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孩子的情商,你會想起什麼呢?
你覺得孩子情商的高與低表現出來有什麼不同呢?
有些家長會說:孩子聽話,乖,好管就是情商高;
有的家長會認為:能說會道的孩子就是情商高。
這些說法對不對呢?
我們先來看一下情商的涵義是什麼?
按照情商研究的鼻祖丹尼爾·戈爾曼的定義,所謂情商是指情緒管理的能力,簡單地說就是四句話:了解自己情緒的能力,管理自己情緒的能力,感受別人情緒的能力和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
但是,對於小孩子,特別6歲以下的幼兒來說,就不能用上面的標準來衡量他的情商高低了,為什麼呢?
因為孩子連這些名詞都不懂得是什麼意思啊,更不可能按照這個標準去做了是吧。
其實孩子一生下來啊,個個都是情商高手,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情緒本身就是屬於潛意識的,是以能量感應的形式存在的。
所謂情不自禁,就是在說我們人類的情緒都是深藏在我們意識冰山之下的深層的潛意識裡面的,它本來就應該是靠著心靈的感應和身心的感受,也就是以心靈能量的方式去傳遞的,這恰恰就是小孩子感受情緒和表達情緒的方式。
你如果認真、仔細、用心地觀察剛出生不久的嬰兒,你就會發現其實他的視覺、聽覺、感覺都異常靈敏,一點點小動靜都可以擾動他的表情和感受。
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生下來都是生命圓滿的象徵,孩子的身心是全然開放的狀態,都有著極其敏銳的情緒感官系統,並且在0-7歲期間不斷地進行著各種身心感受的情緒編碼,逐漸形成自己的情緒感知和調控程序。
培養本身,培養這兩個字就是最大的誤區,因為我們已經知道了,孩子與生俱來就有著敏銳的情緒感知能力,根本就不需要培養,而是需要小心翼翼地呵護、引導和開發。
小孩子的情緒是非常敏感的,就像寧靜的湖面,稍有風吹草動,就會微波粼粼,所以一定要小心翼翼,不能隨便就對孩子生氣、喊叫和不理,那樣會給孩子的情緒造成極大的傷害和困擾。
打個比方,孩子的情商一開始是一個圓,然後在成長的過程中被家長、長輩、老師不斷地野蠻剪裁,最後剩下的坑坑窪窪的面積也就是孩子的情商餘值了,孩子經歷的負面情緒衝擊越多,剩下的面積就越少,也就是情商基礎越差。
怎麼野蠻剪裁的呢?
我們一起來聽聽:孩子,這樣做不行;你不能不聽話;這樣說也不行,你不能不禮貌;不能大聲叫,不能玩命跑;你還小,什麼都不懂;小孩子不能不乖;不能亂發脾氣;小孩子不能只顧自己;大人說話不能插嘴等等。
N多的不,不,不,N多的不允許,生生把孩子的情商之圓給一塊一塊砍缺口了。
可以肯定地說,凡是在小時候被家長很多的不允許制約過的人,不管是3-6歲,還是30-60歲,如果不調整,無意識,不改變,不成長,他的情商都不會高到哪兒去。更多的可能是病態的膽小、怯弱和不自信;或者是走向反面,剛愎自負,目中無人。
因此,在我們開篇所說的那些話:孩子聽話,乖,好管就是情商高;能說會道的孩子就是情商高。這些說法都是不對的。為什麼呢?
孩子聽話,就意味著按照家長的意思來,肯定有很多的不允許對不對。
乖,好管,就更不是情商高了,因為孩子已經失去了自我感受的能力,甚至可能已經變得沒有什麼情緒了,又怎麼可能情商高呢?
能說會道,也不一定代表情商多高,關鍵要看他說的是自己想說的,還是順著家長和老師的話去說的。
如果是順著大人的意願去說的,那這個能說會道的孩子不僅不會真開心,而且遲早會瞎說,也就是撒謊,因為他的能說會道已經成為與大人較量的手段,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能說會道了。
那麼,到底什麼樣的孩子才是真的情商高的孩子呢?
敬請期待後續解密。
【關注知信心理,獲得更多親子教育、家庭教育的好方法,成為更懂孩子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