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介 | 劉志偉《借題發揮》

2021-02-07 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

文研院自創立以來,始終致力於推動跨學科交叉合作,為知識積累和思想創新提供學術支撐。近年來學界不少新著出版,其中一些書的想法或在文研院萌生,或曾在文研院得到了來自不同學科背景學者的反覆討論。文研院微信公眾號為此設立「新書推介」欄目,對和文研院有關學者的學術出版情況進行追蹤和介紹。本期推介,我們將介紹文研院第六期邀訪學者、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主任劉志偉教授2019年的新著《借題發揮》。

作者:劉志偉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6月

古典何以述今事

傾聽文字之外的聲音

在歷史中尋找中國

區域史研究的人文主義取向

在聖賢文化之外解放出民眾文化

疍歌

移情與史學研究之境界


天地所以隔外內

民間會社與齊民社會的轉型

從族譜敘事中發現歷史

「遺產」的現代性

講述鄉村故事

族群的迷思

鹽滷泡出的歷史

揭示傳統中國政治鬥爭的經濟和文化內涵

明清土地契約文書研究的新方向

家族研究的新範式

經濟史研究的科學化追求與人文關懷

開放的歷史及其現代啟示

繼承梁方仲的學術遺產


尋找鄉土的精神家園

夢裡依稀滿地青翠

收拾地方歷史記憶

經營文化與文化經營

讀書不肯為人忙

守護大學精神

區域史研究的旨趣與路徑


題外話


劉志偉,1955年生。歷任中山大學歷史系教員、講師、副教授、教授,曾任歷史學系主任、亞太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現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學人文發展委員會主任等。研究領域為明清社會經濟史和傳統中國鄉村社會研究,主要著作有《在國家與社會之間——明清廣東地區裡甲賦役制度與鄉村社會》、《在歷史中尋找中國——關於區域史研究認識論的對話》,主編《葉名琛檔案——清代兩廣總督衙門檔案殘牘》、《18-19世紀羊城風物——英國維多利亞阿伯特博物院藏廣州外銷畫》、《張聲和家族文書》、《梁方仲文集》等。



歷史,是過去的真實,這是講述者的信念;歷史,是現在與過去的對話,這是傾聽者的心思。這兩種立場,看似矛盾,實為一體,構成了歷史的雙重性格,由此引出的分歧、困惑與思考,令歷史散漫出誘人的氣息。人們雖以歷史為「無用」之物,又總不忍離棄,甚至捨身投懷,執著堅守。在對歷史真實永無止境的追尋及現實與過去之間無窮無盡的對話過程中,口述的歷史總是比文字書寫的歷史更富有活力與魅力,因為歷史一旦用文字記錄下來,「真實」就凝固了,「對話」的空間也被限定了;而口述的歷史,則為「真實」與「對話」打開了一個可以無限擴展的、變幻流動的空間。歷史學者對口述歷史的眷顧和迷戀,也許就是為這種魅力所吸引。


2018年八月,劉志偉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學-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與文研院合辦的「歷史人類學高級研修班」上發言


珠海的歷史文化名人,許多都是在近代中國歷史上叱吒風雲的人物,學界對這些名人的研究,幾乎可以說已經到了纖悉無遺的程度,坊間流行的著述也可謂汗牛充棟,而我們還要以這些人物為題材,花氣力作一番「口述歷史」,首先當然是為歷史學者不斷尋找過去發生的事實真相的使命所驅動。這裡所說的尋找真相的追求,與是否要質疑既有的歷史敘述的真偽無關,而是人們歷史觀念與歷史關懷不斷更新的需求。我們相信,所有的歷史記憶,總是從記憶者的關懷出發,在記憶者視野範圍內,經過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挑選形成的。用文字記錄的歷史,是這些文字的書寫者的歷史記憶,不但受他們個人的知識、利益、價值、偏好和觀念心態等因素所左右,也是書寫記錄時的特定情景與時代的選擇。在非文字書寫傳播的途徑下,由並不藉助文字記錄歷史的人群傳承的記憶,不言而喻地可能保存了不同的事實,尋找這些事實,以豐富人們對歷史的認知和感悟,是口述歷史最本分的目標。尤其是在當代歷史學的關懷下,普通人的歷史,他們的情感,他們的思維以及他們的日常生活越來越多進入歷史研究者的視野,即使是名人的歷史,人們越來越多關心的,也是他們作為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於是,口述歷史自然成為一種尋找新歷史事實的路徑。


