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怎麼教都教不會?可能是你用錯了溝通方法

2020-09-25 南京英孚青少兒英語

南京英孚青少兒英語於2002年成立,18年來深耕南京。專注3-18歲孩子英語教育,英語啟蒙、英文閱讀興趣、考試學習、出國留學來英孚就夠了。我們的運行及管理遵照EF全球統一模式。50年專業英語教育經驗值得信賴,關注英語,關注孩子。


十一長假近在眼前啦,老父親老母親們,堅持住啊!


相信粑粑麻麻們都有這樣的經驗,明明跟孩子講過很多遍的事,可他們怎麼樣也講不聽、學不會,不管是寫作業還是生活習慣,爸爸媽媽用玩具「威脅」都沒用。氣急了,甚至懷疑眼前這個小人是不是親生的......


其實有時候你覺得孩子講不聽,是因為我們沒有找到正確的溝通方法。才導致爸媽氣個半死,孩子依舊「醉生夢死」.....那麼到底怎麼溝通,孩子才不會牴觸呢?


01

先穩定情緒,再處理問題

我們每個人都會受到情緒的影響,而且大家都能理解,人在火冒三丈的時候容易口不擇言。所以我們先來處理情緒的問題,這裡的情緒問題不僅指家長自己的,也指孩子們的。


雖然有的時候孩子常常會做出一些讓人感到毫無頭緒的行為,但爸爸媽媽們在說話前可以先想一下,孩子這麼做背後的情緒是什麼?他實際的需求是什麼?他真的能理解我為什麼不希望TA這麼做嗎?



我們與孩子溝通交流的真正目的是啟發和引導,而不是改造。自上而下的權威式管理(Authoritarian),時間長了會在家庭中營造一種負面的情緒氛圍,孩子很容易牴觸,。


所以家長們在開口和孩子溝通前,最好先自己思考一下下面這三個問題:

我接下來要說的話都是事實嗎,沒有帶主觀色彩嗎?


我要說的話是對孩子來說是有幫助的嗎?


我的話會傷害到孩子嗎?



開口前多想一步,你和孩子的溝通可能就會更高效。


02

這樣溝通,孩子才能聽得進

到了爸爸媽媽最關心的一步,有效溝通有哪些可以遵循的技巧和原則呢?


➤ 三明治溝通法 Sandwich Feedback Technique


這個標題就很誘人有沒有


它可是親子溝通裡很實用的一個方法哦~大家都知道三明治,就是兩塊麵包夾一塊肉。所以它告訴我們親子溝通有這樣一個簡單的公式:讚美—指導—讚美(麵包—肉—麵包),據說在我們國內西北地區,這也叫肉夾饃式溝通法



舉個例子,孩子的房間太亂,你想要讓TA自己收拾一下,用三明治方法就是這樣說的:

記得上次妹妹來家裡玩,你們一起玩完玩具後你把房間收拾得乾乾淨淨的。【麵包】


今天你也可以整理一下自己的房間,把玩具收乾淨哦【肉】


媽媽覺得你一定可以做到的,需要幫忙的時候媽媽就在旁邊哦!【麵包】


➤ OFNR四步溝通法


除了「三明治溝通法」外,小E還要為大家介紹一種歐美家長最常用的一種方法,你需要記住以下四步:

Observation 觀察 | 正如上面所說,先擺出你所聽到或看到的事實;

Feelings 感受 | 基於你發現的事實,來表達你的直觀感受;

Needs 需要 | 提出你想要什麼;

Requests 要求 | 說出你希望對方怎麼做。

我們來假定一個場景試試看。當一個孩子玩電子遊戲超過規定時間卻還在玩,爸爸媽媽家長該如何跟孩子溝通讓孩子停止玩遊戲呢?



(Observation觀察)還在玩遊戲呢?你記得你說過到了8:30就不玩了嗎?

