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課業負擔過重是當前社會輿論關注的熱點,重慶教育系統也一直致力於推進科學的「提質減負」以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教育質量。
如何實現減負提質?如何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開縣從自身實際出發,秉承以人為本的理念,創新思維,突出改革,走出了一條科學提質的教育新路子。如今的開縣教育,「辦好每一所學校,讓每一名孩子都能享受機會均等、受教育的過程同等的優質教育」已不僅僅是一句美麗的口號,而是一個家長認可、社會認同的現實存在。
從課內到課外學習過程靈活多樣
「大家看看圖上的太陽系天體,誰能說說它們有什麼特點?」當開縣實驗中學老師張建軍在地理課上拋出這個問題後,引得同學們紛紛舉手發言。
「我知道離太陽最近的是水星,最遠的是海王星。」
「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因為沒有大氣層的保護,所以被隕石撞擊,表面凹凸不平。」
老師還沒講,為什麼大家知道這麼多?「這些都是我們從課前預習了解到的。」幾位學生一起說。課堂上,大家相互交流,展示著課前的預習成果,儼然一個個小天文學家。
「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打造適合每一位學生發展的卓越課堂。」這是開縣對各個學校的要求。老師在課堂中扮演引導者的角色,採取靈活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創造力,實現有效課堂教學。
怎樣才能實現課堂的有效?
在開縣看來,首先要實現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和教研方式的轉變。以教學方式為例,要求教師藉助「班班通」等為教學手段,從班級教學向小組教學、個別化教學轉變,從教師講授向教師輔助和指導轉變,從以語音和符號刺激為主向圖像、語音、符號多種方式的現代化教學手段轉變。目前,開縣村級以上學校都配備了「班班通」,基本實現了「班班通」全覆蓋。
同樣,在學習方式的轉變上,開縣認為,要改變以教師、課堂和書本為中心,將學習活動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全縣各級各類學校均開設了課外輔助活動課,以「劉伯承紀念館和故居」等紅色資源建立了學生愛國教育實踐基地,以環境保護、紅領巾監督崗等為主題的學生課外活動「實踐基地」遍地開花。帶著問題進課堂,是轉變學習方式的前提,通過問題導學,激發課堂活力,讓學生在「做中學、說中學、實驗中學、網絡中學、合作探究中學」。
如實驗中學14個學科分別建立起了備課組的教學模式,語文組的「三段六環節」、數學組的「問題探究式」、生物組的「三疑教學法」等模式,為課堂注入了興趣與活力。臨江中學以「三段六步」課堂模式的推行,已使當前的課堂教學面貌發生了可喜的變化。開縣中學在「問題學導型」課堂學習模式下,學生「會學」、「樂學」的高效課堂情境令人印象深刻。
除了課堂本身,校本教研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式之一。在開縣,推進全縣教師坐班制,統一建設城鄉教師周轉宿舍,探索住校制,讓教師有了更多時間在學校抓校本教研。每個學校校本教研的研究課題均來源於本校教師的實踐,包括問題跟進式教研、教與學的課例研究、小課題研究等方式,用科學的方法引領教師專業發展,把校本教研的成果落實到教師的課堂教學之中,進一步豐富學校課程。
從校長到教師
教育人才全面提質
開縣作為三峽庫區教育大縣,縣委教育工委、縣教委對師資隊伍打造、教育人才建設有著足夠的重視。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開縣認識到校長在教育人才隊伍中的「車頭」作用,積極改革校長選任管理機制,在「入口」上實行「公開比選、差額票決,公開推薦、直接選舉,公開海選、擇優聘用,公開競崗、四步儲備」的機制。5年來,公開比選了121名學校副職、中層幹部擔任學校校長,農村學校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成立幹部培訓中心,每年分期分批對全縣學校校長、黨組織書記、副校級及中層幹部進行封閉式全員培訓。近3年,培訓學校幹部1萬餘人次。同時,在「出口」上探索校長任期延長制,對公認的、特別優秀的校長,退休年齡之後可以繼續聘任3-5年時間。
教師的「入口」把關同樣重要。據了解,開縣實施的「萬名人才引進計劃」重點傾斜教育系統。5年來,共引進優秀教師2479名,其中公招本科以上1573名、籤約研究生42名、特崗教師489名、到重點大學雙選324名,縣外成熟優秀教師考核聘用51名。新鮮血液的注入,讓開縣農村教師隊伍最薄弱的環節變得血脈暢通、筋骨強壯。
