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樹說教育
每年臨近考試季的時候,都是很多學生和家長比較緊張的,除了全國都會比較關注的高考之外,中考的是具有同樣重要性的。因為如果可以在中考裡,考上重點高考中的話,那麼對於之後的高考成績也是有一定的影響的。
所以,大部分的家長也是非常重視高考的,如果選擇師資力量更好的初中,那麼也能加大學生考上好高中的機率。並且,初中生自覺性比較低,現在很多家長又會比較忙,沒有多餘的時間管理學生,一般想要把孩子送到「寄宿」類的學校。
「住宿」類學校和「走讀」類學校管理模式不同
但是,對於很多的家長來說,要不要送學生去寄宿類的學校,也是一件比較糾結的事情,因為有一部分的家長認為寄宿類的學校,管理上會更加嚴格,學生的成績可以提高。
但是也有一部分家長害怕孩子現在年紀比較小,如果直接送到寄宿類學校的話,那麼可能會對之後的性格等方面都有一些影響,那麼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兩個不同類型學校的管理模式。
首先,寄宿類學校的管理模式整體上會更加嚴格,因為學生都是住在學校的,所以比較方便,早上的早課和晚上的晚課,也都會適當的延長一些,學生的洗漱時間、熄燈時間也都是規劃好的,學生基本都需要完全按照規定走。
但是如果是普通的走讀學校的話,那麼就是正常的管理模式,整體上沒有完全規定的早讀時間,晚課也不會上到很晚,學生相對來說沒有那麼辛苦,也會更加的自由一點,自然壓力上也會更加小一點。
走讀和住校的一些優勢與弊端
住校的優勢:
首先,如果學生家離學校比較遠的話,那麼住校就可以避免來回奔波,也可以避免把時間浪費在路上。尤其是學生到了初三之後,學生的時間比較寶貴,有的時候晚上會學到很晚,這個時候住校的話,就可以多睡一會。
其次就是學生在住校的話,因為時刻都有老師的監督,晚課的時間也會比較長,整體上學習的時間會比較多一些,也很容易提高成績。
走讀的優勢:初中時期,學生們畢竟年紀比較小,所以有很多的性格還沒有培養好,所以也是離不開家庭教育的。如果這段時間學生住校的話,那麼也會影響親子關係和之後的性格養成。
並且,初中生在走讀下這樣學習,也不利於培養自己的學習自覺性,但是如果是走讀話,那麼也容易培養學生之後的學習自覺性。
住校的弊端:雖然說住校學校的管理是比較嚴格的,但是在晚上回到寢室之後,那麼就沒有人管理了。初中生聚在一起,難免就會一些打遊戲玩到很晚,並且也是很容易一起學壞的。
走讀的弊端:
走讀的話,整體來說學生會更加辛苦一些,在學習比較累的初三的,學生還每天花時間在路上。整體上來說,會比住校的學生辛苦。
初中生需要住校前需要考慮什麼因素?
考慮因素一:徵求學生的意見
家長在決定讓學生住校還是走讀的之前,一定要先詢問一下學生的意見,如果學生本身性格有一點內向,不怎麼願意住校的話,那麼最好就不要強迫學生住校了,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
考慮因素二:家裡學校的距離
如果學校離學生家比較遠的話,那麼考慮到這個因素是可以住校的,畢竟學生上學放學路程遠不說,還可能出現一些交通問題,住校的話是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
但是如果家裡本身距離學校不是很遠的話,那麼其實是沒有什麼必要住校的,現在「校園暴力」事件也難免發生,學生走讀會更加好一些。
考慮因素二:家長有沒有時間管理
其實,總體來說,筆者認為走讀還是要更好一些的,但是如果學生的家長沒有什麼時間照顧和管理學生的話,那麼還是住校比較好,畢竟學校裡面有老師可以管理,並且學生也可以和同學們一起上課、一起玩。
但是,如果家長有時間管理學校的學習和照顧學生生活的話,那麼還是儘量走讀,畢竟初中還是性格養成的時期,離開父母的陪伴的話,那麼這一部分的缺失以後是很難彌補回來的。
寫在最後:
其實,寄宿學校在管理上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是畢竟學生們年紀比較小,並且學校什麼類型的學校都有,有的時候學校也沒有辦法做到事無縫隙。初中生正處在比較叛逆的時期,難免會出現學壞、或者是養成不好的性格的現象。
今日話題:你覺得初中生住校好還是走讀好?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