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梁是如何把軟弱的明軍養成了野獸,保大明北疆安寧的?

2020-12-17 華夏問長安

大明薊遼總督李成梁,這是一個極為耀眼的名字。他就任遼東之後,一改大明薊遼邊防疲弱的現狀,使得整個東北氣象一新。在他的麾下,原本孱弱不以的明軍似乎陡然間成了虎狼之師,讓北方的蒙古、女真盡皆聞風喪膽。

究竟李成梁做了什麼,使得大明軍隊發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天我們就來深入的盤點一下!

一、李成梁接受的遼東是一個爛攤子

受張居正的信任,李成梁上任遼東總兵,但是由於明朝中後期的朝局腐敗,使得邊備廢弛已久。此時的遼東地區,蒙古和女真部落時常入寇,而明朝軍隊久不修戰備、不習軍陣,面對著如狼似虎的少數民族軍隊全無抵禦之力,反倒是欺負起老百姓來比強盜還狠。

如果是一個正常的將領,面對如此糟糕的情況,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高築牆、廣積糧,身高壁壘鞏固防禦,然後訓練軍隊提高戰力等等。但是李成梁沒有這樣做,他認為只有先給予敵人以重創,這樣才能為自己的後續軍備改革贏得時間和空間!

至於如何重創敵人,李成梁早已經是成竹在胸,他冰冷的目光已經盯上了遼東荒原之上已經逐漸做大的王杲!

二、主動出擊,打掉遼東毒瘤

建州右衛都督同知王杲,這個女真首領表面上當著大明朝的官兒,實際上卻是個反覆無常的奸詐之徒,他在暗中聯絡著女真各部,屢次舉兵對抗明朝。

李成梁上任之後首先便利用女真部落間的矛盾,開始拉攏親近明朝的女真部落,然後力求一步步孤立王杲。隨後開始主動出兵「搗巢」,將俘獲的大批人口內遷,從而逐步剪除王杲的羽翼。當時機成熟之後,利用另一女真部落首領覺昌安與王杲的矛盾,一舉偷襲得手,將王杲俘獲!

拿掉王杲之後,原本稍有凝聚氣象的女真部落頓時又重新回到了一盤散沙的狀態。

三、修堡築寨,卻是暗開「黑市」

在明軍主動出擊之下,遼東地區的女真人遭到了極大的打擊,不得不放緩南下劫掠的腳步。而這個時候,李成梁又開始了「寬奠六堡」的營建。這六座寨堡分別是:寬奠堡、永奠堡、大奠堡、長奠堡、新奠堡、孤山堡,修建它們的目的原本是為了限制王杲等女真部落南下劫掠。

但是很快王杲所部便在李成梁的多般手段之下被徹底地剿滅了,於是寬奠六堡除了本身的防禦作用之外,又多了一項新的職能——黑市!

因為明朝與女真交惡,於是朝廷取消了與女真的「封貢互市」交易。官方交易雖然取消,但是貿易需求卻依然還在。而李成梁就非常聰明的將明朝邊境與女真各部的貿易納入到了自己的控制之下。

四、貿易權在手,李成梁算是解開了明朝軍隊存在的一個死結

當李成梁手中有了買賣之後,實際上就獲得了更大的自主權。為什麼這樣講?因為明朝軍隊當中實際上存在著一個死結!

文官長期壓制武將,軍隊的錢糧調撥均掌握在文官官僚體系當中,層層制衡、層層盤剝,進而造成武將淪為文官集團的附庸。這就使得武將成天不去琢磨這怎麼打仗,主要的精力反而是用在了討好文官之上。而處於最底層的士卒呢,在官僚體系的層層盤剝之下,連軍餉的拿不著,更不會賣命打仗了,大家反而對打家劫舍欺負老百姓更感興趣!

現在李成梁手中掌握了貿易權,自然而然的便有了給士卒提高待遇的能力,接下來一切都開始改變了……

五、豢養家奴,建立私軍

接下來李成梁利用手中的財富開始在軍中招收家奴。他從軍中和俘虜當中挑選出青壯成為自己的家奴,給予豐厚的物質待遇,從而使得這些人對自己效忠。而這些人要經過嚴格的軍事訓練,配備最為優質的裝備,從而逐漸的成為了李成梁最為核心的軍事力量。

當時遼東最為精銳的部隊遼東鐵騎就是以李成梁的家奴為骨幹而搭建起來的。這支部隊幾乎可以說是隸屬於李成梁的私軍,其歷任統領都是由李成梁的兒子來擔任,他們領的都是雙餉,如果戰死還有豐厚的撫恤,從而確保其對李成梁的絕對忠誠。

當這支部隊最終成型之後,李成梁在遼東便再無敵手!然而李成梁沒有想到的卻是,就在這些家奴當中卻有一個叫做「努爾哈赤」的人……他李成梁親手打造了遼東的最強明軍,卻也親手種下了大明滅亡的種子!

