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也命也,孔子一生最大的心得!

2020-12-20 老方說

小時候常聽到一首歌「愛拼才會贏」, 裡面有句歌詞是「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以前覺得很有道理,做事就是要愛拼才會贏嘛。

但現在覺得,光靠拼命是做不成事的,用時下流行的話說,就是選擇不對,努力白費。

而選擇這個東西呢,是要看天和時的,我現在就覺得「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應該是反過來說才對。

比如我們常提到做事的時機不對,某人生不逢時等等,都是對天和時的觀察。

所以曾仕強教授就說過,「孔子晚年讀《易經》,心得只有四個字:時也,命也。」

四個字可以概括我們的一生。

人的一生總是要做些事的,但人要想做成事,就必須要懂孔子。

如今社會上一些企業家喜歡對年輕人布道,他們說要想做事成功,就必須懂得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事,這就是經驗之談了。

你看雷軍做小米手機,就是因為抓住了移動網際網路和智慧型手機爆發的那個時機(作為對比,大家可以想一想晚雷軍幾年的羅永浩,時機不在,就是用盡力氣也是枉然的)。

再往前BAT那些人也都是因為當初找對了時機才得以發展壯大的。

如果再往前還有「改開一代」,好多現在老年的企業家都是因為在那個特定時期才成功的,是當初有那個天時,所以才有他們做事的機會,不然的話,要想成事是非常困難的。

說這些究竟什麼意思呢,老方的意思是你的一輩子如果要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找到這個天時。

雖然有「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說法,但天時是至關重要的,什麼叫風口,天時就是風口啊。

何況所謂「人和」,那還是孔夫子說的那個時也命也裡的「命」字。

戴威做共享單車是抓住了風口,但時機可只是做成事的一個關鍵哦,除了「時」還有一個同樣重要的「命」。

儘管戴威的命很好,他出身社會頂級階層,從小到大就是做班幹部,他可以從一個外地生變成一個北京當地的考生,他還可以順利當上學生會主席......

命好的人就會很順。

可ofo上千人的團隊、數十億上百億的資金、遍布海內外的市場......這些東西所需要的「命」就大了去了,比如你的領導能力、管理素質、商業才華和「人和」等都必須要跟得上才行。

美團的王興也是出身富貴,他可以做老大,是因為他有深厚的創業經驗和足夠的公司精細化組織運營能力,還有滴滴的程維雖然家境普通,但他可是在阿里巴巴鍛鍊出來的,所以他們的「命」撐得起這麼大的盤子。

所以,做事最要緊是一個順天應時,我們看那些越是成就大、站得高的人就越容易謙卑,因為他們對「時也,命也」最有體會。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這可不是虛言額,從古至今,這是無數英雄豪傑血的經驗和教訓。

