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媽媽之如何讓孩子不做時刻黏媽媽的好寶寶?

2020-09-19 伊媽育兒經

孩子黏媽媽是形成良好依戀關係的基礎,正常情況下,孩子時不時的黏著媽媽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現象,也是孩子和媽媽之間情感表達的一種方式,每當這時候,溫馨、感動、愛會成為孩子和媽媽之間的主題。但是,有的孩子往往過猶不及,比如,不管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總是黏在媽媽身邊,為了黏著媽媽而哭鬧著不去幼兒園,為了黏著媽媽不讓媽媽上班,為了黏著媽媽拒絕和其他任何人親密接觸……當我們的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時,往往會對媽媽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很大的困擾,也有很多媽媽為此而無奈。


時刻黏著媽媽的孩子

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孩子如此黏媽媽的呢?一般來說,有以下幾點原因:

1⃣️ 嚴重缺乏安全感。安全感是孩子小時候建立的最為重要的情感內容之一,具有較好安全感的孩子往往比較獨立,但那些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往往會比較內向,而嚴重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就會表現出特別黏媽媽的現象。之所以會缺乏安全感,最重要的原因是缺少親子之間的陪伴。很多媽媽因為家務、工作繁忙,忽視了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陪伴,與孩子之間的交流也僅僅是生活上的交流,吃什麼、穿什麼、玩什麼,而沒有更為深入的和孩子進行情感上的交流,雖然也陪著孩子,但心與心之間卻是阻隔的。缺乏親子陪伴、缺乏心靈溝通,造成孩子渴望和媽媽進行溝通,但由於孩子語言表達、邏輯思維能力的不足,就形成了黏著媽媽的現象。

2⃣️ 缺少和其他親人的溝通交流。黏著媽媽不願放手的孩子,往往缺少和家庭中其他成員之間的互動、交流,單親家庭、家庭成員較少、家庭成員極少相聚都是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

3⃣️ 家庭氛圍的影響。家庭是最容易影響孩子性格、脾氣、價值觀等的地方,良好的家庭氛圍會讓孩子走向正向的發展軌道,但那些總是伴隨著吵架、生氣、謾罵,甚至打架的家庭,帶給孩子的大都是負面的影響,孩子會為此感到害怕、擔憂,甚至產生抑鬱,這時,黏著媽媽就成為了孩子保護自己、釋放情緒的辦法。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那麼,如何讓孩子不做時刻黏著媽媽的好寶寶呢?給大家幾個建議:

1⃣️ 學會主動陪伴孩子,對他的語言和行動作出積極反應。即使是很忙的時候,也要耐心回應孩子的黏人行為,千萬不要斥責孩子。當我們知道了孩子黏人的原因後,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要斥責孩子的黏人行為,也不要給孩子貼上「黏人精」的標籤,不妨在這個時候和孩子來一場心與心的溝通。放下手中忙碌的事務,問問孩子的感受,聊聊最近家中的趣事,聽聽孩子有哪些好玩兒的事情,這樣孩子才會慢慢放下心中的焦慮,和媽媽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

2⃣️ 安排一些可以一家人玩的親子遊戲或親子活動,讓孩子多與其他家人接觸,幫孩子建立對其他家人的信任。有時候,孤獨是孩子總是喜歡時刻黏著媽媽的原因之一,這時候,爸爸或者其他家人的作用就非常重要了。我們儘量不要讓孩子孤獨的一個人玩耍,當媽媽有事兒的時候,可以讓爸爸陪伴孩子,增進爸爸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當周末時,可以邀請家人到家中做客,讓孩子體會親情之樂;假期時,不妨幾家人一起出行,旅行的同時讓家人感情更加融洽,無形中也幫助孩子感受到家人的溫暖和關愛,逐漸走出孤獨的陰影,總是時刻黏著媽媽的現象也會逐漸消失了。

3⃣️ 注重營造相親相愛的家庭氛圍,尤其是媽媽,更要保持自身穩定的情緒,不能以忽冷忽熱的態度對待孩子,以免給孩子帶來不安。媽媽往往是感性多於理性,家庭瑣事或者工作上的麻煩造成的不良情緒,極易帶入到生活中來。這時,媽媽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特別是在孩子面前,儘量避免在孩子面前與家人爭吵,堅決不能在孩子面前說其他家人的壞話,當面對熊孩子不能控制自己情緒時,可以暫時躲避,讓爸爸來處理,不要輕易的訓斥甚至打孩子。穩定的情緒會讓孩子感受到媽媽對自己的愛是不變的,不會因為一會兒冷淡一會兒熱情而感到不安。

