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邦聊聊李小龍!
李小龍師祖當年能在美國開館,這個並沒有什麼好奇怪的,在李小龍之前就有華人武術前輩開館授徒,比如嚴鏡海就比李小龍在美國的歷史要更久,他也是李小龍在奧克蘭開館時期的助教級大弟子,可以說是截拳道的聯合創始人,熟悉那段歷史的人都知道,課程是由他們兩人共同研發、修訂的,大部分授課都由嚴鏡海完成。嚴鏡海在跟隨李小龍之前就追隨健民國術館的黃添源大師習拳,他教給李小龍的鐵砂掌就是學自黃師傅,是包括跟李小龍比武的黃澤民師傅也在黃添源大師的迎賓樓餐館工作過,並也開館收徒,所以在美國開館,不管是李小龍時代,還是現代,都不是什麼難事,因為美國是一個商業文明極度發達的社會,開武館不難,那難的是什麼?我們接著往下聊——
上面談到李小龍開館其實不是難事,難的是立足和發展,以及在武林的地位,在武林的影響力,無疑,李小龍都做到了極致。張安邦之前講過的觀點,李小龍改良詠春拳也好,跳出詠春拳的桎梏,研發截拳道也罷,都是碰到了困難,混不下去了,或者混的不如意了,如果他的半桶水的詠春拳在美國順風順水、名利雙收,他不會創立截拳道,這就是逆境給他的變革根源,大家想想是不是,你一直天下無敵,你會天天想著打敗自己麼?不會,過兩天好日子不香麼?張安邦講過葉問宗師也是,因為佛山詠春拳的研修體系不適合香港人,才有了港系詠春的誕生,乃至世界詠春的繁榮,這就是老祖宗講的:變則通、通則達,道理人人懂,關鍵看你怎麼做了。
我們在講點層面低一些的,也就是比較實際的,李小龍當年能在美國開武館,除了自己有一些功夫之外,羅振光先生在《李小龍哲理解碼》一書中寫到:英語就是戰力!英語的精通也是李小龍傳授外國人的基礎,不可能都像張安邦,要求外國弟子必須學會漢語的術語之類,因為張安邦懶的學外語,所以骨子硬了些,哪有師父學徒弟語言的,是張安邦的口頭禪,是因為除了砍價,我的英語真的很一般,不如讓弟子學漢語,顯得我們自己的尊嚴,個人淺見!
李小龍除了功夫、英語,還有人脈,李小龍也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自己研究下李小龍就知道,包括香港、美國的人脈。李小龍也知人善任,每個武館都選了一個助教,西雅圖木村武之、奧克蘭嚴鏡海、洛杉磯伊魯山度,他有了助手,這和傳統武館一樣,師父坐鎮,掌門弟子授拳。另外,李小龍每個城市和武館都是一個助教,絕不認證 第二個,這點很棒,傳統有些師傅馭徒之術,馭徒之術是張安邦發明的,根據帝王的馭人之術這個詞胡編亂造的,往往一下兩個大師兄,一石二鳥,坐收漁利,好不快活,這些陋習今天還有,都是些公司管理的方法,原理一致,成功了叫本事,失敗了就是作!
關注張安邦,聊聊不一樣的李小龍!歡迎就 近的朋友來南京原本截拳道館喝茶聊天,教拳養家之餘,武館開成了茶館,多交些朋友!
註:文系原創,圖片可能部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