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丁洋假期說│開放式教育 讓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2021-02-19 南昌愛丁洋服裝有限公司

環境的開放:讓兒童的潛能在這個環境當中可以自由的發揮,實現兒童的自我的學習和自我的建構。有準備的環境是為了讓精神處於胚胎狀態的兒童能夠充分獲取「精神營養」,激發出與生俱來的自然天賦,這樣才能沿著自然發展之路正常化地成長。

開放式教育特別強調孩子的學習是自發的,是來自自由的選擇,自我成長,自我發展與自我實現配合服務社會。

什麼樣的環境能讓孩子自我探索、自我學習?

什麼樣的環境會影響孩子們的精神世界?

什麼樣的環境讓他們自律、專注。學會照顧自己、照顧他人等?

這體現在自主 豐富 有序 美這四個方面。

可自主選擇,但規則是不能破壞環境,不傷害自己和他人。

豐富在於能不能滿足這個階段孩子的需求。哪些需要增加難度?

有序,是兒童安全感的來源,環境的有序與可預知性,利於兒童全面看待問題,有助於形成系統性思考、培養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

思想的開放

人類渴望解決許多問題,其中最迫切的是追求和平和諧,其唯一可行的方式就是將注意力轉移到發掘孩子的純真、孩子的成長與建立自我的過程,以及建立人性偉大潛能的發展之上!

在開放式教育中孩子,有自發的紀律性;不停地愉快工作;有社會良知;願意幫助和憐憫他人。

行為的開放(規則)

不傷害自己;不幹擾他人;不破壞環境。

自由的重要性

唯有在自由的氣氛中,孩子才會展露他們的本質。

孩子對於成長發展有一內在本能,那麼也必須讓這種本能有自由發揮的機會。

真正的自由是透過教育的協助,使潛在的引導力量得以發展的結果。

開放式教育中孩子的自由

兒童擁有從環境中選擇吸引自己事物的自由。

表現在行動上的自由,進出教室的自由。

兒童擁有安靜時不受幹擾的自由。

兒童擁有自己發現問題,想出辦法與計策,並且自己選擇答案的自由。

開放式教育中的教師

學習教育理念:蒙臺梭利的教育理念,如何給到孩子自由,創設自由的環境,思想上行為上的自由。

性格的訓練:訓練自己有活力,充滿幽默感,溫暖的,有耐心,平和,善良,誠實,充滿愛,尊重等品質。

精神上的準備:發展自己對觀察孩子的意念和能力,把孩子視為獨立且各不相同的個體。我們相信孩子會表現出自己的真實面,而且經由孩子的表現,也可使教師了解自己必須扮演的角色。

