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疝氣」不可怕,媽媽必看!

2020-12-22 跳跳爸育兒小知識

什麼是小兒疝氣?

小兒疝氣即小兒腹股溝疝氣, 俗稱「脫腸」,是小兒泌尿科手術中最常見的疾病。在胚胎時期,腹股溝處有一「腹股鞘狀突」,可以幫助睪丸降入陰囊或子宮圓韌帶的固定。

有些小孩出生後,此鞘狀突關閉不完全,導致腹腔內的小腸、網膜、卵巢、輸卵管等進入此鞘狀突,即成為疝氣;若僅有腹腔液進入陰囊內,即為陰囊水腫。疝氣一般發生率為 1-4%,男生是女生的10倍,早產兒則更高,且可能發生於兩側。

臍疝需要治療嗎?

雖然臍疝看起來很嚇人,甚至極少一部分寶寶臍疝的鼓出部位可以像李子那麼大,但只要鼓出部分不是觸痛或腫脹得很厲害,而是軟的,按壓能夠縮小,而且寶寶也沒有覺得不舒服,臍疝通常不會有什麼問題。但不要自行用那些如用硬幣壓在肚臍上的方法來給孩子治臍疝。反而會引起感染。寶寶的臍疝一般會在兩三歲前自行消退,但也有些寶寶的臍疝要到5歲才能癒合。

在極少數病例中,寶寶的一段腸管可能會被開口處卡住,阻斷了這個區域的血液供應,這就需要立刻做手術。如果你發現寶寶臍疝周圍發生腫脹、觸痛或顏色變化,尤其是寶寶還有嘔吐或疼痛的現象,請立即帶寶寶去看急診。

怎樣自測孩子是不是得了疝氣?

首先,小孩哭鬧,如果您仔細檢查,會發現腹股溝的一側鼓起一小包,有的似大棗大小,有的似核桃大小,摸起來很硬,觸痛明顯,有的降入陰囊底,當小孩平臥或睡著了,包塊可還納腹腔,但如站立,哭鬧,腹腔壓力大時,包塊可再次出現。您可以判斷孩子得了疝氣。

新生兒患「疝氣」千萬不要手法復位,因為新生兒腸壁較薄,過力擠壓易使腸子穿孔。

如何預防小兒「疝氣」?

①由於疝氣可在嬰兒期發生,故應在該時期經常注意觀察孩子的腹股溝部或陰囊處,是否腫,或是否存在時隱時現的塊物,遇有疑問及時請教醫生。

②雖然患疝氣的較多為男孩,但女孩也會發生疝氣。對女孩的疝氣更要提高警惕,因為常有卵巢、輸卵管進入疝囊。

③嬰兒期不要將孩子的腹部裹得太緊,以免加重腹內壓力。不要讓孩子過早的站立,以免腸管下墜形成腹股溝疝。

④吃些易消化和含纖維素多的食品,以保持大便通暢。孩子大便乾燥時,應採取通便措施,不要讓孩子用力解大便。

⑤不要讓孩子大聲咳嗽,患咳嗽的小兒要在醫生指導下適當吃些止咳藥。避免孩子大聲啼哭,防止腹壓升高。

小兒疝氣手術後如何進行家庭護理?

第一、儘量避免病兒哭鬧:實在哄不住時,可在醫生指導下用些止痛或鎮靜的藥物。

第二、小兒疝氣術後一周內,應儘量讓病兒平臥,三月內都應避免劇烈的活動。

第三、注意冷暖,適當增減衣服,若有了咳嗽症狀也要及時治療。

第四、術後要增加營養,可吃瘦肉、蛋類等食物。

孩子患疝氣何時手術為宜?

