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邦聊聊李小龍,說說截拳道——
大家有這個疑惑是正常的,確實很少看見,因為非「李小龍研究」領域的老百姓能看到的圖片和視頻資料,大多是李小龍成為巨星之後的,也就是1971年返港拍片之後的一些資料,那時候的李小龍大紅大紫,報導鋪天蓋地,留下的資料自然眾多。別說是打傳統詠春拳的,就是打截拳道的,跟成為影視巨星之後的宣傳相比,都顯得少之又少了,雖然李小龍留下的截拳道資料很多,但是作為功夫巨星,受關注度最廣的還是他的影視作品。
李小龍在很多場合,打過他的啟蒙拳法詠春拳,包括在美國初創振藩國術館,他就教 授以詠春拳為主的振藩功夫體系,我們在他的手本個人武學著作《基本中國拳法》一書中可以看到很多的實例。同時期李小龍的得意弟子諸如木村武之、德邁爾等,都聲稱沒有練習過截拳道,只是學習了修改版的詠春拳,也就是張安邦在自家武館廣告上打的「李傳葉系詠春拳」——後來簡稱振藩詠春拳。德邁爾作為李小龍早期得意弟子,更是自創「永春道」,享譽武壇,收穫了大眾的粉絲,他的作品最為著名的就是寸勁拳,他的寸勁拳教學視頻網絡有流傳。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寸勁拳書籍,上世紀曾被國內截拳道研修者,也都是前輩了,翻譯成了中文,做成函授教材,按物價算,價格很高了,為了利益最大化,函授教材沒有寫到是德邁爾的作品編譯,雖然貪功,但是為國內截拳道正本清源還是貢獻了一份力量,也有直接拿他的東西公開出版的,不管怎麼說,那個時代的張安邦稱為截拳道的「野蠻生長」期,其實今天看來,都是必然,功大於過!
除了在武館傳授詠春拳,李小龍也在多個不同場合表演詠春拳,1960年,入讀愛迪生工業學校不久的李小龍,經過校務處老師的引薦,他在學校附近的街坊嘉年華中,以學校代表的身份表演功夫,這時候都是以詠春拳為核心。1962年,二十一歲的李小龍成立振藩國術館,這時候李小龍還沒有進入華盛頓大學讀書,他經常積極的在包括華盛頓大學在內的場館裡表演功夫,當然還是詠春拳為主。當然最為著名的就是長灘國際空手道錦標賽的表演,1964年8月的表演還是有很多詠春拳的東西,包括他根據詠春拳寸勁演化出的寸拳表演,之前詠春拳有寸勁之說,沒有寸拳術語。他的閉目黐手也是首創,之前可有詠春拳門人帶著眼罩表演黐手,有的話,給些資料先。
李小龍還留下了不止一段,打小念頭的視頻,有傳西褲襯衫的、也有身穿截拳道道袍的,值得注意的是,作為詠春拳第一套拳法的小念頭,在李小龍哪裡是「一攤二伏手」,而非傳統的一攤三伏手,張安邦十年前就問過一些業界前輩,多半支支吾吾不知道說什麼,後來我自己在教學中發現,原來,作為助教,做著動作再兼顧師弟師妹時,容易忘記做了幾次伏手,改成兩次或一次真的就方便了,此事算是張安邦的小聰明!
李小龍是葉問宗師的高徒,這個毋庸置疑,李小龍也是繼承了葉問衣缽的人,這個我已經在以往的網友提問中回復過,有興趣不妨自己搜來詳細看看。
關注張安邦,聊聊李小龍,說說截拳道!
註:文系原創,部分圖片可能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