「聖之時者也」

這是亞聖孟子對孔子的一個評價。

而春秋時期著名的韜略大家範蠡說過,「時不至,不可以強生;事不究,不可以強成。」

說的也是一個「時」,我們要做事就離不開一個「時」字,所謂欲速則不達,時機不成熟不可以貿然行動,都是過來人的經驗。

時機決定命運,如果你真正懂得了這點,那麼你去做事就會有個章法,可以做到「預則立」,因為說到對時機的判斷和把握,都是源自於你的認知和思考。

然後呢,盡人事、聽天命,如此而已。

相關焦點

  • 孔子說,時也,命也,這一句話是怎樣的含義
    孔子說,時也,命也,這一句話的含義非常深刻,他告訴我們,一個人,你生不逢時的時候,你有再大的本事,都是沒有用,像諸葛亮,就是生不逢時,所以他明知其不可而為之,劉伯溫也一樣,生不逢時,雖然他命很好,但是命分兩種,一種你的才能是很好的,一種是你的遭遇是很悽慘的,這都可能;命一種是內在的
  • 孔子的一生,是偉大的一生
    15歲時,孔子立志做學問。17歲時,母親顏徵在去世。20多歲時,孔子想走仕途,先後擔任過倉庫管理員和畜牧業管理員。52歲,當上魯國大司寇,同時攝相國職務,這也是孔子一生當的最大的官。50歲前後主要經歷:當官、講學、著述。
  • 孔子一生顛沛流離,那是什麼原因促成孔子成為天下師表的呢?
    孔子一生顛沛流離,為人師表造就傳奇。求道老君尋知探秘,請教孩童解惑迷題。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孔聖人簡介: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孔子自幼家境貧寒。三歲喪父,15歲時立志求學。青年學期便精通禮,樂,射,御,書數六藝。看來古代的學科一點也不比現在少呀!而孔子精通六藝,不偏科實屬難得,要知道現在的我們,都是有個別喜好的。並終期一生對真理孜孜以求。真正的做到了,活到老學到老的風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 人的一生該怎樣度過?孔子給了我們最好的啟迪
    到了五十歲,即知天命,知道自己有辦政治、辦教育的天命,當衰周之時,聖賢的大道不能推行已經很久了,孔子學易經至此時已有所得,知道自己有弘揚傳承道統的天命。到了六十歲,耳聞他人之言,能順知他人的心意,達到耳根通順沒有障礙的境界。至七十歲,能順從心之所欲而不逾越法度。能順心而為,自然合法,也就是起心動念都不離開道,成就無過失的至聖。
  • 孔子一生中,哪個女人對他的影響最大?其中一個甚至影響了他一生
    但是,對於孔子身邊的女人,我們卻知之甚少。如果說,孔子是偉人、是聖人,那麼,他背後的女人,則是託起偉人的肩膀。可以說,正是由於她們的無私和付出,才讓孔子名垂千古,才成就了中國歷史上的聖人!孔子的一生,有三個重要的女人對他影響頗深。首先,就是他的母親。
  • 在孔子眾多弟子中,哪個弟子對孔子的貢獻最大?子路?子貢?
    孔子是最偉大的教育家,他一生弟子很多,在中國歷史上留下輝煌的名字的就有七十二賢人,總人數據說超過三千多人,這些弟子,是中國文化的種子,是儒家學說的薪火,對中國文化影響深遠。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孔子成就了他的弟子們,他的弟子們也反過來成就了孔子。
  • 於丹論語心得英譯者:孔子的話能治西方心病
    英國愛丁堡大學學者、《於丹〈論語〉心得》譯者認為:孔夫子的話能治西方人心病一度在中國十分暢銷的《於丹〈論語〉心得》被翻譯成英文後,這兩年又開始了它在世界的「暢銷之旅」。狄星近日在接受《環球時報》專訪時表示,孔子在兩千多年前提出的「欲速則不達」等思想言論對眼下急於成功的英國年輕人仍有很大幫助。她認為,多給西方老百姓一些了解中國文化的機會,就會減少一些東西方溝通中的障礙。因此,對於西方那些質疑中國在海外推廣中華文化的雜音,中國人沒有必要擔心。環球時報:翻譯有關中國《論語》的書肯定有難度。
  • 網課也能收穫快樂——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孔子學院教師的抗疫心得
    新華社維也納5月31日電 通訊:網課也能收穫快樂——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孔子學院教師的抗疫心得新華社記者趙菲菲「作為一名在海外的漢語教師,在新冠疫情下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上網課能不能收穫快樂?」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孔子學院老師史佳妮問自己的這個問題,也是該孔子學院全體老師力圖解決的問題。「心之所在即為家。」
  • 陳生璽:孔子與陽虎
    孔子勉強回答說:「諾,吾將仕矣。」好吧,我打算做官了。在「批林批孔」運動中,「四人幫」抓住這一段話,大肆歪曲誣衊,說孔子本來想做官,卻假裝清高,等等。具體歷史事實究竟如何?陽虎何許人也,和孔子是什麼關係,何以有此交往?陽虎是魯國季氏的家臣,當時魯國政權掌握在季孫、孟孫、叔孫三家手中,三家以季孫權力最大,季孫為司徒,孟孫為司馬。
  • 短短35個字,卻概括了孔子一生的變化
