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黏媽媽是形成良好依戀關係的基礎,正常情況下,孩子時不時的黏著媽媽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現象,也是孩子和媽媽之間情感表達的一種方式,每當這時候,溫馨、感動、愛會成為孩子和媽媽之間的主題。但是,有的孩子往往過猶不及,比如,不管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總是黏在媽媽身邊,為了黏著媽媽而哭鬧著不去幼兒園,為了黏著媽媽不讓媽媽上班,為了黏著媽媽拒絕和其他任何人親密接觸……當我們的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時,往往會對媽媽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很大的困擾,也有很多媽媽為此而無奈。
時刻黏著媽媽的孩子
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孩子如此黏媽媽的呢?一般來說,有以下幾點原因:
1⃣️ 嚴重缺乏安全感。安全感是孩子小時候建立的最為重要的情感內容之一,具有較好安全感的孩子往往比較獨立,但那些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往往會比較內向,而嚴重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就會表現出特別黏媽媽的現象。之所以會缺乏安全感,最重要的原因是缺少親子之間的陪伴。很多媽媽因為家務、工作繁忙,忽視了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陪伴,與孩子之間的交流也僅僅是生活上的交流,吃什麼、穿什麼、玩什麼,而沒有更為深入的和孩子進行情感上的交流,雖然也陪著孩子,但心與心之間卻是阻隔的。缺乏親子陪伴、缺乏心靈溝通,造成孩子渴望和媽媽進行溝通,但由於孩子語言表達、邏輯思維能力的不足,就形成了黏著媽媽的現象。
2⃣️ 缺少和其他親人的溝通交流。黏著媽媽不願放手的孩子,往往缺少和家庭中其他成員之間的互動、交流,單親家庭、家庭成員較少、家庭成員極少相聚都是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
3⃣️ 家庭氛圍的影響。家庭是最容易影響孩子性格、脾氣、價值觀等的地方,良好的家庭氛圍會讓孩子走向正向的發展軌道,但那些總是伴隨著吵架、生氣、謾罵,甚至打架的家庭,帶給孩子的大都是負面的影響,孩子會為此感到害怕、擔憂,甚至產生抑鬱,這時,黏著媽媽就成為了孩子保護自己、釋放情緒的辦法。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那麼,如何讓孩子不做時刻黏著媽媽的好寶寶呢?給大家幾個建議:
1⃣️ 學會主動陪伴孩子,對他的語言和行動作出積極反應。即使是很忙的時候,也要耐心回應孩子的黏人行為,千萬不要斥責孩子。當我們知道了孩子黏人的原因後,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要斥責孩子的黏人行為,也不要給孩子貼上「黏人精」的標籤,不妨在這個時候和孩子來一場心與心的溝通。放下手中忙碌的事務,問問孩子的感受,聊聊最近家中的趣事,聽聽孩子有哪些好玩兒的事情,這樣孩子才會慢慢放下心中的焦慮,和媽媽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
2⃣️ 安排一些可以一家人玩的親子遊戲或親子活動,讓孩子多與其他家人接觸,幫孩子建立對其他家人的信任。有時候,孤獨是孩子總是喜歡時刻黏著媽媽的原因之一,這時候,爸爸或者其他家人的作用就非常重要了。我們儘量不要讓孩子孤獨的一個人玩耍,當媽媽有事兒的時候,可以讓爸爸陪伴孩子,增進爸爸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當周末時,可以邀請家人到家中做客,讓孩子體會親情之樂;假期時,不妨幾家人一起出行,旅行的同時讓家人感情更加融洽,無形中也幫助孩子感受到家人的溫暖和關愛,逐漸走出孤獨的陰影,總是時刻黏著媽媽的現象也會逐漸消失了。
3⃣️ 注重營造相親相愛的家庭氛圍,尤其是媽媽,更要保持自身穩定的情緒,不能以忽冷忽熱的態度對待孩子,以免給孩子帶來不安。媽媽往往是感性多於理性,家庭瑣事或者工作上的麻煩造成的不良情緒,極易帶入到生活中來。這時,媽媽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特別是在孩子面前,儘量避免在孩子面前與家人爭吵,堅決不能在孩子面前說其他家人的壞話,當面對熊孩子不能控制自己情緒時,可以暫時躲避,讓爸爸來處理,不要輕易的訓斥甚至打孩子。穩定的情緒會讓孩子感受到媽媽對自己的愛是不變的,不會因為一會兒冷淡一會兒熱情而感到不安。
除此之外,融洽的夫妻關係、婆媳關係等也是營造良好家庭氛圍的重要因素,媽媽要學會經營自己的家庭,讓溫暖的家給孩子安心的港灣。
和諧的家庭氛圍
時刻黏著媽媽的孩子,一方面雖然會造成一定的困擾,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體現的都是孩子對媽媽濃濃的愛意,因此,我們不妨換個角度來看,當孩子時刻黏著媽媽的時候,告訴自己這是孩子愛的表現,我需要還孩子來一場心靈的對話,放下自己的情緒和手頭的事務,還有什麼比孩子的愛更重要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