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走讀還是住校?看完4點優劣對比,再做決定

2020-12-10 大江說教育

學生進入高中之後,家長們都會在學生的學習上付出更多的精力。首先針對是否讓學生住校這個問題,很多家長和學生都要糾結很久。一般從中學開始,學校就有統一宿舍,家離學校比較遠的學生就可以在學校宿舍住,離學校比較近的學生可以走讀。進入高中之後,大多數同學距離學校都比較遠,如果根據家和學校的距離在走讀和住校之間選擇的話,那大多數學生的條件都比較適合住校。

但是,關乎到高考這一人生大考,很多家庭都不能僅僅考慮距離的問題。考慮到住校的一些劣勢,一些家長會在高中附近租學區房,讓學生走讀,甚至有一些家長辭去工作,在家一心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讓學生無後顧之憂。先不說這些做法是否可取,筆者先跟大家剖析一下走讀與住校的優劣對比,看完之後,讀者們再做決定。

一、住校學生有更多的睡眠時間,走讀學生有更高的睡眠質量

進入高中之後,學生的休息時間比初中時期的休息時間更少,早上不到五點半就要起床,晚上的十點多才能回宿舍。學生每天的學習時間非常緊張,如果學生住校的話,從教室到宿舍花費的時間比較短,學生可以早點洗漱完畢,上床睡覺。如果學生走讀的話,學生從學校到家裡花費的時間肯定要比從學校到宿舍的時間長。因此,學生早上起床的時間也要比住校生早,這樣一看,住校生比起走讀學生來說,會有更多的睡眠時間。

如果學生選擇住校的話,在學校屬於集體生活,一般一個宿舍至少六個人,一個宿舍的同學睡覺的時候或多或少地會受到其他同學的影響,有的學生睡覺可能會有一些不良習慣,如果學生睡眠比較淺的話,就比較容易受影響。如果學生選擇走讀,家長肯定會為學生營造一個比較優異的環境,學生睡覺的時候不會擔心會被別的事情打擾。因此,學生走讀的話,睡眠質量會比住校生的睡眠質量好,但是這個只是針對一些睡眠比較淺的學生,如果同學們睡覺比較沉的話,就不用過多擔心這個事情。

二、走讀生無「後顧之憂」,住校生能夠鍛鍊自己的獨立能力

初中時期住校生放假周期為一個星期一次,但是進入高中之後,考慮到家裡離學校普遍較遠以及學生學習比較緊張的原因,學校放假周期會延長,不同學校規定不同,有學校是三個周放假兩天,有的學校是一個月放假兩天。這個較長的時間就意味著學生要在學校處理好自己的生活,能夠自己照顧自己的起居。如果學生選擇走讀的話,這些事情父母都可以幫自己解決,不會有「後顧之憂」。

如果學生住校,自己的基本生活都要靠自己完成,像洗衣服這種事情都需要自己做。筆者前兩天看綜藝,裡面有一個女生今年讀高二但是還怎麼會用筷子,初中的時候才學會自己穿衣服,如果再不學會獨立的話,完全有可能向「巨嬰」的方向發展。而讓學生參與集體生活就是鍛鍊學生自理能力的一種方式,現在很多父母都非常寶貝自己的孩子,不願意讓孩子吃太多的苦,覺得在學校學習就已經很辛苦了,不希望學生在為生活上的事情煩惱,殊不知父母的這種溺愛是學生成長路上的一大「絆腳石」。

三、學生走讀能夠保證身體所需的營養,學生住校會有更多的學習時間

很多家長不惜重金租學區房讓學生走讀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讓學生在家裡吃飯,以保證學生有比較好的飲食。上高中的學生年齡基本上在15到18歲之間,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需要的營養也比較多,但是學生的飲食肯定比不上家裡,學生如果走讀在家吃飯的話,營養肯定會比在學校好。但是筆者有一點需要強調,就是高中時期學生吃飯的時間並不多,如果學生經常在家吃飯的話,可能時間會比較趕,如果吃飯過急過快,對身體也不是特別好。

很多學校給住校生和走讀生規定的吃飯時間是不同的,儘管學校的課程表會有一個小時的時間,但是每個班級的老師都不會給學生這麼多的吃飯時間,一般在校生是二十分鐘,走讀生就是半個小時到四十分鐘之間。因此,住校生在吃完飯之後,可以利用飯後到課間的這部分時間來背書或者做題,在校生就擁有了比走讀生更多的學習時間。

四、走讀生整體生活條件比較好,住校生能更好地融入班級生活

筆者在上文中也提到走讀學生的身體能夠接受到比較好的營養,除此之外,走讀生總體的生活條件也是比較好的。就拿洗頭洗澡這個事情來說,筆者在上高中的時候是住校,經常用涼水洗頭,宿舍沒有獨衛,夏天洗澡只能湊合,每天洗漱也都要跟同學們「搶」。如果走讀的話,這些事情都是可以避免的,學生在家裡無論是休息還是生活都有比學校優越很多的條件。

