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明君的「作死之路」,本可頤享天年,最後成孤家寡人
武則天的孫子李隆基與女兒太平公主聯手發動「唐隆政變」,滅掉了韋後及其殘羽,被唐睿宗立為太子,隨後李隆基與姑姑太平公主爭天下的時候又除掉了太平公主,順利登基為王,是為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最偉大且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李隆基提出來要以法治國,在他的治理下唐朝經濟空前繁榮,招賢納諫,開疆擴土,國泰民安,開創了開元盛世,可謂一代明君。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好皇帝遇到了大美人楊玉環,從此邊開始消沉昏庸,還丟了江山,果然愛江山更愛美人啊。
唐玄宗在遇到楊玉環以後,痴迷後宮,不顧朝政,在這個女人身上投入了大量的金銀珠寶,不僅如此為了討得美人開心,還把她的親戚們都安排上大官,但是那些親戚都是一些社會混子,不學無術,沒什麼本事就會拍馬屁,所以朝廷上下被搞的一片混亂,人心渙散。「一騎紅塵妃子笑」,而安逸太久的唐玄宗除了和楊玉環整天纏綿在一起根本不關心其他的事情,不亦樂乎。直到755年,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發動奪權戰爭,這是一場慘烈的戰爭,至少把唐朝的經濟倒退到20年前,並且死亡率達到了66%,生靈塗炭,屍橫遍野。這場仗打了八年,原本早可以結束的,安史亂軍在攻下長安之前已經開始步入死亡,奈何這個唐玄宗「作死」,毫無戰意,打著打著自己就把長安給放棄了,一門心思想帶著楊貴妃退居中原蜀地。這下子可把所有的士兵都激怒了,我們在前線拼死拼活,你帶著貴妃後方享樂!於是發生了「馬嵬驛之變」,目的就是一個把楊貴妃處死,李隆基發現情況不是自己能逆轉的了,無奈之下只得賜死楊玉環來保命,已經無心戀戰的唐玄宗把戰場交給了當時的太子唐肅宗李亨,自己趕緊溜到蜀地避難。
太子李亨比這個爹靠譜多了,前方傳來各種捷報,最終長安被收復,安史之亂被太子平定。按理說這時候唐玄宗應該退位讓賢讓太子登基了,畢竟自己之前這麼丟人,也沒什麼人願意支持自己了吧。但是,唐玄宗又「作起來」,打仗打贏了,他想收回太子手下的兵馬大權,還打算另立太子,遂派人去兒子身邊講道理,但是太子又不是傻,自己這麼辛苦打來的勝仗拼什麼給爹搶去,所以從此以後父子倆心裡便開始產生隔閡,互相不再信任。
仗打完唐玄宗回到長安,但是還沒進城就被兒子命人繳了械,並被安排到側宮安住,太子的意思很明顯相當於給爹個面子,讓他安度晚年,起初唐玄宗還能接受這個設定,自己在宮中也過得挺滋潤,也沒有被限制自由,兒子時不時也會來請安,那講道理你好好的過這種日子不就好了,年事也高何必再去和兒子爭個高下呢?可唐玄宗偏不,他又開始計劃這自己的「復闢」之路,這一天,他請了禁軍重要將領郭英前來設宴,我們都知道很多宮內政變都是從禁軍叛變開始的,唐肅宗一看這情況,氣不到一處來,給你臉還不要臉了是吧!
於是乎唐肅宗立刻派人把李隆基宮殿裡的馬和護衛全部撤走,連侍女丫鬟也只給老爹留兩個,愛要不要!以前親姑姑玉真公主常來陪李隆基聊天,現在也被禁止接觸,而且被強行押送到甘露殿居住,開始了失去自由的軟禁生涯,24小時派人把守。
從此李隆基開始過起了孤苦伶仃的生活,兒子也再也不來看望請安,身體一日不如一日,意志消沉,最後在762年去世,享年77歲。
一代明君就因為一個女人葬送了一世英明,本來可以稱為完美一生的皇帝,晚年卻落到如此悽慘的下場,實屬自己「作死」,不否認李隆基為朝代做出的貢獻,只是這個結果讓人唏噓不已。