老師在開放式教育環境裡的角色

環境的準備者和維護者。敏銳的觀察者。孩子的引導者。環境中的媒介。

老師的職責在於【觀察孩子,了解孩子,跟隨孩子】

和家長互動

開放式活動中親子互動問題,幼兒園裡學什麼即開放式場館說明書,孩子觀察記錄表,開放式遊戲中存摺。讓家長更好地成為開放式教育活動的參與者,支持者和合作者。

共勉

等待觀察,是教育工作者的座右銘。

永遠不要幫助孩子完成他認為能夠成功的任務。

教師要堅信孩子會通過工作發現自己。

發展是一系列的重生。

孩子是人類的希望。

兒童的純真和他們未來更強大的可能性都優於我們,兒童理應受到尊敬。

相關焦點

  • 開放式教育:讓每一個孩子自由呼吸
    一切都是那麼自然,但都經過精心「謀劃」,一切安靜優雅或者歡動喧鬧的背後,都有一個理念貫穿其間:開放式教育。正如創校校長張雲鷹所說,「開放式教育」追求的教育理想就是為了人的心靈解放,讓每一個孩子自己呼吸。    配方課程為人生幸福配方    學校雖新,雖小,卻有「大」校長。創辦坪洲小學的,是有數十年教齡的全國優秀校長,廣東省唯一的小學語文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張雲鷹。
  • 悠家天賦教育王佳玫:天賦教育讓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自己獨特的天賦優勢,教育的過程是發現並發展孩子天賦的過程。但多少年來,中國的教育都習慣於「補差」,孩子越是哪方面不足,家長就越是讓孩子學什麼。這固然是對毅力的一種訓練,但卻在無形中浪費了孩子的優勢潛能,而且,在這個反覆的品嘗艱難和失敗的過程中,孩子也很難形成內生自信,甚至在成年後喪失了深層快樂的能力。正如著名的教育家約翰·杜威所說,教育不是把外在的東西強迫孩子吸收,而是需要讓孩子與生俱來的能力得以生長。人終將成為自己,或早或晚。
  • 引導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多年來,河北省唐山市將勞動教育作為廣大中小學生、幼兒園孩子的必修課程,通過「場地、課時、教師、教材、教學計劃」五落實,建設勞動實踐基地、規定課時、編寫校本教材,不斷夯實勞動教育基礎,提高勞動教育教學質量與管理水平,收到良好成效。  勞動教育成為學校必修課  「恩格斯曾說,『勞動創造了人本身』。
  • 適當放手,讓孩子主動成為更好的自己!
    假期到了清一色全是比她小的孩子們,我的孩子在這群小孩子裡擁有明顯的年齡優勢。剛開始都是:姐姐好棒!向姐姐學習之類的讚嘆。兩天過後,運動能力強的孩子開始超越我們家姐姐了。小姐姐的內心沮喪。她突然對我說:我好像覺得自己學不會了。為了鼓勵她,我告訴她勤能補拙。好面子的她主動提出加練,要超越那些小蘿蔔頭。我知道她想贏。於是從第三天開始,我們雙倍時間練習。可是往往事與願違。
  • 《伴你高飛》:教育的最大意義,或許是和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其實,動物對自己的孩子也有著愛,我們人類與其最大的區別就是我們還會去教育孩子。這教育存在的最大意義,就如這部影片所反映的那樣:和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下面我將具體結合影片內容,向大家解釋為什麼和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便是教育的最大意義。
  • 什麼是開放式教育?開放式教育就是無限可能
    隨著學費的不斷攀升,學費支付能力逐漸成為高等教育平民化的一個較大障礙。為此,許多高校正在重新思考如何通過向大眾普及教科書、教學計劃甚至課程本身來提供教育。這就是所謂的「開放式教育」運動,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學習內容、學習地點和學習時間。
  • 讓孩子看見,父母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是最有效的教育
    70多歲仍活躍在舞臺上,她的前半生過得磕磕絆絆,經歷過不幸的婚姻,獨自帶著三個孩子,卻依然將生活過得有滋有味。三個孩子不僅長大成人,更是優秀到發光。脫不花在梅耶·馬斯克的《人生由我》序中這樣寫道:對孩子最有用的教育,就是讓他們看見你在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除此之外,都不重要。
  • 假期是最好的增值期 ,英語學霸的經驗分享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寒假已經來臨,你永遠不知道別人在假期中有多努力,做了哪些事情,因為他們明白,假期不是終點,而是一個中轉站。
  • 為什麼要讓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相信很多人都對這個問題有自己的看法,有的人覺得自己的孩子只有認真學習,接受更好的教育才能比自己有出息;也有的人覺得讀書沒有用,不讀書一樣能賺錢。為什麼要讓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小編來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吧!
