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時也,命也,這一句話是怎樣的含義

2020-12-20 兩頁書齋

孔子說,時也,命也,這一句話的含義非常深刻,他告訴我們,一個人,你生不逢時的時候,你有再大的本事,都是沒有用,像諸葛亮,就是生不逢時,所以他明知其不可而為之,劉伯溫也一樣,生不逢時,雖然他命很好,但是命分兩種,一種你的才能是很好的,一種是你的遭遇是很悽慘的,這都可能;命一種是內在的,一種是外來的,外面的遭遇,你拿它一點辦法都沒有,你只能把你內在處理好,所以命一半由自己,一半由天,時也,命也。

我們用現在的觀念列舉,姜太公是最幸運的,得其時,得其人,他如果沒有碰到周文王,他就這麼一輩子過去,我們也不知道有姜太公這個人,所以他得到好的主人,那個時候,又是什麼呢,又是周朝要滅掉商朝的時候,但是大家知道像這些,都是在這個朝代更替的時候,如果一切很太平,根本沒有英雄豪傑,也沒有忠臣,只有朝代亂,你才會出忠臣,朝代很太平,用不著忠臣,就算是忠臣,他也沒有機會表現,張良得其時,不得其人,因為他跟的是誰,漢高祖,劉邦是個地痞流氓,但是你也不要罵他,因為他救了孔子,孔子的學問幾乎是被毀掉的,你看到了戰國,誰還理孔子,根本沒有人理他,這樣你才知道,為什麼孟子一直囉嗦,一直囉嗦講了一大堆,他不得已,他講了一大堆,還是沒有人聽他的。

你看歷史上,劉邦他怎麼壞,他把孔子救活了,幸好有他,但是他搞錯了,把孔子的學問拿去考試,沒有用,有什麼用呢?你看過往,只要哪個科目拿去考試,就註定它沒有用,因為中國人很厲害,這個要考嗎?讀,不考,不讀,他根本就不管你什麼學問不學問,考試導向使我們完全沒有智慧,這樣你才知道,為什麼學校考試成績很好的,出社會一無所能,我們很清楚,學歷高,什麼都好,怎麼出來一點能力都沒有。

張良他是跑得快,否則他也是被劉邦殺掉的人,諸葛亮不得其時,諸葛亮下山的時候,人家就告訴他,沒有用啦,這個時候你下去,是白下去的,但是他說沒有關係,因為他是被劉備一句話感動,所以人一定要會說話,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就跟他講將來三分天下,劉備簡直是佩服得不得了,請先生下山,他說我不下去,沒有用,各位,你如果是劉備,你當時怎麼講,你如果說,先生你如果不下山,我劉備怎麼辦呢?諸葛亮鐵定不會下山,劉備還算聰明,他說先生,你如果不出山的話,天下的蒼生怎麼辦吶,諸葛亮說,好吧,我下山,沒有人會為你劉備一個人下山,你算什麼,這些人都是為天下蒼生才下來的。

因為姜太公就那麼早他就講,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任何一個人天下,也不是任何一家人的天下,他得到劉備,得其人,但是那個時候,不得其時,所以諸葛亮最後知道沒有希望了,他講了一句話,漢室氣數已盡,哪個朝代都是定數,多少年就是多少年,一年都多不了,你人多有辦法,它就是定數。

時也,命也!