教育要提質,首先要教師「提質」。教師「提質」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通過不斷地培訓與學習,從待遇、住房等方面加強對教師的人文關懷。從2009年開始,開縣大力實施了教師免費體檢,對農村教師發放120元到180元不等的交通補助,修建農村教師周轉房;每年設立500萬元教育質量獎,重獎教育有功之臣。從2008年開始,開縣每年用於教師培訓的經費就達400萬元。開縣教育主管部門在教育城域網建立了教師在線培訓考試系統,與普通師資培訓不同的是,開縣走的是「高端化」路子。今年暑假,就有56名中小學優秀班主任到清華大學、64名中學校長(書記)到華東師大、90名小學校長到西南大學進行高端培訓,還特別組織了1500名村校教師進行了為期半個月的封閉培訓。接受培訓的老師均表示,「到名校的培訓能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更新專業知識,為今後更好地發展積蓄能量。」同時,對全縣教師集中開展了教材教法過關考試、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應用和粉筆字測試工作,實施了學校幹部教師課改合格課達標考核評價,並將課改合格課代表作為幹部儲備、提拔、使用和教師評職晉級、評優評先、進城考調的必要條件,促進教師不斷加強學習完善自我。
準確定位教育發展目標,增強教育提質內生動力
在開縣不久前召開的「深入推進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工作推進會」上,開縣縣委教育工委、開縣教委提出「改革創新、均衡優質,辦人民滿意和對祖國民族未來負責任的教育,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的目標定位。
「現代公民素養,包括學生的獨立人格、理性精神、責任擔當、公益愛心、平和心態、開放視野等綜合素養,但還不夠,還應讓學生具有跨界的科學文化知識和一定的人文素養。」開縣縣委教育工委書記姚光富說,在這樣的理念引導下,要求校長和教師要準確定位自己的角色。在實際的工作中「教師要切實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校長要切實把教師當成自己的親人」。
「我們要想方設法辦好每一所學校,培養好每一位學生,不讓每一個學生掉隊,要把面向全體學生作為衡量一所學校育人質量的重要標尺。」開縣教委主任張光青對「樹立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的質量觀」有著深刻的認識。在開縣看來,既要關注城區學校,也要支持農村學校,尤其是要提高邊遠農村學校包括村校的質量。學校要關心各個層面的學生,特別是農民工子女、留守兒童、貧困學生等困難學生。在全面發展質量關的理念指導下,開縣呈現出一大批書法、美術、舞蹈、體育、禮儀、科技特色學校。
提質速遞
雲楓初中:「卓越課堂」建設獲專家肯定
近日,重慶市課改辦和市教科院「卓越課堂」行動計劃專題教研組一行,來到開縣雲楓初中,調研、指導課改工作。
當天,調研組一行分別觀摩了英語、地理、生物和體育等課堂,並對八年級學生進行了學科知識測試,還對該校師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聽取了學校關於課改工作的匯報。
「在這裡學習和從教是一種幸福。學生的自主能力、行為習慣養成非常好,讓人感到驚訝。教師角色變化和學生學習習慣變化之大使人感到震撼。」調研組對學校課改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專家姜伯成認為,雲楓初中的課改工作已初顯成效,堅持數年,必將有更大、更新的成果。
東華小學:
課改推進會促課改縱深推進
「高樓村校老師的展示課,充分體現出了分組合作討論學習的熱烈氛圍。」「課上,高老師合理控制講課時間,引導學生思考,課堂教學節奏把握非常到位。」在東華小學課改推進會上,各位老師積極發表著對高樓村老師的展示課的觀點和看法。
據悉,為促進村校規範辦學,推進課改縱深發展,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東華小學從實際出發,舉行課改推進會,對該校「ZTZ」課堂教學方式從理論到操作進行詳細解讀,為課改的深入推進進行理論導航,營造出了積極的教研氛圍。「這樣的推進會能讓老師們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吸取其他老師優秀的做法,改進自己的課堂,提高教學質量。」參加課改推進會的老師感言。
(責任編輯:王姣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