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7日、8日、9日是全國高考的日子,7月7日已經考完了高考語文和高考數學,8日將考文理綜和外語,7月9日少部分考生考通用技術。
參加過考試的人都知道,很多考試最後一題或者倒數第二道題都非常的難(因為高考數學最後一道題是選考題二選一,所以最後一道不是最難的,而是倒數第二道或者倒數第三道),無論是高考數學還是平時的數學階段考試。平時數學成績不是太好的學生,一般情況下壓軸題是做不出來的,即使會做第一小問,後面的也基本沒有思路。即使是學霸,偶然遇到「變態難」的壓軸題,也可能解不出來。
那麼可能很多人會有疑問,高考數學壓軸題為什麼這麼難?出題人:讓你解出來,我面子何在?其實,命題人設置的壓軸題巨難是有深層次的考慮的。無非就是以下幾個原因。
高考,全稱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作為為國家選拔人才的考試,高考命題組成員命制的試題一定要滿足能夠科學合理的選拔人才。所以設置了一定的區分度和難度係數。為後續的高校招生錄取工作提供分數參考。
關注過高考數學的人都知道,高考數學試題題目難度設置很合理,基礎題佔了80%,中等難度題佔了10%,難題佔了10%。也就是說,考生如果拿到了80%的基礎題就可以輕鬆拿到120分(總分150情況下)。如果低於120分,說明你基礎不紮實。
而且,難題的位置也很科學。一般是選擇、填空、解答題的最後兩道題中其中的一道題。況且,即使是最後兩道大題,第一小問大部分考生也是可以解出來的,所以不要放棄這個2~4分。
為了保證能夠區分出學霸、中等生、學渣。讓考生分數不要擠在一塊而影響招生錄取。命題組的人科學布置題目難易程度。不會都很簡單也不會都很難。如果這樣學霸和學渣就區分不開,考生考試分數同分的很多,命題人要承擔責任的。
一般情況來說,最後一道大題或者倒數第二道大題是試卷最難的一道題。非常考驗考生的數學思維。而其他的題目可能只考查知識點概念、公理、定理、公式的掌握程度及其綜合運用能力,或者考查計算能力,或者考查對解題技巧的把握。而考查數學思維能力的難題,也是要建立在前面講的這些基礎之上的。
而擁有極強的數學思維能力的人,平時的學習中就具備了超強的學習能力。高考就可以將這些優秀學子篩選出來錄取到名牌大學深造,為國家建設儲備人才。
其實,最後那道難題雖然很難,可能涉及到數列、三角、圓錐曲線、導數、不等式等綜合起來考查,但是普通的中等學生還是可以拿到2~4分的,即使不能拿滿分,多拿個基礎分、步驟分也可以領先幾千人。所以考生不宜放棄,不要覺得難題難就不去下手。即使最後一道題拿不了滿分,如果你把前面的基礎題和中等題的分認認真真拿到,高考理數也可以獲得130+的好成績。你高考的時候壓軸大題得了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