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動用法有哪些情況?

2021-12-29 高考語文方法論

意動用法是指某些詞用作動詞以充當謂語,其動作屬於主觀上的感覺、看待或評價。這種謂語與賓語的關係是:主語認為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有謂語自身所代表的性狀;或者,把賓語當作謂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去看待、評價。意動用法是古漢語重要的語法現象之一;其中,包括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和名詞的意動用法。 

意動用法主要是形容詞和名詞如動詞般的活用,大部分動詞本身沒有意動用法。一般可譯為「認為.」「以為」「對感到」等。使動用法是主語使賓語在客觀上產生某種動作行為;而意動用法是主語主觀上認為(或以為)賓語具有謂語所表示的內容,是存於意念的想法或看法,客觀上不一定如此。

一、名詞意動用法

名詞的意動用法,是把它後面的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1: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傷仲永》

賓客:本為名詞,這裡活用為意動詞。「賓客其父」是動賓結構,意為「以賓客之禮待其父」。

例2:父利其然也。——《傷仲永》

利:是名詞活用作意動詞。「利其然」即「認為······有利可圖」。

例3:侶魚蝦而友麋鹿。——《前赤壁賦》

侶,友: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侶 以…為友

例4: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禮記·禮運》

親:以…為親 子:以…為子 (兩者都指前者)

再如: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不如吾聞而藥之也。」

《史記·魏公子列傳》:「公子乃自驕而功之,竊為公子不取也。」

唐 柳宗元 《封建論》:「天下乖戾,無君君之心。」

二、形容詞意動用法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是主觀上認為後面的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代表的性質或狀態。

例1:漁人甚異之。——《桃花源記》

異:原為形容詞,這裡用作意動詞。「異之」,即「以之為異」(認為這件事奇怪)

例2: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傷仲永》

奇:原為形容詞,這裡用作意動詞。「奇之」,即「以之為奇」(認為他才能非凡)

例3:且庸人尚羞之,況將相乎。——《廉頗藺相如列傳》

羞:原為形容詞,這裡用作意動詞。「羞之」,即:「以之為羞」(覺得這件事讓人感到羞恥)

例4:世果群怪聚罵。——《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怪:原為形容詞,這裡用作意動詞。「怪」後省略「韓愈」即「以韓愈為怪」(認為韓愈這個人很怪異)

例5: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老子》

例6: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盡心下》

再如:

《韓非子·說難》:「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智其子「,以為他的兒子很聰明。

《呂氏春秋·知度》:「人主自智而愚人,自巧而拙人。」;「自智」,認為自己很聰明。「自巧「,認為自己很巧妙。

《戰國策·燕策》:「頃之未發,太子遲之。疑其有改悔...」;過了一陣還沒有出發,太子嫌荊軻動身晚了,懷疑他改變主意後悔了....。"遲",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認為遲了。

《淮南子·精神訓》:「輕天下,則神無累矣;細萬物,則心不惑矣;齊死生,則志不懾矣;同變化,則明不眩矣。」;看輕天下,你的精神就不會勞累;看小萬物,你的心神就不會惑亂;將生死看得相同,那你就會無所畏懼;將變化看成沒變化,那你的眼睛就不會昏花。

《漢書·趙充國傳》:「時充國年七十餘,上老之。」;當時趙充國年已七十多歲,皇上認為他老了

《晉 王羲之.蘭亭集序》:「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其中的"一",把……看作一樣;""齊",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動詞。