(Feelings感受)媽媽覺得你玩遊戲的時間有點太久了,而且你答應媽媽的事情沒有做到,媽媽會不開心誒。

(Needs需要)想玩遊戲媽媽也能理解,不過你今天的作業還沒完成,媽媽希望你能言出必行,說到做到哦!

(Requests要求)要不你再玩十分鐘去寫作業,或者你現在立即去寫作業,寫完了之後出來玩半小時,怎麼樣?


➤ 多用正面語言代替負面詞彙作為結束語


這是什麼意思呢?


當爸爸媽媽看到孩子在公共場合打鬧、耍脾氣,或是奔跑……你是不是脫口而出——

「不要吵!」

「不要跑!」

……


而通常這對孩子們不起作用,你會發現他們該跑跑、該鬧鬧。因為對孩子來說,你說的&39;t touch!&39;t run, don&AC1D10; --tt-darkmode-color: 888888; --tt-darkmode-color: EBEBEB; --tt-darkmode-bgcolor: 888888; --tt-darkmode-color: 888888; --tt-darkmode-color: AC1D10; --tt-darkmode-color: AC1D10; --tt-darkmode-color: #EB3524;">「積極反饋」。


上面小E提到的溝通方法其實不僅適用於家長和孩子,同時也適用於平時和他人的相處,不過都需要我們不斷練習慢慢嘗試。


你有什麼和熊娃溝通的小妙招嗎?來留言區和小E分享一下唄!


