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法訊:公款入私帳,無心之失卻惹來大麻煩!

2020-12-17 廣東海涵律師事務所

在公司日常經營中,經常出現「高管用私人帳戶進行公司收、支款」的現象,然而這種常見的操作卻隱藏了較大的法律風險。

近期,我們看到一則案例:王先生作為公司高管,用個人帳戶收取公司貨款,並將款項用於日常公司支出。但隨著交易增多,王先生個人資金與公司資金髮生混同,個人消費的款項來源難以證明,偵查機關據此認為王先生存在職務侵佔的故意。

為什麼高管用私帳進行公司收、支款存在刑事風險?如果用私帳收款又應當注意哪些方面?

「私帳收公款」可能涉嫌職務侵佔罪

我國刑法規定,「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財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額巨大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並處沒收財產」。

日常生活中,公司職工職務侵佔較常見的情形有「截留貨款不上交」、「篡改採購清單」、「虛高貨物單價侵佔差額」及「使用個人帳戶冒充公司帳戶」。前述情形中,職工一般帶有明顯的非法佔有的故意。

然而另一種情況下,高管收取公司營業收入後,又用作公司日常開支,也可能涉嫌職務侵佔罪。對於規模較小的公司而言,股東之間關係較為密切,因此常常會將某位股東的個人帳戶用作公司日常收支,也因此留下法律隱患。

講回到文章開篇我們提到的案例,王先生(化名)與陳先生(化名)共同投資一家公司,為了方便,雙方同意將王先生的私帳用作公司日常收支使用。

後來雙方發生爭議,陳先生舉報王先生涉嫌職務侵佔罪。因為年代久遠,以及當時並未進行財務做帳,王先生難以證明收款是否均用於企業支出,且存在一筆款項用於王先生個人支出,偵查機關據此認為王先生存在職務侵佔的故意。

可見公司在運營過程中,應當注意公司財產與私人財產的獨立性,以免發生資金混同。

「私帳收公款」構成職務侵佔罪的條件

儘管「私帳收公款」可能涉嫌職務侵佔罪,但該種情況下構成職務侵佔罪應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

(一)侵佔對象必須是「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

是否構成職務侵佔罪的關鍵在於所侵佔的財產權益屬於法律上的組織(包括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還是自然人(如個人合夥),如果是前者,應當職務侵佔罪論處,如果是後者,則屬於民事權益糾紛。

因為個人合夥不具備職務侵佔的對象條件,在個人合夥中,投入的財產由合伙人統一管理和使用,合夥經營積累的財產歸合伙人共有。

因此,個人合夥之間的經濟糾紛,一般屬於民事權益糾紛。

(二)檢察機關應當證明存在「將公司經營收入用於個人支出」的情形。

私帳收款後用於公司經營支出的,並未改變公司財產的性質,並未侵佔公司財產。

但如果檢察機關能夠查明高管存在將企業收入用作個人支出的情形,則會認為高管存在職務侵佔的故意。

實踐當中,很多高管貪圖方便,直接從私帳中「借用」部分公款用作個人開支,並認為只要之後還上這部分的借用資金就沒有什麼問題。但由於「財務記載混亂」、「時間太久」、「交易複雜」等原因,高管往往很難說明該部分資金是否被非法佔用。

規範財務管理,高管慎用私帳收公款

如因各種原因存在私帳收款情形的,高管切勿將私帳收取的款項用作個人開支,避免個人資產與企業資產混同。除此之外,公司應建立規範的財務管理制度,公司收、支款項應當明晰和清楚,避免公司資產流失。

▼ 相關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七十一條 公司、公司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財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額巨大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並處沒收財產。

