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知識講座:意動用法

2021-12-29 欣哥的作文之家

歡迎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

文言知識:意動用法

 

意動用法屬於詞類活用的一種特殊現象。

意動用法是指主語主觀上認為賓語是謂語,或具有謂語的性質、狀態,對賓語含有「認為它怎麼樣」或「把它當作什麼」的意思。

常見格式:主語加一個名詞或形容詞加上一個賓語,翻譯公式:常用的是「以……是……」或「認為(覺得)十賓語十意動詞」,也可以翻譯成:「把(對)十賓語十當作(感到)十意動詞。」

 

因為意動用法是一種主觀上的意念,所以,在文言文中表心理活動的動詞常會出現意動用法。常見的詞有:「怪」「羞」「恥」等。

 

如:①孟嘗君怪之」,這個「怪」就是「對…….感到奇怪」的意思,簡單說就是「以之為怪」。

再如:②「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恥:「認為 (覺得) ……羞恥」。

再如:③「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師」:「把……作老師"。 (韓愈《師說》)

再如④「且庸人尚羞之,況於將相乎!。(《廉頗藺相如列傳》)  羞:這裡是「以……為羞」,「認為可恥」的意思。

再如⑤「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 盡心上》(小,形容詞作意動用,譯成:①認為天下變小了;②以天下為小。

翻譯:登上東山就覺得魯國變小了,登上泰山山就覺得整個天下變小了。

句子中的兩個「小」都是形容詞而且都帶了賓語,意思是「認為……小」了,全句的意思是:「孔子登上東山以後,魯國就在自己的腳下,就像魯國變小了一樣,登上泰山以後,天下就在自己的腳下,天下如同變小一樣。」「魯」「天下」都是客觀存在,是主觀上認為事物發生了變化。

 

二、意動用法的種類

 

意動用法根據意動詞的本來的詞性可分為名詞意動用法、形容詞意動用法用法兩類。

 

(一)名詞意動用法

名詞意動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詞帶上賓語後,表示主語把賓語當作是什麼,把賓語所代表的人或物看成這個名詞所表示的人或物。譯:「把……當作……」,「以……為……」,「認為……是……」。

例如:

1、「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司馬遷《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

先、後:方位名詞活用作意動詞,以……為先(前),以……為後。整句的意思是:我之所以作這樣的退讓,是因為要把國家的急難放在第一位,而把個人的仇怨放在次要的位置啊。

 

2、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韓愈《師說》)

師,名詞活用作意動詞,譯為:①把郯子....當作老師;②認為郯子……是老師;③以郯子……為老師。

3、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傷仲永》)

賓客:名詞作意動用。譯成:①漸漸把他的父親當作賓客;②漸漸以其父為賓客。

 

4、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王安石《傷仲永》)利:認為……有利。整句的意思是:他的父親認為這樣做非常有利,於是每天拉著仲永去四處拜訪縣裡的人。

 

5、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歲後,皆魚肉之。

譯文:現在我還活著,而人們都欺侮我的兄弟,假使我死後,都會把他當作魚肉了(任意宰割) 魚肉:把……當作魚肉

 

6、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糜鹿。

譯文:況且我和你在江岸沙洲上捕魚、打柴,把魚蝦當成伴侶,把鹿看作朋友

侶:把……當作伴侶,友:把……當作朋友

 

7、孟嘗君客我。譯文:孟嘗君把我當作客人  客:把……當作客人

 

8、「草菅人命」(「把人命看成草菅那般微賤」因而有「隨意殺害人」的意思。)草菅:把……看成草菅,

 

9、寶珠玉者,殃必及身。(《孟子 盡心下》) 寶:把……當成寶貝

 

 

(二)形容詞意動用法

形容詞帶賓語用作意動,就是「覺得賓語怎麼樣」,是在主觀上認為賓語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動的形容詞表示的性質或狀態,經常可以翻譯成「以……為……」或「認為……是……」或「把……當作……」。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美,以……為美,認為……漂亮,讚美。美我,「以我為美」。整句的意思是:我妻子認為我美,是因為對我有私心;妾認為我美,是因為害怕我;客人認為我美,是因為對我有所求。

 

2、成以其小,劣之。(蒲松齡《聊齋志異促織》)

劣:以……為劣。整句的意思是:成名因它個兒小,看不上它。

 

3、有道之士,貴以近知遠,以今知古,以所見知所不見。(《呂氏春秋 察今》)

貴:以……為貴。整句的意思是:明白事理的人,貴在能夠根據近的推知遠的,根據現在的推知古代的,根據看到的推知沒見到的。

 

