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減負解析:小三科升級利與高中教學接軌

2020-12-13 青島新聞網

    中考減負:加減法進行時中考改革後史地生計入總分 思想品德、體育不再算分高中老師認為小三科升級有利於高中學習

    今年9月初,市教育局發布了中考招生改革方案,這一方案的出臺可謂一波三折,最終方案從最初的完全等級制變成了分數等級並行的模式。儘管最終發布稿與當初設想有些差別,但2015年中考還是有較大變化,新政公布一個多月了,本組系列報導將從「負擔」、「公平」、「素質」、「應對」和「走向」5個關鍵詞,調查中考新政的影響。從明年起中考總分數將提高到780分,計入總成績的科目也從原來的語、數、外、理、化、思品、體育,變成了語、數、外、理、化、史、地、生。總分的提高、考試科目的增加,對即將面臨中考的學生來說,備考壓力更大了,這種壓力考生從初二就已經體會到了。比較科學的是,新政在增加了負擔的同時,也減少了一部分不必要的負擔,只是在減法和加法之間還需要繼續完善。

    需要補課的科目增加了

    周六上午8點到10點是數學補習班,地點在臺東當代廣場;10點半到12點半是物理補習班,地點在浮山後;周日下午1點半到4點半是生物和英語補習班,這兩個補習班都在齊東路附近;晚上回家是寫作業的時間。這是市南區一所熱點初中初二學生陳晨(化名)周末兩天的日程表,進入初二之後,陳晨明顯感覺到了中考帶來的壓力,「初一的時候我只上英語口語輔導班,周末我一般都跟同學逛書店、打籃球或者跟父母爬嶗山。」陳晨說,進入初二一切都變了。

    對於周末滿滿的輔導班,陳晨一肚子抱怨,但他只能接受,因為自己身邊同學的課外輔導班並不比他少,「其實一開學的時候我們沒有讓他上這麼多輔導班,但一次家長會上我打聽了班上很多家長,發現絕大部分孩子都在上輔導班。」陳晨的媽媽認為,中考是高考的前奏,也是重要的關口,只有中考考好了才能進到一所好高中,這也直接決定了高中3年後的高考成績。

    陳晨的媽媽到處打聽,給孩子選了4個科目的輔導班。

    在班主任王老師看來,陳晨報的周末輔導班數量不少,但也不算多,「班上有孩子把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地理、生物全報了。」王老師說,以前孩子們課外輔導班主要集中在語數外和物理、化學上,其中化學是初三才開課,初二的孩子不會上,但現在地理和生物也成了課外輔導班的熱門學科。

    生物老師也不輕鬆了

    中考科目增加了,感受到壓力的並不只是學生,老師們同樣如此。

    薛老師是市南區另一所熱點初中的生物老師,在本學期以前,作為一名「副科」老師,薛老師的工作相對比較輕鬆,「我們整個年級有10個班,一共兩名生物老師,每人教5個班。」薛老師說,每個班每周有3節生物課,一個周下來她需要上15節課,平均每天3節課,一天下來也經常是講得嗓子冒煙,但她身上的壓力不大,學生們學習生物的壓力也不大,每堂課的氣氛都很輕鬆,原因是生物學科成績並不計入中考總成績。在此之前,生物學科也需要參加中考學業水平考試,但成績以等級形式出現,生物、地理、歷史和信息技術4個學科的成績等級只在熱點高中的直升、指標生選拔中體現作用,比如青島2中對直升生要求達到2A1C,公辦普通高中在招生時則要求達到2B2C以上。

    進入新學期之後,薛老師的課時量沒有變化仍然是每周15個課時,但她的課堂氣氛明顯嚴肅了很多,「我的教學策略也發生了變化,需要不斷地給學生強化知識點。」薛老師說,以前講完知識點後,她會對課程內容進行延展,講點生物學科在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學科前沿的東西,但現在不行了,每周只有3個課時,她必須在課堂上儘量讓學生把知識點掌握,還要給學生劃定記憶的重點,幾乎沒時間再做知識延展了。「現在一堂課投入的精力幾乎趕上以前三堂課,壓力太大了。」薛老師說,以前她的生物學科基本上不留作業,主要是考慮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學習中考學科,現在生物課也會留作業了。