走讀生由於在家吃住,少了很多跟同學相處的時間,與住校生相比,不太好融入班級生活。還有比較重要的一點是同學之間的影響力,如果一個宿舍有一個學生學習比較刻苦、學習成績比較好的話,對同宿舍的其他學生也會有正面的影響。筆者在上高中的時候有一個同學就是走讀生,再加上性格比較內向,在班裡一直沒有特別好的朋友。因此,住校生與走讀生相比能夠更好地融入班級生活。

其實,不同的學生有適合自己的方式,有的學生想要選擇走讀,是因為自己想在晚上放學之後再學一會兒習;也有一部分學生是因為自己不適應集體生活,所以才想走讀。家長們也是考慮到學生的身體狀況和休息環境,想給學生營造一個比較好的條件,進而選擇走讀。不管因為什麼,出發點都是好的,但是效果會因人而異。因此筆者建議家長和同學權衡利弊之後再做決定,如果您有更好的建議,可以留言分享!

相關焦點

  • 即將上高中,住校還是走讀?糾結的準高中生跟家長看過來
    高中沒有多長時間就要開學了,對於即將開啟高中生活的準高中生們,有條件的學校可以辦理走讀跟住校。只有一個選項出現的時候,學生跟家長沒得選,也就沒那麼多糾結。但是當兩個選項擺在學生跟家長面前的時候,很多人就開始糾結了。到底是選走讀還是住校呢?
  • 高中生住校和走讀哪個好?資深教師分析「利弊」,值得參考
    因為孩子在高中取得什麼樣的成績,直接決定日後進入什麼樣的大學。所以,孩子高中階段的大事小事,家長都很謹慎。前段時間,剛開學不少家長問我一個問題:高中生住校和走讀哪個好?說實話,這個問題可難倒我了,我高中的時候,選擇的是住校,和同學們同吃同住,學習和生活主要在學校裡面,感覺挺好的。
  • 初中生選擇住校還是走讀?分析好利弊再做決定,孩子的想法很重要
    1、學生的意見 初中的學生已經不小了,有自己的主見了,因此,在住校的問題上,一定要徵求孩子的意見,父母不要單方面做主,這樣不利於親子關係。 而初中生這個年齡段會進入叛逆期,更加不利於學習。所以,家長在住校還是走讀的問題上一定要諮詢孩子的意見,再做決定。
  • 初中生高中生注意:你選擇住校還是走讀,可能影響你的成績
    新學期開始,對於新初一和新高一來說,要不要開始住校,到底是選擇住校還是走讀,是一個比較令人困擾的問題,如果你還在猶豫或者糾結的話,不如看看這篇文章吧~住校還是走讀?@安然放心:我覺得住校方便!上完晚自習已經九十點了,第二天早上六點起床,太趕!而且在家也不能好好學習好好吃飯!
  • 初中生「住校」還是「走讀」?分析好利弊再做決定,對學生影響大
    走讀的弊端:走讀的話,整體來說學生會更加辛苦一些,在學習比較累的初三的,學生還每天花時間在路上。整體上來說,會比住校的學生辛苦。初中生需要住校前需要考慮什麼因素?考慮因素一:徵求學生的意見家長在決定讓學生住校還是走讀的之前,一定要先詢問一下學生的意見,如果學生本身性格有一點內向,不怎麼願意住校的話,那麼最好就不要強迫學生住校了,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
  • 高中選擇「住校」還是「走讀」?看過這4點弊端,你不讓孩子住校
    所以選「走讀」還是「住校」成為很多高中家長心中的大難題。那麼聽聽著名主持人,擁有高學歷,也同樣是一位父親的白巖松怎麼說吧。白巖松打死也不讓孩子住宿針對孩子住宿還是走讀的問題,白巖松的態度非常監督,是絕對性的否認態度,不會送孩子住宿,也決不允許孩子住宿,儘管自己和老婆辛苦一些,也會親自照看孩子,不送孩子寄宿。
  • 高中生住校的利端與弊端,住還是不住,看完再決定
    但是這些家長想的太過於簡單了,高中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階段,是能夠決定自己將來的前途的高中生住校的利端與弊端一.高中生住校的利端1.高中生在學校住可以自己養成自力更生的好習慣,大多數學生被家裡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
  • 住校還是走讀?您選好了嗎?
    現在高中住校更好,五個人平時對話都用英語,鍛鍊口語。宿舍每個人都有分工。有負責每天一題數理化輔導的小老師。有負責衛生的勞動委員。有負責監督手機使用的。我兒子宿舍長。平時大家學習你追我趕,十分和諧。在這種環境孩子不好都不行。@安然放心:我覺得住校方便!上完晚自習已經九十點了,第二天早上六點起床,太趕!
  • 孩子升入高中,是住校還是走讀,聽高中班主任怎麼說
    對此,在一中當過多年班主任的高老師提醒說:除非特殊情況,還是住校的好。走讀,一定要慎重考慮,這不僅僅是租房費用高的問題。,不僅僅是因為學習既然高中階段除了考大學之外,還是走向成年人的重要階段,那麼高中住校顯得尤為重要。
