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們結拜都是拜關二爺,哪桃園結義關二爺拜的誰?

2020-12-23 騰訊網

桃園結義是我們中國忠義文化的一個最重要的代表。關二哥就是憑著桃園結義的信念被封神,被後人摩拜。

那麼,劉德張飛關羽三兄弟桃園結義的時候,他們又是拜誰?

三國演義裡是這麼描述這段佳話的:次日,於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鑑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誓畢,拜劉備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

可見,當時桃園的祭拜供品有烏牛白馬。烏牛指黑牛,白馬是指白馬。這個描寫其實應該算是一個錯誤,因為這些東西是蒙古的部落習俗,是元朝之後才傳到了漢族,所以可能羅貫中理解錯了。

那正規的祭拜應該用什麼呢?應該是三牲,牛羊豬。但是這三樣東西可不能隨便用的,是有規矩的,周禮曰: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魚炙;庶人食菜。

天子才能用太牢,所謂太牢就是牛、羊、豬三樣全齊,而諸侯用少牢,也就是沒有牛,畢竟在古代牛可是很珍貴的東西,不是誰都能像《水滸傳》裡一樣,說給我切二斤牛肉來。

其實春秋之時,就已經禮樂崩壞了,有實力的人都不去遵守規則。劉備自稱劉氏後人,皇族貴胄,至少會用到士一級別,也就是用豬肉,或者用羊,牛估計還是沒有的。

最後,關鍵是拜誰呢?答案就是拜天地,皇天后土嘛,天地為證,所以是沒有什麼神像的。那是不是真的就沒有神像呢?

我們在《曹操傳》這裡找答案,城陽景王劉章以有功於漢,故其國為立祠,青州諸郡轉相仿效,濟南尤盛,至六百餘祠。賈人或假二千石輿服導從作倡樂,奢侈日甚,民坐貧窮,歷世長吏無敢禁絕者。太祖到,皆毀壞祠屋,止絕官吏民不得祠祀。

陽景王劉章此人是劉邦之孫,曾在平定呂氏之亂復興漢室時起過關鍵的作用:劉章早年帥軍拱衛京師長安,被呂后封為朱虛侯。當年誅滅呂氏,劉章首先親斬丞相呂產立大功,被漢文帝加封二千戶俸祿,封陽景王。

