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傳人被挑釁,詠春拳大師:體重雖輕,打你,綽綽有餘

2020-12-16 影視的平行世界

中國武術也是一種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但是現在的中國武術已經沒有當年的那種風範了,在當初武術盛行的時候,在過去的時候中國有很多的武術大佬。就比如:葉問、黃飛鴻、霍元甲、李小龍等等,好多的有著中國功夫的厲害人物。但是在這些人走後,中國功夫也逐漸的衰敗了,不在像從前一樣了的中國武術盛世時期了。但是現在的人依舊喜歡他們的人,以他們為信仰的人也是不少的。

李小龍是一個很厲害的武術宗師,李小龍師承葉問。他是中國的武術大師同時也是一個功夫影星,李小龍也出演過好幾部優秀的動作電影,也因為他出演的作品讓他的人氣大漲。然而,就是這樣厲害了一位人物,卻英年早逝,讓喜歡他的人也是很痛心的。都為他感到悲傷和可惜。李小龍才33歲就離開了人們,他的大好年華才剛剛開始就已經結束了,實在是讓人惋惜。

然而李小龍死後也有好多的人因為超級超級喜歡他,而去模仿他。在李小龍去世的這些年裡,一直都有人以他為自己的信仰去模仿他。而最近走紅的飛龍就自稱是「李小龍的傳人」,而且他在自己的造型設計上也和李小龍特別的相似。

但是最近的這位「李小龍的傳人」飛龍就遭到了挑釁,據說這個人看到飛龍每天都蹭武術宗師李小龍的熱度,實在是無法忍受,於是這個人就對「李小龍的傳人」飛龍發出了警告。這個對「李小龍的傳人」飛龍發出警告的正是餘昌華。

餘昌華是江西昌華詠春堂的總教練,他也是人們認可的詠春拳大師。就在最近,看著「李小龍的傳人」飛龍借著前輩李小龍的熱度人氣暴漲,這也使餘昌華這個詠春堂的總教練也十分的生氣,並且發微博譴責「李小龍的傳人」飛龍說:「每天用李小龍,用詠春包裝炒作自己,噁心,什麼都不是,我想讓你知道什麼是詠春,人不可貌相,體重雖輕,打你,綽綽有餘。」

之後,餘昌華也就此向「李小龍的傳人」飛龍,下達了戰書。餘昌華表示:體重雖輕,打你,搓搓有餘。而就此網友也發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網友說:「這個李小龍的傳人飛龍雖然不咋地,但是他能夠打贏餘昌華,」也有的網友說:「李小龍的傳人飛龍就是個弟弟,根本就打不過餘昌華。」

