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幹群芳「當然不是。」1月8日,寧德時代一位發言人對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今日上午,有消息稱,昨晚寧鄉一家寧德時代工廠發生爆炸,而該公司系特斯拉專屬的磷酸鐵鋰工廠。「這是是我們下屬公司廣東邦普的子公司,這是一家電池回收公司,回收再利用作為前驅體。」寧德時代上述發言人告訴記者。
1月7日晚間,微博號「寧鄉發布」發布消息稱,18時12分左右,湖南邦普循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南邦普」)老廠車間發生爆炸起火,截至消息發布時,火勢已控制,無人員死亡,受傷人員已全部送往醫院救治,事故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之中。從網傳視頻來看,爆炸時伴隨一聲巨響,火焰衝上天空形成了一個「蘑菇雲」。
湖南邦普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廢舊鋰電池資源化回收處理和高端電池材料生產商。啟信寶信息顯示,湖南邦普的母公司是廣東邦普循環科技有限公司,同樣從事數碼電池和動力電池回收處理、高端電池材料生產等業務。在廣東邦普循環科技的股東名單裡,除了最大股東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持股近53%),還包括由財政部、國務院以及多個地方政府共同成立的先進位造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合夥)。
湖南邦普是寧德時代布局動力電池產業鏈上下遊的重要一環,其年回收處理廢舊電池總量超過6000噸、年生產鎳鈷錳氫氧化物(三元前驅體)、鎳鈷錳酸鋰(三元材料)、鈷酸鋰、氯化鈷、硫酸鎳、硫酸鈷和四氧化三鈷達4500噸,目前已與國內多家動力電池製造企業和電動汽車整車製造企業合作。
寧德時代2019年年報顯示,湖南邦普2019年營收達51.55億元,實現淨利潤6.39億元。相當於同期寧德時代歸母淨利潤的14%。因此,外界猜測爆炸事件可能對寧德時代股價造成影響。12月以來,寧德時代市值持續上漲至9000億元以上,成為國內汽車行業市值最高的企業。
這引起外界對此的猜測,是否電池生產並不安全,還有傳聞稱該工廠是特斯拉的磷酸鐵鋰電池專屬工廠。1月8日,寧德時代對經濟觀察網記者回應到,7日晚間發生火災的確實是該功能公司旗下的孫公司,但目前事故原因還在調查之中。
「7日晚間,我公司下屬公司子公司工廠發生火災事故,我們接到消息後第一時間責成湖南邦普做好現場的救援與事故處理工作。當晚火勢已撲滅,目前湖南邦普正全面配合相關部門進行事故原因的調查,並全力保障受傷人員的醫治。公司已要求包括邦普在內的各單位嚴格落實安全責任,進行隱患排查,初步評估邦普工廠事故對公司生產經營業務影響有限。」寧德時代在發給經濟觀察網記者的回應中表示。
爆炸事件發生後,1月8日,寧德時代開盤價為419億元,較昨日收盤價上漲了1.4%,而午後盤中股價下跌2.74%至401.89元。湖南邦普爆炸案也引發了業內對動力電池回收安全性的關注。公開信息顯示,2013年前後我國新能源汽車大規模推廣應用,按照動力電池5到8年的使用壽命,2020年前後將迎來報廢高峰期。有預測稱,我國動力電池退役量在2020年將超過20萬噸,市場規模達到175億元,到2030年市場規模將超過千億元。
毫無疑問,動力電池回收蘊藏著一筆大生意,但目前產業存在標準不完善、技術壁壘和收支難以平衡等痛點,而如果動力電池退役後處理不當,則可能帶來環境汙染以及安全問題。但湖南邦普的業務涉及電池回收處理和電池材料生產,具體是什麼原因導致爆炸目前尚未有結論。「一般情況下,三元材料生產工藝有空氣或者氧氣環境下高溫加熱的過程,所以生產過程中不會有什麼著火爆炸的風險。」一位新能源汽車資深分析師向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
「從這一張爆炸照片來看,感覺並不像是單純的廢舊電池存放不當著火。有可能是回收處理時出現些問題。」上述分析師進一步指出,電池回收回存在一些風險,比如退役電池內短路,電池存放不當外部短路,電池拆解時不當操作,電池材料回收過程中誤操作等,都有可能引起電池升溫進而引發著火,「還是等正式通告,現在很難猜測具體原因。」
「安全是相對的,不注意細節管理就可能不安全,但總體是可控的。從電池荷電狀態控制、電池存儲環境、規範作業規程、工廠消防措施、工廠安全安防管理、員工安全培訓等,一系列措施得當,可以消除安全隱患。」一位新能源車企的工程師向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
我國正持續強化動力電池回收產業規範工作。自2019年起,工信部相繼出臺了《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服務網點建設和運營指南》、《2020年工業節能與綜合利用工作要點》等政策文件;2020年8月商務部、工信部等部門聯合發布了《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實施細則》,要求回收拆解企業對廢舊動力蓄電池或其他類型儲能裝置進行拆卸、收集、貯存、運輸及回收利用,加強全過程安全管理;2020年10月,工信部對《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梯次利用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部分試點地方進一步鼓勵、支持梯次利用技術與商業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