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時也,命也,這一句話的含義非常深刻,他告訴我們,一個人,你生不逢時的時候,你有再大的本事,都是沒有用,像諸葛亮,就是生不逢時,所以他明知其不可而為之,劉伯溫也一樣,生不逢時,雖然他命很好,但是命分兩種,一種你的才能是很好的,一種是你的遭遇是很悽慘的,這都可能;命一種是內在的,一種是外來的,外面的遭遇,你拿它一點辦法都沒有,你只能把你內在處理好,所以命一半由自己,一半由天,時也,命也。
我們用現在的觀念列舉,姜太公是最幸運的,得其時,得其人,他如果沒有碰到周文王,他就這麼一輩子過去,我們也不知道有姜太公這個人,所以他得到好的主人,那個時候,又是什麼呢,又是周朝要滅掉商朝的時候,但是大家知道像這些,都是在這個朝代更替的時候,如果一切很太平,根本沒有英雄豪傑,也沒有忠臣,只有朝代亂,你才會出忠臣,朝代很太平,用不著忠臣,就算是忠臣,他也沒有機會表現,張良得其時,不得其人,因為他跟的是誰,漢高祖,劉邦是個地痞流氓,但是你也不要罵他,因為他救了孔子,孔子的學問幾乎是被毀掉的,你看到了戰國,誰還理孔子,根本沒有人理他,這樣你才知道,為什麼孟子一直囉嗦,一直囉嗦講了一大堆,他不得已,他講了一大堆,還是沒有人聽他的。
你看歷史上,劉邦他怎麼壞,他把孔子救活了,幸好有他,但是他搞錯了,把孔子的學問拿去考試,沒有用,有什麼用呢?你看過往,只要哪個科目拿去考試,就註定它沒有用,因為中國人很厲害,這個要考嗎?讀,不考,不讀,他根本就不管你什麼學問不學問,考試導向使我們完全沒有智慧,這樣你才知道,為什麼學校考試成績很好的,出社會一無所能,我們很清楚,學歷高,什麼都好,怎麼出來一點能力都沒有。
張良他是跑得快,否則他也是被劉邦殺掉的人,諸葛亮不得其時,諸葛亮下山的時候,人家就告訴他,沒有用啦,這個時候你下去,是白下去的,但是他說沒有關係,因為他是被劉備一句話感動,所以人一定要會說話,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就跟他講將來三分天下,劉備簡直是佩服得不得了,請先生下山,他說我不下去,沒有用,各位,你如果是劉備,你當時怎麼講,你如果說,先生你如果不下山,我劉備怎麼辦呢?諸葛亮鐵定不會下山,劉備還算聰明,他說先生,你如果不出山的話,天下的蒼生怎麼辦吶,諸葛亮說,好吧,我下山,沒有人會為你劉備一個人下山,你算什麼,這些人都是為天下蒼生才下來的。
因為姜太公就那麼早他就講,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任何一個人天下,也不是任何一家人的天下,他得到劉備,得其人,但是那個時候,不得其時,所以諸葛亮最後知道沒有希望了,他講了一句話,漢室氣數已盡,哪個朝代都是定數,多少年就是多少年,一年都多不了,你人多有辦法,它就是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