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多地叫停「家長批改作業」 變了味的家長群該如何「適應」

2020-12-11 青瞳視角

近日,有人因老師要求家長批改孩子作業怒退家長群,引發討論,而同樣引起關注的還有全國多地叫停「家長批改作業」。已為人父母的上班族不僅要隨時處理各種工作群的繁雜事務,還要被多個家長群「綁架」。而家長該如何與家長群和平共處?

現象

家長群屢遭吐槽 個別人直接「怒退」

近日,江蘇一位家長怒退「家長群」的視頻受到關注。他表示,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輔導功課,自己承擔了老師應負的責任和工作,「教是我教,改是我改,之後還要昧著良心說老師辛苦了,到底誰辛苦?」

據此前報導,吐槽家長群的新聞並不鮮見。就在2020年國慶假期前,因為一位孩子的父親經常不回復家長群的消息,被老師點名提醒,他的情緒突然失控。邊哭邊解釋,自己加班、開會又要盯著孩子,怎麼看得過來……也有家長反映,自己會被要求去學校打掃教室,還要到食堂幫忙打飯。10月13日,浙江一所學校為了迎接檢查要進行大掃除,要求家長自願參加打掃。一位家長因為沒看到群通知,沒有參加打掃,被老師要求面談,並被指責不尊重集體和老師。

11月14日,有媒體報導稱,一位單身爸爸在網上喊話老師,「能不能把作業寫到黑板上?」他解釋稱,自己是做水果生意的,早上6點出門晚上12點到家,因為老師都是將作業發在微信群裡,「如果給孩子配手機,就怕說在寫作業其實是在玩;不配手機,孩子又不知道每天的作業是什麼。」而且自己的父母年齡也大了,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也無法監督孩子。

調查

家長群有些「變味」 附加了太多「任務」

此類新聞一出,一時間引發諸多家長的共鳴,評論區的家長紛紛苦惱,原本因方便老師和家長溝通而設置的家長群為何漸漸變味了?

為此,北青-北京頭條記者通過向北京不特定學齡段學生的家長發放調查問卷的方式,對相關情況作了小調查,共收到128份有效問卷。在這128人中僅有兩人是全職太太,其餘都是奔波忙碌在工作中的人群,學歷則從小學到碩士不等。

數據顯示,班級開設的家長群數量一項中,3個以上的佔比75.78%,其中有37.5%達到6個以上。「布置作業與任務」「溝通孩子在校情況」在家長群的功能中佔比最重,分別為58.59%、60.16%。平均高出「發布通知」這個基本功能10個百分點。

而處理群中發布的各類任務,有73.44%的家長需要佔用自己1個小時以上的時間處理,其中有31.25%則需要3個小時以上才能處理完畢。

有人曾經給孩子做過一個統計,除了學習的事,一個學期還幹了各種活動、打卡、參與留言等共計20多件事,最長的持續了一個月!

有家長指出,群中很多任務在自己看來不應由家長負責,比如要求自行列印試卷和學習材料,英語單詞、語文生字、背誦或者閱讀課文N遍後讓家長籤字,給孩子買與學習無關的東西,「課外輔導的通知和講座也在群裡發,還要求註冊,很擔心個人信息的洩露。」

對於怒退家長群熱點事件,支持者認為,老師在群裡布置了太多本該由學校或者老師自己完成的工作,與此不同的是,校外培訓機構的老師建的家長群中卻沒有那麼「勞煩」家長們。也有人認為,學習方面還是要回歸學校,家長更多的是培養孩子的品格和正確的價值觀。

反對者則認為,這種方式太激進,治標不治本,應該理性分析,向有關部門反映,「畢竟還要上學,不能因為家長的行為讓孩子在學校老師面前有壓力。」

家庭作業變「家長作業」 對「指派」敢怒不敢言

不難理解,在老師布置各種任務的時候,大部分家長的心態是「敢怒不敢言」,一方面擔心被老師當眾點名面子掛不住,另一方面也是想替孩子在老師面前博得好印象。因而有的家長群甚至會變成「誇誇群」。

北京的張女士和她的朋友也有同感,雖然自己家的孩子才上幼兒園,卻已經忍受不了家長群消息的「狂轟亂炸」,讓她記憶深刻的一次便是老師在群裡發布通知讓家長去學校領孩子的用品,因為時間有變,來來回回改動了三次,「本來一天下來工作已經耗光了精力,在工作群之外還要隨時盯著家長群發了什麼通知,還得被裹挾著上趕著說老師辛苦了。」