小兒得了疝氣除了陰囊脹大外,如果沒有發生嵌頓、一般不會有什麼痛苦,也不影響生長發育。 嬰幼兒疝氣有自愈的可能,如果不是頻繁發作或發生嵌頓,可觀察至 6個月後手術,6個月後自愈的機會減少。一般不主張常規用疵帶治療,因使用不當可發生危險。

小兒疝氣的手術年齡一般為6個月至6歲。 6歲以後小兒活動增加,同時還要上學,繪學習、運動等帶來許多不便,所以宜在入學前手術為宜。對於嵌頓疝,原則上是急診手術,但小兒嵌頓疝易於復位,不像成人那麼容易發生腸壞死,所以嵌頓時間在12小時以內者,可先行保守治療,進行手法整復,但座嚴密觀察病情變化,以免發生腸壞死。

為什麼早產兒易得臍疝?

臍疝是小兒常見病,特別是早產兒因腹肌薄弱,發病率更高。

快滿1個月時,有的嬰兒會出現臍疝。這是由於腹內受壓使腸的一部分從腹部的窗口即肚臍裡露了出來。用手摁一下就會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說明是腸子。這是腸子裡的消化物和氣體混合以後所發出的聲音。

嬰兒臍部壓力的增加是由於嬰兒用力或者啼哭所致。有臍疝的嬰兒,一般都是在用力時臉憋得通紅的嬰兒、急躁愛哭的嬰兒,以及由於母乳不足總愛哭鬧的嬰兒。未成熟嬰兒腹壁的窗口(指肚臍)大都關得不緊,所以未成熟兒的臍疝發病率較高。對臍疝嬰兒必須要照料好。由於是腹壓增加而引起臍疝的,所以應努力消除引起腹壓增加的原因。對稍不如意就哭鬧和發脾氣的嬰兒,如果抱一抱就會停止哭泣的話,就應該儘量抱一抱。由於大便硬,在排便時用力等,也會引起臍疝,可飲嬰兒果汁以易於排便。

