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萌主媽咪育兒經(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在現代父母眼中,孩子上幼兒園是一件大事,甚至要提前準備入學宴。當然更多的體現的是父母的擔憂,一直跟爸爸媽媽生活在一起的孩子,突然要去陌生的地方接觸陌生的人,最擔心的就是媽媽了。
不過,絕大多數父母擔心的不是孩子的學習,而是孩子的生活,不少家長會在幼兒園提供的監控中觀察孩子的狀況,尤其是飲食。
同事小王的兒子今年上幼兒園了,媽媽原本還擔心孩子吃不好睡不好,後來2個月過去了,孩子竟然「長膘」了,回到家以後還說媽媽做飯不香。
小王很納悶,自己的廚藝算是水平高的了,怎麼連幼兒園阿姨都比不上,難道是放了特殊調料或者不乾淨的調味品?
媽媽擔心之餘開始想辦法探索真相,剛好幼兒園提供了24小時無死角的監控,她就可以在幼兒園阿姨做飯的時候看了看,發現做的飯菜還不如自己做的,而且放的調料都是家常用的,這是為什麼呢?
直到媽媽看到孩子吃飯的監控視頻,真相才被揭開:
看過了「監控」,媽媽也送了一口氣,不是幼兒園飯菜有貓膩,也不是自己做的不好吃,而是幼兒園特殊的環境給了孩子吃飯的動力。
幼兒園的孩子正在長身體的關鍵時期,雖然在幼兒園吃得多但是回家不吃也不行。家裡沒有那麼多小朋友,也沒有發號施令的老師,想贏回孩子胃口,寶媽該怎麼辦呢?
1)量少類多,激發進食興趣
在家裡吃飯,都是給孩子一碗飯或者其他主食,孩子或許更香吃菜,菜多了飯就剩下了,媽媽又不允許剩飯,自然就厭倦了在家裡吃飯。
建議媽媽可以模仿幼兒園飯菜的搭配方式,每種食物給孩子減量,滿足他多吃幾種的心態,激發進食興趣。
2)縮減零食,餓了自然就吃了
在幼兒園,孩子們只能吃正餐和加餐水果,沒有零食的補充,自然就吃得多了。回到家以後,孩子瘋狂補充各種零食,到了飯點就沒了食慾。
建議寶媽們別屯零食,沒有零食自然就吃不成了,到了飯點肚子還餓著,吃飯也就香了。
3)減少關注,冷落令娃自理
中國父母飯桌的常態就是追著孩子餵飯,這不僅激發了孩子淘氣,還不利於孩子獨立吃飯習慣的養成。
孩子進入幼兒園以後,基本都會自己吃飯了,家長們在家也不要過分關注,給孩子準備好就忽視他,慢慢的孩子就學會了自己吃飯。
最後,孩子一進入幼兒園就嫌棄媽媽做的飯,這種情況是正常的,媽媽不要氣餒,為了孩子的身體發育,做好以上三點,孩子在家也能吃飯香香。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