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中學的年代——上個世紀90年代,就在喊為學生減負了,今天依然在喊。然而,近年來我實在搞不懂了:一面在呼籲為學生減負,可是另一面卻在增加中考的科目。這到底是為何?
呼籲為學生減負一直是學生和家長的心聲,也是社會的心聲。尤其是近年來,學生學業壓力越來越大,減負的呼籲也越來越強烈。然而,中考的科目卻在增加,這難道就是對減負的回應嗎?
多年前,政治學科的中考我市是開卷考試的,但是若干年前開卷變成了閉卷,學生的學業負擔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然而,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原來並不是中考科目的歷史、地理、生物也成了中考科目。甚至,最近傳出消息,音樂、美術、計算機也要納入中考科目。這樣一來,初中階段就沒有主科和副科之分了。所有學科都將納入中考。
據說,持續了幾十年的高考文理分科也可能改成不分科,即所有考生高考時要參加現在文科和理科加起來的所有學科的考試。若真如此,高中生的學業負擔就要增加接近1倍了。
任教初中18餘年的我已經分明感受到中考科目增加給學生帶來的沉重負擔了。以前他們尚可以以輕鬆的心情上歷史、地理、生物等非中考科目,但是如今必須以主科的標準對待這些科目了。白天一整體的學習幾乎沒有一分鐘可以歇口氣。晚上的作業又增加了歷史、地理等學科。
中考科目沒有增加前,初三學生一天的睡眠時間往往不足7個小時,現在恐怕又得減少1個小時了。可憐啊!我們的中學生!
以我市中考語文為例。我市中考語文試卷質量遠不如省中考卷,很多學校和老師多年前就呼籲中考使用省卷。但是,這種呼籲一直被置之不理。原因就是利益。
到了初三,全市學生都得買一套市教研室編的中考語文複習資料,因為出這本複習資料的人就是出中考試卷的人。中考試卷上的題目類型跟這本書上的題目類型大體是相似的。如果不讓學生以這本書作為中考複習資料,學生中考成績吃大虧,那是大概率事件。如果我市真的用了省卷,那麼這套書就沒人訂閱了。我估計,這就是為什麼市教研室一直拒絕用省卷的根本原因。
同樣的道理,中考增加地理、歷史、生物等學科,那麼這些學科的各級教研員和相關管理人員就獲得了跟語文、數學、英語等中考科目相同的「江湖待遇」,更重要的是他們也可以編全市所有學生不得不買的中考複習資料,從中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
高考有可能的文理科合併,我並不是非常了解,但是個人估計,也有可能和中考增加考試科目一樣,不排除有經濟利益的因素驅動。
個人真地希望,我上面的揣測不是事實;個人真地希望,增加中高考科目具有非常大的意義,同時也不會增加學生學業負擔。但是,我的揣測是否正確姑且不論,中考增加歷史、地理、生物等學科,的確已經給初中生增加了沉重的學業負擔。我真的很擔心,這是壓垮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
可憐的中學生們!
我上四年級的女兒多次說,出生越遲的人越倒黴。或許我女兒說得真沒錯。當年我讀高中的時候,為了減輕高中生的學業負擔,實施了「3+2」的高考模式:語文、數學、英語是文科理科共同的考試項目,理科生再考物理、化學,文科生再考歷史、政治。原本是高考科目的地理和生物從高考科目中去掉了。「3+2」的高考模式就是減少高考科目,減輕學生學業負擔。我覺得當年的我是幸福的。如果沒有「3+2」的高考模式,作為文科生的我,地理學科絕對是艱難的學習內容,其中自然地理的學習難度不亞於高中物理。
希望今天的孩子們真地能減輕學業負擔,因為他們實在是太累太累了!我覺得我的呼籲是那麼的無力,但我仍然要大聲地呼籲,哪怕是杜鵑啼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