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期間,很多家長趁此機會帶著孩子出去旅遊或者走親戚,出行的人們明顯增多。在乘車購票的問題上,有不少家長提出:國家規定1米2以下的兒童免票,1米2到1米5之間的兒童半票(此為火車票規定,不同地區汽車票可能略有區別,以下討論均以火車票標準為例), 但是我家孩子才5歲,就因為身高超過了1米2,總是被要求買票。現在的孩子營養好了,身高也比原來高了,為什麼不能以年齡為標準來劃分兒童票呢?
說實話,這樣的討論在近些年來多次被提及,總是有家長提出類似的疑問,認為以年齡為標準劃分是否免票和購買兒童票更為公平。
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為什麼規則制定者們偏偏聽不到 「廣大人民群眾」的心聲呢?
其實,兒童購票標準由身高劃線,是有其科學道理的:
1、乘車佔的是車內空間,乘客買票買的也是其所佔空間的票
首先,我們要清楚一個問題:兒童為什麼能免票或者半票?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兒童個子小,佔的空間小,1米2以下的孩子可以由家長抱在懷裡或者坐在腿上,他們所佔的是家長已經購買的「一人份」空間,不額外再佔一個座位,所以1個成年人可以免費帶一名1米2以下的兒童,但如果1個成年人帶的兒童超過1個,那就需要買票了,因為多帶的兒童會超出「一人份」的空間。
同樣的道理,如果兒童的身高超過了1米2或者1米5,那麼就應該買半票或者買全票,因為他們需要額外佔空間,這個道理沒什麼好爭論的,就跟寄快遞超重了或者乘車行李超重了要額外付款一樣。
所以,以身高為標準比以年齡為標準來劃定兒童是否需要購票要更加科學、合理。
2、以身高為標準更方便
在乘坐公共運輸工具的時候,如果以兒童的年齡為標準劃定是否需要購票,那麼必然牽涉到一個重要的問題:工作人員如何判定兒童的年齡是否超出標準?
有的人認為可以用證件比如身份證、戶口本來證明孩子的年齡,但這樣不是很麻煩嗎?你每次上個公園或者坐個公交車還得拿著孩子的戶口本(很多孩子沒有辦身份證)?
而且,證件容易造假,如果家裡有兩個孩子,恰好性別相同長相相似,會不會出現讓老大拿著老二的身份證明去乘車的現象呢?遇到這種情況,工作人員如何識別呢?即使能識別,是不是會造成效率低下,耽誤所有人的時間呢?
而以身高為標準就簡單多了,既不容易造假,又一目了然,孩子從車門口一過,就知道身高有沒有超出標準。
3、凡事沒有絕對的公平
提出要以年齡為標準劃定是否免票的人,無非是覺得以身高為標準會對那些個子高但年齡小的人不公平,但是,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沒有絕對的公平啊!如果以年齡為標準,那對於那些到了要買票的年齡但個子矮的孩子還不公平呢,他們的家長會想:雖然我家孩子年齡到了,但他個子矮又不佔座位,為什麼要我買票呢?
另外,兒童免票本身就是一項福利,能享受到福利固然好,如果條件不符合享受不到也無可厚非,同樣是乘交通工具,飛機連一兩個月的嬰兒都要買票,為什麼就沒人質疑呢?還不是因為大家其實都知道乘車要給錢是天經地義的!
而且,孩子身高高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嗎?雖然他可能享受不到免費乘車的福利,但我相信,沒有一個家長會為了免一兩張票而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得矮吧?
所以,我認為,目前來說,以身高為標準來判定兒童是否需要購票比以年齡為標準要更加方便、合理。不過,考慮到如今兒童的平均身高較原來有所增加,為了讓更多的人享受到福利,倒是可以適當將兒童免票的身高標準提高一點。
你認為兒童免票和半價票,是以年齡還是以身高為標準更合理呢?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