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介 | 羅國青副教授《零翻譯及其話語研究》

2021-02-15 江理工英語系

自從我2011年在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零翻譯研究》以來,9年了,有關零翻譯的研究吸引了大陸相當一批研究者的關注,期刊論文2016年達到頂峰24篇,學位論文2018年最多,共17篇,各個層次也給予項目資金的支持,其中國家社科基金支持4項,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3項,省級社會科學基金項目5項,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1項,嚴格意義的專著沒有,但是涉及零翻譯的有1部。在一些關鍵問題上,如零翻譯概念的定義辨析、零翻譯與語言純潔性、零翻譯與意識形態等,都做出了各自的論證;但是,這些研究中,明顯分為兩派觀點,在理論和實踐上支持的不用說了,反對的有認為零翻譯不是翻譯,用了英文術語nontranslation;也有認為零翻譯是語言殖民、破壞了漢語的純潔性,必須得到禁止。這些說法一方面與語言實踐相矛盾,另一方面說明理論上還是沒有得到徹底澄清:零翻譯概念的邏輯到底是什麼?零翻譯實踐中的語言殖民、意識形態滲透、語言規範等問題到底該怎麼看待?大陸以外地區與國外的一些涉及零翻譯(zero translation)這個名稱的研究又與不翻譯(untranslation)及非翻譯(nontranslation)混淆,但是卻說有翻譯與話語的意義。從杜爭鳴2000年首次使用zero translation這個術語,這20年間,矛盾的觀點反覆在零翻譯問題上上演。同時,在前期成果中,我展望了零翻譯深入研究的兩個問題:從零翻譯視角進行翻譯本體研究和翻譯倫理研究(第144頁)。近幾年這些問題一直在我腦中盤旋。

首先,我考慮的是,基於同樣的事實(零翻譯形式),零翻譯概念為什麼有這麼相反的觀點?到底哪裡出了問題?同時,零翻譯與移植、轉寫、借用、外來詞、偽翻譯、語碼轉換之間到底什麼關係?雖然我在前期成果中給出了分析,但是感覺還是不夠深入。

其次,零翻譯到底是不是語言汙染和文化入侵?不能說提出這種觀點沒有道理,但是又與事實有出入,因為這麼多年,零翻譯現象因為語言汙染和文化入侵消失了嗎?難道使用者和管理者都是淡漠的嗎?

上面的問題繼續追問,我們就可以得出第三個方面的關鍵問題:零翻譯實踐到底應該遵循什麼樣的倫理原則?這與一般的翻譯形式遵循的倫理有區別嗎?

這些問題,有些在前期成果中只是提及,有些還沒有得到思考。帶著這些問題,我申報並獲批了教育部課題「零翻譯及其話語研究」(項目批准號15YJA740032)。本書就是該課題成果。

本書第一章回顧了20年間國內外零翻譯研究分布現狀,指出零翻譯這個說法不是空穴來風,不可以說零翻譯研究薄弱,但是分布狀況反映的是零翻譯研究的趨勢,並不表明其學術邏輯的正誤,需要關注還有哪些爭議、甚至是否定,以及這些爭議、否定的根源是什麼。

第二章詳細分析了零翻譯概念爭議的前提癥結(在異族語言文化中不存在能指符號來表達本族文化的所指概念,以及能指成為翻譯對象,實際上就是「不可譯」這個前提)以及由此帶來的概念混淆的癥結,並指出這些爭議在於混淆零翻譯歷史形態與變異形態,混淆零翻譯的正確使用與過度使用,將不同現象之間的聯繫和區別同一化並否定零翻譯概念,同時也導致零翻譯是語言汙染,是文化入侵的觀點。