4、天下苦秦久矣。(司馬遷《史記  陳涉世家》)

苦:以……為苦,苦於。整句的意思是:全國的老百姓長期受秦王朝的壓迫,痛苦不堪。

 

5、隔篁竹,聞水聲,心樂之。《小石潭記》

樂(之):即「以之為樂」,指對此感到快樂。

 

6、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莊子 秋水》)

少:以……為少;  輕:以……為輕。整句的意思是:而且,我還曾經聽說過有人貶低仲尼的學識,輕視伯夷的節義,開始我不相信。

 

7、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荀子  天論》)

怪:以之為怪。整句的意思是:認為它奇怪是可以理解的,而畏懼它就沒有道理了。

 

8、孔文子不恥下問,夫子賢之。(《論語.公冶長》)

恥:以……為恥,賢:以……為賢。不以下問為恥,以之為賢。整句的意思是:孔文子不以下問為恥,孔子認為他賢能。

 

9、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杜牧<阿房宮賦》)

鑑:以……為鑑。整句的意思是:如果後代人哀嘆它而不引以為鑑,那麼又要讓更後的人來哀嘆他們了。

 

10、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王安石《傷仲永》)

異:認為……驚奇。整句的意思是:他的父親覺得他有些奇怪,於是就從旁人家給他借了筆墨之類的東西給他。

 

11、群臣怪之。(《戰國策 燕策荊軻刺秦王》

怪:以……為怪。整句的意思是:群臣對此感到奇怪。

 

12、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戰國策齊策馮諼客孟嘗君》)

怪:以……為怪。整句的意思是:孟嘗君感到很奇怪,立即穿好衣、戴好帽,去見他。

 

