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明明很友善 對人也很好卻總是獨來獨往?

2020-12-17 追劇影視迷

事實上,在看到問題時和題主相同,困惑這兩個特質為什麼會在同一個人身上出現的人應該不在少數。所以在答覆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這種「敵對」的感覺從何而來,再來說說友善且獨來獨往的,究竟是怎樣的一群人。

首要,題主之所以會覺得敵對,可能有兩個原因:

1. 誤認為「獨來獨往」的人是孑立而沒有朋友的。因此,困惑友善的人為何會沒有朋友。

但其實,獨來獨往的人可能並非孑立、沒朋友。他們只是喜歡獨處,主動選擇獨處。二者的情況就像loneliness 和 solitude,是不同的。

Solitude是很簡略和Loneliness稠濁的一個概念。兩者在英文裡都有「孑立」之意,但表達的色彩稍顯不同:

Loneliness傳達了孤身一人的痛苦,而Solitude則傳達了孤身一人的榮光。

Loneliness expresses the pain of being alone and solitude expresses the glory of beingalong.(Paul Tillich)Loneliness是一種需求忍受的感覺。它很少是主動選擇的。它是人們想要去躲避的。而Solitude, 則是一種主動選擇的孑立情況,是自己感到享受的孑立情況。在Solitude中的人會主動躲避和外界的聯絡,ta的心裡始終是平緩的,甚至是充盈的,「與世隔絕」的日子對他們來說是很寶貴且有價值的。

比如,有許多閉關隱居,怡然自得的藝術家,就更傾向於solitude的情況。

2. 誤認為「獨來獨往」的人是短少外交技能的人,一般不太懂得怎樣友善待人

但其實,獨來獨往的人並不一定短少外交技能。

獨來獨往的人也有可能是非常擅長外交的。只是,他們更難從外交中實在感到滿足,也有可能更想要深度的交流,因此他們不喜歡、也不善於敷衍外交中的表面問長問短,所以總是顯得「獨來獨往」。

而這種更能從「與自己同處」中獲得能量的人,就是我們接下來要聊的內向者。

友善卻獨來獨往的人,可能只是內向算了

榮格在1921年提出了內向和外向兩種不同的人格特質。他認為內/外向的差異在於心思能量指向的方向。內向者的能量指向內部,他們對心裡國際的喜好更大,更喜歡安靜和獨處。

值得提示的是,內向不等同於外交焦慮/驚駭,不參加活動是他們的自主選擇,大都情況下,獨處讓他們感覺更舒適;內向的人也不一定是自卑、孤僻、不善言辭、短少幽默感的相反,他們可能非常擅長外交。因此常常被我們點評為「友善的人」。

這是因為,內向者往往有著以下共同的外交優勢:

A. 內向者不太會給人差錯的信號。

研討標明,在交流中內向者和外向者有著不同的言語風格:

外向者的表達往往更加抽象、活絡、帶有愛情色彩,而內向者的表達則更具體、客觀、傾向描述性(Beukeboom, 2013)。比如在點評一個人的時分,外向者更可能會說「Camiel很不和睦」,而內向者更可能會說「Camiel對Martin大吼大叫了」。這可能是因為,內向者在說話時更審慎,更傾向於經過細緻考慮後說話,因此也不簡略讓人發生差錯的了解。

B. 內向者更了解自己。

比較於外向者而言,內向者更喜歡深化考慮並善於自省,因此,他們對自己的優勢、下風往往更加了解,這會協助他們在外交中表達自己,並找到適宜自己的外交目標(Eysenck, 1977)。

C. 更簡略有深度的交流和聯絡。

內向者不喜歡問長問短和表面的對話,而是喜歡深度的交流。這也使得他們儘管可能朋友總量不多,但簡略和人建立起長期的、安穩而深化的聯絡(Eysenck, 1977)。

D. 內向者更善於查詢細節。

儘管內向者的活絡往往使他們在外界影響面前不堪重負,但這也使得他們對外界的查詢更加翔實,會留心到一些其他人留心不到的細節。神經科學研討發現,內向者的大腦在處理視覺信息時表現出了更強的活動(Depue, 2013)。因此,內向者腦中吸收的這個國際的細節更為豐盛,而這些都可以作為很好的外交材料。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們只是想表達一個觀念:「對人友善」和「獨來獨往」並不是互斥的。看起來友善的人「獨來獨往」或許是因為他們本身喜歡獨處,這和他們的性格並無必定聯絡。

