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本課程有所調整,增加兩個講,具體以下述課程大綱為準。
授課對象: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專業本科生
課程性質:專業選修課
課 時:32
授課教師:孟慶延、趙丙祥、應星、王楠、楊璐、凌鵬
考核要求:平時考核與期末考查結合。
平時考核:根據本課程閱讀文獻和參考文獻及授課內容,自行選取閱讀分析對象,提交一篇4000字以上的課程論文(含分析報告),主題限定在本課程所涉及的閱讀和分析範圍。
上課地點:中國政法大學昌平校區逸夫樓1032。
上課時間:每周一晚,1-11周18:45-21:10
課程安排:
第一單元 底層文本的多元表達
1st:明清武藝圖像中的身體與社會(2018.9.3)
主講人:趙丙祥(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
參考文獻/文本:
·戚繼光,《紀效新書》,中華書局,2001年版。
·吳殳,《手臂錄》,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年版。
2nd :田野內外的技藝(2018.9.10)
主講人:應星(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
參考文獻/文本:
·應星,《大河移民上訪的故事》,三聯書店,2001年版。
·威廉·富特·懷特,《街角社會》,商務印書館,1994年版。
3rd :誰在舞臺中央:相聲中的民情與政治(2018.9.17)
主講人:孟慶延(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
參考文獻/文本:
·朱羽,《「革命」與「分心」——以1950-60年代新相聲為例》,載《文藝理論與批評》,2017年第3期。
·侯寶林相聲作品:《昨天》
·馬季相聲作品:《友誼頌》
·馬志明相聲作品:《糾紛》
·郭德綱相聲作品:《我是黑社會》
第二單元 小說與影視作品的社會意涵
4th :誰是誣告者——卡夫卡《審判》中的個人、機構與法律(2018.9.29)
主講人:張國旺(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政法學院)
參考文獻/文本:
·卡夫卡,《訴訟》,姬健梅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
·卡夫卡:《致父親》,收錄於《變形記:卡夫卡中短篇小說集》,張榮昌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年。
·電影:《審判》,威爾斯導演,1962年。
5th :亂世中的個體:「魯濱遜·克魯索」的故事(2018.10.8)
主講人:楊璐(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
參考文獻/文本:
·丹尼爾·笛福,《魯濱遜漂流記;摩爾·弗蘭德斯》,徐霞村、梁遇春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年版。
·林紓,《<魯濱遜漂流記>商務印書館1906年版譯序》
·黃梅,《推敲「自我」:小說在18世紀的英國》,北京:三聯書店,2003年,42-76頁。
6th :焰火能溫暖寒夜嗎?——《白日焰火》中的個體與社會(2018.10.15)
主講人:王楠(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
參考文獻/文本:
·電影:《白日焰火》(導演:刁亦男)
·電影:《小城之春》(導演:費穆)
7th : 故事中的事:《編輯部的故事》中的社會與時代(2018.10.22)
主講人:孟慶延(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
參考文獻/文本:
·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金炎、趙寶剛導演,1992年)第1集《誰主沉浮》;第22集《人工智慧人》
·王朔,《頑主》,雲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第三單元 士人與山民:多重文本中的歷史與社會
8th :儒家修身傳統中的身與心——以道光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的曾國藩日記為例(2018.10.29)
主講人:凌 鵬(北京大學社會學系)
參考文獻/文本:
·曾國藩,《曾文正公日記》(道光二十一年至道光二十四年),嶽麓書社(新舊版皆可)
·張文杰,《給曾國藩算算帳:一個清代高官的收與支(京官時期)》,中華書局,2015年版。
·譚伯牛,《戰天京:晚清軍政傳信錄》,嶽麓書社,2016年版
9th : 洞庭山邊的廉吏與山民:解讀《林屋山民送米圖卷子》(2018.11.5)
主講人:趙丙祥(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
參考文獻/文本:
·鍾叔河編訂,《林屋山民送米圖卷子》,湖南美術出版社,2011年版。
10th :真理與真愛:大革命時期新青年的心靈史(2018.11.12)
主講人:孟慶延(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
參考文獻/文本:
·鄭超麟:《史事與回憶——鄭超麟晚年文選》(第一卷),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98年版。
·王汎森:《「煩悶」的本質是什麼——近代中國的私人領域與「主義」的興起》,載《思想是生活的一種方式》,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
·王汎森:《「主義時代」的來臨——中國近代思想史的一個關鍵發展》,載《思想是生活的一種方式》,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
·電影:《黃金時代》,許鞍華導演,2014年
11th:課程總結與討論(2018.11.19)
主持人:孟慶延(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