除此之外,融洽的夫妻關係、婆媳關係等也是營造良好家庭氛圍的重要因素,媽媽要學會經營自己的家庭,讓溫暖的家給孩子安心的港灣。


和諧的家庭氛圍

時刻黏著媽媽的孩子,一方面雖然會造成一定的困擾,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體現的都是孩子對媽媽濃濃的愛意,因此,我們不妨換個角度來看,當孩子時刻黏著媽媽的時候,告訴自己這是孩子愛的表現,我需要還孩子來一場心靈的對話,放下自己的情緒和手頭的事務,還有什麼比孩子的愛更重要的呢

相關焦點

  • 不完美媽媽丨雖然我不是完美媽媽,但我會努力做一個好媽媽
    我怕自己沒長大、我怕自己不夠好、我怕不會帶孩子、我怕經濟實力不允許、我怕給不了孩子好的教育、我怕孩子過著跟我一樣的生活、我怕......我怕我做不了一個好媽媽。老公一直鼓勵我說,女人有天然的做母親的能力,做了媽媽自然會成長為一位合格的媽媽,母愛是世界上最無私、最偉大的愛,當了媽媽之後你會明白這一切的。
  • 《不完美的她》:3種不完美的媽媽,告訴家長怎麼做一個好媽媽
    不久前熱播劇《不完美的她》引發了媽媽們的討論。劇中3位不同的媽媽,對待孩子不同的表現,一時間引發了思考。下面筆者就簡單總結下3位媽媽的特點,以及他們的不完美的地方。1、穆靜是一個懦弱型的媽媽。她的親生女兒也自己的親生媽媽偏袒林緒之不滿意。所以說,袁玲的缺點就是偏袒。不完美的媽媽,就是有缺點的媽媽,生活中我們常見的有哪些?一、溺愛型媽媽疼愛孩子是母性使然,天下所有的媽媽都是疼愛孩子的。但是過分的疼愛就會變成溺愛。
  • 孩子更黏媽媽,未必就是孩子不懂事,而是媽媽們在這幾方面做錯了
    總是有寶媽抱怨,說不知道為什麼家裡很多人可孩子就只黏自己,自己去哪兒孩子都要跟著,完全就如同一個小小跟屁蟲。更有媽媽們無奈地得出結論,說孩子只黏自己,把自己弄得這麼辛苦這麼累,他們就是不懂事,不知道體諒媽媽。
  • 媽媽不是完美媽媽,孩子不是完美孩子,我們天生就不完美
    就在這一切看似完美又幸福的時刻,卡羅琳發現之前被外面媽媽留下來的孩子變得沒靈魂的軀殼,完美的媽媽變得並不完美當發現這一切以後,卡羅琳只有鼓起勇氣和「完美媽媽」鬥智鬥勇,最終回到了「不完美媽媽」身邊。經歷這一切以後,卡羅琳明白,不完美的媽媽才是真實的媽媽,才是完美的媽每個孩子心中都幻想有一個完美的媽媽,她脾氣好、煮飯好吃、時尚漂亮和可以滿足孩子所有願望,堪稱完美媽媽。
  • 疫情在家,熊娃作亂,如何做一個不雞飛狗跳的媽媽?(媽媽必看)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我發現自己越來越不能承受父子間以及母子間的衝突,我總擔心孩子在衝突中受到傷害,生怕我們不當的教育方式傷害到孩子。對於做父母,雖然不敢追求當100分媽媽,但也總希望有80分吧。但看到自己連80分都達不到的時候,深深的挫敗感和焦慮讓我不斷地尋求書籍的知識。直到我看到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溫尼科特關於做足夠好的媽媽,才知道接納不完美是多麼的重要,值得細細研究。
  • 不做完美媽媽,做自我成長型媽媽
    我有兩個寶貝,一個5歲9個月,一個1歲10個月,文如題名,我經歷了從內心焦慮,想要成為滿分媽媽的自我苛求階段,到現在接納自己,自我成長的學習階段,因為與孩子們的相互陪伴、因為孩子的愛,我更加了解並接受那個不完美的自己,並學會擁抱曾經的自己,找尋內心真實的自我,一場旅行,我們和孩子彼此成就。
  • 孩子特別黏人,媽媽該怎麼做?孩子年齡不同,做法也不同
