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意動用法、使動用法和為動用法(扣課文舉例)

2021-12-29 語文匠青春版

一、意動用法

所謂意動用法,是指謂語動詞具有「以之為何」的意思,即認為賓語怎樣或把賓語當作怎樣。一般可譯為「認為.」「以.為.」等。

意動用法只限於形容詞和名詞的活用,動詞本身沒有意動用法。

1.名詞的意動用法

名詞用作意動,是把它後面的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1: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傷仲永》)

賓客:本為名詞,這裡活用為意動詞。「賓客其父」是動賓結構,意為「以其父為賓客」。

例2:父利其然也。(《傷仲永》)

利:是名詞活用作意動詞。「利其然」即「以其然為利」(把這種情況視為有利可圖)。

2.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形容詞用作意動,是主觀上認為後面的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代表的性質或狀態。

例1:漁人甚異之。(《桃花源記》)

異:原為形容詞,這裡用作意動詞。「異之」,即「以之為異」(認為這件事奇怪)

例2: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傷仲永》)

奇:原為形容詞,這裡用作意動詞。「奇之」,即「以之為奇」(認為他才能非凡)

上述這些詞類活用現象,還不能概括所有情況。比如數詞或者數量詞優勢也可活用為動詞甚至是使動詞。

二、使動用法

所謂使動用法,是指謂語動詞具有「使之怎麼樣」的意思,即此時謂語動詞表示的動作不是主語發出的,而是由賓語發出的。實際上,它是以動賓的結構方式表達了兼語式的內容。

使動用法中的謂語動詞,有的是由名詞、形容詞活用來的。由於原來的詞類不同,活用作使動之後,它們所表示的語法意義也不完全相同。

1、動詞使動用法

動詞和它的賓語不是一般的支配與被支配的關係,而是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產生這個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行為。

例1:行仁義而懷西戎,遂王天下。(《五蠹》)

懷:使……歸順。

例2:直可驚天地,泣鬼神。(《〈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驚:使……震驚。泣:使……悲泣。

例3: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止:使之止(使愚公止)

例4: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赤壁之戰》)

走:使操軍逃跑

2、名詞使動用法

名詞用作使動詞,是指這個名詞帶了賓語,並且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變成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翻譯時要採用兼語式的形式。

例1:文王以百裡之壤而臣諸侯。(《毛遂自薦》)

臣:使……稱臣。

例2:先破秦入鹹陽者王之。(《鴻門宴》)

王:使……為王。

在古代漢語裡,名詞用作使動詞比較少見。

3、形容詞使動用法

形容詞帶上賓語以後,如果使得賓語具有這個形容詞的性質和狀態,那麼這個形容詞則活用為使動詞。

例1:既來之,則安之。(《季氏將伐顓臾》)

安:使……安。

例2: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於柱矣!(《廉頗藺相如列傳》)

急:使……急。

例3:悽神寒骨,悄愴幽邃。(《小石潭記》)

悽、寒:使神骨悽寒。

4.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的區別

使動:謂使動用法,是指謂語動詞具有「使賓語怎麼樣」的意思。它是用動賓結構表達使令式的內容。

意動:認為……怎麼樣:餘頗易之(我認為甚是簡單 )

使動用法指動詞謂語表示主語使賓語"怎麼樣"的用法。有些名詞和形容詞活用為使動詞,表示"使."的意思。有三種:1.動詞的使動用法。如"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中的"勞",意思是"使....勞累"。2.名詞的使動用法。是"使.成為.."的意思。3.形容詞的使動用法。特點是使賓語表示的人或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態。

意動用法表示主語認為賓語怎麼樣,或主語把賓語當作什麼。有兩種:1.名詞的意動用法。例如"先破秦入鹹陽者王之"中的"王",意思是"以....為王"。2.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例如"而恥學於師"中的"恥",意思是"以為恥"。

三、為動用法

為動用法表示「主語為賓語怎麼樣」。

謂語可以由動詞形容詞或活用的名詞充當,例如:

(1)夫人將啟之----夫人姜氏將為他們打開城門 《觸龍說趙太后》

(2)等死,死國可乎?----同樣是死,為國家而死可以嗎?《陳涉世家》

(3)祭祀必祝之----祝,祈禱,動詞的為動用法,翻譯為:為……祈禱 《左傳•成公十三年》

(4)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泣,為……哭泣 《病梅館記》

(5)後人哀之而不鑑之----哀,為……而哀 《阿房宮賦》

(6)馬病肥死,使群臣喪之。喪,為……治喪 《史記 滑稽列傳》

(7)文嬴請三帥。請三帥:替三帥請求 《秦晉崤之戰》

(8)邴夏御齊侯。御齊侯:給齊侯御(駕車) 《左傳•成公二年》

(9)廣陵太守陳登得病……佗脈之。脈,為……診脈 《三國志•華佗傳》

(10)伯夷死名於首陽之下,盜蹠死利於東陵之上。死名:為了名而死。死利:為了利而死。《莊子•駢拇》

(11)君子死知己。死,為……而死 陶淵明《詠荊柯》

【免責申明】

本文部分內容來自於網絡,推送出於公益傳播目的。部分資料的原始作者難以辨識和聯絡,如有需要請私信本號,本號隨即處理。需要合作請聯繫小編,微信號:whdhzljj

想獲取課件,請加入本QQ群。

切記

【1】進群馬上改群名稱,省份+暱稱,比如湖北馬小跳

【2】每周積極發言,無論是教研話題還是一般話題,一個月不發言者直接踢出群。

相關焦點

  • 文言文中意動用法、使動用法和為動用法
    意動用法  所謂意動用法,是指謂語動詞具有「以之為何」的意思,即認為賓語怎樣或把賓語當作怎樣。一般可譯為「認為.」「以.為.」等。  意動用法只限於形容詞和名詞的活用,動詞本身沒有意動用法。1.名詞的意動用法  名詞用作意動,是把它後面的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1: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傷仲永》)  賓客:本為名詞,這裡活用為意動詞。「賓客其父」是動賓結構,意為「以其父為賓客」。  例2:父利其然也。
  • 文言文意動、使動用法總結
    文言文意動、使動用法總結文言文中的詞類活用歷來是各地區的熱點,涉及的題型有單選和閱讀填空,但詞類活用的作用遠不止此。掌握詞類活用對於理解文言文本,甚至未來在教師崗位上關於文言文的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下面,我們簡單來談一談文言文本中常見的一種詞類活用現象——意動用法。
  • 文言文中的意動用法總結
    意動用法也就是主語「認為(以為)賓語怎麼樣」或者「把賓語當什麼」。通常可譯為「認為……」、「以……為……」、「對……感到……」、「把……當做……」等。 在文言文中,主要是由名詞或形容詞來構成意動用法。
  • 意動和使動用法介紹
    一般可譯為「認為.」「以.為.」等。  意動用法只限於形容詞和名詞的活用,動詞本身沒有意動用法。  1.名詞的意動用法  名詞用作意動,是把它後面的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1: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傷仲永》)  賓客:本為名詞,這裡活用為意動詞。「賓客其父」是動賓結構,意為「以其父為賓客」。  例2:父利其然也。
  • 意動用法還是使動用法?
    《教師教學用書》中關於這句話,給出的譯文是:「越過晉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境」。這裡的「鄙」,是名詞活用作動詞,這個理解沒有問題,分歧在於它是意動用法還是使動用法。有些人根據注釋裡的「把……當做……」和譯文中的「把……作為……」,將「鄙」理解為意動用法。四格格認為這樣理解是不妥的。我們知道,意動用法和使動用法都是特殊的動賓關係。
  • 怎樣區分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
    前二日,曾發文寫過一篇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今又發了一篇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兩者有什麼區別呢?又怎樣區分呢?區別就是一個是使動,一個是意動。怎樣區分呢?先講使動用法。使動使動就是使賓語怎樣怎樣,是使賓語具有了該形容詞的性質、或狀態;而意動用法則是「意」上的動,是感覺上覺得怎樣怎樣,意上認為怎樣怎樣。實際上只是你個人感覺、感受。別人的感覺可能並非如此。如前文的例子,春風又綠江南岸,是使動用法。春風確實使江南岸變得翠綠起來,江南岸具有了翠綠的性質。不是感受上的綠,所以不是意動用法。
  • 高中文言文教學探微:詞類活用之意動用法
    今天我們探討的意動用法也是文言文詞類活用的重點,是高考文言文翻譯的重要考點。    我們都知道,無論是在現代漢語中還是文言文中,一個完整句子的主語、謂語、賓語之間具有一定的支配關係。即主語發出謂語的動作,賓語承受這個動作。
  • 文言知識——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的區別
    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是學習文言文時遇到到的重要概念,這兩個概念的實質是特殊的動賓關係,是上升到句子層面的語法概念,單純的字義理解是無法解決這個問題的
  • 文言用詞法——名詞的使動、意動用法
    名詞的意動用法。名詞的意動用法,是名詞活用的又一種現象,它在文言中也是較少見的。名詞的意動用法,是把賓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看成為(或「認為是」、「當作是」)這個名詞表示的人或事物。《馮諼客孟嘗君》中「孟嘗君客我。」(孟嘗君把我當作客人。)
