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現代外交》在線雜誌6月4日文章,原題:軟實力為中國贏得人心 軟實力比硬實力更容易贏得民心,是國家參與國際政治的先決條件。在數字時代,單純依靠硬實力對國家來說效果適得其反,會損害國家的軟形象,造成破壞,也浪費大量的軍費。同樣,在國與國關係中,吸引力似乎比強制更有效、有益。
中國的崛起近在眼前。對於21世紀的崛起大國來說,軟實力與硬實力同樣重要。中國對軟實力的重視促使其軟實力加速提升,給世界留下一個積極的形象,即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將是一個良善的大國,其外交政策主張同意而不是脅迫。中國在過去幾個世紀裡一直孤立於世界,受到外部列強的恫嚇,而現在卻憑藉其強勁的經濟成為舉足輕重的大國;它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在科技發展方面取得長足進步,妥善解決與鄰國的領土爭議,在聯合國維和任務中做出貢獻,支持各國應對當前疫情,這些都無一例外地提升了該國的軟實力。
約書亞·庫蘭茨克在《魅力攻勢——中國的軟實力如何改變世界》一書中指出,中國於本世紀初開始啟動魅力攻勢提升軟實力,其初衷是想要與所有14個鄰國保持穩定與和諧的關係。
在目前新冠疫情席捲整個世界的情況下,各國都急需幫助,但他們的目光投向的不是美國而是中國。紐約大學的美國經濟學家努裡埃爾·魯比尼認為,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中國正在提升其軟實力」。他還表示,中國向世界保證,「我們的政治制度更好,我們的技術模式更好,我們的經濟模式更好。」
現在,美國對中國沒有好感;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以及印度必然竭力詆毀中國的軟形象,妖魔化其政府和人權狀況,渲染「一帶一路」所謂的債務陷阱和非洲國家的勞工問題。因此,中國需要反思這些方面,以進一步增強自身的軟實力。(作者多斯特·穆罕穆德·巴雷奇,陳俊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