    蕾蕾總是這樣,不斷地要求大人時刻關注自己,如果沒有大人的密切關注就不安。蕾蕾媽媽也認為她是缺乏安全感,所以儘可能地多陪她。可是現在蕾蕾四歲多了還是黏人,而且沒自信去找同伴玩,這該怎麼辦呢?但是媽媽陪她散步的做法是不能讓她真正建立起歸屬感和自信心的。媽媽的妥協,反而在小姑娘面前建起了一堵「牆」,這堵「牆」阻擋了小姑娘獨立尋找自我價值。應對孩子「尋求過度關注」,我們要給他留出自我認可的空間和時間,不要給孩子過度的保護。所以,蕾蕾媽媽可以這樣做:蕾蕾喊她時,她可以只回應,但不妥協。
  • 對不起,我做不了「完美媽媽」!
    但是你看到視頻裡別的媽媽為了孩子,每天早起365天不重樣的做早餐,你想起自己做飯的「佛系」,想起來做啥就做啥,深感愧疚;看到別家孩子活潑可愛自來熟,你擔心自己敏感怕生的孩子未來怎麼和別人相處;你看到別的孩子吃進口維生素,穿好看又奢侈的衣服,你又心酸又焦慮,埋怨自己沒有能力給孩子好的條件;看到別人家孩子的手工,你再看看自己的,羞愧難當……
  • 《不急不吼做媽媽》:做一個孩子喜歡的媽媽
    當孩子玩了一身土回來,我們難免嘮叨;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我們也會不自禁的多說幾句;當老大又推搡老二,我們又少不了訓斥幾句。父母愛孩子是肯定的,尤其是承擔主要育兒責任的媽媽,負責吃喝拉撒所有日常活動,卻因焦躁易怒愛嘮叨不被理解。 有了徹寶的時候,我看了很多育兒書,也是秉持親密育兒的理念,堅持讓寶貝在有愛的家庭環境中成長。
  • 給媽媽們看的童話:不需要做完美的媽媽,你最需要做的是你自己
    故事講述的是考羅琳在家發現一扇神秘的門,門後有一個完美的家,和一位完美的媽媽。但是那個媽媽卻並不是最好的媽媽,她一邊吃甲殼蟲,一邊說道:「每個人都有兩個媽媽。」她偽裝成那個完美的媽媽,只要考羅琳留下來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一切,可考羅琳識破了這個陷阱,她的勇敢、自信,和對媽媽純潔的愛,讓她不被「完美」迷惑,戰勝了邪惡的魔法勢力,她知道自己的媽媽不完美,但卻是世界上最好的媽媽。
  • 「A+媽媽」超人症狀你有麼? 孩子不愛完美 > 更愛「B+媽媽」
    聽說過"A+媽媽"嗎? 她們就是不允許孩子和自己犯錯、追求完美的超人媽媽。小編猜測我們的讀者媽媽中可能就隱蔽著一群這樣的"A+媽媽"。與上一代靠本能養育的媽媽相比,今天的媽媽"三高"症狀明顯:高期望,高壓和高焦慮。
  • 不完美的媽媽,別人眼中的「不靠譜」,在孩子心中卻是最好的存在
    ,在沒有孩子之前,小李的想法很簡單,因為小李的父母從小對她很嚴厲,小時候幾乎沒有感受到父母的愛,因此小李做了媽媽之後,她就想著當一個完美的媽媽,於是在培養孩子的時候,小李就抓的比較緊,總是喜歡給孩子規劃好,讓自己的孩子跟著自己的想法走,確實小李的這套方式挺有用的,孩子學習確實變得不錯,但是卻發現了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跟小李不親近,本來孩子跟自己的媽媽最要好,但是他家的孩子,在小李面前從來不撒嬌,
  • 不完美媽媽的告白:孩子,我是第一次做媽媽,請多原諒與指教
    人無完人,媽媽也會有不完美媽媽。那些雞飛狗跳,一地雞毛的日子,慶幸孩子帶來的力量。 01 寶貝,對不起,情緒不穩定讓你受苦了 「你憑什麼把我的娃娃都扔了?」「你經過我允許了嗎?」「你知不知道那些對我都有重要意義?」
  • 做「過得去」的媽媽,不必成為「完美媽媽」
