生極樂。回向偈九  我今稱念阿彌陀,真實功德佛名號,  唯願慈悲哀攝受,證知懺悔及所願。
  • 回向和不回向,有什麼差別?
    所謂「回向」,「回」是迴轉,「向」是趨向。 在我們所翻閱到的經典當中都有 「回向偈」,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回向的必要性。 其實,回向是一種慈悲心的表現,通過這種將自己的功德布施給十方眾生,願他們也能夠瞻恩得利。同樣,布施這種回向的善舉,恰恰可以對治我們人性的慳貪。
  • 楞嚴經賞析:智海長老講楞嚴經
    《楞嚴經》,佛教經典。又稱《首楞嚴經》、《大佛頂經》、《大佛頂首楞嚴經》、《中印度那爛陀大道場經》。全稱《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唐般剌蜜帝譯。10卷。本經的法門(楞嚴法門)之精髓,即在首楞嚴神咒,因為如來救度阿難免遭墮落,乃至十方一切如來破魔、證三藐三菩提、於十方世界度脫無量有情,都是依楞嚴咒威神之力,這是佛在經中所開示的。關於楞嚴咒其它種種功德之力,請詳見本經經文,茲不贅述。又,佛說:末法時期,眾生修行,若不持楞嚴咒,能遠離魔事者,無有是處!修行不能離魔事,而能有所修證、有所成就者,亦無有是處。
  • 佛教:什麼是回向?該如何回向?
    一般佛教裡誦經、早晚課念誦,或者寺院裡有超度和消災吉祥法會,最後都要進行回向,回向才會有功德。我們無論做什麼功德都應記得前行發心殊勝、正行無緣殊勝、後行回向殊勝。如果沒有回向,無論你種什麼善根福德,所獲功德皆不會圓滿。做完功德後及時回向,可回向給他人,回向給家人,或者是已故冤親債主、六親眷屬,這在佛教裡,我們稱之為「回『自』向『他』」。
  • 地藏經釋疑:地藏經怎樣回向
    我們都知道修習地藏經會有非常多的功德,我們這些辛苦修行而來的功德能夠給我們帶來非常多的好處,但是大家知道這些好處是怎麼實現的呢?其實這些好處就是通過我們的回向來實現的,只要我們經過了回向之後,我們的功德才不會消散,會匯聚到我們的回向的願望,幫助我們實現願望。
  • 回向的內涵及種類
    回者迴轉,向者趣向,回自所修之功德而趣向於所期,謂之回向。期施己功德於他,謂回向於眾生。以己之功德而期自他皆成佛果,謂回向於佛道。或以自己所修之善根,為亡者追悼,以期亡者安穩。《大乘義章》九曰:「言回向者,回己善法有所趣向,故名回向。」
  • 佛教:十回向菩薩,謂起大悲之心,救度眾生,迴轉十行之善
    在佛教的歷史體系之中,菩薩修行也是有所階位的,而在這菩薩五十二階位中,第三十一位至第四十位被稱為「十回向菩薩」,今天便來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十回向菩薩中的「回」即是迴轉,「向」即是趣向。表示以大悲之心,救度眾生,迴轉十行之善,而向於三處:一、真如實際是所證,二、無上菩提是所求,三、一切眾生是所度。以能回之心,及所回善行,向彼萬類,圓滿梵行,等入法界也。先來為大家簡單介紹下十回向:當度眾生,滅除度相;回無為心,向涅盤路,名救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
  • 地藏經解釋:地藏經沒讀完回向嗎
    地藏經在我們沒讀誦完之前也是可以進行回向的,因為地藏經這部經文比較長,如果我們讀誦完在進行回向的話,需要耗費我們不短的時間,可能我們在這段時間中有很多不得不處理的事情。接下來然我們了解一下地藏經怎樣回向。
  • 回向的含義是什麼?為什麼回向淨土為唯一不二之最妙法?
    回向有三種義:一、回向真如實際,心心契合。二、回向佛果菩提,念念圓滿。三、回向法界眾生,同生淨土。回向之法雖不一,然必以回向淨土,為唯一不二之最妙法。 回向者,以己所修念誦種種各功德,若任所作,則隨得各種之人天福報。今將所作功德得人天福報之因,迴轉歸向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作超凡入聖,了生脫死,以至將來究竟成佛之果,不使直得人天之福而已。用一回字,便見其有決定不隨世情之意。用一向字,便見其有決定冀望出世之方。所謂回因向果,回事向理,回自向他也。所作功德,人天因也,回而向涅槃之果。
  • 一句話搞懂:什麼是回向!
    佛門弟子,無論是出家的比丘或比丘尼,還是在家的菩薩,只要在聽法、誦經、供燈、坐禪、齋戒或者做了放生之類的功德善事之後,都會立刻口稱「願將此功德回向給諸佛菩薩,回向給一切眾生」等等回向偈,進行回向。那麼什麼是回向呢?
  • 佛教:什麼是「回向」?回向與不回向,在功德上竟有如此大的差別
    其實,不僅是在放生和寺院法會中會出現回向,在我們做功德後的任何時候,都可以做回向。什麼是「回向」?回向與不回向,在功德上到底有多大的差別。什麼是回向?「回向」是佛教一個特有名詞。它是佛教修行過程中,一種非常重要的修行功夫和不可或缺的環節。
  • 抄經應該怎麼抄?抄完經記得要回向!
    其實抄經也是有方法的,經書裡面除了有先賢的智慧,還帶有願力,只有掌握了這些方法,才可以不觸犯忌諱,並且通過抄經為自己積累功德,緩慢改善自己的運勢。下面來看看這些關於抄經的講究。 抄經是什麼? 抄經就是書寫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