而她的朋友也多次向其吐槽稱,工作日通知家長去學校參加活動,還要為一個可有可無的外國節日,網上購買特殊的服飾並打扮成相關的角色。

更讓張女士擔心的是,如果什麼都讓家長代勞,長此以往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如何培養提高,老師又如何得知學生的水平差異,從而查缺補漏。

身為全職太太的鄧女士因為要同時輔導兩個孩子做作業、做手工,對於網上提及的這種情況深有體會,「有些作業需要在微信群裡完成,比如朗讀課文或英語句子必須通過語音或者視頻的形式發在群裡。」

她認為,與自己上學時代相比,現在的家長太操心了,很多作業更像是給家長布置的,聽寫、背誦、改作業……若是作業沒完成,第二天便會在群裡收到通報,以前是孩子自己面對「批評」,現在是家長要在家長群裡被拉出來「示眾」。

鄧女士稱,因家中的兩個孩子剛剛升入初中,雖然上述情況少了許多,但也並沒有輕鬆太多,「小學時,倆孩子在同一個班級,作業都是一樣的。但是升入初中後被分在了兩個班級,我對接的家長群數量也增多了。」她解釋。

觀點

老師:小學階段較常見 是在推卸本職工作

對此,江西一所私立學校的高中語文老師黃政指出,此類問題確實在小學教育階段比較多見,家長群存在的問題其實已經被詬病多年了。因自己也當過很多年的班主任,類似的例子也聽過不少,他並不贊同個別學校、老師將孩子的問題匯報給家長,甚至在家長群公布,「這並不能解決實質問題,只是通過施壓、打擊讓孩子把問題隱藏起來,同時還暴露了老師教學能力的不足。」

他認為,術業有專攻,大部分家長對於知識體系的教育方法並不是很了解,所以才需要有專業知識的老師進行,一個合格的老師要通過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反饋來調整自己的教學,這不僅是老師的天職更是搞好教學的必修課,「讓家長來代勞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有老師批評家長輔導作業不過關的做法就更不應該了,這是在明著推卸本職工作。」

老師:確實需要家長配合 但老師的責任更大

在河南一所公立小學同時擔任語文老師和三年級某班的班主任的陳靜(化名)也同樣表示,老師有認真輔導好孩子的責任,也需要家長的合作。「但老師不能直接讓家長批改作業,只能是讓家長檢查一下家長能夠檢查出來的錯題並且做好標記和改錯。」

她舉例,「班裡有48名學生,只檢查作業完成度這一項,就需要用一節課的時間,如果有了家長的協助,可減輕教師的工作,但也只是一小部分。」她解釋,與以往不同,現在的老師追求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全面發展。老師的工作不僅是學生,學校也會有非常多的任務需要老師去完成。

她介紹,自己的班級裡只有一個家長群,起初主要用來發一些通知。但因為有的孩子不誠實也比較懶,「老師在教室可能布置了三項作業,他回家說一項,甚至一項也寫不完,第二天到學校作業都是空白的,所以有家長讓老師再發一次作業在群裡。」

她認為,老師傳授知識,家長需要輔助老師督促孩子鞏固,雙方各有責任,但老師的責任其實更大些。「小學生自制力大部分都不好,我認為這也是方法之一。可能不是最合適的,但卻是相對有效果的。」她說,每個孩子程度不同,每天會有不同的情況發生,完不成作業很正常,作為老師需要多加督促和提醒。

舉措

全國多地叫停「家長批改作業」 支持者眾

近來圍繞「家庭作業」的爭議很多,老師有老師的無奈,家長有家長的心酸。其實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曾印發的《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當中明確提出: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或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不得布置懲罰性作業。教師要認真批改作業,強化面批講解,及時做好反饋。

教育部副部長鄭富芝在介紹《意見》有關情況時也指出,關於給家長布置作業的問題,一定要堅決治理。「作業是留給學生的,是為了學生的溫故而知新。既然是留給學生的,就要由學生去完成,不能布置給家長。」

有媒體統計,目前已有多省份叫停「家長批改作業」。從2018年至今,已有遼寧、浙江、海南、河北、廣東、山東、貴州、廣西、山西和陝西等至少十個省份教育部門出臺相關文件,「叫停」家長批改學生作業。

2020年11月10日,遼寧省教育廳公布的《遼寧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管理「十要求」》指出,教師必須親自批改作業,嚴禁家長、學生代勞。對於不按時親自批改作業的教師,一律取消職務晉級、評先評優資格,學校校長取消評先評優資格。

10月26日,山西省太原市教育局出臺的《關於進一步做好中小學生減負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出,嚴禁要求家長批改作業、打掃教室衛生、點讚轉發各類信息等。