第三章進一步討論了不可譯前提——語言世界觀與意義不確定——也存在前提錯誤的癥結,並從科學哲學角度挖掘了差異不可通約(不可譯)的相對主義問題,其邏輯出路在於「溫和理性主義」,即對不同範式之間交往的「預測」,不可通約的範式信仰者在預測到哪個更為有用的時候就會傾向相信、理解哪個範式從而達到溝通的結果。當然,這就涉及到價值觀問題。而預測中認識差異是溝通與翻譯的基礎,是進入對方認識差異的零翻譯(不消除差異,不懸置差異,接受差異的存在,和睦共處)解決不可譯的第一步,關鍵還在於擴大自己的視野有願不願意的立場問題,這涉及到人在翻譯的起點上是什麼樣的本真狀態,於是進入了翻譯的本體論問題,也是進入對方、理解對方的零翻譯的癥結所在。雖然譯者和讀者,作為主體間性中的主體,有著元翻譯的本真精神與願望,在語言世界觀與意識形態這樣的現實面前面臨著關乎自我存亡的語言汙染和文化殖民的嚴峻挑戰,所以願不願譯的問題就成了交往倫理的問題。這與價值觀問題是一致的。由此,本章詳細分析了自我與他者的關係,提出了三分邏輯,以及翻譯的三種形態劃分,將零翻譯放在第三種形態位置,可以清晰而深入地探究零翻譯的實踐倫理。

在第三種形態的定位之下,第四章考察了語內與語際的零翻譯實踐話語,論證了作為第三種翻譯形態的零翻譯,其翻譯主體,包括譯者和讀者,或參與這第三種交往的交際者,其願望(「進入對方、換位思考」的零翻譯觀)的實現與語境下的主體價值觀有關。語內零翻譯中語言身份轉換受年齡、教育程度、文化水平、社會文化環境、產業發展等影響,文化身份轉換相對簡單,入鄉隨俗比較容易,婚配定居移民雙向融合居多,流動務工人員處於一種漂泊狀態;我們應該積極創造條件幫助各類移民和流動務工群體「進入對方」,促進社會融合發展。語際零翻譯實踐既與知識、話語、權力、意識形態等理論有符合的地方,也有不一致的地方,交際者抱著平等、和睦相處以及互相學習的態度對待他者,話語的權力壓制與反壓制特徵就不明顯甚至消失。一些物稱名詞以及能指符號成為翻譯對象則無涉權力問題。美籍華裔作家的零翻譯話語表徵與克裡奧爾語現象說明,在受主流文化的壓制與意識形態的滲透下,話語的權力壓制與反壓制會無休止地發生。外交場合零翻譯實踐的限制讓我們進一步看到了零翻譯發生的歷史形態與作用機制,堅持政治立場是這種語境下的倫理原則。隨著和平發展的需要,交往主體的「和睦共處、合作共贏」的價值觀就會使話語回歸翻譯美好的本真願望。

本書的創新之處是:(1)指出了零翻譯概念的前提;(2)提出了三種翻譯形態的劃分;(3)從零翻譯視角對西方話語理論進行了修正。論證過程與方法也有創新:(1)從哲學的視角討論零翻譯以及翻譯中的相對主義問題,由此揭示了翻譯的本體論意義;(2)用跨(多)學科方法,尤其是文化研究的範式,進行實證調查與分析,揭示零翻譯實踐倫理背後的價值觀問題。

本書的現實意義在於中國提出「一帶一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語境下,我們提出的零翻譯觀——「進入對方、換位思考」的交往觀,以及零翻譯話語倫理——「互相尊重、各取所需、為我所用、多元互補」的價值觀可以作為理論支撐、借鑑與啟示。

本書部分內容還受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話語理論修正:零翻譯視角」資助(項目批准號112-2015SJB440)。

