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來獨往 = 不友善、孤家寡人?

2021-02-22 學長LEO

在我們的認知裡,內向的人更容易被認為是「獨行俠」,甚至給人「冷漠」的印象,而外向的人就總是開朗的、熱情待人的。

真的是這樣嗎?

在我們之前分享過的文章《那些中高考得高分的孩子,在學習上是怎麼開竅的?》裡,作者提過一個觀點:

成年人社交的本質是資源共享和利益交換,你的能力被別人需要,而別人又有你需要的東西,然後你們就達成合作。

這決定了真正的溝通是簡潔的,除開必要的幾句客套,剩下的就是實際的事情。」

也許,那些看起來內向的人並非孤僻、而是友善地、選擇性地進行社交,而熱情外向的人在社交上了耗費了大量時間精力,有時反而透露出內心深處的孤獨。

你思考過這個問題嗎?

來一起聽聽作者迎刃的觀點吧

為什麼有些人看起來友善,卻總是獨來獨往?

知乎上最高贊的回答一語道破:"待人友善是修養,獨來獨往是性格。"

貌似我就是這樣的人。平常不喜歡和人有衝突,儘量避免不必要的爭執。和氣生財,以和為貴是我一直秉承的處世之道。

即使是對方故意挑是非,我也儘量克制,除非觸及我的底線。

要說獨來獨往,是因為我有太多的事情要做,看不完書、電影,大量的社交活動要去參加。和我不相干的人,沒有必要也沒有精力去和他們閒扯。

但我可以做到的是,在需要社交溝通的時候,快速地切換狀態,進入外向侃大山模式。

你看我獨來獨往,很有可能只是和你沒什麼好聊的,但不代表我很孤單,我很有可能正在和另一幫朋友玩得正嗨,只是你不在我好朋友圈子內。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外向的人喜歡呆在人群中,而且享受成為人群焦點的感覺。當他們一個人時,常常會感到無聊或者不安。

內向的人更喜歡獨處,或者只喜歡與一個或者一小群其他人呆在一起。周圍太多人,會讓他們覺得太耗費精力。

我們可以把性格的傾向看做一個光譜,而內向和外向是光譜的兩端。這就意味著,人會有不同程度的內向和外向傾向。

在我們的認知裡,內向的人被認為是「獨行俠」,總是待人冷漠;外向的人就總是開朗的、總是熱情待人。事實上並非如此。

影響我們為人處事,待人接物的、是我們受到的教育,身處的時代和家庭的環境。

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是完全的內向或者外向性格的人,內向性格傾向的人都會因為成長環境、教育、家庭的因素,而學習去如何處理人際關係。而外向性格傾向的人,也可能因為不斷變化的周遭而變得慢慢往內向的方向傾斜。

人如何去社交,主要由大腦產生的多巴胺——一種讓大腦感覺舒服的激素控制。我們每個人大腦多巴胺的釋放不同,會對我們的大腦皮層產生不同程度的刺激。

那些天生容易獲得刺激的人屬於內向型,他們會儘可能去避免任何額外的社交刺激,因為這可能使他們感到焦慮,以及容易大量消耗能量。

而那些天生難獲得刺激的人屬於外向型,因為刺激的缺少,會讓他們感到無聊,所以他們會儘可能去尋求額外的刺激。

大多數人的刺激水平並沒有達到任何一個極端,它會有所波動,讓你覺得有時需要做一些事情去尋求刺激,而其它的時候,你會覺得刺激太多了,想要去抑制它。

那麼,究竟為什麼有些人看起來友善,卻總是獨來獨往?

/ 01 /

不是孤僻

而是選擇性地進行社交

當你覺得別人獨來獨往,並不意味著他沒有自己的交際圈,也有可能只是你沒有進入他的交際圈。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經歷的東西越來越多,我們慢慢清楚地知道,哪些人值得我們花時間去交往,而哪些人只是泛泛之交。

一切交往的前提都取決於周圍的人是否對你的胃口。

之前看到一句話,「只對一部分人溫柔,剩下的看心情。」 感覺深以為然。

/ 02 /

獨來獨往

是為了留給自己更多的時間

與人交往久了、多了以後,我們都或多或少會感到疲倦。畢竟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而我們前進的步調也有所不同。

無論你在工作還是在上學,是否都會遇到這種情況:

「誰要去吃飯?」

「我,等我五分鐘。」

二十分鐘過去,「好了,我們走吧。」

其實我已經餓過頭了……

也許一次兩次,我們都能接受,可是遇到這樣的情況次數多了呢?