海涵律師每周都會對最新的時事熱點問題進行分析和解讀。歡迎大家關注海涵官方新聞號,了解更多的法律資訊最新消息呢。

相關焦點

  • 國企老總「一言堂」公款「變身」入私帳
    林茂的強硬行為,表面看似乎是為企業創收,實則將個人財產風險惡意轉嫁給企業。在決定這場所謂的「合作」前,他既沒有對項目進行風險評估,也沒有進行市場考察。合作中沒有進行跟蹤、監督,甚至在吳衛勇多次違約,不能按約定還款給公司時,林茂仍然同意借款給吳衛勇繼續使用。國有資金流失的風險性,國有資金回收的可控性,均不在他的考慮之列。
  • 國企老總「一言堂」 公款「變身」入私帳
    林茂的強硬行為,表面看似乎是為企業創收,實則將個人財產風險惡意轉嫁給企業。在決定這場所謂的「合作」前,他既沒有對項目進行風險評估,也沒有進行市場考察。合作中沒有進行跟蹤、監督,甚至在吳衛勇多次違約,不能按約定還款給公司時,林茂仍然同意借款給吳衛勇繼續使用。國有資金流失的風險性,國有資金回收的可控性,均不在他的考慮之列。
  • 上猶一公司業務員公款不入公家帳,用於賭博被判刑
    公款不入公家帳 用於賭博被判刑網絡賭博千萬別沾邊,一旦成癮必入歧途!近日,上猶縣人民法院審理一起職務侵佔案,被告人黃某志為湊賭資,竟把公司的定金、貨款不入公帳,而是用於賭博,被一審以職務侵佔罪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六個月。
  • 嘉應製藥前董事案牽出「私卡公帳」往事
    據這一案件此前的二審刑事裁定書顯示,李祥厚以及其辯護人表示,其設立的兩個帳號屬「私卡公帳」性質;其行使調配權節約出來的資金運作其他新產品合法合規,個人帳戶公款使用即「私卡公帳」在嘉應製藥是普通現象。 嘉應製藥是否採用過「私卡公帳」的模式?「私卡公帳」性質帳戶背後的程序和管理制度如何?
  • 個人獨資企業3%的稅率化解公轉私轉帳風險
    不少企業通過對私轉帳的方式,不走公帳、不開票、不上帳,以此偷逃稅款。 如今,公對私、私對公的這種走帳形式成為了稅務嚴查的重點,尤其是2020年,銀行監管十分的嚴格、大額現金管理系統的實行,不管是公司帳戶還是個人帳戶,一旦被銀行檢測到資金流向異常,就很有可能會稅務機關盯上。
  • 公款消費發票中獎獎金歸誰 私佔獎金等於貪汙?
    可是這發票中獎了,雖然是你小李刮出來的,但畢竟是用公款結的帳。你說,這錢到底應該交公還是應該歸咱們自己呢?」  機靈的小李此時也被問住了。在後來與記者的談論中,小李說:「平時公司裡經常需要購買辦公用品,有時還組織我們出去旅遊,節假日還要搞些娛樂活動什麼的,這都需要用發票來報銷。而公款消費發票中獎的事情這還是頭一回遇到。但是話說回來,能刮出獎金,那也得憑刮獎人的好運氣啊!
  • 帳外帳」和「小金庫」的區別
    (一)概念不同  「帳外帳」是指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國家有關規定,在法定會計帳冊之外設立的帳冊。  「小金庫」是指違反國家財經法規及其它有關規定,侵佔、截留國家和單位收入,未列入本單位財務會計部門帳內或未納入預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項資金。
  • 重要通知,12月1日起,公對私轉帳不能再有了
    提醒各位,今後公對私、私對公的這種走帳形式直接成為稅務稽查的重點。 12月1日起,公對私轉帳不能再有了! 不管是公司帳戶還是個人帳戶。一旦被檢測到資金流向異常,你將被清查。 假如你們公司經常公對私轉帳,你們會面臨哪些風險呢? 何為對公?何為對私?
  • 圖書館長絞盡腦汁撈公款 虛開買書發票私設小金庫
    私設「小金庫」 補齊工資改革差額  「大錢」想要,「小錢」也不放過——2008年,為了幫一位劉姓朋友完成攬儲任務,李明華將單位私設「小金庫」中的23萬元存在了劉某所在銀行營業部。劉某為感謝李的幫助,單獨按每萬元50元的標準給了他攬儲費,李從中獲利1150元。
  • 必勝客被曝快餐過期繼續賣 稱是員工無心之失
    必勝客解釋是員工的無心之失,顧客卻認為必勝客有意忽悠。  昨日,家住大渡口區的黃女士打進重慶晚報24小時新聞熱線966988,希望快餐業的食品安全能夠得到重視。說明情況後,她只問了收銀員一句我昨晚是否真的來過,沒有詳細調查,馬上就回答是員工無心弄錯了。」黃女士說,店長回答得不假思索,讓她覺得這就是在忽悠。  黃女士說,隨後,店長反覆解釋,必勝客是知名品牌,不可能為了幾塊錢的利益有意調換餐品給顧客。她提出退還那份炒飯的餐費,並重做一份歐式培根炒飯給黃女士。  「不能讓他們心存僥倖,繼續漠視顧客的身體健康。