看完今天的答覆,也希望更多人了解自己周圍的「獨行俠」。假如你本身就是題中所說的「獨行俠」的話,不要懼怕他人的眼光,勇敢地做自己吧~

相關焦點

  • 心理學:為什麼有的人看著友善,卻獨來獨往
    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有些人看起來友善,卻總是獨來獨往?」有一條回答是這樣的「待人友善是修養,獨來獨往是性格」我的獨來獨往,不代表我很孤單。內向的人更喜歡獨處,或者只喜歡與自己相熟的人,或者一小群朋友在一起。周圍太多的人對讓他們覺得太消費精力。在我們固有的認知裡,內向的人被認為是獨行俠,總是待人冷漠;外向的人則為人開朗,總是待人熱情。事實上並非如此。
  • 真正成熟的人,待人友善,卻總是獨來獨往
    就像有一種人:與人相處十分友善,但平日裡卻總是獨來獨往。01待人友善是骨子裡的教養前些日子,看了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其中記錄了詩詞大師葉嘉瑩的一生。為什麼有的人看起來很友善,卻常常獨來獨往,也沒有什麼朋友?我想,大抵是:因為歲月的磨難,讓他們選擇靜下來尋找生活難得的美好。但從小接受的教育,一直以來的習慣讓他們不願意把那份磨難帶給他人,從而保持友善。
  • 為什麼有些人看起來很和善,卻總是獨來獨往?
    為什麼有些人看起來友善,卻總是獨來獨往?有人一語道破:"待人友善是修養,獨來獨往是性格。"我平常不喜歡和人有衝突,儘量避免不必要的爭執,和氣生財,以和為貴是我一直秉承的處世之道。即使是對方故意挑是非,我也是儘量克制,除非觸及我的底線。
  • 有一種人:待人友善,卻總是獨來獨往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 獨來獨往 = 不友善、孤家寡人?
    「獨行俠」,甚至給人「冷漠」的印象,而外向的人就總是開朗的、熱情待人的。為什麼有些人看起來友善,卻總是獨來獨往?知乎上最高贊的回答一語道破:"待人友善是修養,獨來獨往是性格。"貌似我就是這樣的人。在我們的認知裡,內向的人被認為是「獨行俠」,總是待人冷漠;外向的人就總是開朗的、總是熱情待人。事實上並非如此。
  • 有一種人:待人友善,卻獨來獨往!
    1 你是不是這樣一種人: 待人接物非常友善,但總喜歡獨來獨往。 平時不喜歡和別人衝突,包括口角和行動上的,可以妥善處理和每一個人的關係。但是大部分時間你都喜歡獨處,很享受一個人的時光。
  • 真正成熟的人,卻總是獨來獨往(一個人的孤獨是一群人的狂歡)
    如同有一種人:與人相處十分友善,但平日裡卻總是獨來獨往。待人友善是骨子裡的教養前些時日,看了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在其中記錄了詩詞大師葉嘉瑩的一生。看著葉嘉瑩先生在經歷無數坎坷後,還能保持吟誦詩詞時的坦然,讓人由衷的欽佩。
  • 性格友善,卻總愛獨來獨往,多半是這幾種女人!
    文 | 白小姐 來源 | 白蘭花Michelia(ID:nvrendds) 知乎上有一個話題:「為什麼有些人明明看起來友善,卻總是獨來獨往?」 裡面點讚最高的回答是:「待人友善是修養,獨來獨往是性格。」
  • 喜歡獨來獨往的人,他們是性格怪癖嗎?
    生活中有些人,總是獨來獨往。他們一個人看書,一個人獨處,一個人逛街。但是你和他們打交道,卻發現他們很和氣,也很友善,並不是我們印象中那些獨來獨往的人慣有的高冷孤僻。這是為什麼呢?難道他們不喜歡和別人一起相處分享快樂和憂傷嗎?答案當然不是。
  • 舉止得體、友善待人是修養,沉默寡言、獨來獨往是性格
    文|泊大遠在你的生活之中,是否有這樣的人,明明非常惹人喜歡,待人很是友善,可為什麼就是不喜歡交友,從來都是獨來獨往,更不喜歡與他人接觸,有時候,我們時常在懷疑這種人身上是否有潔癖。待人友善是修養有人說,這個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有修養的人,待人非常友善,做任何事情都是合乎禮儀的,把禮儀看得很重;而另一種是沒有修養的人,做任何事情都是非常的隨意,他們把禮儀這件事情看得很輕,認為這不過是縟禮煩儀,不需要理會,這看似豪爽,實則會令人生厭
  • 有一種人,平時待人友善,卻總喜歡獨來獨往,你會是這種人嗎?_社交
    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原標題:有一種人,平時待人友善,卻總喜歡獨來獨往,你會是這種人嗎?隨著物質條件的變好,很多人都喜歡過著精緻的單身生活。單身看似是孤獨,寂寞,但實際上,卻是很多人嚮往的生活。