圖/來源於網絡

文/華夏問長安

相關焦點

  • 李成梁並非大明最優秀的將領,為何可以成為不世之功臣?
    萬曆十年(1582年),李成梁取得對泰寧部的致命一擊。速巴亥糾集兵力準備進攻義州,李成梁識破他的意圖後,設伏等候速巴亥。毫不知情的速巴亥一頭鑽進李成梁設下的埋伏圈,李成梁早已安排神射手李平胡瞄準速巴亥就是一箭,速巴亥應聲落馬,被大明士兵砍掉腦袋。速巴亥掌握的泰寧部為害遼東二十多年,被李成梁一舉解決。
  • 一門三忠烈,李成梁不會想到,李如柏最後死於滿清之手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明朝的名將李成梁和他的兩個兒子,李成梁是遼東鐵嶺人,還有人說,李成梁的祖上是朝鮮人,但是不管是哪裡人,他為大明做出的突出貢獻,得到了歷史的認可。不光是李成梁,還有他的兩個兒子,李如松和李如柏,都為明王朝的發展,立過不少戰功,不過李如松兄弟兩個,特別是李如柏,他們的死卻和他爹有關,可以說是被他爹給坑了。在明朝萬曆初期,李成梁負責遼東方面的國防事業,我們知道,那時候在東北生活的主要是女真族,李成梁整天就是和這些女真人打交道。
  • 大明王朝出到底了什麼昏招養肥敵人卻徹底失控
    一、主要的敵人在國內 大明開國之初,洪武帝驅蒙古人於漠北,順帶手擊破了盤踞在遼東地區的元朝殘部,「解放」了被壓迫的女真人。針對遼東地廣人稀的特點,朱元璋決定實行屯邊政策,先後在1393年和1394年大規模移民遼東。如果這個政策能被歷代皇帝延續下去的話,說不定一百年內遼東將成為漢族為主體的地區,與內地無異。
  • 《大明風華》背後的真實歷史
    公元1368年,明軍攻克北京,元朝末代皇帝元順帝率眾北逃至蒙古草原。到永樂(公元1403年至1424年)年間,蒙古草原分為西部的瓦剌、中部的韃靼和東部的兀良哈。明太祖時期,兀良哈已歸順明朝,朱棣希望繼續爭取瓦剌、韃靼歸附,保障北疆安全。
  • 李成梁本可以輕鬆誅殺努爾哈赤,為何最後不了了之,鑄成大錯?
    面對跪在自己面前,痛哭流涕,乞求饒命的二人,早就見慣了生死的李成梁,卻有了惻隱之心。《滿文老檔》中說,李成梁見努爾哈赤相貌不凡,由是動心,將兄弟二人收下,用作自己的親兵。 如果以開天眼的視角看,這也是李成梁錯過的第一次機會。而在身為李成梁親兵之後,努爾哈赤學會了漢字,更是熟讀了《三國演義》和《水滸傳》。
  • 戚家軍萬餘人對陣努爾哈赤十萬八旗鐵騎 大明最後的鐵血軍團寂滅
    經過了明邊軍大將李成梁幾十年的養虎為患,努爾哈赤終於擁有了數萬鐵騎,本來李成梁在的時候還能控制住,可是當他一死這些人就成為了明朝新一輪敵人。後來建國,定國號為金。開啟了反明的道路。到了天啟皇帝的時候,後金已經成為了北方一個強大的勢力。
  • 解說「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大明王朝
    一提到中國歷史上的強盛王朝,大多數人都會想到強漢盛唐,但不一定,歷史上,遊牧民族曾三次席捲了歐亞大陸,他們分別是匈奴人、阿拉伯人和蒙古人 ,相比當時歐洲各國,中國被蠻夷所統治的時間較短,在強盛的蒙古鐵騎徵伐世界時,雖是軟弱無能的南宋王朝,但最後漢人崛起攻滅大元帝國,建立大明帝國,漢朝除武帝時期都對外族進行過和親,唐朝建立初期也曾對突厥進行和親,宋朝更不用說,割地賠款
  • 不尋常的三十年,李成梁鎮守邊關,建州女真乘勢崛起
    在大明天子的昏昏然中,努爾哈赤片從來沒有停止統一女真的步伐。 他的兩面政策不僅欺騙了法庭,而且遼東的強者李成梁也由於其溫柔的外表而失去了正確的判斷。在努爾哈赤逐漸強大起來的時候,有人說努爾哈赤已逐漸成為一種氣候,其野心並不小。
  • 全羅道就靠明軍撐著,朝軍連影子都看不到,大明對朝鮮無奈透了