    丁老師是一所初中學校初二的英語老師,中考新政對英語學科沒有影響,但她還是感受到了新政帶來的影響,「英語學科是一個需要記憶的學科,每天的作業中我都會安排一定量的記憶背誦內容,但開學後我不得不減少這部分內容。」丁老師說,現在生物和地理兩個需要記憶的學科也開始留課後作業了,她的英語作業量稍多一點,學生們就會喊累,因此她不得不控制每天的作業量。

    權威部門:實現與高中教學接軌

    在中考改革之初,對於將地理、生物、歷史計入中考總分數的政策就備受關注,一些家長認為增加科目無疑給原本就很緊張的中考增加負擔,這與素質教育減負的大環境不符。

    市教育局副局長周民書表示,將歷史、地理和生物三科以分數形式計入中考總分,是為了提高這些學科的教學質量,也為了實現與高中教學的接軌,但同時也要把握好學生的負擔,畢竟此輪改革的初衷是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我們要減輕過重的負擔,減輕不必要、不合理的負擔,但學生學習需要一定的負擔,完全沒有負擔也不行。」

    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基於中考全面等級制改革的前提,市教育局今年首次允許七年級學生提前參加中考,七年級學生參加地理、生物、信息技術三個科目的考試,需由學生個人和家長提出申請,經學生所在初中學校審核同意後報所屬教育行政部門審批。而調整後的中考不再實行完全等級制,這種情況下,基於完全等級制的提前中考就沒有太大的必要了,因此市教育局取消了提前考試制度,以避免考生會分分計較,多次考試增加學業負擔,也是從減負的角度出發。

    高中老師:歡迎史地生「升格」

    58中副校長吳峰說,在教學的過程中,總有老師跟他反映,部分新高一的學生竟然不會生物、歷史、地理的一些基礎知識,「就好像初中沒學過一樣。其實我們也知道,以前史地生只需要通過會考就行,不算中考分數,所以學生花得精力不多。不過進入高中,這些科目不僅要考而且佔的比重也不小,所以高中的老師得從頭講起。」吳峰認為,如果增加考試科目,學生就會重視這些科目的學習,學校也會保證授課時間,更有利於初高中課程的銜接。

    同樣,在青島9中副校長田山看來,歷史、地理、生物以分數形式加入成為考試科目,更是考慮了學生的人文知識培養。「事實上,史地生這三科知識,是學生應該具備的常識。」田山說,相比於兄弟城市,青島將史地生以分數形式作為考試科目已經比較晚。若在初中這三科就引起師生的足夠重視,到了高中,這三科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都能很好地銜接。

    中考新政一波三折

    關於2015年中考改革,早在2013年市教育局就出臺過初步方案,完全等級制的概念首次在青島提出。根據當時的政策,市教育局計劃從明年開始中考成績不再以分數形式出現,而是以ABCDE共5個等級出現。在這個方案中,除了等級制之外,2015年的中考政策還創下了若干個第一次。

    此前,明年即將實施的等級制中考在家長中引起了廣泛關注,在充分聽取了家長、老師對等級制中考的不同聲音後,7月9日市教育局發布緊急公告稱,市教育局決定,保持高中招生政策相對穩定,繼續實施分數制和等級制並行,同時公布考生考試科目分數和等級,高中學校招生繼續按考試分數總分擇優錄取,在總分相同的條件下優先錄取考試科目高等級多的考生。

    8月8日晚上10點半,市教育局再次發布公告稱,將就市內三區初中學生學業考試與普通高中招生改革有關事宜舉行聽證會,這也是我市教育史上首次就中考招生政策的制定舉行聽證會。8月27日市教育局召開聽證會,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教育專家、聽證代表、旁聽人近30人參加聽證會。9月9日經歷了一波三折的中考新政正式出臺。

 (記者 臧旭平)

