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課堂增效 給學生減負 讓教學提質
——寧夏縱深推進創新素養教育培育時代新人
銀川市興慶區第十八小學的學生通過平板電腦進行課堂學習。
「這個問題請哪位同學來講臺講一講?」「我們來做個比賽……」近日,寧夏銀川市興慶區第十八小學四年級(2)班,語文老師全婧正在上一節古詩詞課《王戎不取道旁李》。黑板是多媒體屏,每個學生都有一個平板電腦與多媒體屏相連接。這節課,全婧一直利用課件,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繪製思維導圖、進行分組表演,很少講述,學生們卻在歡聲笑語、掌聲陣陣中把整篇課文學深、學透。
這是目前寧夏中小學教學中,常見的一節將創新素養融入課堂的課程。如何開發、養成學生創新素養,破解青少年基礎知識牢固,但創新能力相對不足的難題?
2015年起,寧夏率先在部分中小學和幼兒園開展了創新素養教育;2018年寧夏在全區初中及以下學段全面實施創新素養教育。經過不斷的探索與實踐,五年來,在「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中,我區中小學學生的科學素養、藝術鑑賞力、學習興趣等名列全國前茅,教師在教育部「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教學競賽中獲獎佳績,中小學課程豐富了、課堂變活了、孩子們更愛學了,寧夏教育的未來也自此而變。
「在課堂中,我們把值得研究和思考的問題作為教學的主線,課前請學生先行自學,帶著問題來到課堂;課上讓學生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我們老師,則走下講臺來到學生中間,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陪伴者、引領者,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全婧告訴記者。對於課堂的轉變,學生覺得新奇有趣,家長們也非常歡迎。「我發現教學模式轉變後,孩子各種能力都有了提升,不僅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因為是小組式教學,和同學相處也更融洽了。」家長餘翠萍說。
據了解,為縱深推進創新素養教育,這五年,寧夏一方面聚焦創新人格、創新思維、創新方法三大核心要素,將創新素養通識教育納入教師全員培訓,轉變從教者思想,另一方面大力支持學校辦好家長學校等,讓家長真心贊同學校的改革,真正配合教師的教學,形成了校內校外心往一處想、勁向一處使的合力,讓創新素養教育順利延伸到家庭和社會。我區深刻把握不同學段學生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學前注重培養幼兒的好奇心、直觀具體的思維和初步的動手能力;小學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發散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初中注重培養學生「敢想」「敢做」的創新人格、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每一個學段、每一個學科都彰顯創新素養教育的要求。同時,充分發揮中考作為創新素養教育「指揮棒」的作用,在2018年的中考改革中,對科目設置、組考形式、命題質量、賦分辦法、綜合素質評價等進行了系統重構,將體育變為獨立學科,將物理、化學、生物三科實驗「三選一」變為「三門考」,引導廣大師生在提升創新素養教育水平上下足功夫。
因為實施創新素養教育大力提升了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讓學生有了時間發展更多興趣和愛好,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針對當前學生課業負擔重、身體素質下降這一現象,我們嘗試利用課堂上節約出來的時間,有計劃、多方面地把學生感興趣的、健康而有活力的運動、舞蹈、音樂等引入校園,讓校園充滿時尚和朝氣。」興慶區第十八小集團校校長曹鳴雁表示。
【來源:寧夏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