大連一家幼兒園則直接在家長群中設立9條規定。其中,明確了老師和家庭溝通的時間,並特別說明,切忌在群中發送奉承拍馬的內容。

對於此類規定,也引發了熱議和諸多好評,在北青-北京頭條發起的小型問卷調查中,有64.06%表示支持,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建議,家校共育必須清晰地界定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職責,教師是教師,家長是家長。只有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各司其職,才能給孩子成長營造健康的環境。

實習生 蔡兆薪

內容來自北京頭條客戶端

[ 北京頭條客戶端 ]

相關焦點

  • 全國多省份叫停家長批改作業,網友:現在家長壓力太大了
    家長是否應該批改作業連日來引發不少網友討論。11月10日,遼寧省教育廳在其官網公布《遼寧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管理「十要求」》,其中明確指出,教師必須親自批改作業,嚴禁家長、學生代勞。對於不按時親自批改作業的教師,一律取消職務晉級、評先評優資格,學校校長取消評先評優資格。
  • 學生作業到底該誰批?多地發文叫停「家長批改作業」
    最近,一位江蘇家長因「不堪重負」,憤而退出家長群,讓「家長作業」話題再度引起熱議。孩子的作業到底該由誰來批改?而就在最近,杜絕「家長作業」,不少地方都有新動作。山東濰坊、湖北武漢、遼寧大連……多地相繼出臺新規或展開專項整治行動,嚴禁家長批改學生作業。
  • 家長未批改作業被點名,至少7省份已叫停「家長批改作業」
    針對家長是否應該批改作業,很多省份此前已經發布相關文件「叫停」。「教師不得要求家長糾正孩子作業錯誤,不得布置要求家長完成作業。」近日,陝西省教育廳發布《關於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在朋友圈裡刷屏,得到不少家長的點讚,還有其他地方的網友表示「希望能全國推廣」。《法制晚報》記者梳理資料發現,此舉並非陝西省首創。
  • 「家長批改作業」衝上熱搜,教育廳緊急喊停頒布新通知:嚴禁讓家長批改作業!
    「叫停」家長批改作業這兩天,關於「批改作業」的新聞頻頻衝上熱搜。「全國至少十省份叫停家長批改作業」的話題引發了1.1萬的討論,獲得了2.4億的閱讀。「武漢各校不得要求家長代評批改作業」的話題獲得了1.1億的閱讀。
  • 終於叫停「家長批改作業」了「怒退家長群」之後,老師也很無奈
    原創 父母堂 父母堂 收錄於話題#學習x方法7#家庭關係48關注我,做朋友圈最懂教育的父母叫停「家長批改作業」,又「怒退家長群」,那接下去孩子的學習,真的能變好嗎?
  • 還記得前段時間「家長退群」事件嗎?現在多省已叫停家長批改作業
    文|文兒前段時間,一位父親用充滿怨懟的語氣,發布了退出家長群的視頻說明,聲討老師強迫家長輔導並批改孩子作業的不良現象。後來,因為這件事情在網上討論的聲音太大了,央視綜合頻道CCTV1就此事件進行了猛批,點明「家長批改作業,是老師的缺位」。隨後,全國就有至少十個省份叫停了家長批改作業。規定學生的作業,必須由老師親自批改。也就是說,從此以後,幫助孩子批改作業,已經不能再困擾家長了。不過,家長也不能就此放鬆了。
  • 十省叫停家長批改作業:教育「內卷」時代,家長群,你真敢退嗎
    最近一段時間,江蘇家長一句「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在網上掀起軒然大波。這位家長認為: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輔導功課,使得自己承擔了老師應負的責任和工作,一番話引發了無數家長的共鳴。
  • 終於叫停「家長批改作業」了!「怒退家長群」之後,老師也很無奈
    叫停「家長批改作業」,又「怒退家長群」,那接下去孩子的學習,真的能變好嗎? 日前,全國至少十省份叫停「家長批改作業」,教師必須親自批改作業,個別省份將「教師批改作業」納入學校績效管理。
  • 全國至少十省份叫停家長批改作業
    【#全國至少十省份叫停家長批改作業#,個別納入學校績效管理】家長是否應該批改作業連日來引發不少網友討論。11月10日,遼寧省教育廳在其官網公布《遼寧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管理「十要求」》,其中明確指出,教師必須親自批改作業,嚴禁家長、學生代勞。對於不按時親自批改作業的教師,一律取消職務晉級、評先評優資格,學校校長取消評先評優資格。此舉得到不少網友點讚支持。
  • 批改作業靠家長?又一地叫停!良好的家校關係如何建立? | 特別關注
    實踐中我們也會發現,家長過多監督孩子作業,不利於培養孩子獨立學習的習慣,家長的過分幹預會讓孩子產生依賴性,自主學習能力差。有記者梳理發現,近年來,已有遼寧、浙江、海南、河北等多地教育部門出臺相關文件「叫停」家長批改學生作業,有的地方明確定期開展作業督查,甚至將作業管理納入績效考核。
