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洽會上的外國客商:不再需要翻譯

2021-01-09 華龍網

【解說】為期3天的中國第十九屆中國農產品加工業投資貿易洽談會9月6日在河南省駐馬店市舉行,近兩萬名中外客商赴會。記者7日在展會現場發現,大多外國客商都自己講中文跟顧客溝通,不再用翻譯幫助交流了。

據了解,此次歐美、「一帶一路」、東協及港澳臺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230多家知名農產品加工企業,近400人境外嘉賓參會參展。7日的展會現場到處可見外國客商邊比劃邊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與顧客交流,與以往展會翻譯幫忙買賣的景象截然不同。

【同期】(巴基斯坦商人)沒有(用)機器(的),這個全部(是)手工的,(每)一個木(製品)都是手工的,都是巴基斯坦的貨。

【同期】(巴基斯坦商人)這個是多少錢,一百兩百一千,這個我知道,還有其它的我不知道。

【解說】此次農洽會在駐馬店市的天中廣場專門設置了境外企業展示區,為境外農產品加工業企業提供400個標準展位。境外展區的產品深受參會民眾的追捧,但因為價錢高於國產產品,民眾購買時多會猶豫,因此外國客商需要不停地向他們介紹產品優點。

【同期】(非洲商人)這個(商品)市場上也有很多人(詢問),主要是很多東西他們不是很了解,(那你不是一直在跟他們解釋嗎),對,但他們會嫌貴啊,他們不了解,他們嫌貴。

【同期】(巴基斯坦商人)今天早上賣了兩千塊錢,(你這賣的是什麼),這個是阿富汗玉器,(這個是你自己做的手工的嗎),對,手工的這個,巴基斯坦手工(製作)的,玉器是阿富汗的玉。

【解說】來自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聯合國經社理事會、歐盟3個國際組織的駐華代表,澳大利亞、法國、匈牙利、泰國、哥倫比亞、烏拉圭等6個國家駐華使館農業參贊,非洲查德、蒲隆地兩個國家農業部官員出席了此次會議,並參加國際交流活動。

據悉,第十九屆中國農洽會將圍繞「開放、合作、綠色、共贏」的主題,主要開展農產品加工重點項目發布、洽談和籤約、優質農產品展示和貿易、農產品科研成果展示推介、農產品產銷對接、農產品加工業合作交流、參展產品評定及品牌培育等內容。

