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一生,是偉大的一生

2020-12-19 魯迅來了

中國走向世界之巔的有倆:

一個是中國功夫,另一個就是孔子

中國功夫靠團隊。

而孔子憑一己之力,成為: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山東有兩所流弊閃閃的學校:

一個是聞名全國的藍翔技校

另一個就是聞名全球的孔子學院

2004年韓國首爾全球第一所孔子學院建成以來,

至今已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共500多所

接下來就跟大家聊聊孔子

孔子出生及早期經歷】

孔子,春秋時期魯國人。

生日: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祖籍:宋國,先祖:商湯。

商朝滅亡後,周分封天下,

商紂王庶兄微子啟被封於商丘(商朝國都),

建立宋國。

微子啟為宋國開國國君

微子啟是孔子第16代世祖。

孔子第六世祖得姓「孔」

孔子父親叔梁紇,因避亂從宋國逃亡到魯國,

他能文善武,與其他兩位合稱「魯國三虎將」。

叔梁紇正妻施氏生九個孩子,全是女孩

另一小妾生了個兒子,叫孟皮,有足疾。

叔梁紇66歲時娶15歲顏徵在,生孔子。

因二人年齡懸殊太大,所以稱為「野合」。

顏徵在曾在尼丘山祈禱,

故給孔子取名「丘」,字「仲尼」。

孔子在男孩中排名第二,又是飽學之士,

因此後人對孔子有多種稱謂:

孔子、孔夫子、孔仲尼、孔丘、孔老二

天下第一家——孔府

孔子三歲時父親去世,

他和母親、庶兄孟皮三人被施氏趕出家門,過著清貧生活。

15歲時,孔子立志做學問。

17歲時,母親顏徵在去世。

19歲時,回宋國祭拜祖先,取宋國丌官氏為妻,

後來為他生下兒子鯉,字伯魚,先他而死。

20多歲時,孔子想走仕途,

先後擔任過倉庫管理員和畜牧業管理員。

【創辦私學、開創儒學】

30多歲時,孔子創辦私人學校,

相傳學生3000,72賢人

其中以顏回、子貢、子路最為出名。

山東曲阜的孔廟、孔府、孔林合稱「三孔」,

是孔子的故居、講學和家族墓地,

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AAAAA風景區,

與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並列為中國三大古建築群

40歲時,經過幾十年的磨練,對人生各種問題

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所以自稱四十不惑

52歲,當上魯國大司寇,同時攝相國職務,

這也是孔子一生當的最大的官。

50歲前後主要經歷:當官、講學、著述。

【周遊列國】

公元前497年,孔子55歲,

因與三桓長期以來的矛盾,

被迫離開魯國,帶領學生到其他國家謀求生路。

史稱「周遊列國」。

(三桓專政:魯桓公的三個兒子孟氏、叔孫氏、季氏的後代,故稱「三桓」,前後控制魯國政權長達200年之久,孔子所處的年代,正是三桓專政的鼎盛時期。)

先後到過衛國、曹國、宋國、鄭國、陳國、蔡國、葉國等國家。

孔子周遊列國前後共14年,

主要幹了這樣幾件事情:

講學、著述、做官、定春秋、贊易

當然還前後多次問道於老子。

(老子是道家學派創始人,陳國人)

其實,孔子周遊列國並不是去環球旅遊,

雖然名氣大,到處不受待見,日子混得慘,

比如下面這個成語就出自孔子:

喪家之犬

(一次孔子與弟子在鄭國走散,子貢問鄭國人孔子在何處。鄭國人說東門邊有個老頭子像一隻喪家之狗在發呆。)

公元前484年,孔子帶領弟子回到魯國。

這一年,孔子68歲。

公元前479年,孔子因病不治,

駕鶴西去,終年73歲。

【文化事業上的成就】

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易》《樂》《春秋》

(全稱:《詩經》《書經(即《尚書》)》《禮經》《易經(即《周易》)》《樂經》《春秋》)

孔子去世後,他的弟子及再傳弟子,

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

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為儒家學派創始人,提出「禮、義、仁」,

孟子延伸為「禮、義、仁、智」,

董仲舒擴充為「仁、義、禮、智、信」,

後稱「禮、義、仁、智、信」為儒家「五常」

是儒家學派的核心價值體系

【孔子經典名言(摘要)】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幫助別人做壞事,小人相反)

道不同,不相為謀。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可以與他周圍的人保持和諧融洽的關係,他對待任何事情都必須經過自己大腦的獨立思考,從來不願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則恰恰相反,他們沒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只求與別人完全一致,而不講求原則,但他卻與別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關係。)

己所不欲,匆施於人。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距。

不遷怒,不貳過。

(把對此人的怒氣發洩到另外一個人身上。不貳過:不犯同樣的錯誤。貳:重複)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巧言令色,鮮矣仁。