不過,口述歷史最有魅力之處,還不只是從口述傳統的歷史記憶中獲知新的歷史事實,而是我們可以從這種歷史記憶本身以及講述者的敘述中傾聽到的過去與現實之間的對話。人們對歷史真實的追求,本質上都是現在與過去的對話。這種對話,既是人類的知識積累機制,也是文化認同的形成過程,由這種對話去尋找並理解過去發生的歷史事實,不同時代的文化精神與社會性格,是當代歷史學的旨趣所在。在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中期,珠海這片土地曾經孕育了一大批傑出人士,他們在引領和推動近代中國的創造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今人雖然可以引以為傲,並以此激勵後人,但這些榮耀畢竟已經成為過去。對於今日的珠海,這段曾經的輝煌究竟有什麼意義;只是一種炫耀的談資,還是一直深層次地影響著珠海人的生活及其文化內涵的資源?當地人的歷史記憶,無疑是一種可以幫助我們尋找答案的最重要的信息。我們從本地人的記憶可以了解到這些歷史名人在本地的存在狀態;從本地社會的脈絡中把握他們的形象,傾聽他們的聲音。從這種存在於現世的形象,經今人發揮的聲音,由今人對過去的想像,我們觸摸到的既是過去,更是現在。口述歷史展現的,不只是一種歷史的記憶,更是傳承這些歷史記憶的人和社會。


2019年七月,文研院組織劉志偉教授一行前往內蒙古陰山南北開展社會史考察


所謂過去與現在的對話,不是在單一的「過去」和單一的「現在」之間展開的。所謂「過去」,是交織著種種矛盾與衝突、調和與平衡,並由不同歷史時間的「現在」疊合構成的過去;所謂「現在」,亦是由形形色色的個人與群體的活動營造的現在。這些人群有不同的經歷,不同的知識背景,不同的喜好與情趣,不同的思維習慣,不同的價值觀念,不同的處境和不同的動機,種種的差異,不但影響著他們對過去的記憶,亦規限著他們的表達。每個個體的記憶,都經歷了不同的傳承過程,由不同歷史情景與認知主體的選擇加以過濾並重塑。由此形成的口述歷史,免不了變幻莫測,撲朔迷離。這對於治史之人來說,也許是一種困境,但也可以是一個生機。治史者憑著自己的學養、見識與研究技巧,自可從撲朔迷離的事實中理出歷史的線索,獲得新的知識,如此一來,治史者也就加入這種對話之中了。


治史者的加入,結果一定是引導口述傳統的歷史向文字傳統的歷史靠攏,口述歷史由此向文字書寫歷史轉變。我們必須承認,治史者建立「口述歷史」的努力,其實是把口述歷史引離口述傳統的一種強暴行為。在這個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會成為以旁觀者自居的學者加入到現在與過去對話的入口。口述歷史的收集者,無論多麼小心翼翼自覺努力避免引導講述者,都不可能真的是一個完全被動的傾聽者。他們的興趣、既有的歷史認識和取捨,都可以通過他們提出的問題、提問的方式、現場的反應乃至不經意表露出來的態度,影響講述者對記憶的搜索和表達的選擇。接下來,由訪談時的口頭表達到訪談者筆下的文字記錄,也免不了經歷一次直接的過濾,即使用錄音設備把談話完整無遺地錄下,整理過程也往往免不了濾去不少信息,何況講述過程的信息表達,並不只是由言語來傳遞。操控文字的人加入到現實與過去對話中最關鍵的一著,也許是把口述歷史的記錄經過編輯付諸出版的過程。在這個時候,不僅整理者、編輯者和出版者都會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加入自己的聲音,文字書寫的規範,行文的邏輯,出版的標準,都一起湧上來,口述歷史最終逃脫不了屈從文字表達規則的宿命。


《關於近代珠海歷史文化名人的鄉土口述史料》,

此文原為劉志偉教授為是書所寫序言

所以,當我們把收集到的口述資料整理成文字,編輯成帙之後,所謂口述史實質上就變身成為文字記錄的歷史了。但是,鍾情於口述史的學者也不需要為此感到沮喪。我們應該明白,歷史這個範疇的本來意義,就是用文字記錄下來的過去,而文字書寫的歷史,追根究底,也從來都出自口述記憶。所謂口述史既然是文字記錄歷史的一個源泉,也就因此可以給予文字歷史無盡的活力。只要口頭的表達不可能取代文字的表達,我們就不應該以為或期待口述史真的會取代文字書寫的歷史。研究者不斷地從口述史中尋找歷史的源泉的時候,更多收穫到的,其實是在這個過程中訓練自己對文字記錄的敏感和理解能力,培養一種更能夠親近歷史的歷史觀。因此,儘管口述史一旦用文字記錄下來,成為書寫的歷史,其魅力便漸見消退,但史家對口述史的熱情,是不應該也不會消退的。既然人們的思想、感情和記憶總是在流動中,每日常新,口述歷史的工作,就應該反覆持續地進行下去,成為歷史認知與歷史智慧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基於這樣的認識,我相信我們這些在大學從事歷史教育的人是幸運的,我們有機會年復一年地同學生一起去做口述史調查,一起去傾聽書本之外的聲音,尋找文字之外的記憶。通過一代一代學生的口述史訓練,我們得以一直追蹤著口述傳統的脈絡,延伸著口述歷史的魅力。雖然我們總是希望能夠把每次口述歷史調查收集的資料連同我們的心得用文字記錄下來,履行歷史學者用文字記錄歷史的職責,但我們不會放棄對口述歷史的執著,因為口述歷史不僅令到我們所認識的過去更為生動和豐富,更可以培養我們閱讀和理解文字書寫歷史的智慧。


