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減負:加減法進行時中考改革後史地生計入總分 思想品德、體育不再算分高中老師認為小三科升級有利於高中學習
今年9月初,市教育局發布了中考招生改革方案,這一方案的出臺可謂一波三折,最終方案從最初的完全等級制變成了分數等級並行的模式。儘管最終發布稿與當初設想有些差別,但2015年中考還是有較大變化,新政公布一個多月了,本組系列報導將從「負擔」、「公平」、「素質」、「應對」和「走向」5個關鍵詞,調查中考新政的影響。從明年起中考總分數將提高到780分,計入總成績的科目也從原來的語、數、外、理、化、思品、體育,變成了語、數、外、理、化、史、地、生。總分的提高、考試科目的增加,對即將面臨中考的學生來說,備考壓力更大了,這種壓力考生從初二就已經體會到了。比較科學的是,新政在增加了負擔的同時,也減少了一部分不必要的負擔,只是在減法和加法之間還需要繼續完善。
需要補課的科目增加了
周六上午8點到10點是數學補習班,地點在臺東當代廣場;10點半到12點半是物理補習班,地點在浮山後;周日下午1點半到4點半是生物和英語補習班,這兩個補習班都在齊東路附近;晚上回家是寫作業的時間。這是市南區一所熱點初中初二學生陳晨(化名)周末兩天的日程表,進入初二之後,陳晨明顯感覺到了中考帶來的壓力,「初一的時候我只上英語口語輔導班,周末我一般都跟同學逛書店、打籃球或者跟父母爬嶗山。」陳晨說,進入初二一切都變了。
對於周末滿滿的輔導班,陳晨一肚子抱怨,但他只能接受,因為自己身邊同學的課外輔導班並不比他少,「其實一開學的時候我們沒有讓他上這麼多輔導班,但一次家長會上我打聽了班上很多家長,發現絕大部分孩子都在上輔導班。」陳晨的媽媽認為,中考是高考的前奏,也是重要的關口,只有中考考好了才能進到一所好高中,這也直接決定了高中3年後的高考成績。
陳晨的媽媽到處打聽,給孩子選了4個科目的輔導班。
在班主任王老師看來,陳晨報的周末輔導班數量不少,但也不算多,「班上有孩子把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地理、生物全報了。」王老師說,以前孩子們課外輔導班主要集中在語數外和物理、化學上,其中化學是初三才開課,初二的孩子不會上,但現在地理和生物也成了課外輔導班的熱門學科。
生物老師也不輕鬆了
中考科目增加了,感受到壓力的並不只是學生,老師們同樣如此。
薛老師是市南區另一所熱點初中的生物老師,在本學期以前,作為一名「副科」老師,薛老師的工作相對比較輕鬆,「我們整個年級有10個班,一共兩名生物老師,每人教5個班。」薛老師說,每個班每周有3節生物課,一個周下來她需要上15節課,平均每天3節課,一天下來也經常是講得嗓子冒煙,但她身上的壓力不大,學生們學習生物的壓力也不大,每堂課的氣氛都很輕鬆,原因是生物學科成績並不計入中考總成績。在此之前,生物學科也需要參加中考學業水平考試,但成績以等級形式出現,生物、地理、歷史和信息技術4個學科的成績等級只在熱點高中的直升、指標生選拔中體現作用,比如青島2中對直升生要求達到2A1C,公辦普通高中在招生時則要求達到2B2C以上。
進入新學期之後,薛老師的課時量沒有變化仍然是每周15個課時,但她的課堂氣氛明顯嚴肅了很多,「我的教學策略也發生了變化,需要不斷地給學生強化知識點。」薛老師說,以前講完知識點後,她會對課程內容進行延展,講點生物學科在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學科前沿的東西,但現在不行了,每周只有3個課時,她必須在課堂上儘量讓學生把知識點掌握,還要給學生劃定記憶的重點,幾乎沒時間再做知識延展了。「現在一堂課投入的精力幾乎趕上以前三堂課,壓力太大了。」薛老師說,以前她的生物學科基本上不留作業,主要是考慮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學習中考學科,現在生物課也會留作業了。
