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不認為這是完全行不通的路,我們也一再看到國內很多車企不斷用概念車試探市場反應(南張北邵兩位大師不約而同地放出了自己的roadster),此心此情從未冷卻。
接下來從需求、供給兩方面簡單聊聊。
需求方面:
1.跑車聲量與銷量倒掛
跑車也許是傳播聲量與真實銷量倒掛最嚴重的品類,人人都願意討論造型的吸引力,而絕大多數人在鍵盤上爽完後會直接因為後排進出性拒購。
我見過太多愛好填「賽道、跑山」的小夥,真實的購車top 3剛性需求裡有空間這一項。
2.跑車受經濟周期影響極大
跑車偏奢侈品的屬性,非常依賴經濟環境和消費信心。即使普遍富裕,文化盛行如歐洲的跑車市場,也在2008年經濟危機後遭遇重創,花費近十年才勉強恢復。
3.廉價與人設的悖論
剛剛提到,跑車從來就是奢侈、高價值的代言人。因為不實用和高溢價,車主會獲得「家裡不止一輛車」「有錢任性」的聯想和滿足感。
大家對於品牌很難做明顯高於/低於自身形象設定的產品應有共識。比如蘋果做一臺1999的手機或者six god做一瓶800的香水,我們會說不像。
同樣,信息爆炸的時代裡,那樣無法褻玩,尚可遠觀的機會不復存在。真實價格完全無法被車身形式所掩蓋,那自然會讓大部分希望用車展示實力的人望而卻步。供給方面:
1.戰略意義的弱化
以大排量、高性能驅動的豪華車和跑車曾經是品牌向上的不二法門,LS400和NSX是耳熟能詳的故事。
但電動化和智能化正在改變產品的價值點,跑車的取向恰恰與這兩點有那麼一些不貼合。ES8,Model X這樣的載體更適合作為秀肌肉的舞臺,也可以獲得更多的受眾。
跑車就像一直專攻數理化的硬核好學生,現在突然體育成為了高權重項目,你是老師會怎麼看待他?2.老生常談的投資回報
平臺化架構化越來越被重視,跑車、MPV這樣特徵鮮明的產品註定會有較差的架構共用性,從投入效率來看是非常有挑戰的。
再結合需求端始終不明朗甚至悲觀的預期,企業遲遲不做決定也理所應當了。
激動人心的產品從不間斷,但它一定是大時代背景下的產物。作為消費者不妨一邊期待親民跑車出現時機的成熟,一邊享受當下層出不窮的新物種。你們怎麼看?評論區說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