上學時,物理老師的一句話讓我直到今日還記憶猶新。

「如果把那些等人的時間,都用起來,我不知道能做多少事情了。」

當時還年幼的我覺得老師怎麼這麼冷漠,可今日回想來看,這其實只是因為我們每人的步調不同罷了。

我們總需要充足的獨處時間來平復與人交往後的疲倦,以及恢復與人交往後耗費的精力。或者拿這些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以自己的步調來確定是否需要預留更多的時間給自己。

/ 03 /

友善的人

也同時是個內向的人

這樣的人可以是很友善,因為教育環境、家庭影響,讓他成為不是一個粗魯的人,良好的習慣趨勢他不能冷漠待人。但是他性格一個內向的人。更喜歡獨處,不喜歡過多的與人相處,不喜歡過多的社交。

因為對於內向的人來說,對獨處的渴望不僅僅是偏好,這還影響到健康和心情。

內向者因為社交壓力和溝通需要消耗很多能量,所以需要時間來獨自恢復。長期的壓抑會讓負面的情緒積累,從而引發更大的反應。

最後我想說,社交的幸福感,是來自於社交的質量,而非數量,來自於溝通的深度,而非頻率。我並非獨來獨往,而是更注重朋友的質量。

(文 / 迎刃  圖 / 網絡)