  • 採購材料要發票113萬,不要票93萬,企業該如何選擇?
    舉個例子,甲企業購入一批貨物,供應商給出兩個結算方案,100萬貨物,要專票113萬,自己承擔開票稅費,不要票93萬,價差20萬,作為甲企業如何選擇?甲企業寧願付113萬也要讓供應商開具專用發票。我們來算一筆帳,購進貨物100萬,拿到增值稅專用發票可以作為進項稅額抵扣13萬增值稅。
  • 公款不入公家帳 用於賭博被判刑
    作者:上猶縣人民法院 黃駿逸網絡賭博千萬別沾邊,一旦成癮必入歧途!近日,上猶縣人民法院審理一起職務侵佔案,被告人黃某志為湊賭資,竟把公司的定金、貨款不入公帳,而是用於賭博,被一審以職務侵佔罪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六個月。
  • 數千萬公款通過員工私人帳戶放貸?南昌一建膽太大
    公款通過私人帳戶去放貸,是否符合法律規定,收益又去了哪裡?" 將數千萬元公款轉到員工帳戶,再以員工名義及個人帳戶去放貸,這些收益又去了哪?" 葉茂林給記者算了一筆帳,以借款 1000 萬元為例,按照每月 2% 的資金佔用費計算,南昌一建一年就能收取 240 萬元。在第三方企業信用信息平臺 " 企查查 " 上,南昌一建涉及的民間借貸糾紛案件有數十起。
  • 我從自己公司帳上拿錢還要交稅?
    我從自己的公司帳上拿錢還要交稅?" 我想這是很多老闆想不通的事,明明公司都是自己的,為什麼從自己的公司帳上拿點錢還要給國家交稅呢? 所以,老闆平時如果想從公司帳上拿錢私用,法律是不允許的。 將公款轉入私人帳戶時必須考慮的企業風險:
  • 南昌一建放貸不走尋常路,數千萬元公款存入私人帳戶
    最近,有讀者向江南都市報新聞熱線反映,南昌市第一建築工程公司(以下簡稱「南昌一建」)分多次將數千萬元公款轉至員工許鵬的私人帳戶,再對外放貸,按每月百分之二收取資金佔用費。不僅如此,在企業信用信息平臺上,南昌一建還與江西物華綜合大市場有限公司、江西名豪酒店有限公司等家企業發生借貸糾紛,涉及金額數億元。
  • 這三件事情家長千萬不要在孩子的面前做,否則會惹來大麻煩
    所以為了能夠讓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家長們最好不要在孩子們的面前做這三件事情,因為這三件事情對於孩子們的成長還是有著很大影響的,稍有不慎就可能會惹來大麻煩
  • 李晨節目言語冒犯柳巖被批:不是所的無心之失都應當被體諒
    有些無心說出來的話,我們可以不去追求;但總有一些話,雖然是「無心之失「,但也不應該去體諒。03打著「無心」幌子,行「冒犯」之名的人,其實都是「紙老虎」除了職場,校園中也經常會發生類似的事情。因為那些做法根本不是「無心之失」,又何需勸自己大度?
  • 事業單位聘用人員用公款理財,是貪汙還是挪用公款?
    2017年9月至2018年4月,盧進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利用其審核、制單的職務便利,虛構支付理由或虛構支付事項,製作會計憑證,通過他人財務作業系統進行覆核操作及支付操作,將一些長期滯留在帳上、無人認領的資金通過第三人帳戶轉入自己的銀行帳戶,用於購買基金等理財產品,共計16筆186.79萬餘元人民幣。
  • 申恩威:規範因公出國行為 遏制公款出國旅遊
    在這一過程之中,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及國有企業的公務出國、商務考察等對外交流活動與日俱增,規模日益增大。但近些年來,一些黨員幹部以公務為名,用公款到國外遊山玩水的現象屢見報端,雖經中央不斷發文予以嚴令禁止和提高懲處力度,但在一些個別部門和地方仍屢禁不止,並有愈演愈烈之勢,嚴重損害了公職人員的整體形象及黨和政府的聲譽,社會各界對公款旅遊聲討之聲日見強烈和高漲。
  • 「便利貼女孩」貪汙近600萬公款 換來一堆網購商品
    面對部門中眾多擁有老資歷、老資格的同事,張瑤這位海歸碩士並沒有刷出太多「存在感」,自小性格溫順又初入職場的張瑤漸漸成了部門裡的「便利貼女孩」。「我不缺錢,我也不愛錢,可我不明白憑什麼這些工作都要我一個人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