相關焦點

  • 詠春大師怒斥李小龍「傳人」:體重雖輕,打你綽綽有餘!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往往有的人就是盛氣凌人,這不永春大師餘昌華開始反擊李小龍「傳人」飛龍,有一段時間飛龍模仿李小龍的視頻,受到不少熱愛武術人的追捧,更有人覺得效仿李小龍的動作,可以說學的有模有樣,繼而網友覺得飛龍有著李小龍的身影,給其取了個虛頭:李小龍傳人!
  • 李小龍究竟能不能打,止戈為武,明白啥是龍的傳人麼
    關於李小龍的討論,一直以來就存在著兩極分化,有的人認為李小龍堪稱傳奇,有的人則認為李小龍不過是虛有其表,然而卻忘了六七十年代,何以華人能夠打出令西方人驚嘆的戰績,難不成西方大師統統收了錢不成?那麼李小龍究竟能不能打呢?
  • 詠春拳被葉問、李小龍發揚光大,其實還有套偏身詠春拳,更為厲害
    其中,詠春拳在葉問、李小龍等一批享譽海內外的武術大師極力宣傳、推廣之下,發揚光大成為了如今家喻戶曉的武術派別。然而,關於詠春拳有一個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的「冷知識」,那就是我們在電影、電視劇中所看到的葉問、李小龍所使用的僅僅只是詠春拳的一個分支,名叫「正身詠春」,其實該拳法還有另外一個分支——「偏身詠春」,且其威力絲毫不在正身詠春之下,甚至是更為厲害。
  • 李小龍是葉問的高徒,為什麼少見他打詠春拳?張安邦答網友問
    別說是打傳統詠春拳的,就是打截拳道的,跟成為影視巨星之後的宣傳相比,都顯得少之又少了,雖然李小龍留下的截拳道資料很多,但是作為功夫巨星,受關注度最廣的還是他的影視作品。葉問宗師嫡孫葉港超師傅在張安邦工作室講拳留影李小龍在很多場合,打過他的啟蒙拳法詠春拳,包括在美國初創振藩國術館,他就教 授以詠春拳為主的振藩功夫體系,我們在他的手本個人武學著作《基本中國拳法
  • 老照片:圖4武當劍仙,圖6武聖,圖8葉問和李小龍切磋詠春拳
    李書文是清末民國時期武術一代宗師,幼時首拜八極四世傳人張景星為師,後練習槍法。他擅長武林絕學《易筋經》、《鍛骨經》、《混元功》和《洗髓經》,渾身枯瘦如柴卻力大無窮。袁世凱稱他為「神槍李書文」,曾任奉軍三軍武術總教師。霍殿閣,晚清民國時期武術家、八極門第六代宗師,師承李書文。曾當末代皇帝溥儀的保鏢,溥儀去東北當偽滿洲皇帝時,亦跟著去了東北。
  • 福建推薦鄭祖傑教武警詠春拳 其曾擔任電影替身
    記者探訪時,由於鄭祖傑師傅還在北京傳授詠春拳,記者只見到了詠春拳的第八代傳人鄭祖傑師傅的小徒弟——洪駿小師傅。洪駿師傅先是為記者演示了福建詠春拳特有的「108式木人樁法」。詠春拳的木人樁上半部分與平時影視作品上見到的木人樁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唯一區別的地方,則是在木人樁的下半部分多出一隻彎月形的樁腳,主要來考驗打樁者的走位。
  • 把詠春拳發揚光大的並非葉問和李小龍
    那麼,真實歷史上的詠春拳真的是從葉問李小龍這裡發揚光大的嗎由於影視界的炒作,更重要的是也問培養出了享譽世界的徒弟李小龍,李小龍的知名度加上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使葉問這位一代宗師的名聲開始享譽海內外。詠春拳作為中國武術中的一個流派,其地位在武術界稱不上顯赫。因為詠春拳作為一個南派拳種,並沒有在全國武術大賽中獲得過大的獎項,包括武術錦標賽的冠軍之類的。
  • 父親是李小龍師叔,5歲學拳,堅持60年,廣東漢把女兒拳打成坦克
    詠春拳是我國南方著名的武術精粹,相傳為南少林庵五枚師太(原名朱紅梅)所創,很好地融合了禪宗打坐參禪的靜氣和少林武術的靈動,動中有靜,柔並濟剛,柔中帶剛。打起來流暢靈活,猶如蛟龍出水,十分美觀。一半練武要講基礎,要看身體條件,可是梁贊晚年卻收了一個很特別的徒弟,他身材很瘦小,作為一個男子,體重只有70多斤,看上去就像一個沒長大的孩子。武術大師梁贊本來是個不適合習武的料子,但是為人踏實,也誠心肯學,先生就根據他的特點研究出一套「偏身法」,左顧右盼,靈活躲閃,為的就是不和人拼力氣,靠著身法的靈活和技巧取勝。
  • 哪裡學詠春拳最正宗?
    今天的詠春拳,麻辣、油炸、滷水……諸味並存,若不正本清源,尋找原汁原味,後學者必成野狐禪,徒將詠春拳害成廢物。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詠春拳(同永春拳)、白眉拳、五枚鐵線拳是廣東最神秘而又最令人崇尚的三大拳種。哪年頭,無論你跟順德、廣卅、佛山的師傅學習,儘管名稱、招式稍有出入,但都屬正宗,沒有人會議論哪位師傅不正宗。
  • 武術宗師葉問教授李小龍詠春拳照片亮相(圖)