(花言巧語,一副討好人的臉色,這樣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很像現在人說的「越熱情,越虛假」)

【孔子一生榮譽】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儒家學派創始人

開創私學

修訂六經

儒家經典《論語》

曲阜孔廟文化遺產

祭祀孔子流行2000多年

被譽為萬世師表

所以,孔子的一生,是偉大的一生。

相關焦點

  • 短短35個字,卻概括了孔子一生的變化
    這是是光源語文課歡迎關注、點讚和轉發孔子是我國先秦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被稱為「萬世師表」的「至聖」。對於孔子這樣偉大人物,他的人生可以說是引得後人注目的,這不司馬遷就專門為孔子寫傳記,洋洋灑灑的一大篇。
  • 孔子一生中,哪個女人對他的影響最大?其中一個甚至影響了他一生
    所以說,他的成就和偉大,是無以言表的。都說,一個偉大的男人背後,一定會有一個偉大的女人。古往今來,關於這位成就非凡的偉人,鋪天蓋地的研究專著數不勝數。但是,對於孔子身邊的女人,我們卻知之甚少。如果說,孔子是偉人、是聖人,那麼,他背後的女人,則是託起偉人的肩膀。可以說,正是由於她們的無私和付出,才讓孔子名垂千古,才成就了中國歷史上的聖人!
  • 為什麼孔子,現在被尊稱為千古聖人,在那時卻一生沒被重用
    說起來孔子,提起來他大家對他的印象是什麼?那肯定就是聖人呀,肯定就是各種頭銜和標籤,說起來可是一個閃亮亮響噹噹的人物,可是就是在現在這麼厲害的人,而且在中國封建社會2000年來這麼厲害的一個人,可是他的一生卻都沒有被重用。
  • 孔子一生的教育,就八個字「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後人把孔子稱為至聖先師,這是對他的一生所主張的肯定,他把古聖先賢傳下來的這些教訓整理出來,寫成文字留給後人。所以《論語》裡面也有很多話不是孔子說的,都是古聖先賢的話,他整理出來編輯成本。他自己也說的明白「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孔子不欺騙人。
  • 孔子一生顛沛流離,那是什麼原因促成孔子成為天下師表的呢?
    孔子一生顛沛流離,為人師表造就傳奇。求道老君尋知探秘,請教孩童解惑迷題。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孔聖人簡介: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孔子自幼家境貧寒。三歲喪父,15歲時立志求學。青年學期便精通禮,樂,射,御,書數六藝。看來古代的學科一點也不比現在少呀!而孔子精通六藝,不偏科實屬難得,要知道現在的我們,都是有個別喜好的。並終期一生對真理孜孜以求。真正的做到了,活到老學到老的風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 孔子一生的年譜,都是作聖的妙訣
    孔子一生都是在學當中度過,所以三十學而立,四十學而不惑,五十學而知天命,六十學而耳順,七十學而從心所欲。這一章可以說是孔子一生的年譜,把自己修學所達到的成就都體現出來。而皇侃和邢邴兩位大儒都認為孔子隱聖同凡,勸人勤學,意思就是孔子在聖道的修學過程中,和凡人一樣,都是勤學來得到的。
  • 偉大思想家孔子,他這20句哲理名言伴隨我們一生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這位來自於中國,就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2570年的今天,孔子誕生,開啟偉大的人生篇章。今天,我們就來一起重溫上學期間,背誦的那些孔子名言,紀念這位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 聖人孔子一生的四大「汙點」
    老夫少妻野合而生的孔子可能就是個私生子,要是能夠親眼看到自己會有如此巨大的聲譽,想必一定會偷著樂呵。仁、義、禮、智、信、忠、恕……創造或張揚了這麼多高尚的做人理念的孔子其實很會做人,在其聖人的麵皮下面,還有一張務實小人的狡黠面孔。作為聖人,孔子的一生有著四大汙點,說他道德高尚,有點侮辱他老人家。
  • 蠶的一生,平凡而偉大!
    蠶的一生 家蠶屬於完全變態昆蟲,完成一個時代要經過卵、幼蟲、 蛹和成蟲等四個形態和功能上完全不同的發育階段,即完成它的一生。其完成一個時代的過程,就是家蠶的生活史。家蠶屬變溫動物,氣溫高,蠶的體溫也高,新陳代謝就旺盛,發育快,齡期縮短。
  • 時也命也,孔子一生最大的心得!
    所以曾仕強教授就說過,「孔子晚年讀《易經》,心得只有四個字:時也,命也。」四個字可以概括我們的一生。人的一生總是要做些事的,但人要想做成事,就必須要懂孔子。「聖之時者也」這是亞聖孟子對孔子的一個評價。而春秋時期著名的韜略大家範蠡說過,「時不至,不可以強生;事不究,不可以強成。」說的也是一個「時」,我們要做事就離不開一個「時」字,所謂欲速則不達,時機不成熟不可以貿然行動,都是過來人的經驗。