  • 自然科技教育案例------海洋幻想曲
    藍色——生命起源,大海天空,自然科學,彰顯生命教育理念的幼教思路愛丁洋給您標準化展示模版     園所的正門(家長接送進園的必經之路)設置一個區角,成列出園服、書包、床品,整個紡織品系列,並配以相關素材及背景
  • 西大街小學開放式教育充滿魅力
    開放式教育充滿魅力武漢市首屆素質教育特色學校漢陽區西大街小學創辦於1956年,學校現為一校二區,佔地面積19654平方米,建築面積12583平方米,運動場地面積4395平方米,在籍學生2237人,教職工147人,其中市學科帶頭人1人,市優秀青年教師3人,省優秀骨幹教師3人,區「名師」3人,區學科帶頭人19人。
  • 梅爾頓校長說|成為更好的自己 鑄就高效能團隊
    要有更好的領導力,就要有更好的勝任力,從而成為更好的自己,帶著團隊成為更好的團隊,帶著學校成為更好的學校。下面結合與人力資源的討論,梳理了一些作為一個優秀校長需要具備的核心勝任力模型的幾個核心要素。我們都說,做教育不能沒有情懷,我們每天不是為了生活所迫而無奈的工作,而是為心中的一種夢想,追求工作中的快樂和成就感。那些名師之所以能成為名師,就是因為他們從一開始就熱愛教育,是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我們告訴老師,一名優秀教師首先要敬重自己的專業,能在自己的角落裡成就自己的事業。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定位決定地位,教師的人生定位不同,他的人生價值就不同。這就是職業理想。
  • 好的教育是幫助孩子成為他自己
    作為父母親的我們往往經常用一個標準——上清華北大哈佛的標準來培養孩子。用一個標準一個模式去培養孩子,最後大部分人會是失敗者。很多人把上名校當作家庭、父母、孩子成功的典範,而我認為最好的教育是幫助孩子成為他自己。
  • 《如何讓孩子自覺又主動》:塑造開放式大腦,孩子的幸福魔法
    第二,復原力,當生活中出現不可避免的問題和挑戰時,重新振作的能力,第三,洞察力能夠審視和了解自己,並基於自己的見解作出明智決定,更好的掌握自己的生活。第四,共情力,能夠理解他人的觀點,關心他人,並在適當的時候採取行動,改善狀況。
  • DaDa(噠噠英語)遵循教育本質打造優質內容 助力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除了學校,在線教育平臺及網際網路企業也在疫情期間製作了大量課程,應對激增的學習需求,在線教育市場熱度隨之一路上漲,可以說,此次疫情使得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上作用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不過科技固然重要,但是在線教育本質的本質仍是教育,課程質量始終是教育的第一要素。
  • 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假期教育
    片中小女孩滿心歡喜給爸爸打電話讓他回家吃飯,爸爸卻說自己要加班,不用等自己吃飯了。,沒有關係,就沒有教育。」顏如晶曾在《奇葩說》上說:「孩子的人生是一部連續劇,從第1集到第20集,他會慢慢地變。,自己穿著聖誕老人的服裝導致全身過敏。
  • 李崇建:教育孩子如何成為他自己
    分享TEDx上一位臺灣老師--李崇建的視頻演講《教育孩子如何成為他自己》,孩子需要學習,其實父母也需要學習如何跟孩子更好地相處,讓孩子成為他自己。我是一個老師,我經常要和孩子談話,也要和父母談話,偶爾也會和老師談話。我常常看到孩子面臨抉擇的時候,最常說的一句話是,「我不知道我自己要什麼。」或者「我不知道我自己要選擇什麼。」
  • 孩子任性、固執怎麼辦?培養開放式大腦,讓孩子自覺又主動
    開放式大腦是全球知名腦科學家丹尼爾·西格爾 提出的概念,他與青少年心理治療師蒂娜·佩恩·布賴森合著的《如何讓孩子自由又主動》一書中,對開放式大腦有詳細介紹。通過為孩子們提供空間、機會和工具,培養他們的開放式大腦,使他們能自覺又主動地投入生活,真誠、充分地做自己。
  • 陪伴,是你給孩子最好的假期教育
    我們原以為拼命工作,是為了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未來,所以總想著多掙些錢再陪孩子,或者忙完手裡的事再陪孩子。然而錢掙得再多,也彌補不了孩子內心的孤獨。》上說:「孩子的人生是一部連續劇,從第1集到第20集,他會慢慢地變。
  • 開放式作文,讓學生說自己的觀點
    這種「開放式」的命題方式,避免了主題先行,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值得提倡。今年高考作文為材料作文的地區有北京、四川、福建、上海和廣東、天津等。其中上海的考題為 「根據以下材料,選取一個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不要寫成詩歌)。人們對自己心靈中閃過的微光,往往會將它捨棄,只因為這是自己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