相關焦點

  • 孩子為何怎麼教都教不會?不怪孩子笨,是你精力與耐心用錯了方向
    孩子怎麼教都教不會,這是一種怎樣的感覺但凡重視點教育的父母,都經常會體會到那種無能為力的感覺。當你用盡這輩子所有的耐心與溫柔,把一個無比簡單的小問題詳細地講給孩子聽,一遍兩遍……十遍過去了,孩子還是一臉茫然的樣子,恐怕用「崩潰」這個詞也難以形容自己此時此刻的心情了吧。
  • 教了很多遍孩子還是不會,原因也許是你溝通用錯了方法
    但是如果我什麼都不說,你一定不會平白無故地想到檸檬吧。對不對?同樣的道理,如果爸媽一直說「不要粗心,不要馬虎」,這反而會勾起孩子聯想到「粗心馬虎,把題做錯」的情境,以及「媽媽暴跳如雷,爸爸勃然大怒」的樣子。最終孩子可能手忙腳亂,真把題做錯了。
  • 孩子怎麼教都教不會,是笨嗎?腦專家:這類孩子比你想的更聰明
    外顯學習和內隱學習相比,內隱學習是一種更自然的學習方法,所以可以說,掌握這類學習方法的孩子更聰明。,雖然一開始也會耐著性子教,但是使用的方式大多都是「口授」,即用語言告訴孩子:「你要怎麼怎麼樣」,「不能怎麼怎麼樣」。
  • 孩子怎麼教都教不會,是笨嗎?腦專家:這類孩子比你想得更聰明
    最後,妹妹忍不住說了一句:「你怎麼這麼笨!」那一刻,我覺得我能體會到外甥女的心情了。我反思了一下:我們在教孩子時,雖然一開始也會耐著性子教,但是使用的方式大多都是「口授」,即用語言告訴孩子:「你要怎麼怎麼樣」,「不能怎麼怎麼樣」。結果,孩子顯得特別笨。
  • 親子溝通總是「尬聊」?七招教你誘發孩子的主動溝通
    沒有主動語言,我該怎麼幹預?家長要如何回應,孩子才願意打開話匣子?家長要如何引導,孩子才會主動發起溝通呢?如果要加強「主動語言」,家長首先要反思一下,自己有沒有給予孩子這個機會唷!簡單來說,還是一定是要有「需求」才會去主動「溝通」,例如:孩子喜歡小車子,你可以把小車子放在他看的到卻拿不到的地方,這樣他就有需求來主動跟你開口他想要的東西。
  • 教也教過了,但孩子學了不會用,用對方法了嗎?
    教也教過了,但孩子學了不會用,用對方法了嗎?兒童可以通過名稱建構他的意識活動。比如,兒童對球體的認識可能來自於皮球,也可能來自於球體(教具的一種),也可能來自於圓月等。當成人說到球體或圓時,兒童可以通過記憶,在思想中把名稱和物體聯繫起來。
  •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家長和老師!高明的賞識教育方法
    在教育中,有兩種孩子特別讓家長和老師頭痛欲裂:一種是「笨」孩子,不管教什麼,怎麼教,總感覺慢半拍,甚至學不會,學了就忘;另一種是「壞」孩子,不管就不學,管著就學一點,經常心不在焉,從來不會主動學習。這兩種孩子,表面上是孩子的問題,不會學、不愛學,實際上究其根本,是教育方法的問題。
  • 孩子怎麼教都教不會,怎麼辦?幾個貼心建議你可以收藏
    2.孩子的興趣點不同。有些孩子對語文感興趣,有些對數學有興趣。同樣是一堂數學課,感興趣的孩子都能聽懂。不感興趣的聽課都不愛聽,更別說能把作業做成什麼樣。在你講題時,自然提不起勁,專心聽講。在大人的眼裡,這麼簡單的題,講了那麼多遍還不會,實在無法理解。無名火已經上來,所以暫時放放是比較妥當的處理方法。2.用興趣點切入或聯繫生活實際我給我家孩子輔導時,就發現孩子不會的題,如果把它轉換為生活題,孩子很快就能理解。比如:關於路程問題。
  • 教孩子畫畫也能教錯?你可能沒做好正確啟蒙
    2歲10個月,能看出教過的痕跡2.這3個常見誤區,90%的家長都入坑雖然畫畫很重要,但大部分家長都在用錯誤的方法束縛孩子,剝奪他們與生俱來的繪畫能力。下面是3個最常見的誤區,如果你也在坑裡,趕緊跳出來吧。(1)教孩子畫形象很多家長覺得,教孩子畫畫誰不會啊,簡單。「來,媽媽教你畫蘋果,先畫一個圓,再加兩筆,畫好了,你也照著畫一個。」但其實,這樣的簡筆畫,根本不是真正的兒童畫,不是孩子內心想要表達的東西。而且教過一次後,孩子筆下的蘋果,永遠都只有這一個模樣。
  •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專家把家長和孩子都害慘了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家長!」家庭教育專家言之鑿鑿。家長聽了如坐針氈,惶惶不可終日。原來我的孩子不成才,都是我的錯,我是罪魁禍首。一心一意為了孩子,為他付出了所有,未曾想到反而害了他。我活不下去了,唯有以死謝罪。孩子聽了專家的話,終於找到了失敗的緣由。原來我不成才,不是我的問題,是因為我沒有一個好爸爸好媽媽,孩子變得理直氣壯。當父母苦口婆心教育他時,他把專家的話當成了尚方寶劍: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家長!你們問問自己,是合格的父母嗎?
  • 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在養育孩子的問題上,很多人都認為養育孩子誰都會,沒什麼可研究的。然而你的孩子是成功的嗎?你的理想和希望實現了嗎?你的付出得到回報了嗎?可能很多人並沒有想過,等看到結果的時候,自己會抱怨,為什麼我拼命的工作賺錢?想給孩子一個幸福的生活。可是孩子就是不爭氣,什麼都不如別人家的孩子。為什麼有些人看似沒怎麼拼搏?也沒怎麼付出?可是人家的孩子就能成名成業呢。這些就是值得我們研究的問題。