    李嘴上說的是楊鎬,心裡想的其實是自己安危楊鎬到了漢城以後,先找到麻貴,批評他極避戰,還帶來了邢玠的命令,要求明軍不許從漢城後退半步。麻貴心裡很火大,還有些委屈:不是他不爭氣,而是朝鮮人實在不配合。整個全羅道就靠明軍撐著,朝軍連影子都看不到,前頭潰敗的潰敗,投敵的投敵,後頭哭哭啼啼整天無心防守,光靠他手裡頭八千多人,這仗真沒法打。
  • 明朝與蒙古世代為敵,為何明軍內有大量蒙古騎兵?
    明朝以「驅除韃虜」為口號,是在元末反抗蒙古統治的鬥爭中建立起來,因而在很多人的思維中,大明與蒙古應該是水火不容的關係。對於歷史上大量蒙古騎兵服役於明朝軍隊的事實,後人要麼表示驚訝,要麼表示不解。圖-元大都(今北京)位置及周邊地形示意圖明軍內部的蒙古人並非不認同自己的文化和血統,但這與他們加入明軍毫不衝突,因為元朝大廈傾覆,作為個體的蒙古人必須在明蒙之間做出正確的抉擇,究竟誰才能保證自己的安全和前途?
  • 為國立下大功,卻成為大明唯一被傳首九邊的文官—熊廷弼
    尤其在土木堡之變後,大明的在朝中和軍中的勳貴勢力幾乎是被掃除一空。從此文官集團開始一家獨大,地位開始變得尊崇無比,受到朝廷的種種優待,哪怕犯下大錯也不過是貶官罷黜。 但是惟有一人除外,此人作為進士出身的高級文官,卻成為了大明二百年來唯一一個遭受傳首九邊這種殘酷刑罰的人。
  • 明軍為什麼放棄統治20年的越南?1427年12月29日明朝從河內撤軍
    恐懼宗主國大明不予承認,胡朝在1403年派遣使臣趕赴明朝。  使臣謊稱陳朝絕嗣,沒有繼承人才傳位給胡朝。  然而,1404年,越南陳朝遺臣趕赴大明,控訴胡朝「弒主篡位,屠害忠臣」,要求明朝出兵「擒滅此賊,蕩除奸兇,復立陳氏子孫」。  有一位自稱陳氏子孫,名叫陳天平的人,從寮國翻山越嶺進入大明,尋求保護。
  • 20萬精銳任人宰割,一戰全軍覆沒,土木堡大戰,明軍為何如此不堪
    後來到了明英宗朱祁鎮時代,大明王朝的國力經過朱祁鎮太爺、爺爺、父親的三代打拼,此時國力達到了巔峰。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這話用在王朝的興衰更替上,在合適不過,此時的大明王朝國勢如日中天,剛滿20歲的明英宗朱祁鎮更是英氣勃發,雄心萬丈,一心想把大明帶向更高的輝煌!而上天也恰好給了他機會,只是他不是一個合格的機會把握者。
  • 大明帝國高端玩家的封神之戰!主力在野區被團滅最後卻驚險翻盤!
    幸運的是,也先在八月十六這天取得土木堡大捷之後,並沒有乘勝進攻北京,而是調轉馬頭回草原繼續放羊去了,而留守北京的明廷官員們卻沒閒著,在收到戰敗的消息後他們迅速對如何應敵展開了討論和部署,在這個過程中,于謙靠著剛烈的性格和過人的軍事才能,逐漸將局勢引入正軌,確保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有人想遷都?開懟!
  • 別吹了,明軍30萬大軍作戰:才有6千把鳥槍
    現在很多人還給幾十年不上朝的萬曆洗地,說什麼萬曆不上朝,正好代表了大明先進生產力,大明內閣制度的先進性。其實,大明內閣和英國君主立憲內閣完全是兩個概念,差距就是大猩猩和駱駝的區別,只不過翻譯的時候用了相同的名詞。
  • 明軍為何可以一舉攻破大元帝國經營了百餘年的大都?
    大明太祖朱元璋。十月份,朱元璋和手下的軍事將領徐達常遇春等人制定了作戰計劃,朱元璋否定了常遇春直搗元都的冒險計劃,先取山東,河南剪除元大都的羽翼,最後一戰可定!徐達。,此時距明軍出兵不過四個月。山東河南失守之後,大都就直接暴露在明軍的刀鋒之下,七月份,衛輝,彰德(今河南安陽),廣平等地被明軍奪取,同月徐達至臨清,派遣傅友德率衛士士開道以便大軍通過,都督副使顧時率人疏通水路以便明軍水師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