在這本口述歷史的文字記錄付梓之際,寫下這點感想,既是憑弔那些被文字扼殺的聲音,更期望喚出匿藏於文字中的靈魂,讓歷史引領我們前行!


2010年9月20日草於沙田城門河畔



相關焦點

  • 書訊 | 劉志偉《借題發揮》
    書中所收的文章不限於所評之書的論說,甚至「基本上不評點書」,而更多是借題發揮,在歷史學以及其他相關領域展開議論,內容涉及史學方法論以及區域史、口述史、經濟史、社會史、族群與宗族研究、文化研究等多個領域,從學術範式、治學理念、問題意識和研究方法等角度闡述了很多新見解。作者劉志偉,中山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主任。
  • 劉志偉等27人,被公開宣判
    10月29日,日照市嵐山區人民法院對劉志偉、陳維良等27人惡勢力犯罪集團案進行一審公開宣判。該案系由省掃黑辦掛牌督辦,全案27名被告人共涉及8個罪名、67起犯罪事實,具有較大社會影響。法院經審理查明,2012年以來,被告人劉志偉籠絡社會閒散人員在日照市嵐山區、東港區、莒縣高利放貸,暴力或「軟暴力」催收,逐步形成了以被告人劉志偉為首要分子,以被告人張明暉、崔曉、陳維良、
  • 義大利使館文化處舉行《義大利語搭配詞典》新書推介
    原標題:義大利使館文化處舉行《義大利語搭配詞典》新書推介   義大利使館文化處5日舉行《義大利語搭配詞典》新書推介會,該書專門介紹義大利語詞彙的搭配,由義大利Zanichelli出版社出版,字典作者保拉·迪貝裡女士親臨現場,為大家介紹並解釋義大利語日常對話中的詞彙用法。
  • 劉志偉 | 閱讀經典,探尋歷史的眼光
    劉志偉,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社會史學會副會長等職。研究領域為明清社會經濟史和傳統中國鄉村社會研究。劉志偉:最簡單說,第一點是有點意外。我以前也上過通識課,和非歷史專業的同學也有些接觸,也會談論一些歷史,對於非歷史專業的同學,我最擔心的就是很受中學或平時讀的、大家想像的歷史影響。不管看什麼書,都放回到既有的對歷史理解的知識體系中,放不進去就覺得看不懂,因此抗拒。這是我們常見的狀態。
  • 日照劉志偉等27人惡勢力犯罪集團案
    10月29日,日照市嵐山區人民法院、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分別對劉志偉10月29日,日照市嵐山區人民法院對劉志偉劉志偉等人犯罪事實如下、東港區、莒縣高利放貸,暴力或「軟暴力」催收,逐步形成了以被告人劉志偉為首要分子,以被告人張明暉、崔曉、陳維良、劉鯤鵬等人為成員的惡勢力犯罪集團。
  • 劉志偉等27人,被公開審理
    9月22日至24日,日照市嵐山區人民法院一審公開開庭審理被告人劉志偉、陳維良等人惡勢力犯罪集團案。該案系省掃黑辦掛牌督辦案件,全案27名被告人共涉嫌8個罪名、69起違法犯罪事實,具有較大社會影響。公訴機關指控,2012年以來,被告人劉志偉籠絡社會閒散人員,
  • 郴州廳官劉志偉落馬細節:曾為律師擔任「法律顧問」並收財物
    12309中國檢察網近日發布的相關起訴書披露了郴州落馬廳官劉志偉的受賄細節。記者注意到,根據檢方指控,劉志偉單獨或夥同親屬收受他人財物折合人民幣約887萬元,其中就包括為湖南某律師謀利所得的115萬元財物賄賂。2020年5月,劉志偉因犯受賄罪,一審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半。
  • 湖南郴州原政法委書記劉志偉等2名廳官被決定逮捕
    新京報快訊 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微信公眾號消息,檢察機關依法分別對包爛漫、劉志偉決定逮捕。內蒙古檢察機關依法對包爛漫決定逮捕內蒙古自治區財政廳原副巡視員包爛漫(副廳級)涉嫌受賄一案,由內蒙古自治區監察委員會調查終結,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
  • 隔山打牛和借題發揮
    今天就來聊聊權術型領導的一個常用套路,隔山打牛和借題發揮。《大明王朝1566》中的嘉靖皇帝,是個典型的權術型領導。權術型領導愛製造信息不對稱,愛故弄玄虛。沒辦法嘛,不讓你覺得他高深莫測,他業務又沒你懂,還怎麼掌控你?
  • 劉志偉等27人惡勢力犯罪集團案開庭審理