  • 教了幾遍還是記不住,用錯方法,一年級會很難適應
    ,做一些準備工作,比如拼音的學習,100以內的加減法,簡單英語等,很多媽媽們可能用錯了方法,又忽視了孩子學習中的一些細節,導致孩子越學越沒有效果,家長卻焦慮不安。每個孩子的內在潛能都不一樣,有些孩子在幼小銜接時並沒有花時間去學,上了一年級也並沒有適應慢,學習費力等情況,反而學習越來越好。所以我們應該把焦慮轉移到思考哪裡出現了問題?怎麼解決問題?
  •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你怎麼看這句話?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你怎麼看這句話?現在的老師不過是一種稱呼或許換另外一種稱呼更合適應該叫做看護,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現在的老師大多數不過是照本宣。這兩句話對人的差異性視而不見,過分誇大了教師的主觀能動性。
  • 孩子脾氣大哄不乖?你可能用錯方式了,情緒管理教你培養天使寶寶
    小婷為此很是憂慮:平時懂事乖巧的兒子,怎麼發起火來怎麼哄都不乖?說變小惡魔就變小惡魔,完全招架不住?孩子脾氣大哄不乖?你可能用錯方式了,情緒管理教你培養天使寶寶越是年紀小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越弱,他們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的內心需求和真實想法,若是沒有家長的及時引導,孩子是無法管理自己的情緒,只能通過發脾氣來表達,因此父母要弄明白情緒重點。
  • 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做到這四句育兒名言的父母,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世上沒有笨小孩子,只是還沒有找到最適合他的教育方法,父母還不夠真正地了解孩子。其實很多父母或大人覺得,現在:高調說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真有那麼至關重要,太誇張了吧。那麼試問,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人去看心理醫生,醫生發現問題時,往往會詢問,小時候你和家人曾經經歷過什麼樣的事情?小時候某些經歷等等。原生家庭,間接影響孩子性格養程,及後天的一些脾氣及某些事上的處理。
  • 「最傷」孩子內心:這樣子的爸媽,怎麼都教不出有幸福感的孩子!
    可見爸媽不會說話,其害之深遠,不可小覷,要知道人生在世不稱意之事的發生,大多在於我們不會說話,無法發揮語言的魅力,更別提達到自己想要的溝通效果了。要知道不會說話的爸媽,只會讓自己的孩子一聽到父母開口就會脾氣暴躁不已。
  • 其實不是孩子不聽話,只是你不會和孩子溝通!用曾國藩笨方法試試
    青春期的孩子都這樣嗎?你說什麼她都不聽,說什麼都要跟你犟兩句。當時他的兒子,也正值青春期,如果他直接這麼說,他兒子肯定也不會聽他的話, 跟他對著來。但是,曾國藩卻用了另外一種溝通方式,成功讓兒子聽他的話,乖乖讓兒子按他說的做,他是怎麼溝通的?
  • 孩子一年級教生字拼音怎麼學也學不會,家長應該怎麼教
    今天生字拼音寫了10遍了,第二天一問這個是什麼字,還是不會,特別讓家長頭疼。首先我們先來看一看孩子怎麼教都教不會,不開竅的原因是什麼?要從兩個方面來講,首先我們從孩子這邊來講,孩子他在7歲以前的年齡階段,他主要是以視覺思維,他是以直觀的他能看得見的東西他就能理解,他能理解看得見的事物之間都是什麼樣的聯繫,他能理解。
  • 教孩子學英語用什麼方法好呢
    在課堂上教孩子學習英語,老師先示範,讓孩子跟著模仿發音和拼寫。是看著單詞,來讀發音;看著單詞,來完成拼寫。所以行為動作,是建立在看或聽的基礎上。此時,孩子模仿的是印象中的單詞。老師教孩子的是什麼呢?單詞該怎麼讀,怎麼寫;在什麼時候使用,在什麼情景下使用,如何去靈活掌握。
  • 用圖片交換溝通,孩子從此不會說話?
    一歲以內的孩子,不會說話,但是會用哭聲、笑聲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情感,孩子在6-9個月大時,知道對著爸爸媽媽做表情,做動作,發出聲音,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好東西,他們也逐漸學會搖頭,或用手推開,表達自己不想要的。而對於口語發展障礙,或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孩子,我們對他們的要求恰恰是跟正常發展兒童相反的,他們完全不會溝通,不知道怎樣向溝通夥伴傳遞信息,我們卻先讓他們先學會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