  • 識人:一個人總是獨來獨往,無非是出於這四種心態
    除了不會表達,還有不少人不會溝通,甚至乾脆不願意溝通,這些人表面冷漠,擅長思考。於是他們所表現出來的就是獨來獨往。通常情況下,獨來獨往的人並不是寂寞,而是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這種人要麼內心強大要麼曾受到心靈的創傷。
  • 平時待人友善,卻總喜歡獨來獨往,你會是這種人嗎?
    但是,當回到家裡或者周末放假時就喜歡獨來獨往,很享受一個人的時光。現在,獨處反而是一種奢侈品,很多人拼命完成工作和社交,目的都是為了擠出時間讓自己獨處。獨來獨往並非你所想的孤獨、性格內向、人緣差。看完這3點,你就明白了。
  • 獨來獨往的人都是什麼樣的心態?
    為什麼要說喜歡獨來獨往的人是不是精神有問題?這只不過是個人習性罷了,難不成就因為人家不喜歡交際就非得說人家精神有問題?在我看來,獨來獨往者一般有以下幾種類型:1.獨立者。這類人往往不需要別人的幫忙,基本上都是有事情就自己去想辦法解決。所以,這種類型的人一般善於思考,動手能力強,辦事效率快。2.內向者。
  • 心理學家:智商越高的人,越喜歡獨來獨往
    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可能會遇到一些人,他們總是喜歡獨來獨往,你叫他們一起去聚餐,他們會拒絕,叫他們一起遊玩,他們也會拒絕。人的本質屬性是一種「群居動物」,但總是有人喜歡一個人獨處。而且,這類人不僅智商會高於平均水平,而且能力也屬於較高的等級。在大多數情況下,智商高的人相對於普通人更喜歡獨處,這也是所謂的「猛獸總是獨行,只有牛羊才會成群」。為什麼高智商的人,更喜歡獨來獨往?
  • 看似熱情,卻又獨來獨往的幾大生肖
    有些人,為人處事總是平和友善,感覺很熱情。但是在沒事的時候,又喜歡獨來獨往,不太喜歡熱鬧。讓我們看看十二生肖中那些看似熱情,卻又獨來獨往的幾大生肖吧!生肖虎屬虎人有著雙重性格,在自己開心的時候,他們毫不介意熱情的分享給每一個人,渴望得到讚美和肯定;但是自己心情不好的時候,又會變得很冷酷,變得喜歡獨來獨往,不喜歡被別人窺探到內心。屬虎人的熱情是真心的,但是獨來獨往也是真的。生肖狗屬狗人的熱情永遠只針對少數人,開心的時候就像個孩子,嘰嘰喳喳說個不停,不開心的時候就悄悄躲起來。
  • 不要低估一個獨來獨往的人
    其實,你永遠不要低估一個獨來獨往的人。真正習慣獨來獨往的人,已經看淡了世態炎涼,看透了人間的繁華,不需要自己宣傳自己的功勞,有本事,就用事實說話。 都是年近三十的人了,還有這番毅力,我真的很佩服他。只是,他這個人,有些「另類」,從來不發朋友圈,也很少微信聊天,如果不是很熟的人,面對面遇見了,都不會打招呼。 阿張的朋友,真的很少,我能夠成為他的朋友,也算是很幸運的事情。他一旦認定了誰是真心的朋友,就會一直交往,也能夠坦誠相待。在我看來,他已經放棄了所有無用的社交,是明智之舉。
  • 為什麼不合群的女人,在婚姻裡往往都嫁得很好?
    「待人友善是修養,獨來獨往是性格。」也許用這話來形容那些看似不合群的人是再好不過的了。人是社會性的,需要參與社會,並且在社會中實現自我的價值。「不合群」可能有些人覺得是這個人不懂得融入社會,那麼這樣的人勢必在以後的發展中會遇到很多的問題,甚至會遭遇生活的瓶頸期。當然「不合群」還有另一些解釋,那就是不參與某一部分人的群體。這也就是今天我們要探討,此類不合群的女人,她們為什麼在婚姻裡往往都嫁得很好呢?
  • 鏡映實色,自不變色,人能做到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嗎
    1.很喜歡的一句話:「為什麼有些人明明看起來友善,卻總是獨來獨往?」 「待人友善是修養,獨來獨往是性格。」2.小和尚問老和尚:「何為觀心如鏡?為何人要學鏡?」老和尚道:「鏡有三優,人卻做不到。」小和尚說:「請師父開示。」
  • 獨來獨往的人,會變得越來越優秀
    其實,人是一個不斷成長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內心成熟的人,不在乎合不合群,只在乎自己優不優秀。內心成熟的人,總習慣獨來獨往,因為他們的內心是豐盈的。那些經常活得很熱鬧,常常有酒肉朋友陪吃喝的人,很多人在一起,比吹牛,拼酒,炫富,胡吃海喝,好不熱鬧,是哥們,是鐵子,是朋友……但是當他有困難,落難時,才能真正體會到人情冷暖,再也不見當時的熱鬧和親熱。相反,那些獨來獨往的人,就不會遭遇到這樣的人生尷尬。他們不會隨便維持友誼,有些人沒必要交,有些人沒必要天天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