    育兒是全天下媽媽的困惑,但有心理專家指出,要養育出身心健康的孩子,你不必非得是完美媽咪,只須當一個「過得去的媽媽」就好了。事實上,在不遺余力為孩子提供完美童年的時候,我們讓孩子的成長變得更加艱難。所以,某種程度上說,「不完美的童年」未必是壞事。而且,女人做自己是正職,做妻子、做母親等都是「兼職」。所以,女人,請在育兒這件事上,放過自己!
  • 不完美的媽媽,我想說...
    仿佛做不到這麼完美,你就是不合格的媽媽。開公眾號以來,很多未曾謀面的媽媽們私聊過我,大部分可能會多點吐槽,其實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只有媽媽才能懂得媽媽的那份心酸。一起來聽一聽媽媽們的心聲。明明用盡全力,媽媽們還是會被打上各種各樣的標籤。這裡做不好那裡做不好,越發感覺自己一無是處。有人說帶個孩子沒有那麼矯情吧?不是矯情,而是媽媽們都希望自己活成別人眼中的好媽媽,好妻子,可是哪有那麼完美的。如果你自己也親身經歷過,也許就會明白,如芝麻小而瑣碎的事往往殺傷力更強。
  • 特別黏媽媽的孩子,可能存在這些問題!
    特別理解媽媽們都喜歡孩子黏著自己,認為孩子黏著自己,肯定是出於對自己特別深的愛,這是一件好事,因為我也喜歡孩子粘著我只不過要有度要看得見這特別黏的背後可能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所以,不能高興得太早。1)孩子缺乏獨立性,會對媽媽非常依戀孩子在三歲以前,普遍會出現黏人的情況,喜歡黏著媽媽也很正常。
  • 寶寶看到媽媽就不乖?面對無比黏自己的寶寶,聰明的媽媽會這麼做
    確實,很多寶寶在外人甚至爸爸和長輩面前,乖巧得像只小綿羊,一看到媽媽瞬間變了個人,各種鬧騰,各種作,還哭哭啼啼(都是假哭,假哭!)怎麼回事?媽媽們那份「娃很需要我」的喜悅剛剛有點苗頭,就被作沒了。為啥寶寶看到媽媽就不乖?
  • 三四歲的孩子黏媽媽怎麼辦?媽媽做好這三點,給孩子足夠安全感
    「我上個廁所的時間,他都能在門外哭得鼻涕直流」閨蜜說,實在不知道之前那個獨立的乖寶是不是自己臆想出來的,還是說現在的場景只是自己在做噩夢。為什麼獨立的孩子突然變得黏媽媽?這個階段的孩子以為自己看不見的東西就不存在了,所以會把媽媽的離開當成永遠消失。為了不讓媽媽消失,孩子會表現出「粘人」的特點,想盡一切辦法緊緊地跟著媽媽以此確認媽媽的存在。另外三個很明顯的「依戀」期,則均是受外界因素刺激導致的,分別是媽媽重新上班、給孩子斷奶和孩子進入幼兒園這三個時期。
  • 不完美媽媽和完美媽媽,誰才是更好的自己?
    朋友妍,是2個孩子的媽媽。從一個追求「完美」到接受「不完美」自己的人,她坦言「一切都變得美好了」。兩個孩子哭著向她蹭過去,嘴裡喊著媽媽。她不說話去客廳打掃,孩子小心翼翼地在旁邊抹著眼淚說:媽媽,別讓我們走,我們聽話.....她心裡難過又心碎。曾經用完美要求一切的她,自以為能像女超人那樣搞定家庭和事業。她一邊努力拼搏事業,一邊保持家裡整潔乾淨。
  • 對不起,我不想做被人誇讚的「完美媽媽」!
    每次一提到孩子的教育問題,相信很多人想到的第一責任人都是「媽媽」。女性被要求時刻扮演著完美媽媽,孩子摔了、病了、不舒服了,責任都在媽媽身上,女性在育兒煩惱和焦慮中耗盡所有精力。但老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世上無完人,又怎麼可以強求誕生完美的媽媽?雖然道理如此,仍有很多媽媽前赴後繼地爭當他人眼中的「百分媽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