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後首都機場翻譯志願者 為外籍人士帶去溫暖

2020-12-11 環京津網

人民網北京3月22日電(記者 鮑聰穎)「爸爸,我報名參加了學校組織去首都機場防疫翻譯志願者的工作。老師也為我們進行了防疫培訓,現在國家有難,我是個年輕人,就應該衝上前。」在乘車去往順義新國展集散點的路上,張爽撥通了爸爸的視頻電話,媽媽在那一邊流下了擔心、不舍的眼淚。

近日,新國展作為入境旅客轉運集散地開始接待來自各國的入境進京人員,翻譯志願者至關重要。在接到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的緊急通知後,家住延慶區香營鄉新莊堡村的張爽絲毫沒有猶豫,從接到招募令、報名參加、線上崗前培訓,到防疫一線正式上崗,她和多語種翻譯志願者的同學們一起度過了極速16小時。

「我所在的區域是首都機場T3-D處置專區語言服務保障區,主要負責協助相關部門做好入境進京人員登記、分流轉送的翻譯工作。穿上厚重的防護服,說話、行動都很困難,體力消耗很大。連續講話後,會感到有些有呼吸困難,要彎下腰來大口呼吸。特別是工作一段時間以後,護目鏡上容易起霧。」凌晨1點10分,結束工作回到酒店的張爽說。脫掉防護服,滿臉的壓痕久久不曾散去。

前幾天,有兩位巴基斯坦和波蘭外籍人士入境,因為語言不通,導致他們很無助,站在入境口遲遲尋求不到幫助。張爽知道情況後,立刻跑過去,用嫻熟的專業英語知識與他們對話,並引導他們做好入境手續及申報等事宜。「當我看到他們從起初的無助到後來的積極配合,我心裡就在想,身為一名防疫翻譯志願者,自己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張爽的媽媽張銀月,也是一名奮戰在香營鄉新莊堡村值守路口的巾幗志願者,除了擔心和掛念,更多的還是她對女兒的理解與支持。她在微信中給女兒寫道:「祖國一聲召喚,逆行你上一線。你為祖國貢獻,人民為你點讚。世界都在期盼,疫情趕快結束。閨女完成心願,爸媽少些惦念。」