所以後人給他立祠修廟,建的到處都是:自琅琊、青州六郡,及渤海都邑,鄉亭聚落,皆為立祠。可見河北地區都把陽景王劉章當成一個神來摩拜。

那對劉備來說,劉章是他們劉家先人,又有祠廟供奉,而劉章又有忠義,又是河北地區最為流行的神仙,那他們結拜,要拜劉章那是最合適不過了。

相關焦點

  • 現代人結拜都拜關羽,那桃園結義關羽拜的是誰?答案與頭炷香有關
    提到「桃園三結義」這個演義中的經典橋段,相信不少讀者都曾為之津津樂道。關羽為了結義之情,拒絕曹操許以的高官厚祿,不惜千裡走單騎,也要重回先主劉備麾下。後來為報曹操舊日恩情,關羽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這樣一來,關羽「義絕」的名聲也就通過演義流傳下來。
  • 古代當結拜的時候,人們總說「拜把子」,其中「把子」代表什麼?
    我們對於歷史事件總是有著很多的一些不同的認知,畢竟在經歷了時間的洗禮之後,一些事情早已經是面目全非,在這樣的一種情景之下,我們要想認知到其中的真諦就存在很大的苦難,而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關於古人結拜的一些事情。
  • 結拜是一個很傳統的文化,現在都拜關公,那關公拜的是誰?
    但現在在港臺影劇裡面常見的拜把子都是拜關公。因為關公是忠義的代表,那麼在劉關張三人還沒有拜把子之前,古人如果要結拜兄弟的話跪拜的是誰呢?除了兄弟之間姐妹,當兩個異性人感覺彼此不錯的時候,也會結拜天地成為夫妻。那麼男女二人之間結拜是成為夫妻,兩個男人之間結拜就成為了兄弟。男女之間拜的是天地,那麼兄弟們之間拜的是什麼呢?
  •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到底拜的是誰?
    小編最近看了一部三國電視劇,劇中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拜的竟然是關二爺,當時我就震驚了。然後就看到有意思的網友說,出來混社會拜一下自己不過分啊。還有的網友說,拜關公啊多正常,求人不如求己。首先是拜天地,再是互相敬禮,我們先看《三國演義》第一回原文:次日,於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
  • 「桃園結義」拜的又是什麼?
    「桃園結義」拜的又是什麼?「桃園三結義」作為史上著名的文學典故我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但劉關張三人因何結識?結義現場祭拜的又是何物?很多人可能就不那麼清楚了,咱們今天就來說說這事。劉關張三人相識得感謝幽州太守劉焉,當時劉焉為抵抗黃巾軍而招募義兵,徵兵廣告發到涿縣時就被草鞋劉看見了,心中難免一番感慨「如今天下大亂,而我這這皇室後裔卻沒有一點能力幫助朝廷,哎....」身後一哥們聽不下去就大聲教訓:「一個大男人,不想著為國家出力卻在這長籲短嘆,像個娘們兒似的。」
  • 結為兄弟拜關羽,那桃園三結義時,劉關張三兄弟拜的又是誰?
    東漢時期,文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武有驍勇善戰的關二哥關羽。後來發生了為人們所熟知的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劉關張三人結拜為兄弟,譜寫了一段傳奇歷史。從那以後,每當有人結拜兄弟的時候,關二哥都成為了膜拜對象。那麼在當時桃園三結義的時候,這三兄弟拜的又是誰呢?時間回到桃園三結義的時候,劉關張三兄弟就這滿園桃花的美麗景色,共同起誓,許下壯志豪言。
  • 古人結義時,為何叫「拜把子」,「把子」是什麼?
    現在一些人結拜時,還是會點三柱半香,前三柱香分別是代表羊左的仁義、劉關張的忠義和108將的俠義,而半柱香則是瓦崗的「有仁無義」。這些異姓的好漢們在結拜為兄弟時,常稱為「義結金蘭」。這是因為,古人結拜之後,常常會寫個名單譜,譜名「金蘭」,取其「情比金堅,義如蘭香」之意。
  • 八拜之交是哪八拜,桃園三結義關公拜的是誰,這就是文化底蘊
    中華五千年歷史,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在諸多思想,如孔孟之道,老子思想,諸子百家在這邊土地上綻放出光彩,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有著許多的禮節,自從儒家成為主流思想後,長輩晚輩之間,家族之間都事有講究的,八拜之交主要是指沒有關係的幾個人物之間因為互相欣賞之類的原因,會皆為異性兄弟或者姐妹
  • 桃園三結義時拜的是誰?奇葩網友:拜關羽啊
    桃園三結義,是傳說中最親密的結拜兄弟。劉關張三個人雖是異姓,卻親過同姓。那麼,當初他們結拜時,拜什麼呢?關羽拜自己,一邊拜一邊坐在前面被拜,累死啊?於是又有了這些回答:其餘還有說拜桃的、拜菩薩的巴拉巴拉(至於完全惡搞說拜陳浩南的我們就不理他算了……)。其實,桃園結義的故事,完全是虛構的,歷史上三個人只不過是恩如骨肉,並沒有真正結拜,這是小說家編的。