    照片由佛山市博物館提供,記者龍成通翻拍葉問正在教授李小龍詠春拳中的小黏手。照片由佛山市博物館提供,記者龍成通翻拍  隨著電影《葉問》風靡全球,這位出生於佛山的一代詠春拳宗師將「佛山」、「詠春拳」,還有他最負盛名的弟子李小龍又一次推到了人們的視野之中。
  • KO武術大師的李小龍傳人竟然商量打假拳,還借錢不還
    近日,在廣州拳盛時代搏擊館進行的一場拳擊規則的賽事中,擁有14萬粉絲的號稱李小龍第三代傳人截拳道武者龍一的馮少俠,僅僅一個回合就重拳KO了深圳武術大師意拳張教練。當時筆者還專門發文,表揚了馮少俠很好地繼承和發揚了李小龍的截拳道,不斷在實戰中追求進步。
  • 葉問的一生,把詠春拳發揚光大還培養了李小龍,到底誰成就了誰?
    葉問的名字在普通民眾裡人是陌生的,所以當時製片方特意在電影的海報裡打出「李小龍的師傅」這樣的字眼,借李小龍的名氣來推廣電影。當然經過一系列葉問的影視作品,葉問這個名字已經家喻戶曉。葉問一生最成功的有兩件事情,一件是把詠春拳發揚光大。
  • 立明堂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邀請詠春拳第四代傳人開設公益課程!
    詠春拳就是其中一種。源起少林,流傳到廣東順德一帶後,第一代掌門人陳華順創建了順德「詠春拳」流派,並廣收弟子,形成了現在的詠春拳派。立明堂為傳承和發展傳統武術文化,挖掘民間傳統實用技藝,特意邀請到了詠春拳第四代傳人陳績業來立明堂開設詠春拳公益課程,傳授《詠春拳》正宗拳法,展現中華傳統武術的風採。據了解,該項課程目前已開展了六期訓練課。
  • 道詠堂 | 詠春拳到底怎麼出現的?光佛山就有超百家詠春拳館
    他將畢生所學重新整理,詠春拳從此聞名,被門人推為詠春一代宗師,目前佛山 90% 以上詠春拳支脈均為梁贊的傳人。助推詠春走向世界▼葉問、李小龍在梁贊之後,佛山有陳華順、陳汝棉、吳仲素等詠春名家。後在香港開宗立派,將原本秘而不傳的詠春拳傳揚開來;經其弟子、門人孜孜努力,將詠春傳至全世界,成為一系名拳。紅遍世界的功夫巨星李小龍也是葉問的弟子之一。
  • 【我愛你中國】義大利人白麒柏:愛中國功夫 做詠春傳人
    ,迷上了詠春拳,經過近30年的堅持與努力,如今的他已經成為葉氏詠春拳傳人,還在上海開了一家教授詠春拳的武館。詠春傳人 白麒柏:我完全沒有辦法觸碰到他,他能像扔一條小狗一樣把我扔出去。他用自己的中國功夫把我打敗了。我一定要去中國,弄明白武術到底是什麼。白麒柏,1979年出生於義大利羅馬,心理學專業,習武29年,練習詠春拳18年。1973年,李小龍的第一部好萊塢電影《龍爭虎鬥》登上銀幕,中國功夫席捲整個西方。
  • 他竟是一代宗師葉問第六代傳人
    李小龍師從葉問,又融合各家所長,發展出截拳道,開創功夫電影之先河,一路打進好萊塢。而吳加毅就是因為小時候看李小龍,迷上了武術,從小練習一些拳法,到大學,竟然遇到了葉問的第五代傳人,從而開始學習詠春拳,成為葉問第六代傳人。「很喜歡,覺得武術很帥,而且可以強身健體。」小的時候,吳加毅在父親的指導下,學習了一些武術的基本功。
  • 原來詠春拳是福州的!已入選國家非遺項目
    近日無意間看到福州入選國家非遺項目中有詠春拳,以為作者寫錯了。結果一查,申報地區確實是福建省福州市,入選國家非遺時間是2014年,好幾年了!我也是驚呆了,一直以為詠春拳是廣東的,畢竟傳說中的詠春拳大師都是廣東人。
  • 這個義大利人努力30年,已成為詠春傳人
    來源:央視網央視網消息:30年前,義大利人白麒柏因為看李小龍的功夫電影迷上了中國功夫,迷上了詠春拳,經過近30年的堅持與努力,如今的他已經成為葉氏詠春拳傳人,還在上海開了一家教授詠春拳的武館。詠春傳人 白麒柏:我完全沒有辦法觸碰到他,他能像扔一條小狗一樣把我扔出去。他用自己的中國功夫把我打敗了。我一定要去中國,弄明白武術到底是什麼。白麒柏,1979年出生於義大利羅馬,心理學專業,習武29年,練習詠春拳18年。1973年,李小龍的第一部好萊塢電影《龍爭虎鬥》登上銀幕,中國功夫席捲整個西方。
  • 葉問的關門弟子,將詠春拳真正帶向世界的人,並非李小龍
    葉問的關門弟子,將詠春拳真正帶向世界的人,並非李小龍今天我們來聊一個關於葉問祖師的話題,一提到葉問還有詠春拳,很多朋友都非常感興趣,尤其是在香港,因為香港人是從上個世紀中葉開始就開始接觸詠春拳了,葉問等人的武館就開在香港大街上
  • 形意拳比詠春拳厲害嗎?
    隨著一系列的傳武大師上了擂臺被摁在地上摩擦的脫皮,武術也同樣都被傳武大師當成墊背的摩擦了。但普通人對武術的理解並沒有提高,無非是看見和聽到就說誰厲害,所以到現在還有很多人認為李小龍能打贏拳王泰森。對武術的第二層理解是什麼呢?一些人認為任何武術都有各自的長處,並沒有高低之分,只有練武的人才有強弱之別。持這種觀念的人不在少數,就連甄子丹也是這麼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