丁老師是一所初中學校初二的英語老師,中考新政對英語學科沒有影響,但她還是感受到了新政帶來的影響,「英語學科是一個需要記憶的學科,每天的作業中我都會安排一定量的記憶背誦內容,但開學後我不得不減少這部分內容。」丁老師說,現在生物和地理兩個需要記憶的學科也開始留課後作業了,她的英語作業量稍多一點,學生們就會喊累,因此她不得不控制每天的作業量。
權威部門:實現與高中教學接軌
在中考改革之初,對於將地理、生物、歷史計入中考總分數的政策就備受關注,一些家長認為增加科目無疑給原本就很緊張的中考增加負擔,這與素質教育減負的大環境不符。
市教育局副局長周民書表示,將歷史、地理和生物三科以分數形式計入中考總分,是為了提高這些學科的教學質量,也為了實現與高中教學的接軌,但同時也要把握好學生的負擔,畢竟此輪改革的初衷是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我們要減輕過重的負擔,減輕不必要、不合理的負擔,但學生學習需要一定的負擔,完全沒有負擔也不行。」
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基於中考全面等級制改革的前提,市教育局今年首次允許七年級學生提前參加中考,七年級學生參加地理、生物、信息技術三個科目的考試,需由學生個人和家長提出申請,經學生所在初中學校審核同意後報所屬教育行政部門審批。而調整後的中考不再實行完全等級制,這種情況下,基於完全等級制的提前中考就沒有太大的必要了,因此市教育局取消了提前考試制度,以避免考生會分分計較,多次考試增加學業負擔,也是從減負的角度出發。
高中老師:歡迎史地生「升格」
58中副校長吳峰說,在教學的過程中,總有老師跟他反映,部分新高一的學生竟然不會生物、歷史、地理的一些基礎知識,「就好像初中沒學過一樣。其實我們也知道,以前史地生只需要通過會考就行,不算中考分數,所以學生花得精力不多。不過進入高中,這些科目不僅要考而且佔的比重也不小,所以高中的老師得從頭講起。」吳峰認為,如果增加考試科目,學生就會重視這些科目的學習,學校也會保證授課時間,更有利於初高中課程的銜接。
同樣,在青島9中副校長田山看來,歷史、地理、生物以分數形式加入成為考試科目,更是考慮了學生的人文知識培養。「事實上,史地生這三科知識,是學生應該具備的常識。」田山說,相比於兄弟城市,青島將史地生以分數形式作為考試科目已經比較晚。若在初中這三科就引起師生的足夠重視,到了高中,這三科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都能很好地銜接。
中考新政一波三折
關於2015年中考改革,早在2013年市教育局就出臺過初步方案,完全等級制的概念首次在青島提出。根據當時的政策,市教育局計劃從明年開始中考成績不再以分數形式出現,而是以ABCDE共5個等級出現。在這個方案中,除了等級制之外,2015年的中考政策還創下了若干個第一次。
此前,明年即將實施的等級制中考在家長中引起了廣泛關注,在充分聽取了家長、老師對等級制中考的不同聲音後,7月9日市教育局發布緊急公告稱,市教育局決定,保持高中招生政策相對穩定,繼續實施分數制和等級制並行,同時公布考生考試科目分數和等級,高中學校招生繼續按考試分數總分擇優錄取,在總分相同的條件下優先錄取考試科目高等級多的考生。
8月8日晚上10點半,市教育局再次發布公告稱,將就市內三區初中學生學業考試與普通高中招生改革有關事宜舉行聽證會,這也是我市教育史上首次就中考招生政策的制定舉行聽證會。8月27日市教育局召開聽證會,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教育專家、聽證代表、旁聽人近30人參加聽證會。9月9日經歷了一波三折的中考新政正式出臺。
(記者 臧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