大考臨近

這套涵蓋了最適合中國學生的學習法

名校學生的思維方式

和LEO媽媽的家庭教育理念

2018年度全網最受歡迎課程

36堂《超實用學習法》大課

幫你輕鬆應對任何學科

掃描下方二維碼 立即開始高效學習

↓↓↓

LEO家族的「薇芯二公主」

【去闖學院】官方正式成立了

歡迎每一位愛學習、想上進的夥伴

一起陪伴這個呱呱落地的「新生兒」成長

讓我們相約每周天

get優質知識與技能

走出舒適圈 全力成長

◆ ◆  ◆  ◆ 


關注學長LEO 後臺回復   哈佛書單」

你癳一份哈佛最新書單

希望不論在波士頓

還是世界的任何角落

我們都能感受同樣的思想碰撞

和大千世界的神秘美麗


相關焦點

  • 古代君王自稱「朕、孤、寡人」到底是什麼意思
    在我們國家關於皇帝的自稱有很多種,比如說「朕、孤、寡人」都是君王用來自稱的。這些都是什麼意思,是怎麼來的,為什麼偏偏就要這麼叫,這裡面是有歷史有故事的。「寡人」和「孤」這兩個稱謂其實是沒有特別切實的說法,很多人說這是因為君王覺得自己的道德和才能不配是天子,是一種自謙的說法。其實一開始這兩稱謂不是給君王用的,是原來的諸侯國和小國的君主的自稱,小國之君稱孤,庶方小侯自稱曰孤,諸侯自稱寡人。這個諸侯國小王的自稱怎麼變成了君王的自稱呢,就是從秦始皇開始的。關於秦始皇的改名,在《史記》中有很明確的記載。
  • 心理學:為什麼有的人看著友善,卻獨來獨往
    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有些人看起來友善,卻總是獨來獨往?」有一條回答是這樣的「待人友善是修養,獨來獨往是性格」我的獨來獨往,不代表我很孤單。而且能保持深入交往的人也不超過20人左右。「我只對一部分人溫柔,剩下的看心情!」
  • 為什麼有些人明明很友善 對人也很好卻總是獨來獨往?
    事實上,在看到問題時和題主相同,困惑這兩個特質為什麼會在同一個人身上出現的人應該不在少數。所以在答覆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這種「敵對」的感覺從何而來,再來說說友善且獨來獨往的,究竟是怎樣的一群人。誤認為「獨來獨往」的人是短少外交技能的人,一般不太懂得怎樣友善待人。但其實,獨來獨往的人並不一定短少外交技能。
  • 真正成熟的人,待人友善,卻總是獨來獨往
    就像有一種人:與人相處十分友善,但平日裡卻總是獨來獨往。01待人友善是骨子裡的教養前些日子,看了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其中記錄了詩詞大師葉嘉瑩的一生。幫著照看鄰居家的小姑娘,將被欺負的流浪貓帶回家........歐維做的每件小事似乎都與他的態度不符,但又說明了他冰冷的外表下住著一顆溫暖的心。為什麼有的人看起來很友善,卻常常獨來獨往,也沒有什麼朋友?
  • 電視劇中的寡人到底是什麼意思,古時候的皇帝為什麼會自稱寡人?
    古時候的皇帝為什麼會自稱寡人?在歷史上皇帝用來稱呼自己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我們熟悉的有朕、寡人、孤等等。不過大家知道這些稱謂都是怎麼來的嗎?其實這基本上都是沿用了秦始皇的規定。即便是登上了皇位,也是孤家寡人了。所以這些高高在上的皇帝只能用寡來形容自己形隻影單的悽涼,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了解寡人稱呼的意義以及內涵。
  • 有一種人:待人友善,卻總是獨來獨往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 有一種人:待人友善,卻獨來獨往!
    1 你是不是這樣一種人: 待人接物非常友善,但總喜歡獨來獨往。 平時不喜歡和別人衝突,包括口角和行動上的,可以妥善處理和每一個人的關係。但是大部分時間你都喜歡獨處,很享受一個人的時光。
  • 阿水和小鈺互動,theshy卻做了一個舉動,要讓rookie成孤家寡人?
    孤家寡人與此同時,theshy也做了一件讓人無奈的事情。直播的時候,他突然刪掉了帳號上的所有好友,並且說自己不認識這些人。實際上,這裡面就包括阿水、林煒翔等冠軍adc。沒想到,theshy都不認識他們了。刪完之後theshy才說了一句:好像是義進哥的號,沒事的,舒服了。
  • 性格友善,卻總愛獨來獨往,多半是這幾種女人!
    文 | 白小姐 來源 | 白蘭花Michelia(ID:nvrendds) 知乎上有一個話題:「為什麼有些人明明看起來友善,卻總是獨來獨往?」 裡面點讚最高的回答是:「待人友善是修養,獨來獨往是性格。」
  • 《鶴唳華亭》蕭睿鑑望子成龍,又一味打壓折磨,太子終成孤家寡人