記者 闞力 河南駐馬店報導

相關焦點

  • 這些來自全球各國的翻譯員,進博會上翻譯最多的一句話是什麼?
    在進博會供需對接會上,上海文化貿易語言服務基地派出了近300名專業翻譯人員。三天的對接會期間,已服務3380輪次。這其中還能看到不少外國留學生的身影。他們在洽談中,翻譯最多的一句話是什麼呢?我覺得義大利和中國的關係越來越好,會有越來越多的經貿往來,都需要翻譯人才。」戴志遠說,中國的發展非常快,機遇也很多,這些都吸引他來到上海。目前他還在上外讀書,畢業後,他想留在中國。進博會是一場全球盛會。戴志遠說,他去年沒能參加進博會,感到非常遺憾。今年能抓住機會來當翻譯,終於如願以償。這幾天,他已經遇到了好幾家義大利的展商來洽談業務。
  • 南美東南亞客商激增小語種翻譯奇缺告急(圖)
    翻譯雖多  國旅假期入境遊總部總經理顏珂表示,根據目前的預訂情況,今年參加百屆廣交會的外國客商中,來自南美的巴西、哥倫比亞和中東沙烏地阿拉伯、阿聯等國,以及東南亞地區的客商有明顯增長趨勢,來自美歐日的客商則與去年持平。  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導遊產生巨大缺口,旅行社只能調動包括翻譯公司、外語院校在內的社會人才網絡,為廣交會服務。
  • 中國農洽會上,河南農產品深加工、創意藝術品成亮點
    大河網訊(記者 何心悅)在第二十二屆中國農產品加工業投資貿易洽談會上,來自河南的不少農產品及其深加工產品吸引了客商目光。「世界花生看中國,中國花生看正陽。」特色產業展示館的正陽花生展臺前人氣很旺,記者看到展臺上有酒鬼花生、醋泡花生、五香花生等為人們熟知的系列產品。如何讓一顆花生果變成「金豆子」?近年來,正陽縣全縣花生種植面積達172萬畝,成為「中國花生之都」。正陽通過補短板,開展招商引資,讓全國知名企業花開正陽,生根正陽。
  • 商務部:國內外企業和客商積極踴躍參與第127屆廣交會
    商務部辦公廳副主任、新聞發言人高峰在發布會上回答了記者關於「第127屆廣交會改為完全線上舉辦後,外國採購商的活躍度如何?在新舉辦形式下,參展商和採購商遇到哪些新挑戰?」的提問。6月18日下午,商務部召開網上例行新聞發布會。商務部辦公廳副主任、新聞發言人高峰在發布會上回答了記者關於「第127屆廣交會改為完全線上舉辦後,外國採購商的活躍度如何?
  • 進博會上的「小葉子」
    參與進博會,我們可以更好地認識中國、了解中國,也能看到中國的發展。同時,我們也要向他們介紹自己的國家,希望我們能夠成為交往的橋梁。」楊山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採訪時說。據了解,除了來自上海市38所高校的「本土」志願者之外,今年的進博會還專門招募了留學生志願者、長三角蘇浙皖三省份志願者以及雲南省多位學習寮語、柬埔寨語、泰國語、緬甸語等東南亞小語種的志願者。
  • 深圳文博會上港澳臺特色文創產品受客商喜愛
    中新社深圳5月16日電 (沈釗)第十五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簡稱深圳文博會)16日開幕,港澳臺地區的展館當天相繼開門迎客,其中香港的小黃鴨等文創產品、澳門的創意美食老店、臺灣的手工松煙墨等尤為引人注目。
  • 谷歌翻譯App對中國用戶開放,不再需要VPN
    七年前,美國科技巨頭離開中國大陸,並將搜索服務由內地轉至香港。今天(3月29日),谷歌正式宣布,將移動版的谷歌翻譯App重新引入中國大陸市場,大陸用戶將不再需要翻牆便可以使用此項服務。谷歌的一位發言人表示,「谷歌翻譯已經在中國提供了8年的服務。
  • 中國邊城蘊藏商機引來越南客商「淘金熱」
    中新社廣西東興4月28日電 題:中國邊城蘊藏商機引來越南客商「淘金熱」  作者 李敏軍 陳光志  在中國邊城廣西東興市,越南商販在東興口岸來回兜售小特產曾是遊客眼中一道特殊的風景線。如今,越南人在中國「淘金」的模式正悄然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越南人進駐東興市投資創業。  「這裡的潛力很大。」
  • 直通進博會|進博會上的「三年級生」——一名阿拉伯語志願者的成長記
    今年有數千名志願者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現場提供服務,來自上海外國語大學的志願者近200人,他們都掌握兩種以上的語言,可以與客商、媒體等進行多語種交流,顧航就是這支志願者隊伍中的一員。新華社記者 曹軼 攝走進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的新聞中心大門,身著紅色制服的顧航正在主諮詢臺忙碌,一位來自中東地區的外國記者上前諮詢,顧航對答如流。顧航胸前佩戴的金色徽章格外醒目,這是連續三年參與進博會志願服務的獨有標誌。進博會志願者都有一個響亮的暱稱——「小葉子」,「三年級生」顧航已經從稚嫩的「小葉子」成長為成熟幹練的「金葉子」。
  • 新時代外國文學翻譯與研究學術研討會在我縣舉行