相關焦點

  • 小兒疝氣 不可大意
    □記者李鈺通訊員肖利珍文張琮攝影    閱讀提示|在不少人的印象中,疝氣多發於成年人,小兒疝氣卻不常聽聞。但殊不知,疝氣在小兒常見病中卻佔領著一席「高」地。記者經過了解發現,不少家長對小兒疝氣不了解甚至存在認識誤區,認為可以自愈。
  • 小兒疝氣的症狀有那些?怎樣判斷小兒疝氣呢?
    這兩天醫院裡來了一個腹腔脹氣並且有疝氣的寶寶,還沒滿月。腹部硬硬的、夜間哭鬧,家人們都跟著休息不好,擔驚受怕,我們看著寶寶難受的樣子也很心疼。只能通過小兒推拿和排氣操讓寶寶用放屁和拉粑粑的方式緩解腹腔脹氣。因此,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讓媽媽們頭疼又心疼的「小兒疝氣」。
  • 早產兒疝氣怎麼辦呢,小兒疝氣怎麼治療最好?
    新生兒特別是早產兒疝氣已經是新生兒較常見的毛病了,不少媽媽單純地認為時間久了疝氣「鼓包」就會消失,甚至認為疝氣不痛、不變大就不需要治療,這都是錯誤的認識。那麼到底新生兒疝氣怎麼辦呢,小兒疝氣怎麼治療最好?
  • 小兒疝氣微創手術過程是什麼
    日常生活中,小兒疝氣是非常常見的一種現象。而且小兒疝氣對於寶寶的身體是會帶來很大的傷害,所以需要及時的治療,生活中很多爸爸媽媽在寶寶出現疝氣的時候會通過微創的手術進行治療,那麼小兒疝氣微創手術過程是什麼?小兒疝氣微創手術過程是什麼?  小兒疝(shàn)氣俗稱"脫腸"、"小腸氣",在胚胎時期,腹股溝處有一"腹膜鞘狀突"。
  • 小兒疝氣知多少?
    Q:什麼叫小兒疝氣? A:這裡存在兩個名詞概念,一個是「小兒」:特指年齡為14歲以下患兒;另一個是「疝氣」或者「小腸氣」,是指腹腔內臟器通過腹股溝區的缺損向體表突出所形成的疝。
  • 專家講解小兒疝氣的治療
    疝氣不影響小孩發育 嵌頓將危及生命由於小兒疝氣的發病率比較高,而且發生在生殖器部位,許多家長擔心疝氣不及時治療會影響生殖器官發育。朱德力主任指出,小兒疝氣一般不會影響發育,最大的風險在於嵌頓。日常飲食對疝氣治療沒幫助對於廣告所說的疝氣帶,可以有效的治療小兒疝氣,無痛苦,不開刀。
  • 小兒推拿李波:寶寶疝氣莫煩惱,腹股溝疝氣小兒推拿調理穴位手法
    小兒推拿李波:寶寶疝氣莫煩惱,腹股溝疝氣小兒推拿調理穴位手法 小兒疝氣 小兒疝氣是指小腹疼痛牽引睪丸腫痛而言。
  • 小兒疝氣怎麼辦?10000例成功手術給出答案
    紅網時刻9月4日訊(通訊員 易婷)新手媽媽張女士近日發現兒子小嘉下腹部有個突起的塊狀小包,平躺或者用手按壓時還會自行消失。慌張的張女士立刻帶著小嘉來到湖南婦女兒童醫院小兒外科就診,經過兒外科主任周小漁醫生的詳細檢查,診斷孩子身體上的塊狀小包就是小兒疝氣。
  • 小兒疝氣,究竟是咋回事?一定要做手術嗎?
    長江網訊(記者 劉彰立)近日,一位媽媽前往武漢黃浦醫院外科諮詢:寶寶出生20多天,大哭後發現右側靠腹股溝位置鼓起來一個很大的包塊,摸起來硬硬的。但是過一個小時後,包塊變小了。這是不是疝氣?是不是要做手術?不手術有什麼影響?這麼小的孩子,承受得住嗎?  武漢黃浦醫院外科專家借這位媽媽的提問,來詳細介紹,什麼是疝氣。
  • 5毫米微創治小兒疝氣
    5毫米微創治小兒疝氣  手術費用便宜一半,當天手術當天回家  深圳景田醫院外科是深圳地區首家開展門診微創治療小兒疝氣的科室之一。科室針對小兒疝氣手術的特點,突破了傳統手術方法的束縛,率先大膽採用了疝氣微創門診手術。微創術也因其安全療效和費用低等突出優點受到了患兒家長的普遍歡迎。
  • 易發生在幼兒身上的小兒疝氣,家長不可輕忽!
    閨蜜也是一臉無奈,並沒有發現異常之處,直到閨蜜給孩子把尿的時候,我才注意到小朋友大腿根部陰囊旁邊有一個小包塊時隱時現,按了一下小包的位置,結果孩子馬上就「哇」哭了,於是我告訴閨蜜她的孩子變得「不聽話」可能是因為「小兒疝氣」。
  • 小兒疝氣是怎麼來的?聽聽兒科醫生周小漁怎麼說
    遇到這種情況,新手媽媽大多心急又不知道怎麼辦,而家裡有「經驗」的老人說這是疝氣,因為孩子脾氣大,太愛哭的緣故引起的。 疝氣真的是孩子哭出來的病嗎? 看看湖南婦女兒童醫院兒兒科主任周小漁怎麼說! 小兒疝氣是外科常見疾病,是由於孩子先天性腹膜鞘狀突沒有及時閉合引起的。