  • 紅頭文件叫停「家長批改作業」,管用嗎?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對於輿論場上廣為關注的「中小學教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問題,已經有至少10個省區的教育主管部門對此作出回應,發文叫停。需要指出,雖然多地叫停「家長批改作業」符合公眾期待,但具體而言,多數家長其實早已認可「學生教育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多方合力達成」的理念——在很多城市,關注、參與孩子的學習,做好跟老師、學校的互動溝通,已經成為家長的基本認知,令家長反感的只是個別學校、教師的強制行為。
  • 多地「叫停」家長批改作業,專家:教師是「作業」育人第一守護者
    最近,遼寧、太原等地相繼針對中小學生作業發布新政,「叫停」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的做法。據不完全統計,近幾年至少已有10個省份的教育部門提出類似要求。老師批改作業本是天經地義的事,而今卻成了社會熱議的話題。孩子的作業到底該由誰來判?判作業的方式只是簡單地畫對錯嗎?
  • 教育部叫停「家長批改作業」,成都如何落實?
    從2018年至今,全國多地教育部門出臺類似文件。不少成都家長也在問:成都會出臺相關政策嗎?其實,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成都在2018年1月印發的《成都市教育局關於切實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就提到「教師應認真批改作業,不得要求家長批改、檢查教師布置的作業並籤字。」怎麼布置作業?
  • 多地叫停!不得要求家長批改作業
    禁止教師要求家長批改孩子作業、替代孩子做值日生等工作;不搞形式主義,禁止學校、教師、家委會強制或變相強迫家長做非志願的事情。同時,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效率,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習能力為重點,減輕教師、家長、學生的負擔。
  • 全國至少十省份叫停「家長批改作業」:教師不批改作業將取消評優
    全國至少十省份叫停「家長批改作業」:教師不批改作業將取消評優 家長是否應該批改作業連日來引發不少網友討論。11月10日,遼寧省教育廳在其官網公布《遼寧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管理「十要求」》,其中明確指出,教師必須親自批改作業,嚴禁家長、學生代勞。
  • 家長群「變了味」誰之過?如果起不到家校溝通的作用,不要也罷
    這兩天家長群成了一個熱詞,有家長甚至發視頻公開說:受不了家長群裡的各種壓力,要憤而退群!此事一出引發很多家長的共鳴,同時也掀起了一波老師的訴苦。家長群為何變了味,既讓家長們倍感壓力,又讓老師們一肚子苦水呢?
  • 發文叫停「家長批改作業」,能減負嗎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對於輿論場上廣為關注的「中小學教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問題,已經有至少10個省區的教育主管部門對此作出回應,發文叫停。需要指出,雖然多地叫停「家長批改作業」符合公眾期待,但具體而言,多數家長其實早已認可「學生教育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多方合力達成」的理念——在很多城市,關注、參與孩子的學習,做好跟教師、學校的互動溝通,已經成為家長的基本認知,令家長反感的只是個別學校、教師的強制行為。
  • 全國多地叫停家長批改作業,許多網友拍手叫好,還說:解放了
    我委屈地說道:「我們小時候做作業誰管過,怎麼現在孩子學習成了家長的事情」晚上帶著憂傷的心情入睡,突然一則新聞躍入眼帘,11月10日,遼寧省教育廳已經明文規定指出,教師必須親自批改作業,嚴禁要求家長代勞。對於不親自批改作業的教師,一律取消晉升評優資格。文末不少網友評論拍手叫好,還說:解放啦!看來戰鬥在給娃批改作業一線的同胞們不止我一個。
  • 貴州等十省份叫停家長批改作業
    10日,記者梳理發現,從2018年至今,已有遼寧、浙江、海南、河北、廣東、山東、貴州、廣西、山西和陝西等至少十個省份教育部門出臺相關文件「叫停」家長批改學生作業,有的地方明確定期開展作業督查,甚至將作業管理納入績效考核。
  • 批改作業靠家長?太原等全國多地已叫停
    近日,江蘇一家長因批改作業退群相關話題引發廣泛討論針對這一熱點問題多地已出臺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