13、現代漢語的一些成語中仍然保持這種用法。如:不恥下問   是古非今不遠萬裡     厚古非今

相關焦點

  • 文言用詞法——名詞的使動、意動用法
    學會文言 知識,有助於更好的理解經典文言中名詞的使動用法,是名詞活用的另一種現象。名詞用作一般性動詞(即名詞化用法)的情況常見,用作使動的卻不多。《項羽本紀》中「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即使江東父老兄弟擁戴而使我為王,我有什麼臉面見他們呢?)
  • 文言知識——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的區別
    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是學習文言文時遇到到的重要概念,這兩個概念的實質是特殊的動賓關係,是上升到句子層面的語法概念,單純的字義理解是無法解決這個問題的
  • 高考文言語法講析(05)|意動用法(第320期)
    意動用法是指某些詞用作動詞充當謂語時其動作屬於主觀上的感覺、看待或評價。謂語動詞具有「以之為何」的意思,即認為賓語怎樣或把賓語當作怎樣。一、知識梳理1.名詞的意動用法(1)襟三江而帶五湖。(2)中「美」是「以……為美」之意,翻譯為「認為……美麗」。(3)中「羞」是「以……為羞」之意,翻譯為「覺得……讓人感到羞恥」。3.意動與使動用法的區別(1)活用的詞類不同。名詞、形容詞既可以活用為使動,也可以活用為意動。動詞只能活用為使動,沒有意動用法。
  • 文言用詞法——形容詞的使動、意動和兩者的辨析
    知識可以啟發你的奇思妙想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文言中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跟它的使動用法不同。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是形容詞充當的謂語「認為賓語怎麼樣」或「把賓語看成什麼」、「把賓語當作什麼」的意思,也就是主觀上認為賓語具有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和狀態。如《孟子.盡心上》中「孔子登東山而小魯」,「小」是形容詞,意動用法做謂語,「魯」是名詞,作「小」的賓語。「小魯」是「以魯為小」,認為魯國小了,這跟平時人登上高處,俯視下邊的東西覺得都小了,道理是一樣的。
  • 文言文意動、使動用法總結
    文言文意動、使動用法總結文言文中的詞類活用歷來是各地區的熱點,涉及的題型有單選和閱讀填空,但詞類活用的作用遠不止此。掌握詞類活用對於理解文言文本,甚至未來在教師崗位上關於文言文的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下面,我們簡單來談一談文言文本中常見的一種詞類活用現象——意動用法。
  • 文言文中的意動用法總結
    收錄於話題 #文言知識系列 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傷仲永》解析:名詞「賓客」作謂語,「其父」作賓語,主語「邑人」在主觀上把「其父」作為賓客來看待。
  • 文言用詞法——動詞用作名詞、動詞的使動用法、動詞用作狀語
    動詞的使動用法動詞的使動用法,就是句子的主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並不施行句中動詞謂語所表示的動作,而是使賓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施行這個動作。使用用法是以一般的動賓形式,表達使賓語發生這個動作,動詞含有使賓語「怎麼樣」或「成為什麼」的意思。
  • 初中文言整理(五)——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
    (《鴻門宴》)  王:使……為王意動用法其動詞和賓語的關係,用「認為(或以為)賓語怎麼樣」「把什麼當做什麼」「感到什麼怎麼樣」的形式去翻譯。1)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是主語在主觀上認為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和狀態。例如:①漁人甚異之。(《桃花源記》)②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
  • 陝西專升本語文——文言詞類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知識點匯總
    (來:使動用法,使......來)(2)既來之,則安之。(安,使動用法,使......安定)(3)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來:使動用法,使......來)《趙威后問齊使》(1)是助王息其民者也。
  • 文言意動、使動、為動用法介紹
    意動、使動、為動用法介紹意動用法  所謂意動用法,是指謂語動詞具有「以之為何」的意思,即認為賓語怎樣或把賓語當作怎樣
  • 意動用法還是使動用法?
    這裡的「鄙」,是名詞活用作動詞,這個理解沒有問題,分歧在於它是意動用法還是使動用法。有些人根據注釋裡的「把……當做……」和譯文中的「把……作為……」,將「鄙」理解為意動用法。四格格認為這樣理解是不妥的。我們知道,意動用法和使動用法都是特殊的動賓關係。
  • 文言文中意動用法、使動用法和為動用法
    意動用法  所謂意動用法,是指謂語動詞具有「以之為何」的意思,即認為賓語怎樣或把賓語當作怎樣。一般可譯為「認為.」「以.為.」等。  意動用法只限於形容詞和名詞的活用,動詞本身沒有意動用法。1.名詞的意動用法  名詞用作意動,是把它後面的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1: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傷仲永》)  賓客:本為名詞,這裡活用為意動詞。「賓客其父」是動賓結構,意為「以其父為賓客」。  例2:父利其然也。
  • 意動和使動用法介紹
    意動用法只限於形容詞和名詞的活用,動詞本身沒有意動用法。  1.名詞的意動用法  名詞用作意動,是把它後面的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1: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傷仲永》)  賓客:本為名詞,這裡活用為意動詞。「賓客其父」是動賓結構,意為「以其父為賓客」。  例2:父利其然也。
  • 怎樣區分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
    前二日,曾發文寫過一篇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今又發了一篇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兩者有什麼區別呢?又怎樣區分呢?區別就是一個是使動,一個是意動。怎樣區分呢?先講使動用法。使動使動就是使賓語怎樣怎樣,是使賓語具有了該形容詞的性質、或狀態;而意動用法則是「意」上的動,是感覺上覺得怎樣怎樣,意上認為怎樣怎樣。實際上只是你個人感覺、感受。別人的感覺可能並非如此。如前文的例子,春風又綠江南岸,是使動用法。春風確實使江南岸變得翠綠起來,江南岸具有了翠綠的性質。不是感受上的綠,所以不是意動用法。
  • 高考語文基礎知識:文言文實詞歸的用法
    高考語文基礎知識:文言文實詞歸的用法 2012-10-17 15:17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文言文中意動用法、使動用法和為動用法(扣課文舉例)
    一、意動用法所謂意動用法,是指謂語動詞具有「以之為何」的意思,即認為賓語怎樣或把賓語當作怎樣
  • 高中文言文教學探微:詞類活用之意動用法
    在這種情況下,從文言詞類活用角度,出現了兩種可能性,要麼是使動用法,要麼是意動用法。今天我們重點來學習意動用法。概念:「意動」中的「意」,就是「主觀認為」,就是「主觀上把某個事物當作」的意思。這種意動用法只限於形容詞和名詞的活用,動詞本身沒有意動用法。
  • 高考語文基礎知識:文言文實詞患的用法
    高考語文基礎知識:文言文實詞患的用法 2012-10-17 15:18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高考語文基礎知識:文言文實詞「短」的用法
    高考語文基礎知識:文言文實詞「短」的用法 2012-10-17 11:40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意動用法有哪些情況?
    意動用法是指某些詞用作動詞以充當謂語,其動作屬於主觀上的感覺、看待或評價。這種謂語與賓語的關係是:主語認為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有謂語自身所代表的性狀;或者,把賓語當作謂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去看待、評價。意動用法是古漢語重要的語法現象之一;其中,包括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和名詞的意動用法。 意動用法主要是形容詞和名詞如動詞般的活用,大部分動詞本身沒有意動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