相關焦點

  • 青島中考2021要改革?別被忽悠,現行的中考政策確實減負不少
    昨天一個自媒體公眾號發了「爆炸性」消息,言之鑿鑿說青島中考要恢復原來的考試科目。舉了一堆外地中考政策調整的例子。但是繞了一大圈最後還是販賣恐慌,讓家長們都去報假期輔導班。很多人不以為然,說有考試就有競爭,減負是空談。那些麈尾清談之士既不是教師,也不是家長,只是大談臆想之相。從生活實踐來看,你照顧3個孩子和照顧10個孩子,負擔能一樣麼?到了假期你感覺一個孩子都嫌多了吧?同理,3科計分和10科計分,負擔天壤之別。又有明士曰等級也是考,不能減負。
  • 浙江中考錄取分數線太高?來德國高中,接軌世界名校
    畢業季是結束和啟程,  高考已經結束,  浙江率先公布了中考成績。  杭州市第一批招生錄取學校  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為458分。  而進入重點中學則需要540分,  要知道總分才570,  能考到540分真是學霸中的學霸。
  • 浙江中考錄取分數線太高?來德國高中 接軌世界名校
    畢業季是結束和啟程,高考已經結束,浙江率先公布了中考成績。01 國內高中國內高中的教學模式主要可以根據不同的升學途徑分為兩種l 國際高中:以出國留學為目的,教學內容與國際接軌。>傳統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容易適應。
  • 【好消息】選純國際高中,與英美大學無縫接軌!
    【好消息】選純國際高中,與英美大學無縫接軌!
  • 青島中考第二天連考三科:數學題目最難 道德與法治首年閉卷
    7月14日在53中考點外,青島超銀學校老師身著印有「中考必勝」字樣上衣為考生加油。圖/半島記者 孟達7月14日,青島新中考進入第二天,考生接連迎來數學、道德與法治、物理考試,單日考察三科也是今年中考安排最為密集一天。
  • 高考改革不分文理英語可考兩次 山東家長:大學招生何時與高考接軌
    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細則何時出臺?高考變革,大學招生政策何時與高考接軌?相對於家長的迷茫,山東部分中學的老師表現比較淡定,今年讀高一的學生或仍將實施現行高考方案,高考改革對這批孩子影響不大。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細則何時出臺?高考變革,大學招生政策何時與高考接軌?相對於家長的迷茫,山東部分中學的老師表現比較淡定,今年讀高一的學生或仍將實施現行高考方案,高考改革對這批孩子影響不大。
  • 新中考三科決勝負,島城考生考得咋樣?
    半島記者 孫雅琴 實習生 陳昊7月19日,伴隨著最後一批英語聽說人機對話考試的考生走出考場,青島2020年中考全部結束。以減負為初衷的新中考從計分方式、學科組合評價、命題方式等多方面進行了改革。試題更多考查能力,數學易拉開差距今年新中考在命題方面也有不少變化。「在新中考只有語數英三科計分的情況下,數學難度加大是必然的,不然很難拉開差距。」數學考試結束後,青島39中數學教師吳娟娟告訴記者,今年數學試卷的計算題部分靈活性很強,有多個題目考查的順序和方向有變化,甚至有向高中知識接軌的趨勢。
  • 重磅消息,山西2020年中考暫停這三科考試,偏科生的好消息
    4月30日,山西省招生考試管理中心發布關於山西省2020年高中階段教育學校招生考試公告:"全省中考報名時間統一安排在5月6日至5月31日,考生報名和確認的具體時間、方式由各市確定。"看來考生還得耐心等待本市的通知了。
  • 江西中考滿分提至860分,孩子普遍不開心,家長覺得負擔更重了
    中考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個分水嶺,全國有將近50%的學生因為無法通過中考,沒有辦法進入普通高中,不能進入高中,要麼去職業學校,要麼就分流到社會開始打工。即便能夠進入高中,也有相當大的一部分的同學,由於分數不高需要交一筆不菲的擇校費用。 從家長和孩子的內心來說,他們是真心希望能夠減負的,但是有的時候中考的負擔甚至比高考的負擔還要重。高考其實也只不過是考6個科目而已。但是中考要考13個科目,這樣的必要性到底有沒有?就真的是值得令人回味和討論的事情了。
  • 學習講堂|推行使用三科統編教材和全面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工作政策解讀(第一期)
    ▲三科統編教材按照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的要求,既體現內容代代相傳,又體現時代性,反映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還具有前瞻性和國際視野,使學生成為有世界眼光的人。▲教材遵循青少年認知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貼近學生思想、學習、生活實際,精選基本學習內容,既關注學生全面發展,又關注學生個性發展,著力發展核心素養,提升綜合素質,促進終身發展。
  • 初一生提前參加中考小三科考試 資格過關者少
    根據青島中考新政,初二學生的地理、生物和信息技術的學業考試,今年首次有初一考生參與。據了解,有的學校最初報名參加提前考試的學生有幾十人,學校把關後,最終獲得考試資格的僅有幾人。市教育局負責人稱,允許提前考試是為了支持和鼓勵學有餘力、有特殊稟賦的學生,但不能違背教育規律。