編輯/張鵬

相關焦點

  • 「00後」機場翻譯志願者為外籍人士帶去第一份溫暖
    「爸爸,我報名參加了學校組織去首都機場防疫翻譯志願者的工作。老師也為我們進行了防疫培訓,現在國家有難,我是個年輕人,就應該衝上前。這兩年,我也多次參加過國際會議的英語翻譯工作,我相信我可以的!爸爸媽媽,請為我加油!放心,我會平安歸來!」
  • 「00後」女孩爭當機場翻譯志願者,為外籍人士送上溫暖防疫服務!
    「爸爸,我報名參加了學校組織去首都機場防疫翻譯志願者的工作。老師也為我們進行了防疫培訓,現在國家有難,我是個年輕人,就應該衝上前。這兩年,我也多次參加過國際會議的英語翻譯工作,我相信我可以的!爸爸媽媽,請為我加油!放心,我會平安歸來!」
  • 首都機場「00後」防疫翻譯志願者:「年輕人,就應該衝上去!」
    「爸爸,我報名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去首都機場當防疫翻譯志願者的工作。老師給我們進行了嚴格的防疫培訓,所以請您放心!現在國家有難,我是年輕人,這個時候就應該衝上去!」在乘車前往北京順義新國展集散點的路上,「00後」女孩張爽在視頻通話中這樣安慰爸爸。
  • 去往新國展的路上,00後翻譯志願者撥通爸爸的電話
    這兩年,我也多次參加過國際會議的英語翻譯工作,我相信我可以的!爸爸媽媽,請為我加油!放心,我會平安歸來!」在乘車去往順義新國展集散點的路上,張爽撥通了爸爸的視頻電話。張爽是去首都機場擔任防疫翻譯志願者的工作。在接到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的緊急通知後,家住延慶區香營鄉新莊堡村的她絲毫沒有猶豫。
  • 北京二外組建志願者服務隊 為438名外籍旅客提供多語種翻譯
    中新社 陳杭 攝中新網北京3月23日電 (陳杭)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顧曉園23日在發布會上表示,該校組成了30名學生的志願者隊伍,到首都機場T3航站樓D區和新國展入境旅客集散地進行現場服務,已累計服務時長2703小時,共為來自42個國家和地區的438名外籍旅客提供了多語種翻譯。
  • 白雲機場有一支廣外志願者服務隊
    國際在線廣東頻道消息(記者 陳惠婷):近日,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組建多語種志願者服務隊伍支援白雲機場海關。服務隊由西語學院,日語學院、亞非學院(籌)以及東語學院的20名學生組成,覆蓋俄語、義大利語、日語、波斯語、朝鮮語等語種,助力做好入境旅客流行病學調查的翻譯工作。
  • 95後防疫翻譯志願者集結 協助接轉入境外籍人員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為防控境外輸入病例,北京市在新國展設立機場入境人員專門集散點。經機場檢疫後未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的低風險人群在此臨時集散,再由相關省(區、市)和本市各區接轉旅客。
  • 記者當起志願者 為外籍人士送餐
    街道工作人員在酒店門口對接志願者送來的快餐。志願者周紀元本報記者程依倫4月13日,在了解到廣州有一批志願團隊正在幫助進行健康服務管理的外籍人士送餐一事後,我給我的美國朋友Matt發去了信息。我詢問他,正在進行健康服務管理的人們需要哪些幫助,以及他是否有認識的志願團隊,隨後Matt告訴我,近期他正在為那些需要幫助的外籍人士提供午餐,並告知了我志願者周紀元(化名)的聯繫方式,於是4月15日,我加入了周紀元所在的幫助外籍人士的「電話分隊」和「送餐分隊」,成為一名「客服」以及「送餐小妹」。
  • 首批北二外防疫多語種翻譯志願者集結上崗:「00後」的極速16小時
    3月12日凌晨1時10分,防疫翻譯志願者張爽發來一段影像。半個小時前,張爽結束了一整晚的工作,經消毒清洗後回到酒店休息。張爽是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高級翻譯學院2018級本科生,承擔過多次國際會議的英語志願翻譯工作。
  • 太原街為外籍人士檢測採樣配愛心翻譯
    1月7日,記者在瀋陽市和平區太原街一核酸檢測採樣現場看到,這裡專門為外籍人士開闢了綠色通道,還配備上了專業的外語翻譯志願者。當日13時,美村等外籍人士來到南京街附近一處商業大廈一樓,按照工作人員的指引,他手拿護照完成登記後很快就完成了檢測採樣。
  • ​95後防疫翻譯志願者集結 協助接轉入境外籍人員
    經機場檢疫後未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的低風險人群在此臨時集散,再由相關省(區、市)和本市各區接轉旅客。 記者獲悉,北京團市委、順義區、市志願服務聯合會組織志願者到T3航站樓和新國展進行現場服務,其中18名是來自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的「95後」學生,他們提供翻譯等服務,協助外籍來京人員分流轉送工作。
  • 指導外籍人員做好防疫,通州新華街道邀留學生志願者當翻譯
    近日,針對外籍人員疫情防控管理工作中溝通不暢問題,新華街道招募留學歸來的志願者擔任翻譯,通過「敲門行動」宣傳防疫知識及注意事項,緩解其焦慮情緒。此外,街道還發放英文版《致廣大居民朋友的又一封信》等,多舉措確保防控工作落實到位。
  • 最美志願者 逆行「翻譯官」——天津市高校志願者翻譯突擊隊投身...
    這些衝鋒在前的「翻譯官」既要為入境及來津外籍人員提供翻譯、引導等志願服務,又要協助海關人員問詢重點信息做好流行病學調查等。  外語多面手夏志  「我隨時待命,奔赴『疫』線」  天津外國語大學是全市高校中最早派出翻譯志願者的高校,先後有67名師生志願者報名參加,派出人數最多、涵蓋語種最全。
  • 北京二外「95後」志願者駐守新國展:翻譯之餘還要疏導旅客情緒
    「95後」北京姑娘王欣宇是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大四學生,寒假以來,她每天在家寫論文,並為出國留學做準備。3月11日晚上11時,一個突如其來的電話打亂了平靜的節奏。 「新國展集散點志願者人手不夠,急需英語翻譯,你能來嗎?」二外校團委老師簡短地說明原委。王欣宇很想參加,但由於媽媽在外地工作,她沒有立即答應。
  • 為了讓外籍人士安心居家隔離上海有社區配備了10國語種翻譯……
    滬上一些外籍人士集中的社區,紛紛開啟全新的疫情防控模式。閔行區華漕鎮南近虹橋機場,鎮域內居住著來自70多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外籍人士,當地專門為他們製作了專用兩聯卡,帶領他們一起和全鎮百姓並肩戰「疫」。兩聯卡分為「居家觀察」提示卡和「健康管理」提示卡,均為英文版,方便不同國家和地區返滬的外籍人士查看和使用。
  • 外籍人士打12345誰來接?他們在線翻譯
    如有外籍人士對北京防疫政策不了解,打12345諮詢電話,來電將立即轉接二外進行三方通話,教師們進行在線翻譯,對外籍人士普遍關心的「如何隔離」等政策、規定進行規範性表達,幫助外籍人士透徹理解防疫政策。此外,學校20個語種的教師還用20種語言錄製了兩版《防疫小貼士》微視頻,在機場、酒店、涉外商業樓宇播放。
  • 通州社區「翻譯官」上線 幫助外籍人士翻譯防疫措施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隨著境外疫情形勢變化,外籍人士返京成為防疫工作的關注重點。為和外籍居民順暢交流,及時告知防疫政策,通州區新華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徵集「雙報到」黨員、留學生、社區工作人員家屬等成立志願服務隊,當起防疫「翻譯官」。
  • 南京00後大學生為火神山患者進行手語翻譯:為聽障人士服務是自己的...
    陳鑫日常積極配合學校、殘聯等單位錄製手語宣傳視頻並發布至網絡,供殘障人士學習交流,經常以遠程視頻等方式,為聽障人士溝通交流服務。在今年的疫情中,陳鑫更是主動挑起了醫生與聽障患者之間手語翻譯的重任,不僅如實翻譯主要信息,還向患者傳達了黨和國家及全國人民對武漢人民的支持,鼓勵患者樹立信心,早日康復。
  • 外籍小哥當起志願者 測體溫做翻譯服務社區
    5月6日上午,在天河區天園街環宇社區環宇花園,外籍小哥伊瑪特與環宇社區居委會主任雷群燕一起,拎著水果上門為居住在這裡的外籍人士送服務,精通英文和中文的他當起了臨時翻譯員。這是環宇社區積極發展外籍志願者參與社區疫情防控的一個縮影。
  • 編譯「寶典」應對外籍人士返京,這些「胡同翻譯」社區防控真不含糊
    眼下正是抗擊疫情吃勁兒的時候,不少外籍人士返京,如何與他們順暢溝通成為重要命題。近日,東城社工們通過各種途徑研學英語,紛紛當起了「翻譯」,還吸引了不少外籍人士主動擔任防疫「守門人」,用貼心和耐心架起了一道道友好溝通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