    9月22日至24日,由嵐山區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被告人劉志偉、陳維良等人惡勢力犯罪集團一案,在嵐山區人民法院一審開庭審理。該案系省掃黑辦掛牌督辦案件,全案27名被告人共涉及8個罪名、69起違法犯罪事實,被害人上百人,具有較大社會影響。
  • #新書推介#梁海明、洪為民與洪雯合著新書《新基建 新紅利 新機遇》
    導讀由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梁海明、學術委員洪為民教授和洪雯教授合著的新書《新基建 新紅利 新機遇》於近日正式出版發行。原標題:《#新書推介#梁海明、洪為民與洪雯合著新書《新基建 新紅利 新機遇》》閱讀原文
  • 新書推介 | 《難以安放的一代:上海打工子女邊緣成長記》
    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人類學系助理研究員時間:2020年10月16日(星期五)14:00-16:00地點:線上騰訊會議,ID:272171268,密碼:123456(本次新書推介將於線上進行
  • 《楊宇宙的世界你不懂》新書推介(一)
    新書推介(一) 生日會「
  • 新書推介
    他希望他的新書能夠為更多對古詩詞學習有興趣的人提供幫助。       在未來他還會繼續寫作、繼續做研究,這是他個人的理想和熱情,而作為這位「網紅教授」的學生、粉絲,也希望能夠讀到他更多的作品,畢竟這個老頭實在是太可愛了!
  • 美國是借題發揮,更是處心積慮
    由此可見美不是借題發揮,而是處心積慮。下一步在逐步收緊對委政府各種制裁繩索的同時,美國有可能對與委保持往來的第三方強加制裁,其中可能包括中國企業,對此我們應有所防範。(作者系中國駐委內瑞拉前任大使)
  • 外交部:美借題發揮破壞中非友誼是徒勞的
    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美方借題發揮,試圖藉此挑撥中國同非洲國家的關係,破壞中非傳統友誼,這種做法是徒勞的,也極不道德。正如非洲使節們在同中方溝通時所言,中方抗疫取得積極成果,如果其他國家借鑑中方的做法,就不會出現今天這樣的災難。
  • 《氫氣控癌:理論和實踐》新書發布 四院士聯袂推介
    核心提示:6月1日,由著名腫瘤治療專家徐克成教授主編,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腫瘤外科學家湯釗猷主評,多位醫學界著名學者和臨床實踐家共同參與完成的《氫氣控癌:理論和實踐》在廣州舉行新書發布會。   氫氣能治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說:「這是真的!」
  • 張岑岑借題發揮玩心機,朱正廷耿直拆穿,鄭爽卻幫忙抱不平
    《我們戀愛吧》上演「沙灘修羅場」,張岑岑借題發揮玩心機,張純燁、朱正廷耿直拆穿。明星觀察員都覺得「女2」是「茶藝大師」,唯獨鄭爽卻幫忙抱不平。「男2」夏侯有點憨,第一天寫信居然忘了寫名字。張岑岑跟他擦肩而過,心知肚明這封信是給她的。
  • 新書推介 | 陳志平:《黃庭堅書學研究》
    2020年,文研院微信公眾號設立「新書推介」欄目,對和文研院有關學者的學術出版情況進行追蹤和介紹。本期新書推介欄目,我們介紹近期由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的《黃庭堅書學研究》,該書由文研院第九期邀訪學者、暨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陳志平在其博士論文基礎上修訂而成。2020年秋季學期,陳志平老師在文研院駐訪,期間修訂了本書,由上海書畫出版社再版。
  • 2019年虛構類新書最暢銷——《人生海海》
    2019年虛構類新書最暢銷——《人生海海》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01.20 星期一     根據北京開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發布的《2019中國圖書零售市場報告》,在虛構類圖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