相關焦點

  • 時也命也,孔子一生最大的心得!
    但現在覺得,光靠拼命是做不成事的,用時下流行的話說,就是選擇不對,努力白費。而選擇這個東西呢,是要看天和時的,我現在就覺得「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應該是反過來說才對。比如我們常提到做事的時機不對,某人生不逢時等等,都是對天和時的觀察。
  • 為人師者:孔子是怎樣教學生的
    傳說孔子出生時有二條龍從天而降,守在孔子出生的地方,當孔子從母胎生出時,原本他母親為生他而住的山洞沒水的,突然就有溫泉流出,當把孔子沐浴乾淨後,泉水就乾涸了。孔子生下來,相貌就與常人不同,牛唇虎掌,鴛肩龜脊,海口輔喉,頭頂是中間凹四周高。孔子的父親見孔子如此,說他是尼山之靈,因而取名叫丘,字仲尼。
  • 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有什麼含義
    這是《論語》中的一句話,《論語》是儒家關於孔子的言行的記錄集,儒家是主張入世的,其學說主要用來治理國家。而入世治世要和人打交道,所以要練達人情,要知生入死。所以需要窺得天命。而對於儒家來說,天命主要體現在社會學的價值取向上。
  • 孔子與美人乘車引誤會,被激怒後孔子說了一句話,流傳千古
    孔子與美人乘車引誤會,被激怒後孔子說了一句話,流傳千古每個人都有七情六慾,我們看到的那些一心投身於自己的事業的人他們也有感情,只不過他們追求的事情超過了本能的感情,但對於常人來說這些是人生的樂趣與意義;孔子作為一代儒學大師,一直都是我們心目中的文學家
  • 因弟子一句話,孔子氣得說了12個字,現代人經常說!
    這一理念不止出現在與學生宰我的對話,《論語》中,學生子貢也向孔子請教,「有沒有一個字,可以作為一生奉行的原則呢?」孔子說了一個字,「恕」!其實就是寬容、寬恕的意思。佛語說,「唾沫吐面上,隨他自幹了,我也省力氣,他也無煩惱」。
  • 怎樣的方式才適合現代生活理念,孔子在《論語》中用一個字概括
    富裕之家的生活理念或許就是享樂;權勢之家的生活理念或許就是怎樣爬得更高;而普通人家的生活理念或許就是多掙點錢改善生活。那麼現代社會有沒有一個共同的生活理念呢?近日閱讀孔子及他弟子們編撰的經典著作《論語》,發現全文二十篇,有五處提到了一個字:儉。
  • 孔子《論語》的真正意義
    我們看「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是不是全篇的第一句話?要知道,一篇好的文章,第一句話代表什麼含義?叫做提綱挈領,是全篇的主題、宗旨比如《大學》的第一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佛家叫「禪悅」,一加禪就是佛家用語了,孔子把這個禪字去掉啦,結果大家就不知道是「禪悅」了,而都把「悅」翻譯成喜悅。「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一句話,就是講在修行的過程中,瞬時間開悟了,這種感覺,爽啊!但這到底有多爽,還真說不了,總之和以往不一樣,所以叫「不亦」。「亦」是相同,「不亦」就是不相同,和平時不一樣。
  • 人的一生該怎樣度過?孔子給了我們最好的啟迪
    孔子三十歲時候的行為,大概都合解了,孔子說:「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以立,來可與權。「這幾段意思,可以和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感相互對應,互相促進和啟發。為什麼可以立,未可與權?因為對於禮沒有了解和認識的人不知禮隨時可以變通,所以,未可與權。像孟子說男女授受不親,淳于果問道:嫂子掉到水裡,可以用手去拉她麼?孟子說:「不授,是射狼也。
  • 孔子晚年的三句話讓你終身受用現在知道還不晚
    見天我們主要還是要來說一說讓人們受用終身的三句名言,真正的去理解了孔子晚年時候說這些話的真正意義。首先我們要說的第一句話是「時也,命也」,首先這個「時也命也」,意思說的是時變,命運也跟著變。 一件事情當時就要做,時間過了就完了,做事情不要拖時間,也不要時間未成熟就做。時一到當機立斷,時未到能拖就拖,守時待命。
  • 《論語》中有一句話,你一定知道,卻不一定理解它的真正含義
    《論語》中有一句話廣為流傳,但卻一直被大多數人誤解。這句話就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是《論語》開篇第一章,一直入選初中語文課本。按照現在的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課本第十二課《論語十二章》課下注釋,該句應該翻譯為:孔子說:「學習並且按時溫習,不是很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很快樂嗎?別人不了解自己卻不生氣,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嗎?」
  • 關於孔子的五十而知天命,你了解多少