  • 漫漫說㊸ |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的孔子,到底過了怎樣的一生?
    漫漫說㊸ |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的孔子,到底過了怎樣的一生?原標題:《漫漫說㊸ |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的孔子,到底過了怎樣的一生?》
  • 孔子為什麼一生不得志?
    首先要搞清楚孔子的志向是什麼?推行"天地人"的君子之道。子曰:君子有終身之樂,無一日之憂。沒有憂愁只有快樂,那便是人間天堂。何謂君子?這是孔子反對戰爭的原因,他看到的不是一將功成的輝煌,而是萬骨枯的人間地獄。子路問老師:聽到了一個道理,是不是應該馬上實踐?孔子說:那怎麼行,要先問過父親、兄長才行。冉求問:聽到了一個道理,是不是應該馬上實踐?孔子說:是的,聽到了就應立即實踐。他兩問問題的時候公西華都在旁邊,公西華就問老師:他兩問的問題一樣,為什麼老師給出的答案不一樣呢?
  • 人生道路千萬條,原來孔子一生所走過的路才是值得普通人借鑑的
    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孔子的儒家思想成為統治者治理國家的一個正統的一個思想。經過中國漢代儒家的修改解釋,孔子的儒家思想學說就變成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樣一種倫理關係和上下級關係,這樣一來,儒家思想就成為了統治者統治人們的一一種有力的思想武器。孔子的一生是光榮的一生,也是令人尊重的一生。
  • 紀錄片《中國》首播,首集講述孔子的一生
    作為《中國》的首篇,第一集《春秋》通過講述孔子的一生,展現老子與孔子「雙星閃耀」的春秋時期。 演員焦剛在片中飾演孔子影片中,崇尚禮制的孔丘(孔子)來到東周都城洛邑,向當時掌管國家檔案典籍的史官李耳(老子)請教,共同探討「禮」。孔子期待用倫理規範、鮮明禮制拯救社會秩序,而老子主張道法自然、無為而治。
  • 年度大戲,大型民族舞劇《孔子》再現聖人的一生……
    關於舞劇《孔子》的創作初衷,孔德辛表示,作為孔子的第七十七代後人,她心中的孔子形象異於眾人:「孔子在人們的心目中往往是高高在上的,而我因為從小耳濡目染,常常覺得他離我很近。
  • 古代最偉大四位賢母,母親的教育決定孩子的一生
    人一生中,母親的影響總是巨大的。母親是否有文化,是否品行端莊,是否教子有方,會直接影響孩子一生。母親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她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孩子的思想觀念。所以,一個男人若能娶一房好太太,便能「富」三代。
  • 孔子的十大至理名言,句句精闢,一生至少讀一次!
    【孔子的十大至理名言,句句精闢,一生至少讀一次!】 1、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2、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3、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闢,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4、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 孔子一生唯一的偶像,能憑音樂預測國運,看人談吐預知福禍
    季札他身為吳國公子,一生三讓王位,憑藉自己的博學賢明,差點讓地處蠻荒的吳國成為中原諸侯的聖賢禮教榜樣。他是除孔子之外,唯一可以肆意點評詩經的人。更是聖人孔子心中唯一的偶像,季札到底精彩在哪裡,可以讓我們的千古聖人孔子為其如痴如醉。能憑一國音樂知道民族性格,預測國家運勢季札能夠讓孔聖人折服,首先是他的才華橫溢,孔子博覽群書作六藝,一生才學不可謂不廣博,縱觀中國整個封建時代,博學超過孔子者恐怕也是寥寥無幾,季札算是其中一個。
  • 港視文置 I 中國最偉大的教師:孔子
    說到教師,就不得不提及春秋時代的孔子--中國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歷史上最偉大的教師之一。相傳孔子在世之時,曾教導學生三千,其中較有名的弟子七十二人,被稱為「孔門七十二賢」。孔子曾這樣描述自己的一生:「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 5分鐘,看完「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一生
    孔子聖跡圖 - 刪述六經 明·佚名孔子聖跡圖 - 在陳絕糧 明·佚名孔丘回到魯國後,繼續從事教育和整理文獻工作。魯哀公十六年二月十一日,孔丘因病而故,終年73歲。儘管孔丘一生並沒有得到執政者真正意義上的重用,但他卻教出了「七十二賢士」。並獨創了儒家學說,在後期的多個朝代中被列為主流思想,成為中華文化不可缺失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