  • 結拜兄弟拜關公,關公結拜拜的誰
    遇事找熟人,至少不會坑,陌生人的防備心理太重,在加上自己的知識文化達不到,最重要還是懶得麻煩所以遇到事情,都喜歡讓別人幫忙處理,但是還怕對方坑自己,就開始了熟人模式,張三找李四,李四找王二,層層託關係找門路,最終找到合適的人選。以前這個叫人情,現在這個叫中介。託人辦事就得給好處,自己懶怨得了誰。
  • 古人「拜把子」,竟有「五不拜」,知道這個「江湖規矩」的人不多
    他們用自己的犧牲,成就了如今的大好河山,都說一個好漢三個幫,有時候找到一個志趣相投的朋友是人生一大喜事,也算沒有白白度過這一生了。所以說很多古人都喜歡交友,大部分都出手闊綽,四處結拜,俗話說朋友多了路好走,古代同樣如此,那麼所謂的義結金蘭有沒有什麼內涵呢?結拜的方式又有哪些呢?
  • 劉關張結拜的時候,他們究竟拜的是誰呢?答案讓人意外
    三國時期的關羽,雖然不是武力強的猛將,但由於他忠義雙全,死後被尊為「關公」,成為忠義的化身,後人都對他非常崇拜,歷代王朝也紛紛褒封。清朝時期,關羽被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成為與孔聖人齊名的人物。
  • 民間財神那麼多,拜了這麼多年,你拜的是哪一位呢?
    我們是不是總看到過這個港劇裡面,或者說家裡的很多老人時常會拜一拜財神,並且非常的隆重,有一些地方把初四作為財神的生日,然後在這一天置辦酒席,迎接財神的到來。在那天過生日的其實就是經常跟福祿壽喜四位星君排排坐的文財神,財帛星君。
  • 後代人拜把子都跪拜關公,劉關張當年桃園三結義,他們拜的是誰
    道教將關羽奉為「關聖帝君」,即人們常說的「關帝」,為道教的護法四帥之一。民間所供奉的「關公」又被臺灣信徒稱為「恩主」,即救世主的意思。關羽,被尊稱為中國武聖,是漢末三國時代蜀漢的大將,關羽變成武聖的歷程很繁雜,可是卻得到大家的尊重。
  • 為什麼盜墓賊要拜曹操,黑幫拜關羽,太監拜嶽飛,青樓拜呂洞賓?
    ——杜牧《雪中書懷》無古不今,每一個行當都有它的創始人或先行者,或者叫做代表人物,叫如說教育界的鼻祖可以說就是我們的孔大聖人了,而釀酒這個行當的鼻祖可以說是杜康,浪漫主義詩派的鼻祖是屈原,今天就來聊一下盜墓賊、黑幫、太監、青樓這幾種行當的領路人是誰?為什麼他們能夠被奉為所在領域內的開山鼻祖呢?
  • 八拜之交是哪八拜?
    結拜也成義結金蘭,俗稱拜把子,這是中國民間傳統的一種儀式,大致指的是同年人結為兄弟關係的一種形式。其實遠古實際便有了這種形式,只不過近代受到三國時代的桃園三結義的薰陶,漸漸的將桃園三結義視為結拜的開端。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結為生死兄弟,後市被人們紛紛效仿,即使那種興趣、愛好、人生觀和價值觀都比較相似,而且感覺緣分使然的人,通過一種特定的儀式,結為兄弟姐妹般的關係,在生活和工作上都能夠互相幫助,互相關心,困難的時候給與最大能力的幫助,遇事相互照應。
  • 中國財神文化——想發財拜財神!四位財神有講究,可別拜錯了!
    不管是哪行哪業,不管是升鬥小民還是富商巨賈,都經常將一句話掛在嘴邊:「財神爺保佑!」可以這麼說,只要是中國人,都拜過財神。儘管人人都拜過財神,但少有人知道的是,財神並不只有一位,中國民間崇拜的財神,主要有四位財神,且每一位的職責都不一樣,不同的行業,對於財神的供奉,也是有講究的。第一位,文財神民間崇拜的文財神,有兩位,一位是殷商時代的比幹。
  • 八拜之交是哪八拜?八拜之交都有什麼樣的典故?
    結拜也成義結金蘭,俗稱拜把子,這是中國民間傳統的一種儀式,大致指的是同年人結為兄弟關係的一種形式。其實遠古實際便有了這種形式,只不過近代受到三國時代的桃園三結義的薰陶,漸漸的將桃園三結義視為結拜的開端。
  • 古人志趣相投就要「結拜」「拜把子」!這種習慣到底是怎麼來的?
    文丨深度歷史觀對於古代的「拜把子」習俗,大家可能多少都有所了解,這是古裝武俠片和武俠小說裡的經典畫面,好像古代的人都喜歡跟自己合得來的人結拜為兄弟。那麼古代人熱衷的「拜把子」的習俗究竟是怎麼來的呢?看過金庸武俠小說的都知道,「拜把子」、「義結金蘭」是小說中人物劇情的一個經典套路。比如《天龍八部》的蕭峰和段譽;《笑傲江湖》的令狐衝和田伯光;《倚天屠龍記》的張無忌和常遇春;《飛狐外傳》的胡裴和趙一山,還有諸如「江南七怪」、「落花流水」等等。
  • 男的叫拜把子,女的叫金蘭結義,統稱八拜之交,八拜之交為哪八拜
    還有一句,則是比較功利的,為「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多一個朋友少一個敵人」如今人們交友,已經不講結拜了,結拜的場景,更多的是見在拍古惑仔的港片中。古時候的結拜,男性結拜則成為拜把子,女性結拜,則被稱為金蘭之交,除此之外,人們聽得最多的,則是八拜之交。八拜之交是怎麼來的呢?其中的八拜又指哪八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