    有些事情需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站在另一種角度看,也許會得到不一樣的啟發和感悟。羅晉、李一桐、黃志忠主演的電視劇《鶴唳華亭》也需要換一種角度去思考,在虐的基礎上,我們也可以看到愛。蕭定權不滿,畢竟自己的母親,自己的妹妹,自己的老師,自己的妻子和腹中的胎兒都被壞人害了,自己還要忍氣吞聲,真的一般人忍受不了這樣的折磨。太子蕭定權沒有錯,犯錯的人卻越來越好了。這種折磨對於蕭定權而言,真的太煎熬,也太難受,太委屈。這是皇帝蕭睿鑑的制衡之道,也是他言行舉止的真實反映。
  • 妻子想離婚,女婿遭痛罵,助手拒救助,川普已成孤家寡人
    不管川普是否願意離開白宮,川普都將離開白宮;如果川普賴在白宮不走,白宮的真正主人拜登可能動用軍隊將川普趕走。除了必須離開白宮之外,當下的川普已經眾叛親離,已經成為孤家寡人。不是嗎?舉三個例子。第一,川普的妻子梅拉尼婭正在考慮離婚。美國大選之前就有美國媒體爆出,梅拉尼婭苦川普久矣,美國大選結束後,尤其是川普敗選之後,梅拉尼婭可能提出離婚。
  • 古代的稱謂都有什麼,「朕」和「寡人」有什麼區別
    自古代帝王生活中,都習慣稱作朕,但有的朝代也不稱為朕,而是稱作寡人。寡人指的是寡德之人,在道德方面做的不足的人。在中國的古代時期,講究的都是以德治國,以德配天,君主,皇帝,諸侯的權威都是上天賦予,只會把天下給有德之人,失德之後就會失去尊貴的身份和權利,所以他們都自稱為寡人。
  • 一代明君的「作死之路」,本可頤享天年,最後成孤家寡人
    一代明君的「作死之路」,本可頤享天年,最後成孤家寡人武則天的孫子李隆基與女兒太平公主聯手發動「唐隆政變」,滅掉了韋後及其殘羽,被唐睿宗立為太子,隨後李隆基與姑姑太平公主爭天下的時候又除掉了太平公主,順利登基為王,是為唐玄宗。
  • 美代表在安理會成孤家寡人,多國代表起立鼓掌
    然而投票結果無疑證明了,如今美國在世界範圍內已經成為了徹頭徹尾的孤家寡人。 美國人似乎並不滿足於僅僅被打一次臉,於是聯合管理會又打了他們第2次,這回169票贊成一票反對的結果就是證明。白宮越來越孤僻,和全世界各國對著幹。
  • 歐洲24國一致舉手同意,俄艦獲准保護挖掘船施工,白宮成孤家寡人
    在這件事情上白宮絲毫不顧及盟友的利益,也被盟友國家反對,白宮成孤家寡人。白宮一直認為歐洲國家是白宮的附庸,因為多年來美軍在歐洲維持大量駐軍,成為對抗俄羅斯的前沿。美方認為歐洲國家的安全都是靠美軍維護的,因此在面對歐洲國家時表現的很傲慢。但歐盟顯然有自己的想法,在能源問題上不願意屈從美方。
  • 有一種人,平時待人友善,卻總喜歡獨來獨往,你會是這種人嗎?_社交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原標題:有一種人,平時待人友善,卻總喜歡獨來獨往,你會是這種人嗎?隨著物質條件的變好,很多人都喜歡過著精緻的單身生活。
  • 舉止得體、友善待人是修養,沉默寡言、獨來獨往是性格
    文|泊大遠在你的生活之中,是否有這樣的人,明明非常惹人喜歡,待人很是友善,可為什麼就是不喜歡交友,從來都是獨來獨往,更不喜歡與他人接觸,有時候,我們時常在懷疑這種人身上是否有潔癖。待人友善是修養有人說,這個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有修養的人,待人非常友善,做任何事情都是合乎禮儀的,把禮儀看得很重;而另一種是沒有修養的人,做任何事情都是非常的隨意,他們把禮儀這件事情看得很輕,認為這不過是縟禮煩儀,不需要理會,這看似豪爽,實則會令人生厭
  • 看似熱情,卻又獨來獨往的幾大生肖
    有些人,為人處事總是平和友善,感覺很熱情。但是在沒事的時候,又喜歡獨來獨往,不太喜歡熱鬧。讓我們看看十二生肖中那些看似熱情,卻又獨來獨往的幾大生肖吧!生肖虎屬虎人有著雙重性格,在自己開心的時候,他們毫不介意熱情的分享給每一個人,渴望得到讚美和肯定;但是自己心情不好的時候,又會變得很冷酷,變得喜歡獨來獨往,不喜歡被別人窺探到內心。屬虎人的熱情是真心的,但是獨來獨往也是真的。生肖狗屬狗人的熱情永遠只針對少數人,開心的時候就像個孩子,嘰嘰喳喳說個不停,不開心的時候就悄悄躲起來。
  • 喜歡獨來獨往的人,他們是性格怪癖嗎?
    生活中有些人,總是獨來獨往。他們一個人看書,一個人獨處,一個人逛街。但是你和他們打交道,卻發現他們很和氣,也很友善,並不是我們印象中那些獨來獨往的人慣有的高冷孤僻。這是為什麼呢?難道他們不喜歡和別人一起相處分享快樂和憂傷嗎?答案當然不是。
  • 平時待人友善,卻總喜歡獨來獨往,你會是這種人嗎?
    但是,當回到家裡或者周末放假時就喜歡獨來獨往,很享受一個人的時光。現在,獨處反而是一種奢侈品,很多人拼命完成工作和社交,目的都是為了擠出時間讓自己獨處。獨來獨往並非你所想的孤獨、性格內向、人緣差。看完這3點,你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