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爸媽都會說,自己每天辛苦工作,下班回到家也想休息,如果再陪伴孩子,實在沒有太多的精力。
要知道,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陪伴至關重要。特別是睡前一小時,更是增加親子關係的黃金時期。
家長即使再累,建議也要堅持陪伴孩子做以下事情,孩子將會受益終生。
一、和孩子聊聊天。
睡前這段時間,是孩子最放鬆的時候,和孩子一起聊聊學校裡的學習、生活中的事情,「今天,學校裡有什麼開心的事情嗎?上課舉了幾次手呢?」
父母詢問孩子中的學習瑣事,會讓孩子感到父母的關心,感到雖然他們工作忙,但還是很關注我的。
孩子也願意向父母說說,學校裡發生的開心的和不開心的事情,父母及時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化解孩子的壞情緒,讓孩子沒有壓力的情況下進入夢鄉,有利於身心的成長。
二、陪孩子一起玩耍。
父母可以陪孩子做一些益智遊戲、唱歌、跳舞、搭積木等。在這過程中,孩子通過一起玩去觀察和模仿父母,學會與父母相處的方式。
而且,父母通過一起玩,也可以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從而了解孩子的感受,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贏得孩子的信任。
每一次陪孩子玩兒,都應該是一次走心的旅程。
工作永遠做不完,錢也永遠賺不完。但是,孩子的成長一轉眼就沒有了,所以要好好珍惜和陪伴孩子成長。
研究指出:和孩子一起玩兒,是建立親密關係的最佳方式。因為和孩子相處,最好的方式不是說給他聽,而是轉化成孩子理解並能接受的語言——玩兒,去做給他看。
三、陪伴孩子一起閱讀。
在孩子睡前,爸爸媽媽可以給孩子講一些溫馨的故事,或者是讓孩子給你講故事,不僅孩子的語言發展了,在想像力和聯想能力上都能得到提高和鍛鍊,而睡前這一小時,就是最佳的讀書時間。
一個作家朋友聊天時,給孩子睡前讀上十幾分鐘書,也會幫助孩子的寫作能力的。
她說:「正是由於小時候,媽媽在睡前讀書給她聽,她也從那時愛上了讀書,萌發了當作家的渴望。」也是小時候每天最盼望最快樂的時間,成為了她人生回中愛的溫暖,影響著她的一生。
四、做好明天的計劃。
父母在孩子睡之前,讓孩子回顧哪些題沒有弄明白,給孩子買一個漂亮的小本子,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重視。
不會的題記上,明天可以問老師和同學,養成不會的問題及時弄明白的習慣,有助於孩子學習的進步。
像今年的湖北男孩子龔曉曦,奪得理科狀元考入北大,他不上任何輔導班、不開夜差,以700分的驚人成績考進北大。
談到自己的學習經驗時,他很愛記記筆記、有筆記本,錯題本,高中三年16本錯題本,容納2000多道易錯題目,每天放學後,都會堅持1個小時梳理總結下課堂知識點。
學習經驗是可以複製的,讓孩子從小學習優秀的學習方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以後孩子成才的基石。
五、鼓勵孩子。
孩子非常需要及時的鼓勵,尤其是母親的溫柔語言,訴說著他在那一天的成長。他會感到非常興奮。這種甜蜜的心情會給孩子帶來甜蜜的睡眠時間,也是第二天幸福生活的關鍵。
我們知道孩子都喜歡遊戲,因為遊戲中對孩子的闖關和任務,都有及時的正反饋,及時的鼓勵,這也是孩子喜歡遊戲的主要原因。
所以父母對孩子及時的鼓勵,是孩子積極向上的最好的動力。
所以,睡前一小時是教育黃金期,做好這些事,孩子會有不可思議的變化,將會一天比一天優秀!
歡迎留言、評論和轉發!我是星星春水,關愛孩子成長,請隨時交流,多多關注!
註: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