  • 這家醫院48小時解決小兒疝氣
    新手媽媽張女士最近就有這樣的煩惱,在給兒子小嘉洗澡的時候,發現下腹部有個突起的塊狀小包,平躺或者用手按壓時還會自行消失,慌張的張女士立刻帶著小嘉來到湖南婦女兒童醫院小兒外科就診,經過兒外科主任周小漁醫生的詳細檢查,診斷孩子身體上的塊狀小包就是小兒疝氣。
  • 小兒疝氣手術 最快一天就可出院
    鄭大三附院小兒外科推出新便民措施——  □記者 劉曉蓮    如今,小兒疝氣手術當天做當天就可以出院了。這是鄭大三附院小兒外科為緩解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新推出的一項便民措施。  「以前,疝氣患兒做手術至少也要住院三天,現在,當天就可以出院,不僅各項術前檢查一個不少,而且縮短了住院時間,減少了患兒交叉感染的機會,比以前減少三四百元的費用。許多疝氣患兒的家長選擇周末來做手術,當天就帶孩子回家了。」鄭大三附院小兒外科主任陳琦說。
  • 媽媽以為孩子得疝氣不嚴重 結果孩子進了急診室
    「一開始認為小伢兒生了疝氣沒必要做手術,用用疝氣帶就好了,沒想到差點闖了大禍。」5歲男孩小宇的媽媽很是懊悔。幾天前,5歲的男孩小宇玩耍後,左側腹股溝出現了突起的塊狀腫物。媽媽用手按了按,腫塊就消失了。隨後,小宇被媽媽帶到了浙大兒院,並被確診為腹股溝斜疝,也就是俗稱的小腸氣。小宇媽媽覺得兒子的問題不大,拒絕了專家的一日手術治療方案,想通過疝氣帶為孩子治療。結果幾天後,小宇劇烈活動時腹股溝區腫塊再次突出並發嵌頓,被緊急送往醫院。接診的普外科黃壽獎副主任醫師說,多虧小宇被及時送到醫院治療,否則會導致相關器官因血液循壞障礙而發生壞死,甚至危及生命。
  • 小兒得了疝氣就一定要開刀嗎
    小兒疝氣是兒童經常患的一種疾病。是屬於一種外科疾病,症狀就是一些小兒從出生不久以後就發現有疝氣的存在,每次一生氣或者是著急,哭泣的時候,就會在腹股溝的位置或者臍部等出現一個腫塊,有一個包出現,大部分也沒有疼痛感,腫塊開始很小,在小孩站立行走時候出現,小孩安靜平躺休息時候就會消失不見。
  • 「紹興市民健康課堂」小兒疝氣不可怕 專家幫你輕鬆解決
    兩個月前,王女士發現自己兩周歲的寶寶在哭鬧時,大腿根部會有桌球大小的東西鼓出來,要等寶寶不哭鬧後才能慢慢恢復。她上網查詢了一下,說是疝氣,需要手術治療。由於家裡的老人思想陳舊,說疝氣會隨著寶寶的長大消失,小孩這麼小動手術不太好;就這樣,王女士在無奈和糾結中度過了兩個月。
  • 小兒疝氣危害及術後注意事項
    那麼,小兒疝氣的危害有什麼?如何治療?手術後有什麼注意事項? 一、危害及治療方法 引起小兒疝氣的病因大多是因為孩子在發育成胚胎的時候,狀突管沒有及時的關閉、先天性的發育不完善、臍環、身體的體質虛弱、腹瀉
  • 住院→出院48小時,兒科主任周小漁一個周末搞定小兒疝氣
    新手媽媽張女士最近就有這樣的煩惱,在給兒子小嘉洗澡的時候,發現下腹部有個突起的塊狀小包,平躺或者用手按壓時還會自行消失,慌張的張女士立刻帶著小嘉來到湖南婦女兒童醫院小兒外科就診,經過兒外科主任周小漁醫生的詳細檢查,診斷孩子身體上的塊狀小包就是小兒疝氣。
  • 小兒疝氣如何應對?看看老中醫怎麼說
    ,原來他有一副祖傳五代的小兒疝氣外貼藥驗方,而這些小兒的父母都是慕名而來的。胡氏先祖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總結出用疝氣外貼藥外敷的方法應對小兒疝氣,一直傳用至今,尤其在金華當地頗受好評,求治者絡繹不絕,獲益者也不勝枚舉。「這麼好的驗方,要讓更多有需要的人受益。」 胡匡駿表示,永康本地也經常有人慕名趕到金華尋求小兒疝氣外貼藥,所以趁著每周六來山川大藥房應診的機會,就把驗方也一同帶來永康,以方便永康的市民。外貼藥實際為藥粉貼,由數十味中藥提煉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