    這是孔子七十歲回顧總結自己的人生經歷和人生閱歷的一句話,他說起來是很平實的口氣。甚至是相當客觀的記敘,沒多少主觀感情。但是,後來儒家的地位相當崇高,「至聖先師,萬世師表」的孔聖人的人生總結就帶有「神性」一般的警喻意義。讀了一段時間經典之後,多少會受影響,會喜歡,一喜歡,就願意按照他說的去做。一開始做,就會有期望,期望在具體一點,就是目標和志向。
  • 略說孔子11 從「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看儒家的第二次革命
    儒家在孔子修《春秋》兩百餘年後,因為成為新生事物「郡縣制」中央集權的障礙,被革了一次命,也就是公元前213年的「焚書坑儒」,因為從奴隸制的瓦解到重建社會組織結構,必然要經過一番血雨腥風的博弈。隨後,到了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將孔子的「君君臣臣」,異化為「君為臣綱」,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得儒家思想繼續成為社會主流思想。
  • 當今老師常說的一句話,竟是孔子的無心之舉,乃當時的一句氣話
    孔子,他喜歡到全國各地旅行。門下有3000名門徒,其中包括72名智者。這麼多門徒自然是既有勤奮又有無聊至極的,大部分也很頑皮。作為他們的老師,孔子遇到了一個頑皮的小學生,甚至偶爾會變得有點瘋狂。當時,一名學生在孔子的魅力下無比崇拜。這個人很聰明,但通常的宣傳與孔子所倡導的相反。再說,此人經常不努力學習,這讓孔子非常不省心。
  • 孔子的「君子之道」
    「內聖外王」,不是說空話,君子之道有途徑,有標準,怎樣修身、齊家,這些都是「內聖」的過程,又怎樣在社會上承擔自己的角色,完成職業之重任,這就是「外王」的過程。什麼是君子呢?當時學生就說,這也太簡單了。孔子的回答是: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也就是說,君子坦坦蕩蕩,有什麼憂愁和恐懼呢?這不簡單啊!這不僅是一個行為端正的問題,同時也來自於一個人的的內在品德。
  • 孔子對《詩經》的3字論斷,被後人引申出9種以上含義,哪一種對?
    《詩經》是一部由孔夫子編訂,後又成為「五經之首」的儒家經典,因而從古至今,人們在看書或注釋解釋時,都難以脫離孔子對它的評價。孔子談《詩》的話有很多,比如《論語·泰伯》中寫: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 孔子的「學而時習之」,正確的翻譯原來是這樣的
    但是現在儒學流傳的久了,卻有些人也一直誤讀的論語當中某些句子的真實含義,或者從另外一個層面說,有的人在一開始接觸的時候,並沒有真正的理解什麼是論語的真正含義。而今天想要和大家分享的,便是我們那一句非常熟悉的論語金句:「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要是說起這一句,估計小夥伴們都會哈哈大笑,嘲笑小編沒有文化,都什麼年代了,還要拿出這句話來做文章,這句話就連剛上小學的孩子都能夠明白他是什麼樣的意思,小編你這不是拿這來侮辱我們的智商嗎?小編對天發誓,還真沒有!如果讓小夥伴們來翻譯這句話的話,那你們又作何翻譯呢?
  • 孔子為何說「老而不死是為賊」?難道真的希望老人早點去世?
    孔子為何說「老而不死是為賊」?難道真的希望老人早點去世?孔子也曾說出許多名言,創作許多作品,給後代人留下了不少的生活經驗,也告誡了我們如何的面對生活,如何的做人。然而,孔子說的一些話,也總是讓人感到質疑,到底言語之意,想要表達什麼呢?「老而不死是為賊」有何用意?
  • 孔子:學習是一種快樂,怎樣快樂地學習?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對於上面這句《論語》的開篇第一句,所有人都已經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幾乎是從孩子時代開始,在我們還不懂它的真正含義的時候,嘴裡就念著它;可見孔子的思想對我們每個華夏子孫的影響還是非常深刻的,後人把孔子的言行整理出來便有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論語》。既然是大家都已經爛熟於心的名句,那麼為什麼我們今天還要拿出來「炒剩飯」呢?因為這是《論語》的第一句,第一句要學好!才能學這本書。
  • 面對生活中的小人我們應該怎樣,孔子解釋卦象時說的太好了
    這種人交朋友必定不講信用,他們都是以自己為圓心畫圓的,那麼生活中這種人比比皆是,我們該怎樣應對呢?孔子為《遁》卦寫的象辭很好的回答了這個問題。《遁卦大象》曰:「天下有山,遁。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言。」孔子從遁卦的卦象談起,上卦乾為天下卦艮為山,故曰「天下有山」。
  • 最火的「含義備註」:氟西汀-你是我的命,沒你我會瘋!
    最火的「含義備註」:氟西汀-你是我的命,沒你我會瘋!現在網上有很多的流行用語,小夥伴們有沒有跟上節奏,學習到呢。今天咱們來看看最火的「含義備註」,它們的意思是什麼吧。竇房結相信喜歡看小視頻的人不陌生吧,竇房結的意思是「心臟的起搏點,沒有他心臟就不動了」。帕羅西汀這個備註的含義是能救我的只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