相關焦點

  • 精選學術推介(國際一類) | 上財商學院李卓政副教授及其合作者發表...
    本期推介成果為上財商學院李卓政副教授及其合作者陳勇民教授、張天樂副教授完成發表在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Microeconomics的論文「Experience Goods and Consumer Search」。
  • 新書推介 | 劉志偉《借題發揮》
    文研院微信公眾號為此設立「新書推介」欄目,對和文研院有關學者的學術出版情況進行追蹤和介紹。本期推介,我們將介紹文研院第六期邀訪學者、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主任劉志偉教授2019年的新著《借題發揮》。
  • 女性主義視野拓寬外交話語翻譯研究
    近幾年來,外交話語和女性主義已成為國際翻譯界的熱門話題,但鮮有學者從女性主義的視角系統研究外交話語翻譯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應從國際關係學、翻譯學和女性主義等跨學科、超學科的視角,關注「外交翻譯學」的理論創新和學科建設。
  • 廖七一教授:翻譯研究的哲學思考、研究範式與批評話語
    「眾多學者如作家夏志清、柳無忌、金介甫、王寧、譚恩美、莫言等給予了葛譯及其貢獻以高度評價」。有學者稱,「就中國現當代文學『走出去』而言,葛浩文是最具裡程碑意義的漢英翻譯家」。他的譯文「實現了中西文化融合,也留住了中國文化的異域色彩」,「極大地推進了中國文化的海外有效傳播」。
  • 媒介美學研究動態交流會暨《印刷術與西方現代性的形成》新書發布...
    2018年8月27日下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文藝理論研究室聯合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文藝學教研室、首都師範大學跨文化跨媒介研究中心共同舉辦的「媒介美學研究動態交流會暨《印刷術與西方現代性的形成》新書發布會」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會議室舉行。
  • 新書推介 | 《難以安放的一代:上海打工子女邊緣成長記》
    書目:The Inconvenient Generation: Migrant Youth Coming of Age on Shanghai’s Edge(暫譯為《難以安放的一代:上海打工子女夾縫成長記》)主講人:凌旻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中心副教授
  • 福柯的「話語與權力」及其傳播學意義
    福柯的「話語與權力」及其傳播學意義 2019年10月12日 09:17 來源:《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8年第9期 作者:朱振明 字號 內容摘要:
  • 張文宏研究冠狀病毒新書向多國提供免費版權,出版社急招翻譯
    我們希望通過本書的出版、翻譯及在全球的推廣,為各個國家應對疫情提供寶貴經驗。《2019冠狀病毒病——從基礎到臨床》一書由張文宏教授主編、翁心華教授主審。中國工程院聞玉梅院士、李蘭娟院士聯袂推薦。「復旦大學」微信公眾號介紹,張文宏教授及其團隊願意將本書著作版權無償授予復旦大學出版社,由出版社聯繫海外翻譯出版事宜,將向西班牙、義大利、伊朗等國提供免費版權。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復旦大學」微信公眾號還表示:「我們急切需要義大利語、波斯語、西班牙語、英語、法語、德語等語種翻譯志願者加入翻譯團隊,您願意來試試嗎?
  • 義大利使館文化處舉行《義大利語搭配詞典》新書推介
    原標題:義大利使館文化處舉行《義大利語搭配詞典》新書推介   義大利使館文化處5日舉行《義大利語搭配詞典》新書推介會,該書專門介紹義大利語詞彙的搭配,由義大利Zanichelli出版社出版,字典作者保拉·迪貝裡女士親臨現場,為大家介紹並解釋義大利語日常對話中的詞彙用法。
  • 新書推薦|翻譯課堂教學的語用學研究
    年11月內容簡介《翻譯課堂教學的語用學研究》是筆者在其構建的「翻譯過程的關聯—順應研究路向」理論框架基礎上,吸收社會心理學理論、社會建構主義理論、功能翻譯理論、界面理論的**研究成果,提出新的理論體系「翻譯課堂教學的關聯—順應研究路向」,對翻譯課堂教學的跨文化交際過程進行嘗試性探索。
  • 《日本學人唐代文史研究八人集》新書發布會在西安舉行