  • 一半學生中考強制進入職高,教育部嚴抓普職比,學生還敢減負嗎?
    現在很多省份的普職比已經調整到了4:6,但是在2021年的中考過後,很可能會將中職教育和普通高中的招生比例調整到5:5,所以想要上一個好大學,從今年開始不在取決於高考,而是從「中考」。將有一半學生上不了「高中」,學生還敢減負嗎?
  • 脫離了高考的減負,意義在哪?
    「學校減負也沒用,課程輕鬆了、作業少了,但考試依然是『擇優錄取』。即使學校不留作業,孩子每天也在拼命學,怎麼可能真正做到減負呢?」趙女士的兒子在老家黑龍江省的一所重點高中讀高二,在她看來,減負也許會對小學生的成長起到較大作用,但對於提前幾年就需要備戰「大考」的高中生而言,意義實在不大。
  • 我區族語言授課學校推行使用三科統編教材工作
    近日,自治區黨委辦公廳、政府辦公廳印發《全區民族語言授課學校推行使用三科統編教材全面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工作實施方案》,全面部署我區下一步推行使用三科統編教材相關工作。       按照《實施方案》,2021年秋季學期起,全區民族語言授課學校小學一、二年級全部使用統編《道德與法治》《語文》教材,並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初中一、二年級全部使用統編《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材,並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有條件的學校在2021年春季學期使用。到2023年初中畢業生中考時三科全部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答卷。
  • 課堂增效學生減負教學提質 寧夏縱深推進創新素養教育
    為課堂增效 給學生減負 讓教學提質——寧夏縱深推進創新素養教育培育時代新人銀川市興慶區第十八小學的學生通過平板電腦進行課堂學習。「這個問題請哪位同學來講臺講一講?」經過不斷的探索與實踐,五年來,在「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中,我區中小學學生的科學素養、藝術鑑賞力、學習興趣等名列全國前茅,教師在教育部「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教學競賽中獲獎佳績,中小學課程豐富了、課堂變活了、孩子們更愛學了,寧夏教育的未來也自此而變。
  • 從「教學壓倒一切」來看待「減負」,減負之難原因找到了?!
    為什麼要「減負」?說實在的,我也不太清楚。但是,我明白,學業確實真的越來越重了。記得以前初一才學英語,學初中三年英語就可以中考,最後還得100以上。現在小學三年級就學英語,學到初三就已經學六年時間,但是還是有很多學生沒能考100分英語,這到底是以前我厲害,還是現在的學生太差?
  • 我區全面部署民族語言授課學校推行使用三科統編教材工作
    近日,自治區黨委辦公廳、政府辦公廳印發《全區民族語言授課學校推行使用三科統編教材全面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工作實施方案》,全面部署我區下一步推行使用三科統編教材相關工作。 按照《實施方案》,2021年秋季學期起,全區民族語言授課學校小學一、二年級全部使用統編《道德與法治》《語文》教材,並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初中一、二年級全部使用統編《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材,並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有條件的學校在2021年春季學期使用。到2023年初中畢業生中考時三科全部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答卷。
  • 全國中考「非連續性文本」成主流考法,與高考接軌?
    從全國中考角度來看,非連續性文本在個別省市已連續考查9年,考查省市在逐年增加,試題命制已基本成熟。2011版課標、2017版高中課標都對學生獨立閱讀非連續性文本、獲取信息、文意理解等方面提出了要求,課標指導試題命制,試題也對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一面呼籲為學生減負,一面卻在增加中考的科目。這是為何?
    我上中學的年代——上個世紀90年代,就在喊為學生減負了,今天依然在喊。然而,近年來我實在搞不懂了:一面在呼籲為學生減負,可是另一面卻在增加中考的科目。這到底是為何?呼籲為學生減負一直是學生和家長的心聲,也是社會的心聲。尤其是近年來,學生學業壓力越來越大,減負的呼籲也越來越強烈。然而,中考的科目卻在增加,這難道就是對減負的回應嗎?
  • 今年中考總分調整為660分 理化實操、信息技術、體育三科考試暫停
    本報訊(記者李林霞)記者5月7日從省招考中心獲悉,經省委、省政府同意,2020年我省高中階段教育學校招生考試(簡稱「中考」)時間推遲一個月,同時暫停理化實驗操作、信息技術、體育三科考試,中考總分也由原來的730分調整為6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