    寧海新聞網訊(記者章莉) 10月23日,新時代外國文學翻譯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葉水夫先生百年誕辰座談會在我縣舉行。寧波大學副校長樂傳永,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黨委副書記崔唯航,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葉秀高參加。
  • 讓外國小夥伴驚呆了的「神翻譯」將不再出現·杭州日報
    「神級翻譯」讓外國小夥伴們驚呆了  近年來,隨著西湖入選世界遺產,杭州西湖邊的外國遊客越來越多,但是西湖景區的外文標識卻常常弄得這些外國遊客莫名其妙。  例如,八卦田一家飯店將八卦田翻譯成「Gossip Tian」,讓外國遊客「驚呆了」。因為「Gossip」這個詞是「流言飛語、緋聞」的意思,的確,這個意思很「八卦」,但卻與八卦田一點兒也不沾邊。
  • 翻譯家趙振江:中國詩詞最好交由外國漢學家翻譯
    翻譯家趙振江:中國詩詞最好交由外國漢學家翻譯11月2日,80歲高齡的北京大學西語系博士生導師、著名翻譯家趙振江在第六屆中國詩歌節論壇上,分享了自己翻譯中國傳統經典《紅樓夢》的故事。趙振江表示,截至2010年,國內翻譯出版的《堂吉訶德》多達80餘種,前後十多位中國翻譯家曾翻譯過這本西班牙名著;但與之相比,在整個西班牙語世界卻只有一個版本的《紅樓夢》,「我雖然是研究西班牙語文學的,也百思不得其解。」
  • 是翻譯!成就了那些外國詩人!
    李白當然中國古代的詩篇太多了,這裡就不再贅述了,咱們現在來看一下歪果仁的詩篇是如何的!「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這是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名篇,翻譯者則是詩人殷夫。這首詩歷來都被當作是追求自由最強的音符,那麼他的真實面目是什麼樣的呢,讓我們來看看他的英文版本的吧!
  • 外國出版社翻譯中國技術書
    原標題:外國出版社翻譯中國技術書  2013年12月20日,在北京的新大都飯店近百位專家學者參加了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許鍾麟《空氣潔淨技術原理》一書的英文版及中文第四版首發式、中文版出版30年,暨國內外空氣潔淨新技術研討會。
  • 翻譯家朱振武:沒有翻譯中國作家定無法走向世界
    翻譯家朱振武:沒有翻譯中國作家定無法走向世界 我認為葛浩文是非常忠實原文地翻譯,有人說莫言獲獎完全是因為翻譯,這是不對的。」昨日《世界文學》迎來創刊60周年紀念會,在下午小範圍的討論會上,擔任丹·布朗翻譯的朱振武給出自己的觀點。  肯定翻譯家貢獻  朱振武說,莫言獲獎後很多人說是仰仗了葛浩文的翻譯,而這種說法的依據是葛浩文寫的一封信,信中提到要改動小說中的某塊內容,詢問莫言意見。
  • 求職翻譯、志願者、武警成廣交會上亮麗風景線(圖)
    求職翻譯、志願者、武警成廣交會上亮麗風景線(圖)     第111屆廣交會15日開幕。圖為中國志願者在為參會外國客商引路。
  • 好翻譯讓中文不再陌生
    原標題:好翻譯讓中文不再陌生馬思琦 文/圖《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6年11月26日 第 05 版)星巴克常用的3種杯型的中文名稱為「中杯」「大杯」和「超大杯」,雖沒有翻譯上的硬傷,但沒有「小杯」不符合中國消費者的習慣。因此,星巴克員工每每需要再三確認消費者選擇的杯型。一些網友表示,為了避免尷尬,他們只得用杯型的英文名稱來點單。伴隨著國際化的進程,越來越多的外語詞彙湧入中國。為了理解和溝通的方便,也為了構建標準的中文語言環境,我們需要將外語翻譯成中文。
  • 廣州的俄羅斯人正使越來越多的中國翻譯失去工作,崇洋媚外的作崇
    但是隨著了解中國國情的外國人越來越多,他們已經把中文學習得十分嫻熟,加上在中國,能給他們提供的工作機會並不多,有些掌握多門外語的俄羅斯人,開始到廣交會來尋找翻譯工作。每屆的廣交會舉辦季度,中國翻譯在爭搶工作機會上明顯處於下風,因為中國的翻譯每位需要交300元的入場門票,如果你是外國翻譯就不一樣,完全可以辦理一張採購商入門證,首次支付100元人民幣即可,外國人的費用是一次搞定的,而中國翻譯卻是每天都要。
  • 愛看外國文學名著?那些陳年的翻譯工作就像走鋼絲
    1982年,這部《斯巴達克思》被收入《外國文學名著叢書》再次出版。   這套近150本的叢書立項於1958年,在中國翻譯出版界的潮起潮落中,經歷了約40年的漫長出版之路。   70年代初期,中國開始打開國門,中央向北京和上海下達任務,要求翻譯出版一批外國歷史地理題材的譯作。其中,非洲史由上海承擔。   因此,五七幹校以人文社上海分社外國文學編輯室為骨幹,調來原人民、教育、少兒等出版社的幾位外文編輯,成立「上海市新聞出版系統五七幹校翻譯連」,由近30人組成。
  • 「隨身翻譯」讓外國語言和文字不再那麼難懂
    在生活、工作中我們會經常用到一些功能性軟體,來輔助我們從而提高工作效率,比如翻譯軟體,小編不是經常能用到,所以沒有下載專門的翻譯軟體,大部分都是直接「百度」用在線翻譯,使用起來也不是很方便,遇到能複製的還好些,如果是圖片上需要翻譯那就麻煩了,要麼下載專門的翻譯軟體,要麼手動一個一個往上敲,麻煩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