    別看只有35個字,但是孔子卻將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變化都交代了。十有五而志於學「十有五而至於學」一句中「有」通「又」,「十有五」就是十五。孔子說自己15歲時立志研究學問。這和孔子的少年有很大的關係。從「十五至於學」到「三十而立」的十五年間,孔子失去了母親,不得不完全靠自己獨立謀生。因為自己的父親和母親家族的緣故,他很快就在曲阜的貴族中留下了良好的印象。當他19歲時娶妻,後生子得到了魯國國君送來的鯉魚。但是這並沒有改變他的家庭貧困的實際情況。著名的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家匡亞明在《孔子評傳》中寫道「如何謀生,仍然是孔子緊迫的現實問題。」
  • 孔子云,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到底該如何理解?李雙林
    作者:李雙林
  • 通訊:網課也能收穫快樂——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孔子學院教師的抗疫心得
    新華社維也納5月31日電通訊:網課也能收穫快樂——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孔子學院教師的抗疫心得新華社記者趙菲菲「作為一名在海外的漢語教師,在新冠疫情下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上網課能不能收穫快樂?」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孔子學院老師史佳妮問自己的這個問題,也是該孔子學院全體老師力圖解決的問題。「心之所在即為家。」
  • 紫微鬥數命例:入庫忌命例
    入庫忌命例
  • 人這一生,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每個人一生中,都有他來到這世間的使命和緣由。所以,你是什麼命,其實早已註定。不管你信不信命,願不願接受,該經歷的都還是會經歷,什麼榮華富貴,什麼愛恨離別,什麼得到失去,都是上天旨意,早已在你的一生中安排好。《增廣賢文》裡寫道:「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 孔子一生的年譜,都是作聖的妙訣
    孔子一生都是在學當中度過,所以三十學而立,四十學而不惑,五十學而知天命,六十學而耳順,七十學而從心所欲。這一章可以說是孔子一生的年譜,把自己修學所達到的成就都體現出來。而皇侃和邢邴兩位大儒都認為孔子隱聖同凡,勸人勤學,意思就是孔子在聖道的修學過程中,和凡人一樣,都是勤學來得到的。
  • 孔子為什麼一生不得志?
    首先要搞清楚孔子的志向是什麼?推行"天地人"的君子之道。子曰:君子有終身之樂,無一日之憂。沒有憂愁只有快樂,那便是人間天堂。何謂君子?這是孔子反對戰爭的原因,他看到的不是一將功成的輝煌,而是萬骨枯的人間地獄。子路問老師:聽到了一個道理,是不是應該馬上實踐?孔子說:那怎麼行,要先問過父親、兄長才行。冉求問:聽到了一個道理,是不是應該馬上實踐?孔子說:是的,聽到了就應立即實踐。他兩問問題的時候公西華都在旁邊,公西華就問老師:他兩問的問題一樣,為什麼老師給出的答案不一樣呢?
  • 孔子一生的教育,就八個字「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後人把孔子稱為至聖先師,這是對他的一生所主張的肯定,他把古聖先賢傳下來的這些教訓整理出來,寫成文字留給後人。所以《論語》裡面也有很多話不是孔子說的,都是古聖先賢的話,他整理出來編輯成本。他自己也說的明白「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孔子不欺騙人。
  • 呂蒙正:時也、運也、命也!
    時也、運也、命也。以前時常聽人這樣感嘆,但原諒我才識學淺,一直不知道這句話的來歷,最近查了查資料,才知道這句話出自北宋平民丞相呂蒙正的《命運賦》(又名:破窯賦)。老子的《道德經》是超俗的,孔子的《論語》從思想境界上看,應該比《道德經》又差了一個檔次,屬於要教人如何做人,如何修養的。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正統思想,很適合統治者的口味,因此孔子幾千年來,他的儒家思想一直是歷朝各代的正統思想(毛時代除外呵呵)。這說明,一個人的思想,一個人的名氣,是靠是否適合統治者的胃口來決定的。
  • 孔子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那麼請問到底什麼是命?
    這個說法的最大漏洞,就是一個全知全能的存在,真會和你我一個無知無能的人類較勁嗎?一個健壯聰明的人,可以輕易碾死十個八個幹擾到自己的螞蟻。但他卻絕對不會耗心費力去與一隻螞蟻較什麼勁。如果真有命運的主宰,他與我們的差距,就是我們與螞蟻差距的N多次方。我們都不會刻意去戲弄一隻螞蟻,全能的主宰會來戲弄你我一個凡人?
  • 聖人孔子一生的四大「汙點」
    老夫少妻野合而生的孔子可能就是個私生子,要是能夠親眼看到自己會有如此巨大的聲譽,想必一定會偷著樂呵。仁、義、禮、智、信、忠、恕……創造或張揚了這麼多高尚的做人理念的孔子其實很會做人,在其聖人的麵皮下面,還有一張務實小人的狡黠面孔。作為聖人,孔子的一生有著四大汙點,說他道德高尚,有點侮辱他老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