三、動詞意動用

個別動詞也有意動用法。

《荀子·解蔽》:「凡人之有鬼也,必以其感忽之間,疑玄之時定之。此人之所以無有而有無之時也,而己以定事。」

這裡「有」「無」就是意動用法。翻譯:大凡人認為有鬼,一定是在他精神恍惚的當口、疑惑迷亂的時候來判定它的。

這正是人們把「」有「」當作「」沒有「」、把「」沒有「」當作「」有「」的時候,但他們自己卻在這個時候去判定事情。

這類用法是極罕見的。

相關焦點

  • 文言文中意動用法、使動用法和為動用法
    意動用法  所謂意動用法,是指謂語動詞具有「以之為何」的意思,即認為賓語怎樣或把賓語當作怎樣。一般可譯為「認為.」「以.為.」等。  意動用法只限於形容詞和名詞的活用,動詞本身沒有意動用法。(《傷仲永》)  利:是名詞活用作意動詞。「利其然」即「以其然為利」(把這種情況視為有利可圖)。 2.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形容詞用作意動,是主觀上認為後面的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代表的性質或狀態。  例1:漁人甚異之。(《桃花源記》)  異:原為形容詞,這裡用作意動詞。
  • 意動用法還是使動用法?
    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③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
  • 意動和使動用法介紹
    意動用法只限於形容詞和名詞的活用,動詞本身沒有意動用法。  1.名詞的意動用法  名詞用作意動,是把它後面的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1: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傷仲永》)  賓客:本為名詞,這裡活用為意動詞。「賓客其父」是動賓結構,意為「以其父為賓客」。  例2:父利其然也。
  • 文言文中意動用法、使動用法和為動用法(扣課文舉例)
    意動用法只限於形容詞和名詞的活用,動詞本身沒有意動用法。1.名詞的意動用法名詞用作意動,是把它後面的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1: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傷仲永》)賓客:本為名詞,這裡活用為意動詞。「賓客其父」是動賓結構,意為「以其父為賓客」。例2:父利其然也。(《傷仲永》)利:是名詞活用作意動詞。「利其然」即「以其然為利」(把這種情況視為有利可圖)。
  • 怎樣區分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
    前二日,曾發文寫過一篇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今又發了一篇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兩者有什麼區別呢?又怎樣區分呢?區別就是一個是使動,一個是意動。怎樣區分呢?先講使動用法。使動使動就是使賓語怎樣怎樣,是使賓語具有了該形容詞的性質、或狀態;而意動用法則是「意」上的動,是感覺上覺得怎樣怎樣,意上認為怎樣怎樣。實際上只是你個人感覺、感受。別人的感覺可能並非如此。如前文的例子,春風又綠江南岸,是使動用法。春風確實使江南岸變得翠綠起來,江南岸具有了翠綠的性質。不是感受上的綠,所以不是意動用法。
  • 文言文意動、使動用法總結
    文言文意動、使動用法總結文言文中的詞類活用歷來是各地區的熱點,涉及的題型有單選和閱讀填空,但詞類活用的作用遠不止此。掌握詞類活用對於理解文言文本,甚至未來在教師崗位上關於文言文的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下面,我們簡單來談一談文言文本中常見的一種詞類活用現象——意動用法。
  • 文言用詞法——名詞的使動、意動用法
    文言中名詞的使動用法,是名詞活用的另一種現象。名詞用作一般性動詞(即名詞化用法)的情況常見,用作使動的卻不多。《項羽本紀》中「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即使江東父老兄弟擁戴而使我為王,我有什麼臉面見他們呢?)
  • 文言文中的意動用法總結
    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傷仲永》解析:名詞「賓客」作謂語,「其父」作賓語,主語「邑人」在主觀上把「其父」作為賓客來看待。
  • 陝西專升本語文——文言詞類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知識點匯總
    驚,使動用法,使...受驚。(2)無生民心。生,使動用法,使...產生。壞:使動用法,使……壞。(2)乃我困汝。困:使動用法,使……處於困境險地。(3)遇不可,必達其志。達:使動用法,使……表達出來。(4)奈何欲以亂敗郭氏。敗:使動用法,使……敗壞。
  • 文言知識——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的區別
    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是學習文言文時遇到到的重要概念,這兩個概念的實質是特殊的動賓關係,是上升到句子層面的語法概念,單純的字義理解是無法解決這個問題的
  • ​文言知識講座:意動用法
    歡迎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文言知識:意動用法 意動用法屬於詞類活用的一種特殊現象。
  • 初中文言整理(五)——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
    例如:①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賈誼《過秦論》)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就是當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後,主語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態。例如:①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②春風又綠江南岸。
  • (語法)動詞的意動用法
    動詞的意動用法在古漢語中、動詞一般不能作意謂性動詞,而名詞和形容詞都能用作意謂性動詞。即在它們活用作動詞以後,對它們的賓語含有主觀上「認為它是什麼」(名詞活用為意動詞),或"認為它怎樣"(形容詞活用為意動詞)的意思。
  • 文言意動、使動、為動用法介紹
    意動用法只限於形容詞和名詞的活用,動詞本身沒有意動用法。  1.名詞的意動用法  名詞用作意動,是把它後面的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1: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傷仲永》)  賓客:本為名詞,這裡活用為意動詞。「賓客其父」是動賓結構,意為「以其父為賓客」。  例2:父利其然也。
  • 文言文詞類活用【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
    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一)使動用法1、此教我先威眾耳
  • 高考文言語法講析(05)|意動用法(第320期)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3)且庸人尚羞之,況將相乎?(《廉頗藺相如列傳》)   形容詞用作意動,是主觀上認為後面的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代表的性質或狀態。即主語認為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有謂語自身所代表的性狀。
  • 高中文言文教學探微:詞類活用之意動用法
    在這種情況下,從文言詞類活用角度,出現了兩種可能性,要麼是使動用法,要麼是意動用法。今天我們重點來學習意動用法。概念:「意動」中的「意」,就是「主觀認為」,就是「主觀上把某個事物當作」的意思。這種意動用法只限於形容詞和名詞的活用,動詞本身沒有意動用法。
  • 招教考試語文基礎知識考點七:形容詞、名詞的意動用法
    意動用法,就是「認為(或以為)賓語怎麼樣」的意思。這種用法只限於形容詞或名詞的活用,動詞本身沒有意動用法。1.形容詞的意動用法由形容詞活用而來的動詞,表示主觀上認為(覺得)賓語所表示的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態。如:滕公奇其言,壯其貌,釋而不斬。(滕公認為其言出眾不凡,其貌壯美。)
  • 高考文言文知識點精講精練(13)|意動用法導練(第623期)
    (《廉頗藺相如列傳》)  二、問題探究3.(2009年高考浙江卷)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足以悅人而不足以移人者   B.兇其身C.吾薄富貴而厚於書D.庶幾全其樂而遠其病也使動用法與意動用法的區別主要有三點:(1)
  • 文言文中「意動」用法如何翻譯?看完這三道例題,你就懂了!
    意動用法,是指謂語動詞具有「認為(賓語)具有怎樣性質」的用法特點。典型的例子是「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中的「美」,它的賓語是「我」,因此我們應該理解為「認為我美」,而不能理解為「美麗我」。現代漢語成語中也保留著不少的意動用法,如「草營人命」中的「草營」,「安居樂業」中的「安」和「樂」,「不遠千裡」中的「遠幸災樂禍」中的「幸」和樂」,「羞與為伍」中的「羞」,「是古非今」中的「是」和「非」。意動用法中的動詞更多的是形容詞或者名詞,如果本身是動詞,那它肯定不是及物動詞,而是不及物動詞。因此我們把意動用法分為名詞的意動用法、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和動詞的意動用法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