    7月28日,西北大學出版社聯合西北大學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主辦的《日本學人唐代文史研究八人集》新書發布會在西安舉行。中國出版協會理事長柳斌杰,陝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陝西省新聞出版局局長程寧博,西北大學黨委副書記孫國華,叢書中方主編李浩教授,日方主編松原朗教授同來自中日兩國學術界、出版界的代表50餘人出席新書發布會。
  • 沈語冰:翻譯也是一種研究——「重識」學術翻譯
    將國外學術著作翻譯到國內這方面,越來越多經不起推敲的二、三流學術著作被推介到國內,大量低水平的翻譯文本充斥圖書市場,而翻譯在學術成果的認定上越來越被邊緣化;就國內學術經典外譯方面而言,亦存在翻譯效果良莠不齊以及如何推介的策略問題。作為國內西方藝術史和藝術理論翻譯領域的重要人物,沈語冰教授及其諸多學生的翻譯實踐已為國內貢獻了相當有分量且數量可觀的翻譯作品。
  • 新書推介 | 陳志平:《黃庭堅書學研究》
    2020年,文研院微信公眾號設立「新書推介」欄目,對和文研院有關學者的學術出版情況進行追蹤和介紹。本期新書推介欄目,我們介紹近期由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的《黃庭堅書學研究》,該書由文研院第九期邀訪學者、暨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陳志平在其博士論文基礎上修訂而成。2020年秋季學期,陳志平老師在文研院駐訪,期間修訂了本書,由上海書畫出版社再版。
  • 張文宏新書招翻譯,在線等挺急的
    「復旦大學」微信公眾號介紹,張文宏教授及其團隊願意將本書著作版權無償授予復旦大學出版社,由出版社聯繫海外翻譯出版事宜,將向西班牙、義大利、伊朗等國提供免費版權。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復旦大學」微信公眾號還表示:「我們急切需要義大利語、波斯語、西班牙語、英語、法語、德語等語種翻譯志願者加入翻譯團隊,您願意來試試嗎?
  • 融通中外翻譯學術話語體系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翻譯事業不斷發展壯大,翻譯理論研究不斷創新,為擴大中國文化的影響力作出了重要貢獻。與此同時,我國的翻譯教育和翻譯學科建設仍然面臨一些困難。如何突破困境、構建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成為我國學界關注的熱點。
  • 讀懂英文的話語暗示,是翻譯的必修課
    最近讀了美國陸軍中將H.R.麥克馬斯特的新書Battlegrounds,很有啟發,推薦給本號讀者。
  • 多學科術語翻譯研究專題論壇|11/21
    為進一步提升學界對術語及其翻譯的認知,推動標準化程度進程,促進術語研究對接時代發展,推進中國學術話語權建設,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語言、文學與科學研究專業委員會茲定於2020年11月21日召開多學科術語翻譯研究專題論壇,本次論壇將通過線上直播的方式進行,由中國科學院大學外語系承辦。誠摯歡迎相關專家、學者、教師和學生參會交流!
  • 中國翻譯研究院成功舉辦"翻譯與對外話語創新"論壇
    中國翻譯研究院成功舉辦"翻譯與對外話語創新"論壇 ( / 15)發布時間: 2015-06-12 12:11:32  |  6月12日上午,專題論壇 "翻譯與對外話語創新"舉行,圖為大會現場。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影中國網6月12日訊 2015年6月12日上午,中國翻譯研究院在重慶召開的「第四屆全國對外傳播理論研討會」上成功舉辦「翻譯與對外話語創新」論壇。本次論壇旨在為國內研究話語體系建設與對外翻譯工作的專家學者搭建高端交流平臺,匯聚相關最新研究成果,為進一步提高對外翻譯水平、增強國際話語權和文化影響力提供政策建議。
  • 精選學術推介(IVEY案例庫)|上財商學院博士生韓嘉源、王文斌副教授...
    精選學術推介該欄目主要是推送商學院教師國內外學術前沿動態、科研成果的信息平臺,商學院以「雙一流」學科建設為科研導向打造學院核心優勢;商學院教師踐行「厚德博學,經濟匡時」的校訓,不斷提升科研實力和教學成果,在各自領域做出優秀的原創性科研成果,打造商學院財經特色品牌
  • 專著推薦 | 許家金《語料庫與話語研究》
    上述這些熱點詞構成了英文語料庫研究的主體,其數量明顯高於隱喻(metaphor)、句法(syntax)、翻譯(translation)和語義(semantics)等方面的研究。類似的知識熱點分析,還可以深入到更為微觀的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