  • 還在糾結走讀or住讀?看完各校作息時間再做決定
    很多家長和孩子都會面臨一個非常實際的問題,那就是孩子究竟是住校還是走讀?住校的好處學校的集體生活很有規律,住校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增強孩子的集體意識。和同學們經常一起交流,還能夠減少孤獨感,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家長同意孩子住校,是對孩子的一種信任。
  • 「住校」還是「走讀」?哪個更有利?該怎麼辦?
    上高中了,除了極少數強制要求住校的學校,大部分同學都會面臨「住校」還是「走讀」的選擇。由於兩種不同的方式會直接影響到同學們今後個性的發展以及一些習慣的培養,因此在方式的選擇上,家長通常會比較慎重,到底哪種方式對孩子更有利呢?先來看一些家長在這個問題上的看法。
  • 即將上高中,走讀還是住校?準高中生們該怎麼選?
    導語:對於已經中考完的準高中生們,很快就會迎來高中生活,同時可能也有一個問題困擾著大家,上高中是應該住宿呢還是走讀呢?你是否有這樣的糾結和疑問呢?如果有,那麼這篇文章可能會對你有所幫助。下面我就為大家來分析一下住宿與走讀的利弊。
  • 選住校還是走讀?哪個更好?一篇文章讓你看懂
    不論是走讀還是住校,暑假過後孩子們將進入新的學校,或者升入新的年級,接受一個全新的生活環境作為一個過來人,她認為住校還是不住校,看自己家庭狀況了,沒時間照顧孩子,選擇一個好的學校住校其實是不錯的選擇。「只不過家長和孩子都要有適應的過程,而過程的長短是因人而異。」
  • 高中生住校有這「3個弊端!」如果克服不了,最好不要住校!
    自控能力不足的問題走讀的時候,同學們白天在學校有老師管上課,回家後有父母看著讀書做作業,雖然很不自由,但是時間的利用率還是很高的。但是住校之後就不一樣了,晚上的時間完全由大家自己支配,沒有老師管也沒有家長看著,學習只能靠個人的自控能力。
  • 住校的很後悔,沒住校的很羨慕?高中生到底要不要住校?
    除了極少數強制要求住宿的學校,大部分同學都會面臨「住校」還是「走讀」的選擇。由於兩種不同的方式會直接影響到們同學今後個性的發展以及一些習慣的培養,因此在方式的選擇上,家長通常會比較慎重,到底哪種方式對孩子更有利呢?先來看一些家長在這個問題上的看法。
  • 走讀和住校,到底哪個對孩子好?一篇文章讓你看懂
    @安然放心:我覺得住校方便!上完晚自習已經九十點了,第二天早上六點起床,太趕!而且在家也不能好好學習好好吃飯!上了大學有的是住校機會,趁著娃還小,多點相處的機會!@大寶洋洋07:不考慮住校,一是夥食問題,在外吃肯定沒有家裡好。二是青春期的孩子還是在父母身邊放心一些。如果遠,我會租房。
  • 白巖松:堅決不讓孩子住校!走讀還是寄宿,家長應該怎麼選擇?
    有一項對寄宿制與全日制家庭親子教育優劣的調研分析表明,77%的寄宿制孩子每周和父母交流時間僅為1至2個小時,超過83%的全日制孩子可有多達5小時以上的親密交流時間。兩相對比,一目了然,越來越少的親子交流,只能導致親子關係疏離,讓孩子變得不聽話。
  • 來自一線高中班主任忠告,高中生能不住校就不住校,否則悔之晚矣
    因此孩子住校分到好宿舍靠幸運,而壞宿舍只需要一倆人就能影響一宿舍的人第二天的狀態。二、住校理由二:住校學習時間長!有人認為,孩子走讀浪費在路上的時間太多了,如果住校,可以用這段時間學習。其實,不然。因為宿舍都有嚴格的管理制度,一般來說,高中的宿舍晚上10點就要熄燈睡覺,否則就是違紀!
  • 初中「住校好」還是「走讀好」?其中的利弊需了解,家長值得一看
    讀小學時,基本都是早出晚歸,除了有些私立學校,大多都是放學後回家;而上了初中後,既可以選擇通校又可以選擇住校,這也是許多父母為難的地方,不知哪種方式對孩子有利,讓不少家長猶豫不決。其實,不管是「走讀」還是「住校」,都有各自的利與弊,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 住校和走讀,究竟應該怎麼選?
    除了極少數強制要求住校的學校,大部分同學都會面臨「住校」還是「走讀」的選擇。由於兩種不同的方式會直接影響到同學們今後個性的發展以及一些習慣的培養,因此在方式的選擇上,家長通常會比較慎重,到底哪種方式對孩子更有利呢?先來看一些家長在這個問題上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