  • 文言文詞類活用【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
    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一)使動用法1、此教我先威眾耳
  • 高考文言文知識點精講精練(13)|意動用法導練(第623期)
    學習目標:1.明確文言文中意動用法的概念和類型。2.結合語境,準確判定和翻譯意動用法。一、知識梳理1.意動用法是指某些詞用作動詞充當謂語時其動作屬於主觀上的感覺、看待或評價。謂語動詞具有「以之為何」的意思,即認為賓語怎樣或把賓語當作怎樣。
  • 陝西專升本語文——文言詞類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知識點匯總
    (來:使動用法,使......來)(2)既來之,則安之。(安,使動用法,使......安定)(3)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來:使動用法,使......來)《趙威后問齊使》(1)是助王息其民者也。
  • 文言文中「意動」用法如何翻譯?看完這三道例題,你就懂了!
    意動用法,是指謂語動詞具有「認為(賓語)具有怎樣性質」的用法特點。典型的例子是「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中的「美」,它的賓語是「我」,因此我們應該理解為「認為我美」,而不能理解為「美麗我」。現代漢語成語中也保留著不少的意動用法,如「草營人命」中的「草營」,「安居樂業」中的「安」和「樂」,「不遠千裡」中的「遠幸災樂禍」中的「幸」和樂」,「羞與為伍」中的「羞」,「是古非今」中的「是」和「非」。意動用法中的動詞更多的是形容詞或者名詞,如果本身是動詞,那它肯定不是及物動詞,而是不及物動詞。因此我們把意動用法分為名詞的意動用法、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和動詞的意動用法三種。
  • 意動用法有哪些情況?
    意動用法是指某些詞用作動詞以充當謂語,其動作屬於主觀上的感覺、看待或評價。這種謂語與賓語的關係是:主語認為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有謂語自身所代表的性狀;或者,把賓語當作謂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去看待、評價。意動用法是古漢語重要的語法現象之一;其中,包括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和名詞的意動用法。 意動用法主要是形容詞和名詞如動詞般的活用,大部分動詞本身沒有意動用法。
  • ​文言知識講座:意動用法
    意動用法是指主語主觀上認為賓語是謂語,或具有謂語的性質、狀態,對賓語含有「認為它怎麼樣」或「把它當作什麼」的意思。常見格式:主語加一個名詞或形容詞加上一個賓語,翻譯公式:常用的是「以……是……」或「認為(覺得)十賓語十意動詞」,也可以翻譯成:「把(對)十賓語十當作(感到)十意動詞。」
  • 高考文言文知識點精講精練(12)|使動用法(第617期)
    學習目標:1.明確文言文中使動用法的概念和類型。2.結合語境,準確判定和翻譯使動用法。(《毛遂自薦》)二、問題探究如何辨別使動用法與意動用法?相同點:使動和意動用法在結構型式上基本相同,都處於謂語的位置,都帶賓語。不同點:使動、意動用法和賓語不是一般的動賓關係,而是特殊的動賓關係,即它們陳述的是賓語而不是主語。
  • 初中文言整理(五)——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
    (王安石《泊船瓜洲》)3)名詞的使動用法:就是當名詞活用為動詞後,主語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物成為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物。例①:文王以百裡之壤而臣諸侯。(《毛遂自薦》)  臣:使……稱臣。②:先破秦入鹹陽者王之。
  • (語法)動詞的為動用法
    動詞的為動用法所謂為(wèi)動用法,就是主語為了(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去施行這個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賓語如果是指事物的,一般譯作「為了」什麼而動;賓語如果是指人的,一般譯作「給(替)"誰而動。這裡「吾」是主語,「悲」是動詞謂語,「刖」是其賓語,動詞與其賓語的關係不是支配關係,也不是使動、意動關係。根據文意分析,「悲」這一動作是因為「刖」而產生的。因此,「悲刖"就是「為刖而悲」。2、管仲不死其君而歸桓公。
  • 高考文言語法講析(05)|意動用法(第320期)
    (2)中「美」是「以……為美」之意,翻譯為「認為……美麗」。(3)中「羞」是「以……為羞」之意,翻譯為「覺得……讓人感到羞恥」。3.意動與使動用法的區別(1)活用的詞類不同。名詞、形容詞既可以活用為使動,也可以活用為意動。動詞只能活用為使動,沒有意動用法。
  • 文言意動、使動、為動用法介紹
    意動、使動、為動用法介紹意動用法  所謂意動用法,是指謂語動詞具有「以之為何」的意思,即認為賓語怎樣或把賓語當作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