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一度的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明日(24日)即將投票。臺灣地區政治版圖將如何重組,四年前在「六都」之中奪下四席的民進黨能否「維持戰果」,備受關注的高雄市長一役又將鹿死誰手,屆時都將見分曉。選舉24小時倒計時了,還有哪些看點和脈動?
有臺媒指出,目前全臺各縣市長「割喉戰」,國、民兩黨操盤手評估,民進黨要力保13執政縣巿不失,國民黨則力爭要拿下過半。此外,在「韓國瑜現象」等因素下,高雄巿及彰化縣,成為了藍、綠公認選情「最膠著」的縣市。
在高雄市,幾天前賴清德為陳其邁造勢時喊出「高雄守得住,臺灣就安全了」,無疑是綠營對欲翻轉高雄的「韓流」的一次反撲。只不過,目前島內輿論對「韓流」熱潮最終能否悉數轉化為藍營選票還各有看法。
比如,有人就認為韓國瑜在和陳其邁的辯論中表現不佳,又因吳敦義「大母豬」失言等因素,會損失部分中間選民票源。民進黨前主席、亞太研究基金會董事長許信良還放話稱,「如果是兩個星期前投票,國民黨籍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一定會贏,但現在不好說了」,以此表示深綠選票已經回防,高雄選情陷入拉鋸。
而民進黨籍前民代沈富雄則表示了不同觀點。他在今天接受訪問時表示,此次民進黨只有中輸或大輸,在選情膠著的高雄市,「願意變天的人會稍微多一點」,因為這是「力對勢」的對決。
在「韓流」凝聚了「投給韓國瑜就是教訓民進黨」的民氣之下,民進黨的幾番強勢動員能否力保「民進黨大本營」不失,值得關注。
既然是明天投票,那麼今晚就是選前催票的關鍵一夜。帶著過了「這村就沒這店」的心情,各陣營候選人舉辦的「選前之夜」造勢晚會,往往都經過沙盤推演、精心謀劃——比如,「以什麼形式來辦」,「請誰來站臺、動員以及壓軸」,「黨內要角的輔選動線如何」等等,力求把握最後機會,將聲勢催到最高。
據臺灣媒體報導,在受到外界矚目的「六都」,藍、綠兩大黨今晚都要舉辦大型造勢晚會。而在國民黨方面的輔選陣容中,黨主席吳敦義今晚的路線是串聯三座城市——先在臺北市造勢活動開場,再到新竹縣為縣長候選人楊文科站臺,最後到桃園市為市長候選人陳學聖加油打氣;
前主席馬英九的路線,則多了一座城市,即苗慄縣。馬英九將先從苗慄縣起跑,再分別前往新竹縣、桃園市等地拉抬,最後以前任臺北市長之姿,到臺北市與市長候選人丁守中合體造勢。前主席朱立倫則在臺中開始、然後到桃園、最後回到其地盤新北。
臺媒對此總結:國民黨的幾大要角,今年無人到一級戰區(如高雄市)輔選站臺,輔選重點鎖定在了「臺中以北」。
而在民進黨方面,身為黨主席、臺灣地區領導人的蔡英文,則是由南往北跑一圈,一共有宜蘭縣、高雄市、臺中市、新北市、臺北市5站行程要跑,這些地方都是民進黨選情緊張的戰區;
而臺行政機構負責人賴清德,在高雄、臺南、嘉義、臺中的行程後,今晚將以「新北子弟」的身份現身蘇貞昌的造勢大會。
據稱,民進黨內全臺各縣市長、民代、議員也將紛紛趕往蘇貞昌在新北的造勢晚會站臺,意圖將氣勢拉到最高點。
民進黨在新北市「撐」起舞臺大張旗鼓,全力拉抬「老縣長」,頗有要與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鬥到底的意思。而反觀高雄市長一役,雖被民進黨內形容為「祖墳保衛戰」,但蔡英文今天到高雄,只是「過水」而已,只敢在陳其邁造勢晚會前到其競選總部短暫停留,恐怕是擔心身為「票房毒藥」的自己,成了翻轉高雄的「最後一根稻草」。
據悉,蔡辦秘書長、前市長陳菊今天將坐鎮高雄市,以「十二年的執政基礎」為陳其邁衝刺選情,就連造勢場地都比照自己2014年連任的勝選基地,最後效果如何,值得觀察。
在高雄市選情緊繃的評估下,外界認為藍綠陣營最後開票或只有些微差距。由於過去高雄曾出現兩次民進黨靠「奧步」(損招)險勝的歷史,這一周來,島內媒體也出現諸多「奧步招數」的預測,可謂打足「預防針」。而這些「奧步」預測中,有「民進黨在最後造勢場出悲情絕招」、有「候選人被槍擊」、有「做票」(對選票動手腳)、有「選後以司法案件讓候選人無法上任」、一如「卡管案」,可謂林林總總,數不勝數。
究竟最後時刻,屢遭詬病的「奧步」會不會現身,又會不會逆轉選情,也成為了本次「九合一」選舉中吊人胃口的一大元素。
事實上,人們的目光並不僅僅落在這場選舉的結果上。引人矚目的「韓流」後續效應會如何牽動國民黨世代接班,蔡英文在民進黨內的領導威信會因這場選舉而發生怎樣的變化,甚至於臺北市長柯文哲的「白色力量」選後又將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都引發島內外的關注。正如臺媒描述,歷史將會怎麼記載2018年底這場選戰,是讓臺灣從苦悶壓抑中脫困、翻轉臺灣的新開始?還是船過水無痕、終究慨嘆惘然的一場幻夢?24日不一定給出答案,但恐怕會給出一個清晰的輪廓。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今晚22:12分播出的東南衛視《海峽新幹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